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收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说明及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2016考研政治大纲梳理考研频道讯:2016考研政治大纲梳理2016考研政治大纲梳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共有八章内容,共占24分。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分值为16分,政治经济学考点分值为4—6分,科学社会主义考点分值为2—4分。
绪论(第一章)。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说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第四章)。
第二章唯物论和辩证法、第三章认识论、第四章唯物史观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材料分析题唯一的出题范围。
唯物论的关键词是物质和意识,辩证法的关键词是联系、发展和矛盾,认识论的关键词是实践和认识,唯物史观的关键词是社会基本矛盾和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第六章)。
第五章在说明简单商品经济后转向了商品经济在出现雇佣劳动力之后的新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次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出现的优胜劣汰使得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
第六章介绍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新变化,但也坚定地表明资本主义终将成为历史。
科学社会主义(第七-第八章)。
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方面论证说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学科分值为30分,新大纲结构调整后,比之前更加清晰,内容更加明了,但整体内容没有多大调整,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五大建设为重点。
本学科复习重点如下:第一部分:总论。
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及其精髓。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016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及经验分享二、简答题满分解析举例简述政治学研究中关于“权利”的论争(2008年政治学原理)分析:复习者对政治学主流思想流派需要有具体、扎实的理解,因为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考察的正是学生的思想深度和以理论视野判断政治事实的能力。
这道题正是这一侧重点的集中表现。
为了答题过程中做到条理融贯,主次得当,建议答题按照如下顺序。
第一,首先将回答建立在政治价值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论题领域中,通过简短的说明,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二,权利问题的论争,首先是现代政治意识形态阵营内部各个流派间的论争——具体是左派及右派的论争。
那么答题可以将左—右的分歧作为主线。
第三,更具体的展开:先总结左与右的主流观点的不同,再结合“权利”概念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分别介绍两种观点间的分歧和争论,如1.权利的起源; 2.权利的侧重点; 3.国家、社会、市场和个人在“权利”问题上的角色和 4.权利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关系等。
简答题可以做更多的引申和详细论述,回答不能过于简短。
回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行文的条理性,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而是要有一定的规划,方能详略有法,主次分明。
另外,对理论性试题也不仅限于“政治学原理”,事实上,综合一考试中也会出现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考察。
如08年综合一的第一题,“简述西方国家宪法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这道题目回答时一定要有一定的理论铺垫,不可泛泛而论。
三、论述题高分解析举例:社群主义、第三条道路、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治理、社会资本之间的联系(2009年政治学原理)审题与分析:这个知识点也更偏向于对理论前沿问题的考察,因此需要复习者不完全局限于参考书,而要做一定的拓展性阅读。
就此题而言,答题者需要首先对公民社会的理论有所关注,关注过这一论题的传统理论家和理论流派即有很多,如托克维尔、马克斯·韦伯,乃至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哈贝马斯。
此题所考察的社群主义则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当然,吉登斯为布莱尔政府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帕特南在名著《使民主运行起来》中关注的社会资本问题都能够围绕着市民社会这一主题综合起来。
2016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解析及讲义第八章北京大学政治学135分答题示范与解题攻略本人(才思考研资料编辑部注:作者为2008年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第一名,考研成绩400+,创近十年北大政治学考研记录,其中两门专业课成绩270+)应才思考研北京大学文科考研专业课辅导团队负责人李老师之邀,回顾了一下自己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所总结出的一些专业课重点应对策略,实属一家之言,总结出来,希望能够给今后的考研同路人提供些参考。
如果按照题型来划分,政治学原理和综合一的试题类型大致分为三类——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题型不同,题目的基本方向也不同,但以分类的方式进行集中、有针对性的总结训练,其实大有帮助。
我们可以按照题型与内容不同分别举例探讨之。
一、名词解释满分解析1.例一名词解释:意识形态(2008年政治学原理)审题与分析:这道题目属于基本知识考察,因此需要就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别表述。
就内涵而言,需要紧扣重点参考书《现代政治分析原理》中对意识形态的定义,而不要完全依靠自己的总结。
外延方面更为重要,需要列举最有影响力的几种主流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社群主义,乃至生态主义等。
就每种意识形态,需略述其核心观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答题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不要超过简答题字数。
2.例二名词解释:历史的终结(2008年政治学原理)审题与分析:此题属于政治学扩展性考察,需要考生在掌握政治学基本原理之外,对政治学界重要的文本、思潮有所了解。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代表作,影响深远,引发了激烈争论。
答题者需要知道,“历史的终结”是福山在历史哲学视野下对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的基本判断,也即认为历史将终结于当代西方民主体制。
当然,这也不表明福山对自由民主制的完全赞成态度,因为对“最后之人”(末人)的探讨明显表明了尼采的影响。
答出这些点已经大致符合要求,而对思想史背景有更深了解的同学,可以继续提一下福山与黑格尔——科耶夫思想传统的继承关系。
西南政法大学
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说明
一、我校2016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712-2020名(含统考生、推荐免试生、单独考试生)。
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
业、定向就业两种。
目录中本单位招生规模和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2016年下达的具体招生规模以及各专业上线生源情况进行调整。
二、单独考试的四门考试科目及编号:思想政治理论111,英语241、俄语242、日语243、德语244、法语245,
其余二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各专业统考的科目及编号相同。
三、我校拟接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含应届本科毕业国防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34名。
各招生专
业接收推免生人数已明示于专业目录的“接受推免生数”栏内,接收办法等具体事项请在学校网站研究生招生信息栏查阅或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
四、“复试”栏中的笔试专业课科目与考生网报的专业、研究方向相对应。
请考生详细阅读“专业目录”,根据网
报选定的专业、研究方向(网报选定后不能更改),做好应试准备。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说明:1.001组为统考考生选考科目,002组为单独考试考生选考科目;2.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不指定参考书目;初试自命题科目及复试科目的考3.招生简章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所列招生人数为拟招人数,其中含接收推荐免试生数;中 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研究生院主页,查询确认各专业实际接收的推免生人数,各专业拟接08 大块非晶合金材料09 材料功能效应及功能器件10 新金属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11 纳米及各向异性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2 新一代耐热不锈钢13 新一代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创新工艺14 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15 新一代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的16 喷射成形材料制备技术17 纳米材料制备、性能及应用18 半固态加工与连铸连轧技术19 先进金属材料多层次模型化、仿真及其应用20 新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定量表征与组织--性能21 先进新金属材料制备、加工过程控制、优化及22 先进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23 先进电站材料24 新一代单晶高温合金25 先进飞秒激光材料加工26 储氢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研究27 医用钛合金的制备、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28 先进特殊钢材料与技术29 激光材料加工及表面处理技术30 热喷涂及动力沉积技术与装备31 纳米及非晶态(涂层)材料制备32 先进结构材料的电子显微学33 多孔金属及其复合材料34 脉冲电沉积纳米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35 耐液态金属腐蚀材料36 高强度钛合金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37 极端条件下金属材料失效行为研究38 材料制备、物理化学39 材料计算、模拟仿真、数据评估与信息共享技40 自旋电子材料与器件41 纳米磁性材料42 磁纳米线器件的设计及构筑43 稀磁半导体5444 纳米材料、功能复合材料45 光功能材料46 半导体照明用荧光材料47 太阳能电池材料48 材料物性的第一原理计算49 金属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形50 先进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51 材料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的智能化52 金属挤压理论与技术53 连铸连轧工艺与组织性能控制54 塑性加工过程模拟仿真06 材料智能化制备加工技术07 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制备加工新技术新工艺08 高硅电工钢制备加工技术09 大口径铜及铜合金管材制备与加工新技术10 大块非晶精密微成形技术开发与应用11 高性能超细丝/管材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12 新型智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基础13 藕状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应用基础14 新型金属热电材料制备加工新技术新工艺15 特种粉末制备技术与表征16 先进粉末冶金成形技术17 新型烧结原理与技术18 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材料与零件19 粉末高温合金20 高性能硬质合金及粉末高速钢21 高性能难熔金属与合金22 粉末冶金钛合金和铝合金23 反应合成与纳米材料24 硬质材料与耐磨耐蚀涂层25 粉末冶金弥散强化材料26 高导热电子封装材料27 储氢合金及其应用28 新型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材料29 粉末冶金热电材料30 粉末冶金软磁与永磁材料86 31 粉末冶金多孔材料32 先进复合材料33 粉末冶金高铁摩擦材料34 3D打印技术35 材料基因组工程36 粉末冶金材料缺陷测试与表征新技术37 粉末冶金材料设计与过程模拟38 腐蚀控制系统工程39 高分子老化与生物医用材料服役评估40 力学和腐蚀损伤的评估与控制41 耐蚀材料和现代阴极保护42 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和氢脆43 功能材料多场耦合效应44 电化学工程与材料45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46 材料表面化学与技术47 功能涂层材料与技术48 电化学表面修饰49 纳米材料及其服役行为50 功能材料及其服役行为51 结构材料及其服役行为52 表面纳米技术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科目;定参考书目;初试自命题科目及复试科目的考试范围,请参见相关学院网页;数为拟招人数,其中含接收推荐免试生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的推免生人数仅为拟接收人数,请考生于认各专业实际接收的推免生人数,各专业拟接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教育部推免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确认的录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③301 数学一④845 混凝土结构或 860 岩石力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③302 数学二④832 环境学导论或 856 环境工程学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②240单独考试英语③610单独考试数学④809 冶金物理化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③302 数学二④804 物理化学A 或 814 材料科学基础控制原理 或 853 电路分析基础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820 通信原理。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收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考试说明及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第一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的存在形式。
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及其哲学意义。
2.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目的性、物质性和社会制约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三)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收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
考试说明及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第一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的存在形式。
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及其哲学意义。
2.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目的性、物质性和社会制约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三)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与系统。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 防止形而上学。
2.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 " 两点论 " 和 " 重点论 " 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 认识的本质: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反映与信息、选择的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2.认识过程中的辩证运动: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
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真理是具体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
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
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
2. 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向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的构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
3. 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4. 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观念结构是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1.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发展与 " 全球问题 " 。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
2. 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
历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3. 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二部份:时事政策
2015年1月至11月国内外重大形势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