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根树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83.50 KB
- 文档页数:41
树及其应用的实验原理一、树的定义与性质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连接节点的边组成。
树的定义如下:1.每个树都有一个根节点,根节点没有父节点。
2.每个节点可以有零个或多个子节点。
3.每个非根节点都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
4.在树中,从任意一个节点到达另一个节点的路径是唯一的。
树具有以下性质:1.树的节点可以按层次划分为不同的层级。
2.每个节点的子节点的顺序是确定的。
3.每个节点可以有任意个子节点。
二、树的表示方法树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1.链表实现:每个节点包含一个键和一个指向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指针。
此方法的优点是方便插入和删除节点,但访问节点的时间复杂度较高。
2.数组实现:树可以被转换为一个大小为n的数组,其中n是树中节点的数量。
根节点的索引为1,左子节点的索引为2i,右子节点的索引为2i+1。
此方法的优点是访问节点的时间复杂度低,但插入和删除节点的操作较复杂。
3.哈希表实现:使用哈希表来表示树的结构,每个节点的键值对应一个哈希表的键值。
此方法的优点是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1),但空间复杂度较高。
三、树的遍历树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访问树中的节点。
常用的树的遍历方法有三种:1.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访问左子树和右子树。
2.中序遍历: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3.后序遍历: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访问左子树和右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
树的遍历可以使用递归或者迭代的方式来实现,其中递归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
四、树的应用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和相关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树的一些应用场景:1.文件系统:文件系统通常使用树的结构来组织文件和目录。
每个目录是一个树节点,文件是树的叶子节点。
2.数据库索引:数据库使用树的结构来建立索引,以提高查询和插入数据的效率。
常用的索引结构包括B树和B+树。
3.编译器:编译器使用语法树来解析源代码,并生成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海信学校八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6,8,11B.5,12,23C.4,5,6D.1,1,2.数,,,,,,,相邻两个1之间的0的个数逐渐加中,无理数的个数为()A.1B.2C.3D.43.点P在第二象限内,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是()A. B. C. D.4.如图,今年的冰雪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9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12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A.9米B.12米C.15米D.24米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B. C. D.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和点关于x轴对称,的值是()A. B.1 C.5 D.7.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8.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把纸片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的平方根是______;的立方根是______;0的立方根是______.10.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11.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12.一个正数a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与,则a的值为______.13.云顶滑雪公园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7个雪上竞赛场馆中唯一利用现有雪场改造而成的,如图左右两幅图分别是公园内云顶滑雪场U型池的实景图和示意图,该场地可以看作是从一个长方体中挖去了半个圆柱而成,它的横截面图中半圆的半径为,其边缘,点E在CD上,,一名滑雪爱好者从点A滑到点E,他滑行的最短路线长为______14.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则的值是______.15.如图,长方形ABCD的边AB落在数轴上,A、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和1,,连接BD,以B为圆心,BD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E,则点E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______.16.如图,一个机器人从点O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到达点;再向正北方向走4m到达点,再向正东方向走6m到达点,再向正南方向走8m到达点,再向正西方向走10m到达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点时,点的坐标为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2分。
第7章树木生长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树木年龄的概念及测定方法;树木生长量的概念和种类;树木生长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树木生长经验方程;常用的几种树木生长理论方程的假设、性质和适用条件;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关系;树木生长率;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方法以及树干解析的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方法。
测树学中所研究的生长按研究对象分为树木生长和林分生长两大类;按调查因子分为直径生长、树高生长、断面积生长、形数生长、材积(或蓄积)生长和生物量生长等。
树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方面受树木本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经过树木内部生理生化的复杂过程,表现在树高、直径、材积及形状等因子的生长变化过程。
正确地分析和研究树木与其相关因子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森林经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7. 1 树木年龄的测定7.1.1 树木年轮的概念7.1.1.1 年轮树木年轮(tree annual ring)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周期性生长的结果。
在温带和寒温带,大多数树木的形成层在生长季节(春、夏季)向内侧分化的次生本质部细胞,具有生长迅速、细胞大而壁薄、颜色浅等特点,这就是早材(春材),它的宽度占整个年轮宽度的主要部分。
而在秋、冬季,形成层的增生现象逐渐缓慢或趋于停止,使在生长层外侧部分的细胞小、壁厚而分布密集,木质颜色比内侧显著加深,这就形成晚材(秋材)。
晚材与下一年生长的早材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这就是通常用来划分年轮的界限。
所以年轮是树干横断面上由早(春)材和晚(秋)材形成的同心“环带”。
在一年中只有一个生长盛期的温带和寒温带,其根颈处的树木年轮数就是树木的年龄(tree age)。
7.1.1.2 年轮的变异一般情况下,一年中树木年轮是由早(春)、晚(秋)材的完整环带构成。
但在某些年份,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使年轮环带产生不完整的现象,这就称为年轮变异。
在年轮分析过程中,常遇到伪年轮、多层轮、断轮以及年轮消失、年轮界线模糊不清等变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