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细胞和CD8+T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机制的异同
- 格式:pdf
- 大小:138.37 KB
- 文档页数:4
医学专业课程《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区别T细胞与B细胞的依据是:A. 形态的差异B. 大小的差异C. 胞浆内颗粒的差异D. 细胞核的差异E. 膜表面标志的差异2.T淋巴细胞不具备的表面标志是:A. CD2B. CD3C. CD4/CD8D. CD80(B7)E. TCR3.全体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是:A.CD21B.CD32C.CD4/CD8D.CD28E. TCR4.关于TCR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B. 有αβ和γδ两型C. 组成的两条肽链均含可变区和稳定区D. 是T细胞表面的特有标志E. 主要识别游离可溶性抗原5.具有稳定TCR结构及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作用的是:A. CD2B. CD3C. CD4D. CD8E. CD286.大多数CD3分子的组成形式是:A. αβ、γδ、εεB. γδ、εζ、ηηC. γε、δε、ζζD. γε、δε、ζηE. γγ、δε、ζη7.表达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的CD分子是:A. CD3B. CD4C. CD8D. CD16E. CD198.绵羊红细胞能与人成熟T细胞形成E花环是由于后者表达:A. CD2B. CD3C. CD4D. CD8E. CD289.关于CD8分子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 能与MHC-Ⅰ分子非多态区结合B. 增强Th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C. 参与抗原刺激TCR-CD3信号转导D. 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E. 与抗原识别无关10. 可用于鉴定Th1/Th2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是:A. 抗CD2B. 抗CD3C. 抗CD4D. 抗CD8E. 抗CD2811. T、B细胞表面共同的有丝分裂原受体是:A. PHA-RB. ConA-RC. LPS-RD. SPA-RE. PWM-R12. CD4+T细胞的表型是:A. TCRαβ+CD2-CD3+CD4+CD8-B. TCRαβ+CD2-CD3-CD4+CD8-C. TCRγδ+CD2-CD3-CD4+CD8-D. TCRγδ+CD2+CD3+CD4+CD8-E. TCRαβ+CD2+CD3+CD4+CD8-13. 初始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的区别是初始T细胞表达:A. CD2B. CD3C. CD45ROD. CD45RAE. CD45RB14.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通过T细胞与APC间的哪组分子的相互作用:A. TCR-CD3复合物与抗原肽-MHC复合物B. CD28与B7(CD80)C. LFA-1与ICAM-1D. LFA-2(CD2)与LFA-3E. CD40L与CD4015.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指:A. CD4与MHC-Ⅱ分子间的互相作用B. CD8与MHC-Ⅰ分子间的互相作用C. TCR-CD3复合物与抗原肽-MHC复合物间相互作用D. IL-2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E. 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16.分泌IL-2、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免疫应答的是:A. Th1细胞B. Th2细胞C. Tc细胞D. Ts细胞E. NK细胞17. 不是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A. IL-4B. IL-5C. IL-6D. IL-10E. IFN-γ18. CD4+T细胞数与CD8+T细胞数的正常比值为:A. <0.5B. 0.5~1.0C. 1.7~2.0D. 2.0~2.5E. >2.519. Th0细胞主要在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向Th1细胞分化:A. IL-4B. IL-5C. IL-6D. IL-10E. IL-1220. Th0细胞主要在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向Th2细胞分化:A. IL-4B. IL-5C. IFN-γD. IL-12E. TNF-αX型题1. 具有抗原识别受体的免疫细胞包括:A. 中性粒细胞B. T细胞C. B细胞D. NK细胞E. 巨噬细胞2. T细胞表面表达的协同刺激分子包括:A. B7B. LFA-1C. ICAM-1D. LFA-2E. LFA-33. Th1细胞和Th2细胞共同分泌的细胞因子是:A. IFN-γB. IL-3C. GM-CSFD. TNF-αE. TNF-βA. PWM4. 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A. LAK细胞B. 巨噬细胞C. NK细胞D. 效应Tc细胞E. 中性粒细胞二、填空题1.根据TCR异二聚体的组成不同,T细胞可分为_____ 和_____ 两种类型,外周血中T细胞绝大多数为____ 型,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是_____ 型。
免疫学选择复习题及答案1. 从抗原化学性质来讲,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脂多糖B.多糖类C.蛋白质(正确答案)D.DNAE.脂肪2.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正确答案)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共同抗原3. 关于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粘膜表面及分泌液中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E.抗体都是体内产生的(正确答案)4. 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是()A.IgA类抗体(正确答案)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5. 关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其主要激活物B.C1q分子有六个结合部位,必须与Ig结合后才能激活后续的补体成分C.C4是C1的底物,C4b很不稳定D.激活顺序为C123456789(正确答案)E.分为识别和活化两个阶段6. 全身性细菌感染时,补体活性片段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发挥免疫效应作用?()A.清除免疫复合物B.ADCCC.调理作用(正确答案)D.溶解细胞作用E.引起炎症反应7. 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A.炎症介质作用B.调理作用(正确答案)C.免疫粘附作用D.溶菌和细胞毒作用E.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8. 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C3bB.C2aC.C3aD.C4aE.C5a(正确答案)9. 关于IL-2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B.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C.能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膜上的IL-2受体识别D.可诱导抗原激活的T细胞发生凋亡E.抑制Th1细胞的分化(正确答案)10. 促进Th0细胞分化成Th1细胞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IL-1,IL-8B.IL-3,GM-SCFC.IL-4,IL-5D.IL-5,IL-6E.IL-12,IFN-γ(正确答案)11. 识别抗原肽,提呈抗原的表面功能分子是()A.T细胞受体B.B细胞受体C.协同刺激分子D.MHC分子(正确答案)E.细胞因子受体12. HIV的主要受体是()A.CD3B.CD4(正确答案)C.CD8D.CD28E.CD4013. 现知MHC的主要功能是()A.专司组织相容B.专司移植排斥C.专司疾病易感D.专司疾病抵抗E.提呈抗原(正确答案)14. 属于b型Ⅰ类的HLA基因是()A.A、B、CB.DP、DQ、DRC.E、G、F(正确答案)D.K、D、LE.Eb、Ea、Ab、Aa15. 属于a型Ⅰ类的HLA基因是()A.A、B、C(正确答案)B.DP、DQ、DRC.E、G、FD.K、D、LE.Eb、Ea、Ab、Aa16. 鉴别B-1细胞和B-2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A.CD4B.CD8C.CD5(正确答案)D.CD28E.CD4017. 恒定地表达于成熟B细胞上的协同刺激分子是()A.CD40(正确答案)B.CD40LC.CD152D.CD28E.CD518. 所有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A.BCRB.CD2C.CD4D.CD8E.TCR(正确答案)19. 胞浆区含有ITAM基序的CD分子是()A.CD3(正确答案)B.CD28C.CD4D.CD8E.CD15220. 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共刺激分子是()A.CD28/ B7(正确答案)B.CD28/ CTLA-4C.CD4/MHCⅡ类分子D.CD8/MHCⅠ类分子E.以上均是21. 关于T细胞CD28与APC B7结合描述正确的是( )A.是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的重要提供途径B.能促进IL-2基因转录和稳定IL-2mRNAC.亲和力不及CTLA4与B7的结合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正确答案)22. CTL细胞杀伤靶细胞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CTL细胞无需与靶细胞接触B.靶细胞被溶解时,CTL细胞同时受损C.CTL细胞具特异性杀伤作用(正确答案)D.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E.一个CTL细胞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23. 生发中心细胞与众多FDC接触主要是在()A.冠状带B.暗区C.明区(正确答案)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24. 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其表面主要具有的第二信号作用的分子是:()A.CD28B.CD40C.CD40LD.B7(正确答案)E.MHC-II类分子25. 活化的Th细胞活化B细胞时,B细胞表面主要产生第二信号的分子是:()A.CD28B.CD40(正确答案)C.CD40LD.B7E.MHC-II类分子26.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可存活()A.数小时(正确答案)B.十几小时C.数天D.数周E.数月27. 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6C.IL-8(正确答案)D.IL-12E.TNF-α28. 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A.非特异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非特异杀伤肿瘤靶细胞C.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D.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靶细胞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正确答案)29. 对寄生虫具有吞噬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嗜碱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30. 用于分析两种抗原的相关性的方法()A.双向免疫扩散(正确答案)B.免疫电泳C.单向免疫扩散D.ELISAE.免疫比浊31.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的固相包被物是()A.纯化的AFPB.酶标记AFPC.酶标记AFP抗体D.AFP抗体(正确答案)E.AFP抗抗体32.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A.洗淘法B.E花结试验C.尼龙毛法D.流式细胞术E.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正确答案)33. 免疫学诊断的依据是()A.抗原抗体结合的可逆性B.抗原抗体的浓度C.抗原抗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正确答案)D.抗原抗体反应的阶段性E.抗原抗体的比例34.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中,如抗体浓度大于抗原浓度,则沉淀线:()A.靠近抗原孔(正确答案)B.靠近抗体孔C.在两孔中间D.呈多条沉淀线E.以上均不是35.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A.酶标抗A抗体B.未标记的抗A抗体(正确答案)C.酶标抗原AD.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E.酶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36. 不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A.白喉类毒素B.破伤风抗毒素(正确答案)C.卡介苗D.百日咳疫苗E.脊髓灰质炎疫苗37. 不属人工被动免疫的是()A.破伤风抗毒素B.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C.胎盘免疫球蛋白D.白喉类毒素(正确答案)E. 血浆免疫球蛋白38. 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包括()A.免疫毒素疗法B.细胞因子治疗(正确答案)C.抗毒素血清治疗D.抗体导向化学疗法E.细胞因子拮抗治疗39. 下列情况属于人工主动免疫()A.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B.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C.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正确答案)D.通过注射丙种球蛋白获得的免疫E.通过患感染性疾病获得的免疫40. 下列情况属于人工被动免疫()A.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B.通过患感染性疾病获得的免疫C.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D.通过注射抗毒素获得的免疫(正确答案)E.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41. 未来疫苗的首要任务是:()A.抗感染(正确答案)B.抗肿瘤C.计划生育D.防止病理损伤E.脱敏治疗42. T细胞主要位于外周免疫器官中的()A.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正确答案)B.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C.淋巴结浅皮质区生发中心D.淋巴结副皮质区(正确答案)E.脾索43. 黏膜免疫系统包括()A.扁桃体(正确答案)B.派氏集合淋巴结(正确答案)C.阑尾(正确答案)D.M细胞(正确答案)E.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EL)(正确答案)44. 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因素可能有()A.大面积烧伤(正确答案)B.外伤(正确答案)C.电离辐射(正确答案)D.药物(正确答案)E.感染(正确答案)45. 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ABO系统(正确答案)B.HLA(正确答案)C.Rh系统(正确答案)D.补体系统E.甲胎蛋白46. 属于TD-Ag的物质是()A.细菌脂多糖B.破伤风抗毒素(正确答案)C.牛丙种球蛋白(正确答案)D.聚合鞭毛素E.抗狂犬病毒血清(正确答案)47. 下列哪项与ADCC有关?()A.特异性抗体与靶细胞结合(正确答案)B.M、NK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FcR与抗体Fc段的结合(正确答案)C.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正确答案)D.需要补体参加E.需要IgG参加(正确答案)48. 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补体成分大多数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于血清中(正确答案)B.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均是酶的级联反应(正确答案)C.补体系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正确答案)D.补体系统的激活具有放大效应(正确答案)E.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正确答案)49. C5a的生物学效应包括:()A.介导细胞溶解B.趋化作用(正确答案)C.ADCCD.调理作用E.过敏毒素(正确答案)50. 下列哪些分子具有保护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免遭补体介导的损伤作用?()A.B因子B.MCP(正确答案)C.CR1(正确答案)D.C8bp(正确答案)E.CD59(正确答案)51. 对NK细胞的活化、分化具有正调节作用的CK是()A.IFN-(正确答案)B.IFN-(正确答案)C.IL-12(正确答案)D.IL-15(正确答案)E.CSF52. Th1细胞主要通过分泌哪些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应答?()A.IL-2(正确答案)B.TNF(正确答案)C.IFN-γ(正确答案)D.IL-10E.IL-1353. IgFc受体主要分布于()A.T细胞B.NK细胞(正确答案)C.吞噬细胞(正确答案)D.肥大细胞(正确答案)E.B细胞(正确答案)54. 粘附分子参与下列哪些生理和病理过程?()A.细胞的识别、信号转导与活化(正确答案)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正确答案)C.炎症发生(正确答案)D.创伤愈合(正确答案)E.肿瘤转移(正确答案)55. 经典的HLAⅡ类基因()A.在复合体中位于近着丝点一端(正确答案)B.结构最为复杂(正确答案)C.由DP、DQ和DR三个亚区组成(正确答案)D.每一亚区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基因座位(正确答案)E.包括DM基因和DO基因56. B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A.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正确答案)B.提呈颗粒性抗原给T细胞C.提呈可溶性抗原给T细胞(正确答案)D.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正确答案)E.组成性地表达协同刺激分子,提呈自身抗原,参与自身免疫应答57. 非特异刺激T细胞增殖的物质是()A.植物血凝素(正确答案)B.脂多糖C.刀豆蛋白A(正确答案)D.美洲商陆(正确答案)E.葡萄球菌A蛋白58. CD8+CTL细胞的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A.分泌穿孔素(正确答案)B.颗粒酶(正确答案)C.淋巴毒素(正确答案)D.诱导靶细胞凋亡(正确答案)E.ADCC59. DC()A.即树突状细胞(正确答案)B.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正确答案)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正确答案)D.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正确答案)E.不参与诱导免疫耐受60. 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体内DC()A.处于非成熟(immature)状态(正确答案)B.有极强的Ag摄取和加工处理能力(正确答案)C.表达低水平的辅助刺激分子(正确答案)D.体外激发MLR能力较弱(正确答案)E.表达高水平的黏附分子61. 与初始T细胞相比,记忆性T细胞再活化时()A.更易被激活,相对较低浓度的抗原即可(正确答案)B.对协同刺激信号(如CD28/B7)的依赖性较低(正确答案)C.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正确答案)D.对细胞因子作用的敏感性更强(正确答案)E.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正确答案)62. 免疫突触中心区的分子有()A.TCR(正确答案)B.抗原肽-MHC分子(正确答案)C.CD4(正确答案)D.CD28/B7(正确答案)E.ZAP-7063. 对CTLA4表述正确的是()A.与CD28有高度同源性(正确答案)B.T细胞激活后呈上调性表达(正确答案)C.其配体也是B7(正确答案)D.与B7结合亲和力大于CD28(正确答案)E.为T细胞激活提供更强共刺激信号64. 使双信号激活T细胞充分活化所需的细胞因子是()A.IL-2(正确答案)B.IL-12(正确答案)C.IL-1(正确答案)D.IL-6(正确答案)E.FK50665. 关于BCR在B细胞激活中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BCR与特异Ag结合产生第一活化信号(正确答案)B.有了第一活化信号后B细胞才能内化Ag(正确答案)C.内化Ag被靶向MHC I类分子的Ag加工提呈途径D.内化Ag被靶向MHCⅡ类分子的Ag加工提呈途径(正确答案)E.Igα/Igβ把第一活化信号转导入胞内(正确答案)66. Ig同种型转换()A.在Ag诱导下发生(正确答案)B.B.接受T细胞分泌的CKs调节(正确答案)C.IgV区未变,只C区改变(正确答案)D.D.IgV区和C区均改变E.IgV区和C区均不改变67. Th细胞辅助B细胞的方式有()A.籍协同刺激分子致Th细胞与B细胞直接接触(正确答案)B.籍活化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正确答案)C.籍抗原受体修正使Th细胞辅助B细胞D.籍体细胞高频突变致Th细胞辅助B细胞E.籍亲和力成熟介导Th细胞辅助B细胞68. T 细胞辅助B细胞可通过()A.与B细胞直接接触(正确答案)B.分泌的细胞因子(正确答案)C.特异性辅助(正确答案)D.旁邻辅助(正确答案)E.BAFF69. 能够通过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破坏的免疫细胞是()A.巨噬细胞B.NK细胞(正确答案)C.CD8+CTL细胞(正确答案)D.NKT细胞(正确答案)E.T细胞(正确答案)70. 可定量测定抗体的方法是()A.玻片凝集试验B.ELISA(正确答案)C.免疫电泳D.免疫印迹法E.免疫比浊(正确答案)71. 疫苗的基本要求是:()A.安全(正确答案)B.有效(正确答案)C.实用(正确答案)D.价廉E.易被接受72. 骨髓移植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A.超敏反应B.造血系统疾病(正确答案)C.癌症(正确答案)D.某些免疫缺陷病(正确答案)。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
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
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
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NK细胞如何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提到了癌症的免疫疗法:近年来,如何维持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活性始终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热点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自然杀伤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正在被逐步阐明。
NK细胞在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都发挥关键作用,具有多种细胞毒作用机制,并能够通过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
那么, NK细胞是如何与肿瘤细胞进行战斗的?NK免疫细胞简介NK细胞全名“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特殊细胞。
与其他免疫细胞不同,可选择性地溶解细胞,而无需事先活化,它们天生就能进行杀伤作用。
NK细胞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得名于其自然杀伤(Natural Killing)能力。
NK细胞属于天然淋巴细胞(ILC),天然淋巴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监测和清除异常细胞,包括病毒感染细胞、突变细胞和癌细胞等。
NK 细胞在抵抗感染、控制肿瘤的发展和维持免疫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NK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机制NK细胞可谓是免疫系统的杀手锏,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识别和攻击异常细胞,其中最为重要的特点是不需要识别特定抗原,而是通过识别细胞表面的一系列标志来判断目标细胞的状态。
它们具有多种方式来识别并摧毁异常细胞。
(一)识别机制“身份核验”——缺失MHC-I:我们都知道,正常细胞表面都会展示MHC-I分子,以防止免疫系统攻击。
然而,癌细胞有时会偷偷摸摸地减少或丢失MHC-I的表达,试图躲过免疫监测。
不过,机智的NK细胞可不会被蒙蔽,它们正是通过识别缺乏MHC-I的细胞,锁定并攻击癌细胞。
“一键激活”——激活受体和抑制受体:NK细胞表面有许多激活受体和抑制受体。
当它们与目标细胞接触时,激活受体可能会被激活,而抑制受体则可能被抑制。
这种平衡决定了NK细胞是否对目标细胞发起杀伤行动。
癌细胞通常表现较差,从而使得NK细胞更容易发挥杀伤作用。
2.innate immuntity固有免疫9. 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11AD(抗原决定基)or epitope抗原表位111111111111半抗原110. Antigen抗原1外源性抗原116.内源性抗原2.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白细胞分化抗原1thymus dependent antigen胸腺依赖性抗原CDR互补决定区idiotype独特型1111Opsonization调理作用1111111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素作用)11 1111 1 1.Monoclonal antibody(McAb)单克隆抗体111ELISA11111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1111111111111PRR模式识别受体1 11Pcab 1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1111112.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人的MHC11Polymorphism of MHC5.Immunological tolerance免疫耐受1111Central tolerance中央耐受3. Cluster of differention分化群(CD)1116. Ig affinity maturation1Isotype switch同性转换3. actication incuced cell death, AICD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114. 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膜攻击分子16.Complement补体11Chemokine趋化因子8.cytokine, CK细胞因子1111112. adhesion molecule( AM)粘附分子111IgSF抗体超家族10.Antigen presentation抗原呈递115. 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抗原提呈细胞1111.Positive selection 阳性选择9.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再循环3抗体类别转换4. Arthus反应5. 免疫标记技术7.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迟发型超敏反应13.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116.ITAM免疫受体络氨酸激活模式问答题(每题10分)differences of epitopes recognized by T cell and B cell4.抗体亲和力成熟1. Please draw a picture about the structure of IgG with indicating the parts that form IgG and simply describ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antibodies (8 marks).11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1.describe the function of antibody.(10分)11抗体的结构和分区抗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Please simply describe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antibodies.111111以IgG为例,简述Ig的基本结构及各结构域的功能(5分)1 简述MHC2类分子的结构、分布及生物学作用3.MHC的遗传学特点3.简述HLAⅠ类分子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与组织分布。
nkt ctl 细胞定义
NK细胞、CTL(CD8+T)细胞和NKT细胞分别组成了抗击肿瘤细胞的三层防御系统。
NK细胞的杀伤活性无MHC限制,不依赖抗体,因此称为自然杀伤活性。
它可以分泌穿孔素,将癌细胞膜打穿,使癌细胞死亡。
CTL细胞是一种特异T细胞,专门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作用。
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与自然杀伤细胞NK构成机体抗肿瘤免疫的重要防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体中数量很少,只占到总免疫细胞的千分之几的NKT细胞,却既有NK细胞的非特异性,又具有CTL的特异性,因此杀伤能力更强。
《疾病学基础》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部分复习题一、选择题1.正确的健康概念是A、在躯体上没有疾病的状态B、在躯体上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的状态C、在心理与躯体上没有疾病的状态D、在心理与躯体上与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E、在身心诸方面可以抵御病因损害而呈现的正常生命活动过程2.“疾病是变异条件下的生命”一语出自A、BurnetB、BehringC、JennerD、VirchowE、Leeuwenhoek3.下列那项不属于疾病经过的阶段A、潜伏期B、诱导期C、前驱期D、明显期E、转归期4.最早创造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是A、中国人B、英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E、俄国人5.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免疫功能称为A、免疫防御B、免疫监视C、免疫自稳D、免疫耐受E、免疫赦免6.创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学者是A、PasteurB、KochC、EhrlichD、BurnetE、Jenner7.半抗原是A、只有免疫原性的物质B、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C、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的物质D、被T淋巴细胞识别的物质E、不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8.TI与TD抗原的区别点在于A、是否引起细胞免疫、是否产生IgM、是否诱导不同的T细胞亚群B、是否产生IgM、是否引起免疫记忆、是否诱导不同的B细胞亚群C、是否引起免疫记忆、是否产生除IgM之外的抗体、是否诱导不同的T细胞亚群D、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是否产生IgM、是否引起免疫记忆E、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是否引起细胞免疫、是否产生除IgM之外的抗体9.下列哪项属于同种异体抗原A、Rh血型抗原B、甲状腺球蛋白C、晶状体蛋白D、病毒蛋白E、细菌外毒素10.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异嗜性抗原D、类属抗原E、超抗原11.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巨噬细胞C、B细胞D、浆细胞E、NK细胞12.MHC在人类的哪一对染色体上编码A、第17对B、第15对C、第6对D、第9对E、第20对13.sIgA不具有的特性是A、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B、免疫球蛋白单体C、有J链D、免疫球蛋白二聚体E、有分泌片14.下列哪一组合不存在关联A、CD3—TCRB、MHC I类分子—CD4C、MHC I类分子—TCRD、CD79a/b—SmIgE、CD28—CD8015.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A、B细胞B、Tc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16.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效应是A、通过胎盘B、激活补体C、结合抗原D、与细胞结合E、引起过敏反应17.HLA II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区位于A、β2mB、α1和β1C、α1和α2D、β1和β2E、α1和α318.参与ADCC效应的主要物质是A、T细胞和抗体B、NK细胞和抗体C、B细胞和抗体D、T细胞和补体E、NK细胞和补体19.辅助性T细胞一般是指A、CD4+ CD8+ T细胞B、CD8+ T细胞C、CD4+T细胞D、CD4- CD8- T细胞E、CD3+ T细胞20.可与TCR组合,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分子是A、CD19B、CD2C、CD11D、CD3E、CD2521.B细胞作为APC,是因为A、能形成大量IL-2受体B、其数量多于巨噬细胞C、有一定的吞噬能力D、SmIg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E、可表达MHCⅡ类分子22.下列细胞哪一个应不属于APCA、朗罕氏细胞B、巨噬细胞C、辅助性T细胞D、B细胞E、树突状细胞23.在B细胞表面不应出现的表面标志是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C3b受体D、CD2E、IgG Fc受体24.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D、T细胞E、红细胞25.下列哪一项是初次应答的特点A、抗体产生量大,维持时间长B、主要以IgG为主C、产生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低D、产生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高E、抗体产生潜伏期短26.关于再次免疫应答特点错误的是A、抗体产生潜伏期比初次应答短B、IgG的滴度高于IgMC、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强D、产生抗体维持时间长E、抗体产生速度比初次应答慢27.再次免疫应答中为主的抗体是A、IgMB、IgGC、IgED、IgAE、IgD28.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不包括A、释放穿孔素使靶细胞裂解B、释放颗粒酶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C、通过吞噬小体破坏靶细胞D、通过释放TNF破坏靶细胞E、通过Fas与FasL结合启动靶细胞凋亡29.关于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错误的是A、提呈分子为MHCⅡ类分子B、抗原来源于细胞外C、抗原肽产生部位是内体D、应答的T细胞为CD8+T细胞E、提呈细胞为专职APC30.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中不包括A、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提呈B、B细胞直接特异性识别抗原C、TCR双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D、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E、T、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31.细胞器较发达的微生物是A、链球菌B、真菌C、放线菌D、衣原体E、支原体32.下列哪种消毒灭菌方式不合适A、空气—紫外线B、牛奶—巴氏消毒法C、接种环—烧灼法D、皮肤—碘酒E、血清—高压蒸气灭菌法33.正常微生物是指A、无侵袭力的细菌B、不产生毒素的细菌C、健康人的致病菌D、健康带菌者所携带的细菌E、在人体内长期存在的有益或无害的细菌34.寄生现象是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受害B、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C、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受益D、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既受害又受益E、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而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35.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二分裂B、原体、始体C、芽生D、复制E、菌丝、孢子36.病毒增殖周期环节中不存在A、吸附与穿入B、脱壳C、衣壳合成D、孢子形成与释放E、核酸复制37.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A、转导作用B、逆转录C、转化D、翻译E、重组38.下列哪种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A、HAVB、HBVC、HCVD、HDVE、HEV39.缺陷病毒指的是A、表面缺少刺突的病毒B、缺少胞膜的病毒C、缺少衣壳的病毒D、缺少某些酶的病毒E、基因组缺损不能复制的病毒40.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机理是A、直接干扰病毒的mRNA转译B、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C、直接抑制病毒DNA的转录D、阻碍病毒吸附于细胞膜上E、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41.下列哪种方式不适用病毒培养A、传代细胞培养B、组织培养C、动物接种D、人工合成培养基E、鸡胚培养42.细菌细胞壁的最基本成分是A、脂多糖B、脂蛋白C、磷壁酸D、肽聚糖E、RNA43.芽胞决定了细菌的哪一种特性A、抗吞噬B、细菌在体内的扩散能力C、细菌的产毒性D、细菌的耐热性E、细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性44.鞭毛主要A、与细菌的抵抗力有关B、与细菌的分裂繁殖有关C、与细菌的动力有关D、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E、与细菌的耐药性有关45.性菌毛的功能是A、抗吞噬作用B、有助于细菌黏附于黏膜表面C、与细菌运动有关D、能在细菌间传递质粒E、使细菌进行二分裂繁殖46.细菌质粒A、化学性质是RNAB、一般含有500-1000基因C、可在细菌间转移D、属细菌的特殊构造E、不能自主复制47.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后,不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便可形成毒素的现象称为A、转导B、转化C、接合D、溶原性转换E、原生质体融合48.溶原性细菌是指A、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B、带有R质粒的细菌C、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F质粒的细菌E、带有Col质粒的细菌49.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A、结晶紫-碘液-酒精-复红B、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C、结晶紫-酒精-碘液-复红D、复红-酒精-碘液-结晶紫E、结晶紫-复红-酒精-碘液50.肉眼直接观察细菌有无动力常选用A、半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C、固体斜面培养基D、固体平板培养基E、选择培养基51.关于革兰阳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B、细胞壁较革兰阴性菌厚C、含有大量磷壁酸D、胞内具有高渗透压E、肽聚糖的外层还有外膜52.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全部生长过程53.受菌直接摄取供菌游离DNA片段而导致性状变异称为A、转化B、转导C、接合溶原性转化D、溶原性转化E、接合54.雄性菌是指A、带有F质粒的细菌B、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C、带有R质粒的细菌D、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E、带有Col质粒的细菌55.不符合真菌培养特点的是A、营养要求不高B、生长温度较低C、pH要求偏低D、生长速度较快E、菌落较大56.与细菌的芽胞生物学意义相同的是A、接合孢子B、游动孢子C、分生孢子D、芽孢子E、厚垣孢子57.吸虫纲的形态特征不包括A、成虫背腹扁平B、外形呈叶状C、具有口、腹吸盘D、消化系统有口有肛E、除血吸虫外多为雌雄同体58.非消除性免疫是指A、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B、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部分抵抗再感染C、不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D、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E、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59.寄生虫的终宿主定义是A、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B、幼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的宿主C、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的宿主D、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E、成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60.人体寄生虫一般分为A、吸虫、绦虫、线虫B、吸虫、绦虫、原虫C、原虫、线虫、节肢动物D、原虫、蠕虫、节肢动物E、蠕虫、吸虫、节肢动物二、填空题1. 疾病发生的机制包括、、。
【基础免疫学】14硕开卷。
题目:1、如何理解免疫是一把双刃剑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与联系3、适应性免疫应答高度特异性形成的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4、谈一谈正常免疫应答随抗原清除而停下来的分子机制5、简述CD4+T cell亚群及各亚群细胞分化的为环境因素6、机体固有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7、试述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保护性抗体产生的过程8、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学机制【医学免疫学】09级临床五年、生物药学名词解释:ADCC Pcab AD(抗原决定基) PRR 免疫耐受(每个5分)问答题(每题10分)1 简述MHC2类分子的结构、分布及生物学作用2简述Ig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3简述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论述题(30分)请写出TD-Ag蛋白质疫苗进入人体发挥效应的过程(包括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医学免疫学】13级临床五年名词解释ADCC调理作用异嗜性抗原PAMP.免疫耐受大题抗体的基本结构和分类I二型超敏反应旁路途径CD4+ B细胞对TD-Ag的免疫反应过程【医学免疫学】12级临床名词解释:1.MHC2.独特型3.ELISA4.ADCC5.PMAP6.半抗原简答题:1.抗体基本结构与分区2.CD8+T细胞活化机制3.新生儿溶血症的免疫机制问答题:1.CD4+T细胞亚群及功能特点2.免疫系统对PM2.5的应答【医学免疫学】12英护二、名词解释6个每个5分1、CK2、ADCC3、epitope表位4、CD5、MHC6、oponization调理作用三、大题1、Mechanism of type 1 hypersensitivity 1型超敏反应2、surface markers of Tcell and their function T细胞的表面标志和功能3、TD-Ag 介导的体液免疫【医学免疫学】09级英护2.muitiple choice questions 2*53.definitions4*5PRR ELISA opsonization epitope idotype4.answers questionsdescribe the mechanism of type 4 hypersensitivity (10points)describe the immune reponse to the TD-Ag (20points)descibe the alternative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10points)【医学免疫学】10级药学二、名词解释(共30分,6×5’)1.MHC2.AM3.CDR4.外源性抗原5.抗原表位6.调理作用三、简答题(共20分,2×10‘)1.抗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选择题[A型题]1. 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BA. CD2 α、Igβ2.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由哪些细胞介导的?CA.Th1、Th2、 1、Ts 1、Tc 2、Tc 2、Ts细胞活化时, 第二信号中最重要的一对分子是:DA. CD2与LFA-3 与MHC-I类分子与MHC-II类分子与B7-1 与CD35. Th细胞在CTL细胞的活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BA.协助传递第一信号分泌促进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能促进Tc的TCR表达促进Tc表达MHCⅡ类分子促进Tc释放穿孔素6. Tc杀伤靶细胞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A. TC无需与靶细胞接触B.靶细胞被溶解时,TC同时受损具特异性杀伤作用D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E.一个TC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9. 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促进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BA. IL-1β α10. 迟发型超敏性炎症发生中, 下列哪种细胞因子能活化巨噬细胞?AA. IFN-γβ11. 活化的CD4+ Th1细胞释放的TNF-β的作用是:A. 促进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B. 促进骨髓干细胞分裂C.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D. 促进IL-2的进一步释放从而促进T细胞增殖E. 加强IFN-γ的作用12.关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哪项是错误的?A. 由TD抗原刺激产生B.有多种细胞参与C.能经效应T细胞被动转移D.产生的效应分子其作用均是特异性的E.有免疫记忆13. 关于免疫应答,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对TD抗原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 B对TD抗原的应答都需APC处理和提呈抗原C.都产生效应产物D.效应产物的作用均是特异的E.都能形成免疫耐受14. 关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由TD抗原引起B.抗原肽-MHC复合物与TCR结合产生第一信号传递第二信号识别抗原受MHC限制 E需抗原提呈细胞参与第一信号15. 关于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主要是巨噬细胞和Th细胞参与B. 局部可出现急性组织损伤C. 表现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 伴有IgG、IgM水平增加E. 炎症反应出现较迟16. 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清除抗原B. 可以是非特异性的C. 可以是特异性的D. Tc 和巨噬细胞参与E. NK细胞不参与17. 哪些细胞不参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A. 巨噬细胞细胞固有免疫分子19. 关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由T淋巴细胞介导B. 需特异性抗原刺激C. 活化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效应细胞D. 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E. NK细胞参与20. 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是:A.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B. ADCCC. 杀伤表达特异抗原的靶细胞D. 输血反应E. 毒素与抗毒素的中和反应21.TDTH活化时, 第一信号来自于:A. T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B. T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C. CD28与靶细胞的B7结合D. TCR识别抗原肽E. CD28与Th细胞的CD2结合22. 维持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长期增殖的是:A. IL-1023.T细胞活化时,只有第一信号,缺乏第二信号,其结果是:A.导致T细胞分裂B.T细胞立即死亡C.T细胞处于克隆无能状态D.导致T细胞克隆扩增E.以上都不是24. TCR的双识别是指:A. 同时识别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细胞决定簇和B细胞决定簇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SmIg的复合物D. 同时识别抗原肽-MHC I/II类分子复合物E. 同时识别Igα和Igβ25. Th细胞活化除需要信号1和信号2外,还需要哪些细胞因子参与?A. IL-1、IL-4 、IL-4、IL-5、IL-2 、IL-526. 下列哪种受体的表达是Th细胞活化的标志?A. IL-1R[X型题]1. TC 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A. ADCC 作用 C.释放穿孔素 D.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2.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特点为:A.由T淋巴细胞介导B.由TI抗原引起C.发挥作用慢D.需要淋巴因子参与E.有DTH和细胞毒作用两种基本形式3. 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细胞有:A. APC4.与T淋巴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CD分子是:A. CD25. 在DTH中起重要作用的CKs有:A. LT、TNFγ 、MAF6. Tc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来自:A. T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识别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识别抗原肽-MHC III类分子复合物与B7结合与抗原肽结合8. 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的是:细胞与B细胞 B. LAK细胞杀伤靶细胞细胞杀伤靶细胞D.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 E. 巨噬细胞与Th细胞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包括:A. 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B. CD8分子与MHC-I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C. CD28与B7相互作用D. CD2与LFA-3 相互作用E. TCR与CD3 相互作用10. 由静息Tc分化为效应Tc 需要哪些细胞因子?A. IL-2 α γ11. 参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因子是:A. IL-214.下列哪些属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A. 对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抗感染作用B. 抗肿瘤免疫C. 调理作用D.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 迟发型超敏反应15. 免疫应答的效应是:A. 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B. 对机体产生损伤作用C. 对靶细胞的杀伤及排异作用D. 调节免疫应答E. 产生免疫耐受16. 关于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可因接触非特异性抗原而活化B. CD3传递第一信号C. 协同刺激信号为第二信号D. 静息状态的Tc即可杀伤靶细胞E. 杀伤靶细胞的范围比NK细胞大17. 下列哪些是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A. 活化巨噬细胞B. 直接杀伤靶细胞C. 细胞免疫放大作用D. 恶液质作用E. DTH二、填空题1.免疫应答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
NK细胞和CD8+T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机制的异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先天免疫中的一类十分重要的淋巴细胞,通过其细胞毒活性可以杀伤靶细胞。
CD8+T细胞细胞表面表达CD8分子,可以特异的杀伤靶细胞,又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或杀伤性T细胞。
NK细胞和CD8+T细胞都具有杀伤靶细胞的作用,但它们对靶细胞的杀伤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本文对NK细胞和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机制的异同进行了概述。
1.NK细胞和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机制的相同之处NK细胞和CD8+T细胞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杀伤相应的靶细胞: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TNF-α、INF-γ和LT途径。
1.1穿孔素途径穿孔素(perforin)也称为成孔蛋白(performing pertein,PFP),NK细胞和CD8+T细胞上都有表达。
1988年,Podack等[1]报道了人穿孔素的结构和表达,人穿孔素基因定位于10号染色体10q22,基因全长6218bp,其cDNA长为1668bp。
人穿孔素蛋白由5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分子量约为66~75KD。
穿孔素贮存于CD8+T细胞和NK细胞胞浆颗粒中,是CD8+T细胞和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毒性蛋白。
细胞激活后发生脱颗粒(含有穿孔素、颗粒酶等),释放穿孔素。
在Ca2+的存在下,穿孔素单体可迅速附着于靶细胞膜,嵌入细胞膜的双层磷脂中,多个单体聚合形成打孔聚合物,在靶细胞膜上形成不同孔径(50~160nm)的跨膜孔道,从而导致靶细胞膜去极化。
Na+、H2O经过通道进入胞内,一些电解质和大分子物质流出胞外,改变细胞膜渗透压,最终引起靶细胞渗透性死亡。
此过程与补体介导的溶细胞过程类似,溶解细胞过程比较迅速。
细胞本身可能释放A型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硫酸软骨素A限制因子,因此可避免穿孔素对自身细胞的攻击。
对靶细胞进行攻击后,细胞与裂解的靶细胞分离,又可继续攻击其它靶细胞[2]。
穿孔素还可以通过颗粒酶促进靶细胞凋亡而杀伤靶细胞[3]。
穿孔素形成的传膜孔道有利于颗粒酶进入靶细胞。
此外,穿孔素还引起颗粒酶在靶细胞胞浆和胞核的重新分布,使颗粒酶聚集在其裂解部位,有利于裂解靶细胞。
1.2颗粒酶途径颗粒酶即颗粒相关丝氨酸酯酶,属于糜蛋白酶超家族,在N端具有保守序列[4]。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的颗粒酶有10多种,而研究较多的主要是颗粒酶B。
颗粒酶B分子量约为35KD,编码人类颗粒酶B的基因位于人类14q11.2上,含有5个外显子[5].颗粒酶与穿孔素一起贮存于NK细胞和CD8+T细胞的胞浆颗粒中,细胞激活胞吐过程中,颗粒酶和穿孔素一起释放入细胞间隙。
颗粒酶可借助于穿孔素在靶细胞上形成的跨膜通道进入细胞中,直接作用于靶细胞核,通过激活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级联反应而诱发靶细胞凋亡[6]。
颗粒酶B能活化大多数procaspase,是诱发凋亡能力最强的酶。
四肽序列异亮-谷-苏-天冬氨酸是颗B最适意识别单位,也是caspase-8和caspase-10的识别位点。
同时颗粒酶B还可以裂解多聚ADP核糖聚合酶、DNA依赖性蛋白酶和核有丝分裂器等核底物,直接引起细胞凋亡。
Sutton等[7]认为,Bcl-2可阻断由颗粒酶B和穿孔素引起的细胞凋亡。
颗粒酶和穿孔素还可以通过细胞内非caspase依赖性途径诱发细胞凋亡,这种作用不被病毒产物CrmA所抑制,而颗粒酶caspase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可以被病毒产物CrmA所抑制[3]。
Shi等[8]发现尽管颗粒酶B也能自主进入靶细胞,不需要穿孔素的辅助,但穿孔素对凋亡过程的起始和颗粒酶B进入核内有关键作用。
纯化的颗粒酶B以及其它颗粒酶单独存在不能引起靶细胞凋亡。
1.3Fas/FasL途径Fas分子也称为APO-1或CD95,属于Ι型跨膜糖蛋白,含有335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45000-50000[9]。
Fas分子膜外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同源,可以与Fas配体或抗Fas抗体结合并将刺激信号传入膜内部分;膜内部分与TNF -R1的膜内部分同源。
FasL是Ⅱ型跨膜糖蛋白,呈球状三聚体结构,与TNF超分子家族具有同源性[10]。
FasL全长278个氨基酸残基,经过糖基化的FasL分子量为36-43KD。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或在IL-2存在的条件下,其表面可以迅速地被诱导出FasL。
当FasL与Fas结合时,Fas可以向细胞传递"死亡信号",数小时内细胞凋亡[11-13]。
Fas 的凋亡信号主要是通过与其胞浆区相关的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介导的。
Fas与FasL结合后,受体发生多聚化,胞浆区的死亡结构域蛋白(DD)也发生多聚化,使得位于胞浆内的FADD可以通过其C端的DD与受体胞浆的DD结合。
FADD一方面通过C端的DD结合Fas,另一方面通过N端的死亡反应结构域(DEM)与caspase-8N端的DEM结合,通过caspase -8诱导效应性caspase蛋白酶的激活,降解自身的DEM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
Fas/FasL途径与穿孔素-颗粒酶途径是相互独立的。
去处穿孔素基因小鼠的CTL,或无穿孔素表达的CTL细胞素均可通过Fas途径杀伤靶细胞[14];而FasL基因突变小鼠CTL无活性FasL表达,但仍可通过穿孔素-颗粒酶途径杀伤[15]。
同时Fas/FasL途径与穿孔素-颗粒酶途径杀伤靶细胞作用有一定的区别[16],前者主要删除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作用较迅速(<4小时),无Ca2+依赖性,具半胱天冬氨酸依赖性。
后者主要清除病毒感染细胞、恶性转化细胞及异体细胞,作用反应迅速(分-秒),具有Ca2+依赖性及部分(核效应)半胱天冬氨酸酶依赖性。
1.4TNF-α途径人TNF-α前体由2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7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切除信号肽后成熟型TNF-α为157氨基酸残基,非糖基化,第69位和101位两个半胱氨酸形成分子内二硫键。
小鼠TNF-α前体为235氨基酸残基,信号肽79氨基酸残基,成熟的小鼠TNF-α分子量为17kDa,由1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69位和100位两个半胱氨酸形成分子内二硫键,有一个糖基化点,但糖基化不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人的TNF-α基因长约2.76kb,小鼠为2.78kb,结构非常相似,均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与MHC基因群密切连锁,分别定位于第6对和第17对染色体上[17]。
NK细胞和CD8+T细胞都可以分泌细胞因子TNF-α,TNF通过①改变靶细胞溶酶体的稳定性,导致多种水解酶外漏;②影响细胞膜磷脂代谢;③改变靶细胞糖代谢使组织中pH降低;④以及活化靶细胞核酸内切酶,降解基因组DNA从而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等机理杀伤靶细胞[18]。
TNF引起细胞死亡过程要明显慢于穿孔素溶解细胞的作用过程。
1.5INF-γ途径人INF-γ成熟分子由143个氨基酸组成,糖蛋白,以同源双体形式存在,分子量为40kDa;小鼠成熟IFN-γ分子由1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IFN-γ生物学作用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
人和小鼠IFN-γ基因分别定位于12号和10号染色体,在DNA水平上IFN-γ基因与IFN-α/β基因无同源性。
人和小鼠IFN-γ在DNA水平上有65%左右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只有40%左右[3]。
NK细胞和CD8+T细胞可以通过INF-γ来间接杀伤靶细胞。
INF-γ活化巨噬细胞,使其杀伤寄生虫和胞内寄生菌的能力显著增强。
1.6LT途径NK细胞和CD8+T细胞都可以分泌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LT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向细胞内移,继而被溶酶体摄取,导致溶酶体稳定性下降,各种溶酶体酶外逸,直接引起细胞溶解。
LT也可与靶细胞表面的TNF R1结合,通过受体胞浆区的DD传递靶细胞凋亡信号[3]。
2.NK细胞和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机制的相异之处杀伤过程的不同之处杀伤靶细胞过程中,NK细胞和CD8+T细胞对靶细胞的识别方式、颗粒产生方式及杀伤特性是不同的。
CD8+T细胞识别靶细胞是受MHC-Ι类分子限制的,由TCR将特异的识别。
而NK细胞虽然也可以通过表达的KIR,CD94/NKG2等受体识别靶细胞上的MHC-Ι类分子,但其也可通过NKR-P1家族识别靶细胞上的某些碳水化合物,或其他粘附分子识别靶细胞,因此NK 细胞是非MHC-Ι类分子限制的[19]。
MHC-Ι类分子丢失的病毒感染细胞对CD8+T细胞不敏感而对NK细胞变得更敏感。
NK细胞和CD8+T细胞产生穿孔素/颗粒酶颗粒的方式是不同的[19]。
NK细胞本身存在这种颗粒,而静止的CD8+T细胞中不存在这种颗粒。
CD8+T细胞只有与靶细胞上特异的MHC-Ι和抗原的复合物识别后,或受到IL-2等刺激的情况下,才会在胞浆内产生这种颗粒。
NK细胞的杀伤功能属于先天免疫,特异性差,其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出现的早,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及见杀伤效果。
而CD8+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属于细胞免疫,从前提细胞诱导成成熟的效应T细胞需要一个应答过程,一般需要一周以上,但其识别和杀伤具有特异性,而且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
2.2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ADCC途径NK细胞表达的FcγRⅢA(CD16)主要结合人的IgG1和IgG3的Fc端(Cγ2、Cγ3功能区),在针对靶细胞特异性IgG抗体的介导下,可杀伤相应的靶细胞,这一杀伤过程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3]。
IL-2和IFN-γ明显增强NK细胞介导的ADCC作用。
NK细胞发挥ADCC后,其本身表达Fas 并可通过Fas/FasL机制发生化活诱导的细胞死亡。
2.3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2.3.1Leulalexin途径Leulalexin又称TNF相关蛋白,CD8+T细胞的胞浆颗粒(分泌型)和细胞膜表面(膜结合型)均表达leulalexin[20]。
存在于胞浆颗粒的分泌型leulalexin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及发挥作用的过程都依赖于穿孔素,可介导靶细胞凋亡。
膜表面的结合型leulalexin可通过细胞-细胞直接接触杀伤靶细胞,其机制可能类似于FasL。
2.3.2丝氨酸酯酶途径活化的CD8+T细胞可释放多种丝氨酸酯酶,如CTLA-1、CTLA-3等,它们的作用可能类似与参加补体激活的酯酶样成分,通过激活穿孔素而促进杀伤靶细胞[3]。
综上所述,NK细胞和CD8+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主要集中在两者都可以通过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TNF-α、INF-γ和LT途径杀伤靶细胞;杀伤不同点包括两者对靶细胞的识别方式、颗粒产生方式及杀伤特性不同,NK细胞可以通过ADCC杀死靶细胞,CD8+T细胞可以通过leulalexin和丝氨酸酯酶途径杀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