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往复循环控制-行程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1
行程控制线路图解行程掌握就是根据被掌握对象的位置变化进行掌握。
行程掌握需要行程开关来实现,当运动部件到达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段距离内时,行程开关动作并使其动台触点闭台,动断触点断开。
其掌握线路如图1a)所示。
图1行程掌握线路在图1a)所示的掌握线路中,行程开关ST1的动断触点串联在KM1掌握电路中,而它的动合触点是与KM2的起动掌握按钮SB2并联、这样当工作台由KM1掌握前进到肯定位置碰触到ST1时,由于ST1断触点受压断开,KM1失电,工作台停止前进;而ST1动合触点受压闭合,起动KM2,KM2得电自锁,掌握工作台自动退回;当退至原位触碰ST2时,ST2动断触点断开,又使KM2关断,使工作台停止后退。
继而ST2动合触点闭合又重新起动KM1,使工作台再次前进;即实现了工作台的自动往复工作。
上述工作过程可用图1b)的动作图进行描述。
(行程开关安放位置有误)图1所示掌握线路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若工作台恰好位于两端位置,即ST1或ST 2处于受压的状态时,按动一次停车按钮SB3不能使工作台马上停下来。
由于只要松开SB3,其动断触点复位。
由于ST1或ST2的动合触点处于受压闭合状态,KM1或KM2必有一方重又得电,使工作台或进或退。
这时只有当工作台离开终端位置(即ST1和ST2都处于复位状态)时,再按SB3才能使工作台停下,图2 改进的行程掌握线路为使工作台在任一位置都能马上停下,可利用一中间继电器来建立工作台的上作条件。
其实现电路如图2所示。
中间继电器K和两接触器是联锁关系。
除行程开关ST1和ST2外,还有开关ST3与ST4安装在行程极限位置。
当由于某种缘由工作台到达STl与ST 2位置时,未能切断电动机,工作台将连续移动到极限位置,压下ST3或ST4,此时可使电动机停止,避开由于超出允许位置所导致的事故,因此ST3与ST4起超程限位爱护作用。
工作台往复工作自动循环掌握线路,实现的是两个工步交替执行的挨次掌握,两个行程开关交替发出切换信号,掌握两个工步的转换。
⼯作台⾃动往返控制电路图及⼯作原理在⽣产过程中,⼀些⾃动或半⾃动的⽣产机械要求运动部件的⾏程或位置受到限制,或者在⼀定范围内⾃动往返循环⼯作,以⽅便对⼯件进⾏连续加⼯,提⾼⽣产效率。
在实际⽣产中,⼀般采⽤在运⾏路线的两头各安装⼀个⾏程开关实现位置控制,如下图所⽰:⾏程开关安装时,安装位置要准确,安装要牢固;滚轮⽅向不能装反,挡铁与撞块位置应符合控制线路的要求,并确保能可靠地与挡铁碰撞。
1、电路原理图2、电路组成电路由断路器 QS;熔断器 FU1和 FU2;热继电器 FR;按钮 SB1、SB2、SB3;交流接触器 KM1 和 KM2;⾏程开关SQ1、SQ2;电动机 M 组成。
3、技术要求按下启动按钮 SB2,电机运转,带动⼯作台左移,当运动到设计位置压动 SQ1 限位开关时,电机反转,带动⼯作台右移,当运动到设计位置压动 SQ2 限位开关时电动机正转,… … 如此往复。
按下停⽌按钮 SB1,电动机⽆论正向、反向运⾏都能停车。
4、⼯作原理(1)合上电源开关 QS,电源引⼊。
(2)左移按下 SB2→KM1 线圈得电→→KM1 动断触点先断开→使 KM2 线圈断电→接触器互锁。
→KM1 主触头后闭合→电动机 M 启动连续正转→⼯作台左移。
→KM1 动合触点后闭合→实现⾃锁。
⾄限定位置,撞块碰限位开关 SQ2 挡铁→SQ2 动断触点先断开→使 KM1 线圈断电→KM1 主触头分断,电动机 M 断电停转,⼯作台停⽌左移;KM1 动合触头分断解除⾃锁;KM1 动断触点闭合解除互锁。
(3)右移SQ2 动合触点后闭合→使 KM2线圈得电→→KM2 动断触点断开→实现互锁。
→KM2 主触头后闭合→电动机 M 启动连续反转→⼯作台右移。
→KM2 ⾃锁触点闭合→实现⾃锁。
(4)停⽌时只需按下 SB3 即可。
画出数控机床自动循环往复运动的控制工作原理图,并分析说明
数控机床自动循环往复运动的控制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的自动循环往复运动是通过数控系统对控制信号的生成、传输和执行,最终实现机床的运动控制。
下面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
1. 用户通过电脑或数控机床上的控制面板输入加工程序,并设置加工参数。
2. 数控系统软件将用户输入的加工程序进行解析,并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3. 控制指令通过数据传输线路(通常是串行线路)传输到数控系统的硬件控制部分。
4. 数控系统的硬件控制部分接收控制指令,并根据其内容控制各个执行机构的运动。
5. 控制指令经过解码和处理后,发送给伺服系统控制电路,驱动伺服电机实现机床各轴的精确位置控制。
6. 通过编码器等位置检测装置,反馈机床各轴的实际位置信息给数控系统。
7. 数控系统通过比较控制指令和反馈信号,实时调整控制指令,保证机床运动精度。
8. 当加工程序执行完毕或者用户中断加工过程时,数控系统停止控制指令的发送,机床停止运动。
总结起来,数控机床自动循环往复运动的控制工作原理可以简述为:用户输入加工程序和参数,数控系统生成控制指令,传输给硬件控制部分,驱动执行机构实现机床运动,同时反馈信号实时校准位置,最终实现自动循环往复的加工过程。
自动往复循环控制-行程控制小车往复运动的前进、后退的自动控制和电动机的自动往复循环控制,内容:1.手动控制:前面介绍的异步电动机起动、停止和正反转控制都是由人通过按钮发布命令的。
2.开关自动控制:在现代生产中,常用一些能自动发布命令的开关来实施各种自动控制。
3.开关自动控制种类:通过把不同的物理量转换为开关命令。
①行程控制②时间控制③速度控制④压力控制行程控制:当运动部件到达一定行程位置时采用行程开关来控制其运行状况。
生产中由于工艺和安全的要求,常常需要控制某些机械的行程和位置。
例如,龙门刨床的工作台要求进行往复运动加工产品,在工作台达到极限位置时,必须自动停下来。
像这一类的行程控制可以利用行程开关来实现。
实例--龙门刨床自动往返控制线路之元器件介绍行程控制通常用行程开关来实现。
外形图(一)行程开关1、什么是行程开关?行程开关又称位置开关或限位开关,是根据运动部件位移来切换电路的一种自动电器,能实现运动部件极限位置的保护。
可将机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实现对机械运动的控制。
2、行程开关结构和分类主要由触头系统、操作机构和外壳组成。
按其结构可分为直动式、滚轮式和微动式三种。
行程开关动作后,复位方式有自动复位和非自动复位两种。
LXK3-20H/L行程开关(滚轮柱塞式自动复位)柱塞式行程开关LX19-001 高银点/厚铝壳能自动复位一开一闭以直动式为例其工作原理同按钮相似,只是变手动为撞块撞击。
撞块安装在机械部件的位移的工作台上。
未撞击撞击3、行程开关的工作原理当运动机械的挡铁压到滚轮上时,杠杆连同转轴一起转动,并推动撞块。
当撞块被压到一定位置时,推动微动开关动作,使常开触头分断,常闭触头闭合。
在当动动机械的挡铁离开后,复位弹簧使行程开关各部位部件恢复常态。
播放滚轮式动画4、行程开关的图文符号用行程开关控制工作台的前进与后退(自动往返循环控制线路)线路的工作原理(二)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原理图自动往返示意图反转电动机运动状态正转向左工作台运动方向向右挡铁1挡铁2SQ3 SQ1SQ2 SQ4电路结构分析3、行程开关SQ 1和SQ 2分别控制工作台左右移动的行程。
关于电机自动往返行程控制的电路再加延时所谓行程控制就是根据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或行程距离来进行控制,如起重机运动到预定位置要求自动停止;机床工作台运动到预定位置时要求自动往复运动。
可见,行程控制实质上就是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只是在行程的终端加行程开关,利用行程开关来实现行程控制。
有些生产机械如刨床、铣床等要求工作台在一定距离内做往返自动循环运行。
实现这一控制要求的电路称为自动往复行程控制电路。
电路图如下:工作原理:合上空气开关QF,按下点动按钮SB2----KM1线圈得电---- KM1辅助触点闭合并自锁,----- KM1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
当工作台向左运动,运动部件碰到行程开关SQ1时 ----- 行程开关SQ1常闭触点断开,行程开关SQ1常开触点闭合,-----KM1线圈失电,电机停转,通电延时继电器KT线圈得电-------通电延时继电器KT触点延时闭合----KM2线圈得电,行程开关SQ1复位 ---- KM2辅助触点闭合并自锁,KM2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反转。
工作台开始向右运动,运动部件碰到行程开关SQ2时 -----行程开关SQ2常闭触点断开,行程开关SQ2常开触点闭合-------恢复原始状态,重复往返循环。
如此往返,实现工作台自动往返循环运动,直到按下停止按钮SB1,工作台停止运动。
当现有时间继电器不是通电延时的,而是断电延时继电器时,我们将电路改为如下,效果也很好。
合上空气开关QF,按下点动按钮SB2----KM1线圈得电,断电延时继电器KT得电---- KM1辅助触点KM1闭合并自锁,KM1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
当工作台向左运动,运动部件碰到行程开关SQ1时 ----- 行程开关SQ1常闭触点断开,行程开关SQ1常开触点闭合,----KM1线圈失电,电机停转,断电延时继电器KT线圈失电,------断电延时继电器KT触点延时闭合-----线圈KM2得电,KM2辅助触点闭合并自锁,KM2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