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的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4.30 KB
- 文档页数:2
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 1 甲状腺的CT解剖简介甲状腺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呈蝴蝶形,峡部相当于蝶体,两叶相当于蝶翼。
甲状腺上缘起自甲状软骨下方或中部,下缘约平第6气管环,甲状腺峡部居中,位于气管正前方,左、右两叶分别居气管左、右两侧。
正常甲状腺的前后径(即厚度)2~3 cm,左叶或右叶的左右径(即宽度)2~3 cm,上下径(即长度)6~7 cm。
女性的各径略比男性为小。
由于正常甲状腺含碘量比周围软组织高,故CT平扫呈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缘清楚,CT值约70±10 HU,增强扫描后甲状腺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峡部上缘有时出现一个锥状叶,其尖端向上,是胚胎时期甲状舌管的遗迹,不要误为病变。
2 甲状腺的CT检查方法甲状腺CT 扫描的范围是:上界在甲状软骨上缘,下界至第七颈椎上缘。
层厚5 mm,连续扫描,以减少漏层。
一般先做平扫,然后作常规增强扫描。
常规增强扫描时经肘静脉快速注入60%的有机碘水溶液80~100 ml后,立即进行扫描。
3 甲状腺常见病变的CT诊断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弥漫性甲状腺肿大是一种病征,以下四种常见疾病是引起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的常见原因。
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 高原、山区居民的饮食中长期缺碘,导致血中甲状腺素水平下降,并引起脑垂体前叶分泌多量的促甲状腺素,促使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因此,本病又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此外,青春期、妊娠期或绝经期妇女,有的也可发生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这是人体对甲状腺素需要增加所引起的生理性甲状腺肿大。
这种生理性肿大常在成年或分娩后自行缩小。
单纯性甲状腺肿临床上除甲状腺肿大外,无其它症状和体征。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亢,又称Grave氏病) 原发性甲亢是指甲状腺肿大同时伴有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状态。
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多见。
临床症状主要是甲状腺肿大、心悸、性情急躁、易激动、怕热多汗、多食而体重减轻、月经失调、双手颤动、突眼等。
桥本甲状腺炎判断标准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地坚韧,表面可能不平或有结节。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但质软。
2. 抗体检测:检查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POAb)的数值,如果这些抗体的数值出现升高,可能表明存在桥本甲状腺炎。
3. 甲状腺功能检查:通过检查甲状腺功能五项,包括游离T3、游离T4、总T3、总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可以判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促甲状腺激素数值升高,甲状腺素水平降低,可能患有桥本甲状腺炎。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医生的检查结果来确定。
建议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化验的结果来确定药物和治疗方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发病原因是什么?
导语: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是现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这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症,其中有很多的分类,这种疾病在病发以后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是现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这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症,其中有很多的分类,这种疾病在病发以后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什么是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李涛主任指出,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并不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
大多数情况下,甲状腺肿是指非单纯由于肿瘤原因造成的甲状腺增大,因此,各种病因所引起的病变发生于整个甲状腺,故常常会看到“弥漫性甲状腺病变”的描述。
此“病变”并非指“恶性病变”的意思,仅描述为单纯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与肿瘤是没有关系的。
除了病史、体检以外,甲状腺的超声波检查及肿大原因方面的进一步分析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病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多数人承认的病因,说明Graves病与遗传基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一个家族中常可见到先后发病的病例,且多为女性。
大约有15%的患者有明显的遗传因素Graves。
患者的亲属约有一半血中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亢的发生与人白细胞抗原(HLAⅡ类抗原)显著相关,其检出率因人种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人与HLA-H46明显相关,除了HLA基因外,还有非HLA基因。
◇精神创伤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诊断摘要:目的探究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病理诊断的价值。
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6例疑似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患者,观察分析其病理表现,以明确诊断。
结果26例患者通过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的分析,最终明确诊断,25例患者确诊为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结论早期的病理诊断,有助于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及早确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病理诊断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nontoxic goiter)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goiter),是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泡内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
一般不伴甲状腺功能亢进。
本型甲状腺肿常常是地方性分布,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goiter),也可为散发性[1]。
现抽选我院收治的26例疑似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病理诊断的价值。
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收治的26例疑似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5.4±2.2)岁。
2病因及发病机制2.1缺碘地方性水、土、食物中缺碘及机体青春期、妊娠和哺乳期对碘需求量增加而相对缺碘,甲状腺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刺激垂体TSH分泌增多,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摄碘功能增强,达到缓解。
如果持续长期缺碘,一方面滤泡上皮增生,另一方面所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不能碘化而不能被上皮细胞吸收利用,则滤泡腔内充满胶质,使甲状腺肿大[2]。
用碘化食盐和其它富含碘的食品可治疗和预防本病。
2.2致甲状腺肿因子的作用2.2.1水中大量钙和氟可引起甲状腺肿,因其影响肠道碘的吸收,且使滤泡上皮细胞膜的钙离子增多,从而抑制甲状腺素分泌。
2.2.2某些食物(如卷心菜、木薯、菜花和大头菜等)可致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大会引起什么症状呢
文章导读
\n
甲状腺是每个人都有的器官,会受到遗传、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会发生很多不利的疾病,比如甲状腺肿大,患者要明确引起此病的原因,才能避开不良因素的发生制止疾病出现,当然也要知道甲状腺肿大的相关症状,也能及早发现甲状腺的不适,那么甲状腺肿大会引起什么症状呢?
甲状腺肿大会引起的症状有:
1.压迫气管比较常见。
自一侧压迫,气管向对侧移位或变弯曲,自两侧压迫,气管变为扁平。
由于气管内腔变窄,可发生呼吸困难,尤其在胸骨后甲状腺肿大时变形严重。
气管壁因长期受压而软化,可致窒息。
2.压迫食管少见。
仅胸骨后甲状腺肿大可能压迫食管,引起吞咽时不适感,但不会引起进食噎感的食管梗阻症状。
3.压迫颈深部大静脉可引起头颈部及上肢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
此种情况多发生在位于胸廓上口的巨大甲状腺肿大,尤其是胸骨后甲状腺肿大。
病人面部呈青紫色,水肿,颈部和胸前浅表静脉明显扩张。
抬高手臂时上述阻塞症状加重。
189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综 述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是指腺体弥漫性肿大和未能触及甲状腺结节的一类疾病,包括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和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等。
其超声表现如下。
1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二维超声:甲状腺呈对称性、均匀性肿大,被膜规则。
腺体回声明显受病程和治疗的影响,对于未经治疗的初发者,腺体回声可分为2种类型:弥漫回声减低型与散在回声减低型。
前者表现为双侧腺体弥漫性回声减低、不均,腺体弹性好,后者见于年龄较大者,表现为双侧腺体多发散在、局灶性回声减低,边界模糊,探头挤压后回声减低区回声增强和范围偏小。
而对于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者,腺体回声水平可与正常腺体回声相当或者稍强,部分治疗后患者腺体内可见稍强回声带。
CDFI:弥漫回声减低型表现为整个腺体内布满搏动性的彩色血流信号,密集如一片火的海洋,Ralls称之为“火海征”。
散在回声减低型表现为回声减低处血流信号丰富,其内动脉流速加快,甲状腺上、下动脉内径增宽,流速明显加快,阻力减低。
2 单纯性甲状腺肿二维超声:甲状腺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表面平整,腺体明显增大时,可观察到压迫气管,颈部血管等现象。
病程早期腺体内部回声可类似正常或仅密集增粗,病程后期除腺体实质回声普遍不均,增粗外,由于滤泡内充满胶质而高度扩张,腺体内还显示弥漫性分布的多发薄壁无回声区伴点状强回声。
CDFI:一般腺体内血流信号无明显增加,有的患者可轻度增加,甲状腺上动脉内径正常或稍增宽,血流频谱形态无异常改变,流速参数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增高。
3 亚急性甲状腺炎二维超声:(1)甲状腺对称性肿大,有的患者患侧甲状腺与颈前肌之间的间隙模糊、消失;(2)双侧腺体内可见数处回声减低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单侧腺体内单个低回声区,病程初期低回声区常有压痛;(3)腺体内散在或融合性低回声带被称为“冲洗过”征,此为本病的特征表现,其数目和大小因人和病期而异;(4)病变回声随病变而改变,恢复期回声逐渐增强,不均质,部分病灶可见局灶性增强(钙化)。
Graves病诊断标准
Graves病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诊断标准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眼球突出、水肿、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具体如下:1、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主要是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是一个增高状态,例如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都显著增高。
2、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在查体的时候,可以看到甲状腺呈弥漫性的一个肿大。
3、眼球突出:Graves病在眼睛方面可表现为眼球突出。
4、水肿:Graves病表现为颈前黏液性的水肿。
5、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血中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发现是阳性。
以上讲到的前两项是必备的诊断标准。
甲状腺一、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1.病理与临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突眼性甲状腺肿或GraVeS病,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年女性,男女比例约1:50主要病变改变是实质组织的增生和肥大。
临床特征为多器官和高代谢状态,主要表现有:心慌、怕热、多汗、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消瘦、情绪激动等,约1/3的患者有眼球突出。
2.声像图表现(1)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被摸规整。
(2)未经治疗的初发着,腺体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①弥漫回声减低型:双侧腺体弥漫性回声减低、较为均匀,CDFl表现为“火海征”;②散在回声减低型:双侧腺体内多个边界模糊的片状回声减低区,探头挤压后回声增强和范围缩小;CDFI表现为回声减低处血流心慌尤为丰富。
此型常见于年龄较大者。
(3)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者,腺体回声水平可与正常腺体相当,不均匀,部分病例因形成纤维分隔而出现条状高回声。
(4)多数病例甲状腺上、下动脉内径增宽,流速明显加快,阻力减低。
3.报告书写举例甲状腺右叶6.0x2.5x2.6cm,左叶6.2x2.4x2.7cm,峡部厚0.6cm,腺体组织回声减低、不均,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CDFI:腺体内血流明显增多,呈“火海征”改变,右甲状腺下动脉PSV90cm∕s,EDV45cm∕s0超声提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血流明显增多(结合临床考虑GraVeS病)。
4.鉴别诊断(1)单纯性甲状腺肿:本病系地方性缺碘引起的疾病,也有散发性病例。
表现为腺体散在回声减低,从二维声像图上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不易区分。
后者开始时似单纯性甲状腺肿,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歌部分组织反复增生与复旧,形成纤维间隔及多个结节。
甲状腺两侧叶不对称增大是特征。
CDFl检查缺乏血流血流心慌,其流速<30cm∕s,与甲亢“火海征”截然不同,(3)桥本甲状腺炎:病情动态发展,声像图随之动态变化。
甲状腺增大多以前后径改变为明显,而甲亢的腺体增大以长径改变为明显,而且桥本甲状腺炎血中抗甲状腺球蛋白和抗微利体抗体增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的诊断
导语: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不知道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病人呢,又或者说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个名词呢,我想,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
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不知道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病人呢,又或者说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个名词呢,我想,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没有听说过的,可以说是非常的陌生的,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混乱,这个病的诊断又是怎么样的呢,还是一起看看吧。
CT诊断
目的分析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CT 影像表现,以期得出各种弥漫性甲状腺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
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0例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CT资料,50例均作平扫,45例加作增强。
采用薄层靶扫描多窗位、多窗宽观察。
结果(1)12例桥本病,10例Graves病甲状腺双叶呈弥漫对称性或基本对称性肿大,密度均匀减低,无腺内更低密度结节。
4例桥本病有腺内高密度结节;(2)结节性甲状腺肿双叶甲状腺肿大、腺内多发更低密度结节,大小及分布较甲状腺癌均匀; (3)甲状腺癌腺体边缘连线中断、腺外结构破坏、囊变区壁结节血管样强化及颈淋巴结肿大。
结论同病种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CT表现存在许多共同之处,而不同病种间亦存在着不同的CT特点,掌握各病种CT特点,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CT扫描及图像处理技术的灵活运用,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常见病种多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下称结甲)、甲状腺癌(下称甲癌) 、桥本甲状腺炎(下称桥本病)、Graves病等。
由于各病种治疗方案不同,故有必要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前定性诊断。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