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会+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975.50 KB
- 文档页数:30
《23.1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复习巩固】——我来回答1.青少年面对非法侵害我们的合法权益时,应该怎么办?A.B.C.D.3.公民应该怎样行使权利?A.B.【目标诠释】——我来认识识记社会公共秩序的内容,懂得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
树立主动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维护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培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正确态度。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1、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维持,而这一准则需要法律确定和和人们的自觉维护。
2、社会公共秩序包括哪些方面的秩序?3、处理违反社会生活秩序的法律有哪些?处罚机关是什么?常见的处罚有几种?4、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A.B.C.【困惑扫描】——我来质疑(把你的困惑或疑惑记录下来,课上一起与老师同学交流)。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活动一:唇枪舌战(辩一辩)问题一:行人乱穿马路是不是小事,为什么?问题二:在没有来往车辆且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就可以闯红灯吗?问题三: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帽儿”吗?活动二:知识窗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属于社会公共生活。
2.这些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吗?请举例说明。
3.如果没有共同准则,社会公共生活将会是怎样的?4.结合书本P82,识图辨义:在公共场所,交通道口等地方的警示图标各代表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活动三: 案例分析材料一:“一米线”的作用。
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建立网络】——我来归纳【过关窗口】——我来练习1.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则,尤其要靠()A.道德来确认和维护B.法律来确认和维护C.纪律来确认和维护 D.规章制度来确认和维护2.同步导学内容。
【学习反思】——我来反思。
会秩序的良好品质和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积极情感。
、了解法律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
、理解没有法律规范的社会公共生活的消极后果进而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
社会公共秩序的践行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板影:画圆,画矩形
一生用手画(不用工具)
、比较后,让学生谈感受。
、最后明确: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遵
二、预习交流,阅读教材
点
2、为什么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公共秩序靠谁遵守?谁来维护?
生活在线
)学生介绍“口香糖”事件
该事件留给我们思考是什么?
的两幅图。
)思考:
①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师生讨论明确:这种行为既关系到自身安全,也关系到城市文明形象,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共秩
4)继续讨论
么?
么?
①从众心理也应以坚决遵守规范,纪律为前提。
()小结: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范秩序
三、
()学生指认图标是什么?
)设立这些图标有何意义?
P83的镜头。
)讨论:
这位女士的行为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一米线”的作用。
70。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1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序……下面我们就来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为自己和他人能享受到优异的社会秩序服务。
教师提示可以从交通、社区、商场、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入手。
大屏幕展示学生设计的公共生活秩序单”学生展示之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当我们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上我来行,环顾左右车辆后,确保安全再通过当我们参加社区活动时……不拥挤,不打闹,按照顺序来坐好,爱护场地好卫生,文明观看安全保当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先下后上排好队,主动让坐我不累,不吃零食不吵闹,不扔垃圾环境好教师:分析一下同学们的秩序单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共同之处: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将会引发混乱、无序、障碍、矛盾等糸列冋题。
有了秩序生沽更美丽,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教师:设想一下社会生活没有了秩序,会有怎样的后果?多媒体展示有秩序和无秩序交通路口的差别教师提问: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组织活动:秩序小实验找五个一端有长线的小球同放入一个瓶颈较小的瓶子中。
瓶口宽度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
分组进行试验,看看哪个小组能又顺利又快的取出瓶中所有小球,并说出你的理由。
最快的和最慢的都说一说原因。
学生书写学生自由分享学生观看、反思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观察、反思引导学生感知身边的公共秩序通过游戏感受公教师总结:避免争抢,按先后顺序顺次取出,这样才能快速的将小球取出。
这也说明社会需要讲秩序,遵守秩序是人们正常高效地生活的必要条件。
学生自学P29页《应急车道就是生命车道》教师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的亲人开车时占用了应急车道,你会怎样做?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应急车道就是生命车道,同学们假如我们的亲人开车时占用了应急车道,我们一定要提醒亲人,制止他们的行为。
第23课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第一框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够: 1. 了解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重要性; 2. 掌握秩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 理解不遵守规则带来的负面影响; 4. 培养遵守秩序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分析不遵守秩序带来的后果;2.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秩序的习惯;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四、教学准备1.PPT演示;2.社会秩序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问问题或者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社会秩序的思考。
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不遵守秩序的事情发生?不遵守秩序会带来什么后果?”2. 学习社会秩序的定义(10分钟)介绍社会秩序的概念和定义,例如:“社会秩序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一定规律、按照一定标准行事的状态。
”并举例说明。
3. 探讨不遵守秩序的后果(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遵守秩序可能带来的后果。
例如:“不按交通规则行驶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不按公共场所秩序排队可能引发纠纷等。
”4. 展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案例,强调遵守秩序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中,人们能够和谐相处、互相尊重,生活环境也会更加安全和舒适。
”5. 培养遵守秩序的习惯(15分钟)通过讲述一些道德故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发学生对社会秩序的关注和兴趣,并提出一些方法来培养自己遵守秩序的习惯。
如:“主动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等”。
6. 思考如何维护社会秩序(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社会秩序,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例如:“主动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宣传教育他人遵守秩序、举报违法行为等”。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秩序。
六、课后作业做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的小调研,调查周围的人对社会秩序的看法和意识,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观后感。
《23.1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复习巩固】——我来回答1.青少年面对非法侵害我们的合法权益时,应该怎么办?A.B.C.D.3.公民应该怎样行使权利?A.B.【目标诠释】——我来认识识记社会公共秩序的内容,懂得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
树立主动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维护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培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正确态度。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1、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维持,而这一准则需要法律确定和和人们的自觉维护。
2、社会公共秩序包括哪些方面的秩序?3、处理违反社会生活秩序的法律有哪些?处罚机关是什么?常见的处罚有几种?4、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A.B.C.【困惑扫描】——我来质疑(把你的困惑或疑惑记录下来,课上一起与老师同学交流)。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活动一:唇枪舌战(辩一辩)问题一:行人乱穿马路是不是小事,为什么?问题二:在没有来往车辆且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就可以闯红灯吗?问题三: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帽儿”吗?活动二:知识窗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属于社会公共生活。
2.这些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吗?请举例说明。
3.如果没有共同准则,社会公共生活将会是怎样的?4.结合书本P82,识图辨义:在公共场所,交通道口等地方的警示图标各代表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活动三: 案例分析材料一:“一米线”的作用。
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建立网络】——我来归纳【过关窗口】——我来练习1.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则,尤其要靠()A.道德来确认和维护B.法律来确认和维护C.纪律来确认和维护 D.规章制度来确认和维护2.同步导学内容。
【学习反思】——我来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