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工艺、工装设计与验证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20.43 KB
- 文档页数:4
工装验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公司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形象,规范工装的使用和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相关部门。
三、工装类别1. 工作服:指定部门和岗位的员工需佩戴公司统一的工作服。
2. 专业工装:某些特殊岗位需要穿着专业工装,以确保工作安全和效率。
3. 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根据工作环境和岗位具体要求佩戴。
四、工装管理责任人1.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工装的采购和管理。
2. 各部门主管负责监督员工的工装使用情况。
3.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对个人防护装备的检查和保养。
五、工装的购买1. 工装的采购需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批准。
2. 根据岗位要求和员工数量进行采购,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获得合适的工装。
3. 采购时应考虑工装的质量、舒适度和耐用度。
六、工装的分发和归还1. 人力资源部门根据部门岗位需求进行工装的分发,确保每位员工都能获得所需的工装。
2. 员工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公司的工装。
3. 工装的损坏和遗失需及时报告,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赔偿。
七、工装的使用1. 员工需按照公司规定佩戴工装,并做到整洁、整齐。
2. 不得私自更改或破坏工装的外观。
3. 对于某些特殊需要使用的工装,员工需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使用。
八、工装的保养1. 员工需定期对工装进行清洗、保养和整理,并确保其干净整洁。
2. 个人防护装备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性能完好。
3. 发现有损坏或不适用的工装需及时更换或修理。
九、工装的作风管理1. 员工需在工作时间、场所佩戴工装,不得私自更换或摘取。
2. 不得滥用工装,如将其用于非工作场所和私人活动。
十、工装的报废1. 工装的报废需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批准。
2. 报废的工装需进行清点和登记,作为公司的资产损失。
十一、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工装管理制度的员工,将依据公司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
十二、制度的落实和监督1. 各部门主管负责确保员工遵守工装管理制度。
2. 安全生产部门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监督和检查。
工装设计制作验收标准✓以保护物料为首要原则;✓符合人机工程,方便生产操作;✓在实用的基础上兼顾美观;✓整体高度一般不超过3m;✓最底层面离地100mm以上;✓边角打磨平滑或长期有效保护;架子上必要的部分:1.应有存放文件的展示板2.导线标识板上应有尼龙卡夹来分线3.应有盛放物料的灰板4.操作端应有物料标识板5.灰板的前头应有档位阻止料盒滑落6.应有接线的布兜,前面用皮筋作横梁7.钢管上应有阻挡卡来分线8.较长导线用S筒隔开9.PVC筒末端要添加钢管以减少端子刮碰;对于导线末端无端子的情况,末端应加护套10.对于长导线,应有末端封口的背筒11.应有退料板,后端带有档位12. 应在适当位置安装放置不合格导线的红柱不必要的部分:A.PVC筒末端的阻隔卡是没有必要的B.背筒上端不必安装护套C.不接触导线的背筒是不需要安装的D.末端不能自然下垂的导线所在的PVC筒不必安装弯头E.背筒封口下面的灰板可取消,底部用精益管支撑文件展示板:1.1展示板的宽度要能容纳A3的工艺文件,顶部要低于其所在的精益管顶部约10mm1.2顶端不低于精益管上方,容易损伤端子导线标识板:2.1.灰板的宽度为60mm,尼龙卡夹中心距灰板上边缘为10mm,下边的距离预留贴标识;依据导线粗细来确定卡夹型号2.2灰板宽度不足或尼龙卡夹位置偏下,导致标识无法贴在看板的正下方物料盛放板:3.1向作业端倾斜,前后高度差约为100mm3.2灰板前后高度差不足,料盒不宜下滑物料标识板:4.1宽度为40mm,并固定牢靠;标签需用卡袋盛装4.2固定后中间鼓起,易刮物料挡位:5.1前部横向安装的精益管5.2没有挡位,料盒容易滑落接线兜:6.1宽度以能容纳垂落的导线为宜,建议200mm;前面的横梁要使用皮筋;接线兜要选用不宜起球、不刮端子的材料制作;最底面离地100mm以上6.2接线兜的最低点与地面接触,操作时有脚踏的可能钢管/阻隔卡:7.1/7.3对于工装顶部的导线回弯处要应用钢管,在相邻的导线间应用阻隔卡7.2/7.4顶部回弯处使用了精益管,导致抽线困难、刮伤端子S筒:8.1长导线在工装的背面需要使用S筒来分线;对于阻挡送料路径的情况可部分使用尼龙卡夹代替S筒8.2S筒阻挡送料路径8.3S筒加长或调节位置,将带有较大倒刺的端子放置在S筒的里面8.4带有倒刺的端子与S筒边缘相刮堵头:9.1堵头与PVC筒结合处无缝隙,伸出长度方便生产操作9.2堵头或PVC筒内存在多余的固定孔,易刮碰端子PVC筒:9.3导线桶错层距离在100-120 mm之间9.4错层间距小,伸出的导线与下垂的导线相刮PVC筒:9.5型号根据导线截面选取,要求方便抽取;伸出PVC筒后不打弯的导线,伸出不超过100mm;对于末端有端子的情况,应加钢管保护或个别筒加长9.2导线末端端子外露,PVC筒未加保护钢管/护套:9.3伸出PVC筒后打弯的导线,末端有端子的,其所在的PVC筒末端要应用钢管;末端没有端子的,所在的PVC筒末端可以用护套来保护;这个位置的钢管上面不需要用隔离卡9.4未使用钢管,可能对导线及端子造成损伤钢管安装位置:9.5钢管中心线应与PVC筒的下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9.6钢管放在PVC筒下端,起不到保护端子的作用9.7钢管内侧与PVC筒末端的水平距离在10-15mm之间9.8钢管与PVC筒间无间距,容易将端子卡在边缘处钢管固定方式:9.9/9.11钢管的固定方式采用横式或竖式的来加强稳定性9.10/9.12钢管的倾斜式的固定方式不牢固,易变形背筒下封口:10.1长导线的末端安装下端封口的背筒,背筒下面用精益管支撑10.2背筒下端未封口及支撑,导线能从下端掉落(下端距离地面150 mm 以上的背筒可以不封口)背筒添加位置:10.3长导线的末端要放入背筒中10.4对于导线末端与背筒相刮或根本接触不到背筒的情况,背筒不需要添加背筒位置:10.5背筒的中心位置在钢管的外侧10.6背筒靠近内侧,导线回弯大,不便抽取退料板:11.1整体空间可使本工位最大的料盒通过,末端要有横放的精益管来阻挡料盒滑落;前后的高度差不小于150mm11.2退料板后面加背筒,无法拿取料盒;后端较低,不方便操作废料柱:12.1在适当的位置安装红柱12.2红柱位置与分装件位置干涉周转车/转板:A.设计高度以物料自然放置不落地为宜,旋转过程中导线不能被绞住B.周转板上的导线绞在工装内网圈线:C.周围预留足够的空间或用胶片隔开,避免端子刮碰;挂线钩的位置以端子不能碰到上层精益管且方便取放物料为宜D.不支持先进先出,端子直接与底板接触隔线夹:E.边缘导线外侧加隔线夹F.固定装置边缘未加隔线夹,镀层已被划坏PVC筒高度:G.导线以竖直状态存放在背筒中,且导线末端不与堵头接触H.工装的设计与导线长度不匹配,造成窝线现象,这样会导致端子与堵头接触,有损伤的风险看板位置:I.导线截面大,一个看板位置容纳困难、不便抽取的,应增加看板的位置J.导线已充满此看板的存放位置,不便抽取,存在端子刮破绝缘皮的风险KIT车:K.每种分装件四周用水晶片进行保护或将分装件装在塑料袋中,挂在kit车上L.分装件间没有隔离保护,相互刮碰螺丝:a.螺丝的长度以固定后不超出螺母为宜或有效保护b.螺丝端部外露,易于伤线灰板:c.灰板边角打磨平滑d.灰板边角未打磨,存在锐角背筒边:e.边缘打磨处理f.边缘未打磨光滑,易伤手伤线扎带固定:g.对于固定背筒的扎带,尾部的位置要在精益管的正下方h.扎带尾部留在外面,易伤手保护堵头:i.外露的管口上安装堵头j.未加堵头,截断时产生的铁刺容易伤手案板边:k.案板保护条接口处无毛刺或使用护套保护l.案板边翘起、未打磨,易伤手伤线现场安装及更改:m.对于现场更改的案板及工装架,要对物料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碎屑混到物料中;放到现场的案板应固定牢靠、工装架上面不应有难于清除的标记。
工装的验收标准一、外观验收1. 工装的颜色应与样品或规定一致,不得有太多色差。
2. 衣服的线头、缝纫、标志等应整洁,无松懈、露线等情况。
3. 衣服的袖口、领口、下摆等处应结实,无破损、褶皱等现象。
4. 衣服的拉链、纽扣等配件应完好,操作灵活。
5. 工装的版型应与样品或规定一致,不得有偏差。
6. 衣服的织物应平整、光滑,无明显污渍、破损、起球等现象。
二、尺寸验收1. 衣服的尺码应符合规定标准,不得有偏差。
2. 衣服的肩宽、袖长、衣长、胸围等尺寸应与样品或规定一致。
3. 衣服的裤长、腰围、臀围等尺寸应与样品或规定一致。
三、功能验收1. 防护服的防护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起到相应的防护作用。
2. 工装的透气性、吸汗性等功能应符合规定要求,穿着舒适。
3. 工装的耐磨性、耐水性、耐油性等功能应符合规定要求,具有一定的耐久性。
四、符合标准验收1. 工装应符合国家、行业、企业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工装的材料、制作工艺、印刷标志等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五、附件验收1. 工装的附件如帽子、手套、护具等应与样品或规定一致。
2. 工装的附件如袋子、口袋、织带等应牢固,不得有脱线、脱针等现象。
六、包装验收1. 工装的包装应整齐、干净,无水迹、污渍等现象。
2. 工装的包装标签应完整、清晰,注明尺码、数量、型号等信息。
3. 工装的包装箱、袋等应完整,无破损、变形等现象。
七、环保验收1. 工装的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含有对人体、环境有害的物质。
2. 工装的生产工艺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造成污染。
以上为工装的验收标准,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在工装验收过程中有所帮助,确保工装的质量和安全性。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L.801.036-2017工艺、工装设计与验证规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工艺及工装的设计、验证的要求和方法等到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需做产品技术准备的全部产品。
2.职责技质科负责对产品工艺、工装的设计、验证与管理工作,并对车间进行技术和业务指导。
3.工艺文件的分类3.1工艺文件3.1.1指导性文件3.1.1.1各种工艺方案a)试制阶段的工艺方案;b)批量生产的工艺方案;3.1.1.2各种工艺卡片(表)a)过程卡;b)操作指导卡或工艺卡;c)工序质量分析表;3.1.1.3产品工艺流程图3.1.1.4通用性工艺文件3.1.2管理性工艺文件3.1.2.1各种明细表a)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b)特殊工序明细表3.1.2.2产品工艺文件总目录3.2材料定额文件a)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b)外购、外协件明细表c)标准件汇总表3.3工艺装备图样与文件a)工艺装备图样b)工艺装备明细表c)外购工艺装备明细表3.4检验规范4.编制工艺文件的原则4.1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符合工艺文件成套性的要求。
4.2编制工艺文件,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当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冲突时,适当权衡,效益服从质量。
4.3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工艺特长,扩大经济效益。
4.4工艺方法力求先进、符合质量的要求,对不成熟或难掌握的先进工艺技术应慎用。
5.产品工艺方案5.1试制阶段的工艺方案5.1.1全新设计系列产品的试制,主要验证工艺、工装的设计。
通过试制,为编制批量生产工艺方案打下基础。
5.1.2试制阶段工艺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a)产品结构、性能特点及工艺的分析;b)外购、外协件明细表;c)工艺文件目录d)工装明细表e)标准件汇总表5.2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方案主要内容包括a)对试制阶段的工艺总结b)工艺文件和工装的进一步修改、完善c)有关新材料、技术、工艺、设备的采用意见。
5.3工艺方案编制的程序5.3.1编制时间5.3.1.1全新设计系列产品试制工艺方案,从新产品技术设计方案评审通过后开始编制,到产品工艺性审查时完成。
工装设计制作验收标准总体要求•以保护物料为首要原则;•符合人机工程,方便生产操作;•在实用的基础上兼顾美观;•整体高度一般不超过3m;•最底层面离地100mm以上;•边角打磨平滑或长期有效保护;架子上必要的部分:1.应有存放文件的展示板2.导线标识板上应有尼龙卡夹来分线3.应有盛放物料的灰板4.操作端应有物料标识板5.灰板的前头应有档位阻止料盒滑落6.应有接线的布兜,前面用皮筋作横梁7.钢管上应有阻挡卡来分线8.较长导线用S筒隔开9.PVC筒末端要添加钢管以减少端子刮碰;对于导线末端无端子的情况,末端应加护套10.对于长导线,应有末端封口的背筒11.应有退料板,后端带有档位12.应在适当位置安装放置不合格导线的红柱不必要的部分:A.PVC筒末端的阻隔卡是没有必要的B.背筒上端不必安装护套C.不接触导线的背筒是不需要安装的D.末端不能自然下垂的导线所在的PVC筒不必安装弯头E.背筒封口下面的灰板可取消,底部用精益管支撑文件展示板:1.1展示板的宽度要能容纳A3的工艺文件,顶部要低于其所在的精益管顶部约10mm1.2顶端不低于精益管上方,容易损伤端子导线标识板:2.1灰板的宽度为60mm,尼龙卡夹中心距灰板上边缘为10mm,下边的距离预留贴标识;依据导线粗细来确定卡夹型号2.2灰板宽度不足或尼龙卡夹位置偏下,导致标识无法贴在看板的正下方物料盛放板:3.1向作业端倾斜,前后高度差约为100mm3.2灰板前后高度差不足,料盒不宜下滑物料标识板:4.1宽度为40mm,并固定牢靠;标签需用卡袋盛装4.2固定后中间鼓起,易刮物料挡位:5.1前部横向安装的精益管5.2没有挡位,料盒容易滑落接线兜:6.1宽度以能容纳垂落的导线为宜,建议200mm;前面的横梁要使用皮筋;接线兜要选用不宜起球、不刮端子的材料制作;最底面离地100mm以上6.2接线兜的最低点与地面接触,操作时有脚踏的可能钢管/阻隔卡:7.1/7.3对于工装顶部的导线回弯处要应用钢管,在相邻的导线间应用阻隔卡7.2/7.4顶部回弯处使用了精益管,导致抽线困难、刮伤端子S筒:8.1长导线在工装的背面需要使用S筒来分线;对于阻挡送料路径的情况可部分使用尼龙卡夹代替S筒8.2S筒阻挡送料路径8.3S筒加长或调节位置,将带有较大倒刺的端子放置在S筒的里面8.4带有倒刺的端子与S筒边缘相刮堵头:9.1堵头与PVC筒结合处无缝隙,伸出长度方便生产操作9.2堵头或PVC筒内存在多余的固定孔,易刮碰端子PVC筒:9.3导线桶错层距离在100-120 mm之间9.4错层间距小,伸出的导线与下垂的导线相刮PVC筒:9.5型号根据导线截面选取,要求方便抽取;伸出PVC筒后不打弯的导线,伸出不超过100mm;对于末端有端子的情况,应加钢管保护或个别筒加长9.2导线末端端子外露,PVC筒未加保护钢管/护套:9.3伸出PVC筒后打弯的导线,末端有端子的,其所在的PVC筒末端要应用钢管;末端没有端子的,所在的PVC筒末端可以用护套来保护;这个位置的钢管上面不需要用隔离卡9.4未使用钢管,可能对导线及端子造成损伤钢管安装位置:9.5钢管中心线应与PVC筒的下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9.6钢管放在PVC筒下端,起不到保护端子的作用9.7钢管内侧与PVC筒末端的水平距离在10-15mm之间9.8钢管与PVC筒间无间距,容易将端子卡在边缘处钢管固定方式:9.9/9.11钢管的固定方式采用横式或竖式的来加强稳定性9.10/9.12钢管的倾斜式的固定方式不牢固,易变形背筒下封口:10.1长导线的末端安装下端封口的背筒,背筒下面用精益管支撑10.2背筒下端未封口及支撑,导线能从下端掉落(下端距离地面150 mm以上的背筒可以不封口)背筒添加位置:10.3长导线的末端要放入背筒中10.4对于导线末端与背筒相刮或根本接触不到背筒的情况,背筒不需要添加背筒位置:10.5背筒的中心位置在钢管的外侧10.6背筒靠近内侧,导线回弯大,不便抽取退料板:11.1整体空间可使本工位最大的料盒通过,末端要有横放的精益管来阻挡料盒滑落;前后的高度差不小于150mm11.2退料板后面加背筒,无法拿取料盒;后端较低,不方便操作废料柱:12.1在适当的位置安装红柱12.2红柱位置与分装件位置干涉周转车/转板:A.设计高度以物料自然放置不落地为宜,旋转过程中导线不能被绞住B.周转板上的导线绞在工装内网圈线:C.周围预留足够的空间或用胶片隔开,避免端子刮碰;挂线钩的位置以端子不能碰到上层精益管且方便取放物料为宜D.不支持先进先出,端子直接与底板接触隔线夹:E.边缘导线外侧加隔线夹F.固定装置边缘未加隔线夹,镀层已被划坏PVC筒高度:G.导线以竖直状态存放在背筒中,且导线末端不与堵头接触H.工装的设计与导线长度不匹配,造成窝线现象,这样会导致端子与堵头接触,有损伤的风险看板位置:I.导线截面大,一个看板位置容纳困难、不便抽取的,应增加看板的位置J.导线已充满此看板的存放位置,不便抽取,存在端子刮破绝缘皮的风险KIT车:K.每种分装件四周用水晶片进行保护或将分装件装在塑料袋中,挂在kit车上L.分装件间没有隔离保护,相互刮碰螺丝:a.螺丝的长度以固定后不超出螺母为宜或有效保护b.螺丝端部外露,易于伤线灰板:c.灰板边角打磨平滑d.灰板边角未打磨,存在锐角背筒边:e.边缘打磨处理f.边缘未打磨光滑,易伤手伤线扎带固定:g.对于固定背筒的扎带,尾部的位置要在精益管的正下方h.扎带尾部留在外面,易伤手保护堵头:i.外露的管口上安装堵头j.未加堵头,截断时产生的铁刺容易伤手案板边:k.案板保护条接口处无毛刺或使用护套保护l.案板边翘起、未打磨,易伤手伤线现场安装及更改:m.对于现场更改的案板及工装架,要对物料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碎屑混到物料中;放到现场的案板应固定牢靠、工装架上面不应有难于清除的标记工装架设计尺寸案例* 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
工装验证规程1、工装制做由机电部设计,生产部安排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核定各工序制作工时,确定材料消耗,安排生产。
2、工装制做完成后,应打上工装编号及装配标志,交工装检验员检验,工装检验员根据设计要求,系统全面地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如实填入《工装履历卡》以待检验。
3、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时,检验员应及时提出返修意见报机电部,机电部根据情况(复杂或一般)打“工装返修通知单”进行随时返修。
4、工装返修完成后,交工装检验员检验,并填写《工装履历卡》即修理记录。
以待检验。
工装的验证5.1工装验证的范围:首次设计制造的工装,经重大修改的工装,返修的大型、多条、精密工装。
5.2工装验证程序可分为:验证计划、验证准备、验证过程、验证判断、验证处理和验证结论六个步骤。
5.3工装验证计划由机电部确定并组织落实;工装验证准备即:机电部提供验证用工艺文件及有关资料,负责验证计划的下达,供应部负责验证用料计划的储备,机修队负责验证工装的设备以及工具的准备,负责领取验证用料及安排操作人员,机电部负责验证工装检查的准备;验证5.4由机电部负责组织、协调、落实所需费用,一次摊入工装成本;产品零部件按简单与复杂,大型与小型规定检验件数,判其合格率,一般在1~10件内;检验合格的工装,由检验员填写“工装验证书”,工装检验员凭“工装验证书”在《工装履历卡》上加盖“验证合格”印章,签名并注明日期,该工装方可入库使用。
6.工装保管员严格按照检验合格或验证合格的工装接受入库,证件必须齐全,帐、卡、物必须一致,确保合格的工装在生产中使用,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7、工艺装备明细表见附表31、锚杆杆体(螺纹钢)生产时,按工艺流程要求,有定长切断、颈缩、滚丝,其工艺装备用工位器具虽然简单,但为保证质量,必须对此作出规范管理。
2、杆体截断时,应在平台上设置度标记(例:1600,1800,2000MM)确保截断后的杆体长度设计范围内。
3、截断后的杆体,操作人员应对直线度作目测评估,必要时,在检测平台上测定其直线是否符合要求,达到MT146.2-2000要求后,才允许进入下一工序-颈缩。
工艺装备设计与验证管理规定GA/ M 04·10A1 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工艺装备设计与验证管理办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一般工艺装备的设计与验证工作。
2 术语3 职责3.1 对重大、关键工装由人才和制造设备都具优势的专业制造厂承包设计和制造。
本公司只承担一般工装与零星工装的设计与制造。
3.2 一般工装由分厂技质科下达设计任务,项目报技术部。
3.3 工装设计人员负责设计工装。
3.4 车身厂负责制造工装,并进行标识。
3.5 质量部检验人员负责检验工装。
3.6 技术部(或工装设计单位)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或部门)验证工装。
4 工装装备设计程序4.1 对于重大、关键的工装设计由公司技术部和有关部门与承包厂商面议后签署有关协议或订货合同。
4.2 一般工艺装备由各分厂技质科下达设计任务。
4.3 工装设计人员接到设计任务后,应主动收集有关的工艺规程,被加工件的图样或样件、产品技术条件、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内外典型工装图样和有关资料,了解制造单位的生产条件等。
并对以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4.4 重点熟悉如下内容:4.4.1 被加工件的结构特点、主要精度、技术条件和功能;4.4.2 被加工件的材料、毛坯种类、重量和外形尺寸等;4.4.3 被加工件的工艺方案、工艺规程等。
4.5 确认设计方案4.5.1 绘制方案结构示意图,对已确定的基础件的几何尺寸进行必要的刚度、强度、夹紧力的计算;4.5.2 对复杂工装需绘制装配尺寸和刀具布置图;4.5.3 选择定位元件、夹紧元件或机构,定位基础的选择应考虑与设计基准、测量基准的统一;4.5.4 对工装轮廓尺寸、总重量、承载能力以及设备规格进行校核;4.5.5 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后,确定总体设计。
4.6 绘制装配图:4.6.1 工装图样应符合JB/T9165.4的规定和机械制图、技术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4.6.2 绘出被加工零件的外形轮廓、定位、夹紧部位等。
工艺装备检验制度模版一、制度目的为规范工艺装备检验工作,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艺装备的检验工作。
三、检验标准1. 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制定适合本公司实际的检验标准。
2. 检验标准应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 检验标准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检验设备1. 公司应配备适用的检验设备,并确保其工作正常和准确。
2. 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使用检验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
五、检验程序1. 检验前,应对待检的工艺装备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洗、标志和分类等。
2. 检验过程中,应按照检验标准和程序进行检验,尽可能减少人为误差。
3. 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整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检验后,应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和记录。
六、检验记录1. 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包括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和检验时间等内容。
2. 检验记录应按规定进行归档和保存,确保其可追溯性和长期保存性。
七、检验结果评价1. 根据检验结果,对工艺装备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2.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跟进处理情况。
八、检验结果使用检验结果可以作为进一步改进工艺装备质量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客户交付时的证明材料。
九、监督和复检1. 相关部门应对检验工作进行定期监督,确保检验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2. 根据需要,可以对部分或所有工艺装备进行复检,以验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十、制度的修订和废止1. 对于工艺装备检验制度的修订,应经相关部门审查和批准后执行。
2. 对于不再适用或有更好替代方案的制度,应及时废止,并进行相应的撤销和通知。
十一、违纪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按公司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工装验收标准工装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穿戴的服装,通常用于保护工人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
工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和工作效率,因此在购买和验收工装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
下面将介绍工装验收的标准和流程。
首先,对于工装的外观质量,应该检查工装的面料是否平整,无明显的破损和污渍;衣领、袖口和下摆的线迹是否整齐,裁剪是否合理;拉链、纽扣和袋子是否牢固,是否易于使用。
同时还要检查工装的颜色是否鲜艳、不褪色,是否符合订货要求。
外观质量的验收需要通过目测和手触来进行,确保工装的外观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对于工装的尺寸合适性,应该根据工装的设计要求进行测量。
包括身高、胸围、腰围、臀围等多个部位的尺寸,确保工装的尺寸符合工人的实际需求。
另外,还需要检查工装的版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确保工装穿着舒适,不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
再次,对于工装的功能性能,应该检查工装的防护性能、耐磨性能、透气性能等多个方面。
例如,工装是否具有防火、防静电、防刺穿等特殊功能;工装的面料是否耐磨损,是否易清洗;工装是否透气舒适,能否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这些功能性能的验收需要通过实际的测试和使用来进行,确保工装的功能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对于工装的标识和包装,应该检查工装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标识、使用说明等信息是否清晰完整;工装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易于存放和搬运。
这些信息的验收需要通过查看产品标识和包装来进行,确保工装的标识和包装符合标准要求。
总之,工装的验收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外观质量、尺寸合适性、功能性能、标识包装等多个方面进行检验。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验收,才能确保所购买的工装质量符合要求,为工人的安全和工作效率提供保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工装验收的标准和流程,提高工装验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L.801.036-2017
工艺、工装设计与验证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工艺及工装的设计、验证的要求和方法等到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需做产品技术准备的全部产品。
2.职责
技质科负责对产品工艺、工装的设计、验证与管理工作,并对车间进行技术和业务指导。
3.工艺文件的分类
3.1工艺文件
3.1.1指导性文件
3.1.1.1各种工艺方案
a)试制阶段的工艺方案;
b)批量生产的工艺方案;
3.1.1.2各种工艺卡片(表)
a)过程卡;
b)操作指导卡或工艺卡;
c)工序质量分析表;
3.1.1.3产品工艺流程图
3.1.1.4通用性工艺文件
3.1.2管理性工艺文件
3.1.2.1各种明细表
a)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b)特殊工序明细表
3.1.2.2产品工艺文件总目录
3.2材料定额文件
a)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b)外购、外协件明细表
c)标准件汇总表
3.3工艺装备图样与文件
a)工艺装备图样
b)工艺装备明细表
c)外购工艺装备明细表
3.4检验规范
4.编制工艺文件的原则
4.1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符合工艺文件成套性的要求。
4.2编制工艺文件,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当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冲突时,适当权衡,效益服从质量。
4.3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工艺特长,扩大经济效益。
4.4工艺方法力求先进、符合质量的要求,对不成熟或难掌握的先进工艺技术应慎用。
5.产品工艺方案
5.1试制阶段的工艺方案
5.1.1全新设计系列产品的试制,主要验证工艺、工装的设计。
通过试制,为编制批量生产工艺方案打下基础。
5.1.2试制阶段工艺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产品结构、性能特点及工艺的分析;
b)外购、外协件明细表;
c)工艺文件目录
d)工装明细表
e)标准件汇总表
5.2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
a)对试制阶段的工艺总结
b)工艺文件和工装的进一步修改、完善
c)有关新材料、技术、工艺、设备的采用意见。
5.3工艺方案编制的程序
5.3.1编制时间
5.3.1.1全新设计系列产品试制工艺方案,从新产品技术设计方案评审通过后开始编制,到产品工艺性审查时完成。
5.3.1.2批量生产工艺方案,在新产品试制过程中编制,到新产品投产技术鉴定时完成。
5.3.2工艺方案由技质科科长组织专业人员制订,确定工艺草案,并由技质科组织评审,技质科根据评审结果组织对工艺方案进行修改,按规定程序审批签字后归档。
6.工艺卡片
6.1工序卡
对产品中主要零部件的加工或关键工艺,需编制工序卡,对其它的加工编制指导卡。
6.2操作指导卡
6.2.1零部件制造的工艺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工序卡不足以说明的关键工序,应编制操作指导卡。
6.2.2操作指导卡的内容,包括工序操作、工序控制、设备、工艺装备及检测方面的要求等。
操作指导卡以图形和符号为主,符号应符合有关规定,文字叙述应简明扼要。
6.3工序质量分析表
工序质量分析表由工艺人员按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编制,报技术副总批准。
7.工艺流程图
按具体工艺编制(略)
8.管理性工艺文件
8.1各种明细表
明细表是工艺文件的汇总与登记,是必备文件。
8.2产品工艺文件总目录
产品工艺文件总目录根据《产品工艺文件的完整性表》编制。
9.工艺守则
工艺守则的内容包括:
a)范围;
b)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工艺材料的牌号、名称、规格及配方等;
c)操作前的工艺准备工作;
d)操作遵循的工序程序、操作方法及工艺参数;
e)工艺过程的质量要求、检验标准、检验手段等;
f)操作所需的设备、刀具、模具、夹具及辅助工具等;
g)应采用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措施;
h)其它如包装、标记、贮存、运输等要求。
10.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按产品主要材料及辅助材料消耗工艺水平定额规定执行。
11.工艺装备图样及文件
11.1工装设计书;
11.1.1对于一般的工装,以编制“工装明细表”作为工装设计的依据。
11.1.2对于重大、关键的工装,应编制“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
11.2工装设计的原则
11.2.1工装设计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并不断提高工装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
11.2.2工装设计必须力求结构紧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技术先进。
11.2.3工装设计应总结和采纳员工的小改小革成果。
11.2.4工装设计要充分利用以往的成果,不断扩大借用工装和通用工装,提高工装的继承性。
11.3工装的设计程序
11.3.1工艺人员根据“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和“工装设计明细表”进行工装主设计。
11.3.2以产品为单位,编制“工艺装备明细表”等技术文件。
12.检验规范
检验规范内容:
a)检验项目
b)检验部位
c)检验标准
d)检验工具
e)检验方式
13.工艺文件的完整性
工艺文件的完整性按《产品工艺文件的完整性表》执行。
14.工艺及工装的验证
14.1凡需验证的工艺应在“工艺文件目录”备注栏注明,对重大、关键的工序,都必须经过验证方可移交生产。
14.2因选用新材料或加工设备,新工艺必须进行验证。
14.3凡需要验证的工装,应在“工艺装备明细表”的“备注”栏内注明“验证”字样。
借用工装不需纳入“工艺装备明细表”。
14.4实施验证
14.4.1技质科组织有关部门共同验证。
14.4.2工艺人员负责编写“工艺验证书”和“工作装备验证书”。
14.4.3验证工装所需产品零部件的名称、图号、数量,由技质科通知生产部门。
14.4.4验证书必须经直接参与验证部门的人员签字,技质科科长审核,重要的报总经理批准。
14.5验证结果的实施
14.5.1各种工艺验证结果纳入正式文件后,技质科应定期或不定期对验证后的工艺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14.5.2经验证合格的工装,可移交生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