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脂类和生物膜(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2
脂质与生物膜习题一、名词解释1、复合脂;指除了含脂肪酸和醇之外,尚有所谓非脂分子2、甘油三酯;是脂质的组成成分,是甘油和3个脂肪酸所形成的脂。
3、磷脂;也称磷酯类,磷脂质,指含有磷脂的脂类,属于复合脂,磷脂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分为甘油磷脂与鞘磷脂两大类4、鞘磷脂;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接了磷酸胆碱构成的鞘脂5、碘值;表示有机化合物中不饱和程度的一种指标6、皂化值;金属加工润滑剂中所添加油性成分含量的指标7、必需脂肪酸;指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实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二、填空1、单脂类是由(脂酸)和(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2、固醇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环戊烷多氢菲);卵磷脂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3、双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倍半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4、脑苷脂是由鞘氨醇、脂酸和(糖苷)组成;神经节苷脂是由鞘氨醇、脂酸、糖和()组成;5、人体类的主要磷脂有(甘油磷脂)和(鞘磷脂);6、油脂化学分析常用指标有皂化值、碘值、(酸值)和(过氧化值)。
7、膜脂一般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
8、细胞膜的脂双层对(离子)和大多数(极性)分子的通透性极低;9、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胆固醇)和(胆固醇酯);10、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内在蛋白)与(外周蛋白)两类。
三、判别正误(x)1、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x)2、磷脂是中性脂;(v)3、甘油磷脂一般不溶于丙酮,根据这个特点可将磷脂和其他脂类化合物分开;(v)4、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部位于膜的外侧;(v)5、细胞膜的内在蛋白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v)6、缩短磷脂分子中脂酸的碳氢链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x)7、所有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其能量来源从高能磷酸键的水解;(v)8、植物油的必需脂酸含量丰富.所以植物油比动物油营养价值高;(v)9、天然存在的磷脂是L-构型;(x)10、脂肪的皂化价高表示含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脂酸少。
4脂类化学和生物膜一、名词解释1、外周蛋白:在细胞膜旳细胞外侧或细胞质侧与细胞膜表面松散连接旳膜蛋白,易于用不使膜破坏旳温和措施提取。
2、内在蛋白:整合进入到细胞膜构造中旳一类蛋白,它们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膜旳磷脂双层,一般只有用剧烈旳条件将膜破坏才干将这些蛋白质从膜上除去。
3、同向协同:物质运送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似4、反向协同:物质运送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5、内吞作用:细胞从外界摄入旳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旳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具有摄入物质旳细胞内囊泡旳过程。
6、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旳物质旳过程。
7、细胞辨认:细胞通过其表面旳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互相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后体现为细胞整体地生物学效应旳过程。
二、填空1、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互相作用旳不同可分为内在蛋白与外周蛋白两类。
2、根据磷脂分子中所含旳醇类,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种。
3、磷脂分子构造旳特点是含一种极性旳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
4、神经酰胺是构成鞘磷脂旳基本构造,它是由鞘氨醇以酰胺键与脂肪酸相连而成。
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磷酰胆碱为亲水端,脂肪酸旳碳氢链为疏水端。
6、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构成。
7、脑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和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构成。
8、神经节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糖和唾液酸构成。
9、生物膜内旳蛋白质疏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亲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生物膜重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构成。
11、膜脂一般涉及磷脂、糖脂和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
三、单选题鞘1、神经节苷脂是( )A、糖脂B、糖蛋白C、脂蛋白D、脂多糖2、下列有关生物膜旳论述对旳旳是( )A、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按夹心饼干旳方式排列。
B、磷脂包裹着蛋白质,因此可限制水和极性分子跨膜转运。
C、磷脂双层构造中蛋白质镶嵌其中或与磷脂外层结合。
脂类与生物膜1.卵磷脂中含有的含氮化合物是( C)A.磷酸吡哆醛 B.胆胺(脑磷脂) C.胆碱 D.谷氨酰胺2.胆汁酸来源于( D )A.胆色素 B.胆红素 C.胆内脂肪酸 D.胆固醇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所有的磷脂分子中都含有甘油基(鞘磷脂)B.脂肪和胆固醇分子中都含有脂酰基(胆固醇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C.中性脂肪水解后变成脂肪酸和甘油D.碳链越长,脂肪酸越易溶解于水(碳链越长疏水性越强)4.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C )A.酯化B.还原C.皂化D.水解5.下面脂蛋白密度最高的是( C )A.β-脂蛋白低密度B.前β-脂蛋白极低密度C.α-脂蛋白高密度D.乳糜微粒6.卵磷脂水解后不包括的产物是(D )A.胆碱 B.磷酸 C.脂酸 D.乙酰乙酸7.人体中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为(A )A.亚麻酸或亚油酸 B.硬脂酸 C.油酸 D.软脂酸8.下列脂质中,在生物膜中含量最高的是(C )A.糖脂 B.胆固醇 C.磷脂 D.甘油三酯储能9.下列有关甘油三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所组成的酯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个相同的脂酰基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10.糖蛋白中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的键称(A )A.糖肽键 B.肽键 C.二硫键 D.3,5-磷酸二酯键11.人体中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为(B )A.月桂酸 B.亚油酸 C.硬脂酸 D.软脂酸12.可以反应油脂不饱和程度的一项是( C )A.皂化值相对分子量 B.酸值酸败 C.碘值 D.酸值和碘值二、填空题1、哺乳动物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为亚油酸、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
2、膜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
3、胆固醇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4、脂类与蛋白质、糖类共价结合分别形成脂蛋白、糖脂。
5、萜类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6、天然脂肪酸的碳原子数一般为偶数,双键构型为顺式。
7、脂肪是动物和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酯化而成的。
4脂类化学和生物膜一、名词解释1、外周蛋白:在细胞膜的细胞外侧或细胞质侧与细胞膜表面松散连接的膜蛋白,易于用不使膜破坏的温和方法提取。
2、内在蛋白:整合进入到细胞膜结构中的一类蛋白,它们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膜的磷脂双层,通常只有用剧烈的条件将膜破坏才能将这些蛋白质从膜上除去。
3、同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4、反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5、内吞作用: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的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细胞内囊泡的过程。
6、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的物质的过程。
7、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地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二、填空1、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内在蛋白与外周蛋白两类。
2、根据磷脂分子中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种。
3、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极性的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
4、神经酰胺是构成鞘磷脂的基本结构,它是由鞘氨醇以酰胺键与脂肪酸相连而成。
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磷酰胆碱为亲水端,脂肪酸的碳氢链为疏水端。
6、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
7、脑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和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
8、神经节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糖和唾液酸组成。
9、生物膜内的蛋白质疏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亲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生物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
11、膜脂一般包括磷脂、糖脂和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
三、单项选择题鞘1、神经节苷脂是()A、糖脂 B、糖蛋白 C、脂蛋白 D、脂多糖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按夹心饼干的方式排列。
B、磷脂包裹着蛋白质,所以可限制水和极性分子跨膜转运。
C、磷脂双层结构中蛋白质镶嵌其中或与磷脂外层结合。
生化课后题目及答案2 蛋白质化学2.测得一种血红蛋白含铁0.426%,计算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一种纯酶按质量计算含亮氨酸1.65%和异亮氨酸2.48%,问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解答:(1)血红蛋白:最低相对分子质量=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5.8?100=?100?13100铁的百分含量0.426(2)酶:因为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以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残基数之比为:1.65%:2.48%=2:3,因此,该酶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亮氨酸,3个异亮氨酸。
Mr?最低??2?131.11?100?159001.65Mr?最低??3?131.11?100?159002.483.指出下面pH条件下,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哪个方向移动,即正极,负极,还是保持原点?(1)胃蛋白酶(pI 1.0),在pH 5.0;(2)血清清蛋白(pI 4.9),在pH 6.0;(3)α-脂蛋白(pI 5.8),在pH 5.0和pH 9.0;解答:(1)胃蛋白酶pI 1.0<环境pH 5.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2)血清清蛋白pI 4.9<环境pH 6.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3)α-脂蛋白pI 5.8>环境pH 5.0,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α-脂蛋白pI 5.8<环境pH 9.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6.由下列信息求八肽的序列。
(1)酸水解得 Ala,Arg,Leu,Met,Phe,Thr,2Val。
(2)Sanger试剂处理得DNP-Ala。
(3)胰蛋白酶处理得Ala,Arg,Thr 和 Leu,Met,Phe,2Val。
当以Sanger试剂处理时分别得到DNP-Ala和DNP-Val。
(4)溴化氰处理得 Ala,Arg,高丝氨酸内酯,Thr,2Val,和 Leu,Phe,当用Sanger试剂处理时,分别得DNP-Ala和DNP-Leu。
解答:由(2)推出N末端为Ala;由(3)推出Val位于N端第四,Arg为第三,而Thr为第二;溴化氰裂解,得出N端第六位是Met,由于第七位是Leu,所以Phe为第八;由(4),第五为Val。
姓名:学号:班级:《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习题一、单选题:1.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B )(A)酯化(B)皂化(C)氢化(D)乳化2.下列营养物中具有最高能量密度的物质是(A )(A)脂肪酸(B)甘油(C)蔗糖(D)氨基酸3.脂肪酸在水中形成的微团应该是( C )(A)烃链朝向溶剂,羧基朝向内部(B)烃链伸入溶剂中,羧基伸出溶剂液面(C)亲水头朝向溶剂,疏水尾朝向内部(D)亲水头朝向内部,疏水尾朝向溶剂4.胆固醇的核心结构是( B )(A)环戊烷(B)环戊烷多氢菲(C)环戊烷多氢萘(D)环戊烷多氢蒽5.卵磷脂分子结构中磷酸基上连接的醇基为( A )(A)胆碱(B)乙醇胺(C)丝氨酸(D)肌醇6.维生素D3原是指( B )(A)胆固醇(B)7-脱氢胆固醇(C)植物固醇(D)麦角固醇7.下列分子中不存在于膜中的是( A )(A)核酸(B)糖脂(C)糖蛋白(D)胆固醇(E)磷脂8.一般而言,细胞膜的最丰富的脂质是( B )(A)胆固醇(B)磷脂(C)糖脂(D)心磷脂9.保持生物膜流动性的因素不包括( C )(A)磷脂(B)胆固醇(C)糖(D)蛋白质10.根据质膜流动镶嵌学说,哪种分子能从膜内侧跨膜到外侧( D )(A)糖(B)胆固醇(C)磷脂(D)蛋白质11.跨膜蛋白质的功能是( D )(A)携带营养物跨膜进细胞和携带废物跨膜出细胞(B)是细胞外信号分子高度特异的结合位置(C)离子通道(D)以上都是12.以下指标或参数的测定可用于衡量油脂的哪些方面?(A)双键数(B)羟基数(C)相对分子质量大小(D)酸败程度,测量参数:碘值( A )乙酰化值( B )酸值( D )皂化值( C )二、判断题:1.磷脂的极性头基团在电荷与极性上表现出变化。
(√)2.高等动植物中的脂肪酸的碳原子数都是偶数。
(×)3.乳糜微粒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4.磷脂脂肪酸酰基的烃链位于质膜的中间。
(√)5.鞘糖脂的极性头部分是鞘氨醇。
脂类与生物膜1.卵磷脂中含有的含氮化合物是( C)A.磷酸吡哆醛 B.胆胺(脑磷脂) C.胆碱 D.谷氨酰胺2.胆汁酸来源于( D )A.胆色素 B.胆红素 C.胆内脂肪酸 D.胆固醇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所有的磷脂分子中都含有甘油基(鞘磷脂)B.脂肪和胆固醇分子中都含有脂酰基(胆固醇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C.中性脂肪水解后变成脂肪酸和甘油D.碳链越长,脂肪酸越易溶解于水(碳链越长疏水性越强)4.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C )A.酯化B.还原C.皂化D.水解5.下面脂蛋白密度最高的是( C )A.β-脂蛋白低密度B.前β-脂蛋白极低密度C.α-脂蛋白高密度D.乳糜微粒6.卵磷脂水解后不包括的产物是(D )A.胆碱 B.磷酸 C.脂酸 D.乙酰乙酸7.人体中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为(A )A.亚麻酸或亚油酸 B.硬脂酸 C.油酸 D.软脂酸8.下列脂质中,在生物膜中含量最高的是(C )A.糖脂 B.胆固醇 C.磷脂 D.甘油三酯储能9.下列有关甘油三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所组成的酯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个相同的脂酰基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10.糖蛋白中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的键称(A )A.糖肽键 B.肽键 C.二硫键 D.3,5-磷酸二酯键11.人体中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为(B )A.月桂酸 B.亚油酸 C.硬脂酸 D.软脂酸12.可以反应油脂不饱和程度的一项是( C )A.皂化值相对分子量 B.酸值酸败 C.碘值 D.酸值和碘值二、填空题1、哺乳动物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为亚油酸、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
2、膜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
3、胆固醇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4、脂类与蛋白质、糖类共价结合分别形成脂蛋白、糖脂。
5、萜类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6、天然脂肪酸的碳原子数一般为偶数,双键构型为顺式。
7、脂肪是动物和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酯化而成的。
4脂类化学和生物膜
一、名词解释
1、外周蛋白:在细胞膜的细胞外侧或细胞质侧与细胞膜表面松散连接的膜蛋白,易于用不使膜破坏的温和方法提取。
2、内在蛋白:整合进入到细胞膜结构中的一类蛋白,它们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膜的磷脂双层,通常只有用剧烈的条件将膜破坏才能将这些蛋白质从膜上除去。
3、同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
4、反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
5、内吞作用: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的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细胞内囊泡的过程。
6、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的物质的过程。
7、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地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二、填空
1、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内在蛋白与外周蛋白两类。
2、根据磷脂分子中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种。
3、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极性的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
4、神经酰胺是构成鞘磷脂的基本结构,它是由鞘氨醇以酰胺键与脂肪酸相连而成。
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磷酰胆碱为亲水端,脂肪酸的碳氢链为疏水端。
6、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
7、脑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和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
8、神经节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糖和唾液酸组成。
9、生物膜内的蛋白质疏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亲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生物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
11、膜脂一般包括磷脂、糖脂和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
三、单项选择题鞘
1、神经节苷脂是()A、糖脂 B、糖蛋白 C、脂蛋白 D、脂多糖
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按夹心饼干的方式排列。
B、磷脂包裹着蛋白质,所以可限制水和极性分子跨膜转运。
C、磷脂双层结构中蛋白质镶嵌其中或与磷脂外层结合。
D、磷脂和蛋白质均匀混合形成膜结构。
3、跨膜蛋白与膜脂在膜内结合部分的氨基酸残基()
A、大部分是酸性
B、大部分是碱性
C、大部分是疏水性
D、大部分是糖基化
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生物膜的叙述除哪个外都是正确的()
A、蛋白质和膜脂跨膜不对称排列
B、某些蛋白质可以沿膜脂平行移动
C、蛋白质含量大于糖含量
D、低温下生长的细胞,膜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5、下列有关甘油三酯的叙述,哪一个不正确?()
A、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酸所组成的酯
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个相同的脂酰基
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
E、甘油三酯在氯仿中是可溶的
6、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A、酯化 B、还原C、皂化 D、氧化 E、水解
7、下列哪种叙述是正确的? ()
A、所有的磷脂分子中都含有甘油基
B、脂肪和胆固醇分子中都含有脂酰基
C、中性脂肪水解后变成脂酸和甘油
D、胆固醇酯水解后变成胆固醇和氨基糖
E、碳链越长,脂酸越易溶解于水
8、一些抗菌素可作为离子载体,这意味着它们()
A、直接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对细胞膜有一个类似于去垢剂的作用
C、增加了细胞膜对特殊离子的通透性
D、抑制转录和翻译
E、仅仅抑制翻译
9、钠钾泵的作用是什么? ()
A、Na+输入细胞和将K+由细胞内输出
B、将Na+输出细胞
C、将K+输出细胞
D、将K+输入细胞和将Na+由细胞内输出
E、以上说法都不对
10、生物膜主要成分是脂与蛋白质,它们主要通过什么键相连?()A、共价键 B、二硫键 C、氢键 D、离子键E、疏水作用
11、细胞膜的主动转运() A、不消耗能量 B、需要ATP C、消耗能量(不单指ATP) D、需要GTP
四、是非题
1、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顺式)
2、天然脂肪酸的碳链骨架碳原子数目几乎都是偶数。
✓
3、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都位于膜的外侧。
✓
4、细胞膜的内在蛋白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
✓
①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
②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
③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
④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⑤其他因素: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5、缩短磷脂分子中脂酸的碳氢链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
6、某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若把此细菌从25℃移到37℃的环境中,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增加。
✓
7、细胞膜的两个表面(外表面、内表面)有不同的蛋白质和不同的酶。
✓
8、所有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其能量来源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还有依靠呼吸链的氧化还原作用,有的则依靠代谢物(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
9、三脂酰甘油分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愈高,其熔点愈高。
10、胆固醇为环状一元醇,不能皂化。
✓
11、脂肪和胆固醇都属脂类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脂肪酸。
胆固醇的化学本质是醇,分子中无脂肪酸
12、磷脂和糖脂都属于两亲化合物。
✓
13、生物膜的脂双层基本结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传下去,但这与遗传信息无关。
✓
14、生物膜中的糖都与脂或蛋白质共价连接。
✓
15、神经酰胺也是一种第二信使。
✓
16、脂类物质是醇和高级一元酸形成的化合物。
17、自然界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的位置一般在第9~10碳原子之间。
✓
18、生物膜的结构与球蛋白类似,疏水基团在内,极性基团在外。
✓
五、问答题
(1、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
问题:①细胞膜的组成成分?②细胞膜的基本支架③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的?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一:1、细胞膜主要由流动的磷脂双分子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还有少量的多糖。
2、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3、蛋白质或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或嵌插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4、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有些多糖与磷脂分子结合形成糖脂。
糖蛋白的作用:1有保护和润滑作用,2还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5、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1)磷脂分子的运动性(2)膜蛋白的运动性
二:1、膜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
(还有少量多糖)
2、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亲水头部朝外,疏水尾部朝内)
3、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4、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磷脂和大部分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5、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6、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2、生物膜物质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3、试述物质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基本特点。
被动运输: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膜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即顺浓度梯度的方向跨膜运输的过程。
特点:物质的运输速率既依赖于膜两侧运输物质的浓度差,又与被运输物质的分子大小,电荷和在脂双层中的溶解性有关。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的跨膜运送方式,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专一性,“饱和”状态,方向性,选择性抑制,需要提供能量
(4、Na+-K+泵的作用机理
Na+-K+泵——实际上就是Na+-K+ATP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质膜上,它有大小两个亚基,大亚基催化ATP水解,小亚基是一个糖蛋白.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
大亚基以亲Na+态结合Na+后,触发水解ATP。
每水解一个ATP释放的能量输送3个Na+到胞外,同时摄取2个K+入胞,造成跨膜梯度和电位差,这对神经冲动传导尤其重要,Na+-K+泵造成的膜电位差约占整个神经膜电压的80%.若将纯化的Na+-K+泵装配在红细胞膜囊泡(血影)上,人为地增大膜两边的Na+,K+梯度到一定程度,当梯度所持有的能量大于ATP水解的化学能时,Na+,K+会反向顺浓差流过Na+-K+泵,同时合成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