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癌肺癌
- 格式:ppt
- 大小:723.00 KB
- 文档页数:3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概述(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概述支气管肺癌是指肺内起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支气管树的任何部位。
据统计,支气管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围绕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一些必要的介绍和概述。
一、疾病概述1.1 定义支气管肺癌是指肺组织内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结构的上皮细胞或腺体、黏液或其他组织,病变范围可涉及到任何一个肺叶以及周围组织。
1.2 分类根据病理形态特征和临床表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 腺癌:占原发性肺癌的40%至50%。
② 鳞癌:以烟草中的鳞状上皮细胞作为起源,占所有原发性肺癌的20%至30%。
③ 小细胞肺癌:也称为燃烧细胞或肺癌的橄榄球形细胞,占所有原发性肺癌的15%至20%。
④ 大细胞癌:起源于肺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占所有原发性肺癌的5%至1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2.1 病因可以肯定的是,吸烟是导致支气管肺癌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吸烟可以导致多种致癌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加患支气管肺癌的风险。
此外,气体和颗粒物的长期暴露,如空气污染、工业环境污染和二手烟等,也被认为是支气管肺癌的诱因。
2.2 发病机制长期吸烟或暴露在环境致癌物质中会导致肺部内部的细胞皮层发生变化,与健康肺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便演变成为癌细胞。
这些癌细胞可以不断地分化和增殖,形成肿瘤。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1 临床表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早期往往无特殊症状,但一旦病情进展,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气喘、喉咙痛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咳血等。
此外,患者普遍出现了消瘦、疲劳、贫血、纳差等症状,造成身体的大量不适。
3.2 诊断方法对于疑似支气管肺癌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检和检测,包括病理学检查、血液和呼吸功能检测、胸部X光和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
还可以通过活检、淋巴结穿刺和骨扫描等进一步确定病情。
四、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4.1 治疗方法治疗支气管肺癌的方法非常多,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都需根据病情、肿瘤部位和病人身体条件等因素进行度身定制。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 cancer),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尤其在发达国家。
世界上至少有35个国家的男性肺癌为各癌肿死因中第一位,女性仅次于乳腺癌的死亡人数。
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
男女患病率为2.3:1。
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在我国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表明,肺癌在男性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在女性中占第五位,全国许多大城市和工矿区近40年来肺癌发病率也在上升,个别大城市肺癌死亡率已跃居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
【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
一般认为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一、吸烟已经公认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国内外的调查均证明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女性约19.3%-40%。
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
吸烟量越多、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肺癌死亡率越高。
戒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随戒烟年份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戒烟持续15年才与不吸烟者相近。
吸纸烟者比吸雪茄、烟斗者患病率高。
经病理学证实,吸烟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核异形变密切相关。
动物实验也证明,吸入纸烟可使田鼠、狗诱发肺癌。
纸烟中含有各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benzopyrene),为致癌的主要物质。
被动吸烟也容易引起肺癌。
1979年第四届国际肺癌会议中报告女性中丈夫吸烟者肺癌危险性增加50%,其危险度随丈夫的吸烟量增加而增高,停止吸烟则减少。
上海市进行了人群中发病的1500例配对调查结果说明肺癌和被动吸烟的危险性只存在于18岁以前接触吸烟者,而18岁后与被动吸烟的相关不大。
二、职业致癌因子已被确认的致人类肺癌的职业因素包括石棉、无机砷化合物、二氯甲醚、铬及某些化合物、镍冶炼、氡及氡子体、芥子体、氯乙烯、煤烟、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加热产物等。
内科护理学支气管肺癌病人的护理引言支气管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
对于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支气管肺癌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化疗和放疗期间的护理等。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支气管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前,我们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1.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2.安排必要的检查:如胸部CT扫描、血液检查、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3.患者心理辅导:面对诊断为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我们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4.营养评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
术后护理支气管肺癌手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点:1.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疼痛管理:手术后可能出现剧痛,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3.呼吸道管理:支气管肺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我们需要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呼吸康复训练,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预防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
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预防血栓形成等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5.心理支持: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我们需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化疗和放疗期间的护理对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支气管肺癌患者,化疗和放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以下是化疗和放疗期间的护理要点:1.监测治疗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和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给医生。
2.营养支持:由于化疗和放疗可能导致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3.精神护理:由于长期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我们需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并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康复活动。
肺癌一、定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发生区域性淋巴细胞或自行转移从组织病理学上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症状呈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二、临床表现1、痰瘀互结:咳嗽咯痰,气急胸闷,胸胁胀满,胸痛如刺或痰血暗红,唇甲紫间。
2、痰热蕴肺:咳嗽气急粗促,痰粘厚或稠厚,或有腥味,咯血,口渴心烦,胸胁胀满。
3、肺脾两虚:咳嗽无力,咯痰色日量多,彩色闷气短,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便溏。
4、气阴两虚: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午后发热,两颧潮红,疲劳倦怠。
三、一般护理1、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定期开窗换气,安静,保证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
2、按时测量病人生命体征,并记录,并严密观察患者瞳孔、神清等变化,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嘱患者多休息,采取舒适体位,晚期重症者宜卧床休息,痰多咯血者,头偏向一侧。
4、介绍病区环境设施,相关人员及息等制度。
5、不得平卧者取坐位或端坐位,加强看护,加设床档,防坠闲及跌倒。
四、临证护理1、胸痛发热痰多者可给予针刺足三里、合谷、曲池穴以助缓解。
2、白花蛇20mg3、咯血者可给予针刺1、肺俞、鱼际2、处。
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痰多患者宜注意切忌肥厚腻之食物,以免生湿肋痰,如苡米、山药、荸荠之类利湿之食物,则多食,以润肺化痰。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饮食温度不宜过热,胸满气憋较显著的病人要少食多餐,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3、气阴两虚者以清补为主,可食瘦肉、蛋、奶、豆制品、新鲜疏菜及水果。
气滞脾虚者以健脾行气之品如豆制品、鱼肉等。
六、情绪护理1、当患者得天得了癌症时都有消极悲观的心理,甚至悲观绝望,因此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积极配合是治疗康复的关键。
2、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相关指导,使患者了解有关治癌的知识及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从而增添战胜癌症的、希望和力量。
七、用药护理1、对恶性肿瘤晚期疼痛者,可给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穴位进行针灸疗法和穴位注射。
支气管肺癌诊断金标准支气管肺癌是指来源于支气管和肺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恶性肿瘤的前列。
支气管肺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难以发现。
随着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指标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气管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得到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支气管肺癌诊断的金标准。
1. 影像学检查支气管肺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MRI、PET-CT等。
其中,CT是支气管肺癌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够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结构等。
PET-CT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并不是所有支气管肺癌都能检测到代谢亮点。
因此,综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提高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支气管肺癌诊断的另一种重要手段是细胞学检查,包括细胞学、痰液细胞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
细胞学检查对于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可以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进行评估来确认肿瘤的类型和程度,以及肺外转移的情况。
支气管肺癌诊断的最终手段是病理学检查。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病理标本,可以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大小、边缘状态、深度浸润程度、侵犯周围组织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病理学检查是支气管肺癌诊断的“金标准”,也是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4. 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组织中产生或在患者体内产生的物质,常用于协助诊断、评估疗效和预后。
支气管肺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CEA、CYFRA21-1、SCC等。
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对支气管肺癌诊断、分期和预后进行辅助诊断,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支气管肺癌诊断的金标准是综合多种检查手段的结果。
应按照诊断流程,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和分期,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癌。
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在女性发病率也迅速增高,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第3位。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多年吸纸烟每日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
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
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
症状体征早期多无症状,几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95%的病人可有临床检查结果,原发瘤、转移瘤、全身症状或肿瘤伴随症状均可是病人的首诊症状。
原发肿瘤引起的首发症状占27%,症状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中心型肺癌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憋气、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咯血或哮喘,喉返神经、膈神经压迫症状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周围型肿瘤更常见胸痛、憋气或胸腔积液等症状。
大的周围型病灶、中心坏死、空洞最终出现类似肺脓肿的表现,原发性肺癌常见症状分组。
远处转移病灶引起首发症状者占32%,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有:淋巴结、肾上腺、肝、骨、肺、脑和胸壁,产生一些相应的症状,说明肺癌已到达晚期,如:近纵隔面的肿瘤可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在透视下显示膈肌位置升高和反常呼吸运动;侵犯同侧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同侧声带麻痹并固定在正中位;压迫上腔静脉,引起头面部及上肢水肿,静脉怒张;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大量血性积液,加重气促症状,或直接侵入胸壁,引起剧烈胸痛;上叶尖部肺癌正处在胸廓入口处,又称肺上沟癌,可侵犯和压迫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有的症状,如同侧上肢发麻、疼痛,逐渐加剧难于耐受;肌肉和皮肤呈现萎缩性改变,上肢静脉怒张和水肿;和同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名词解释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位于支气管和肺软组织的恶性肿瘤,也称为肺癌。
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可能会伴有血痰,当咳嗽很久但无法缓解时,应该及早就诊。
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持续的咳嗽、咳痰会有血丝、气促、呼吸困难、乏力、咯血、胸痛等。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也有一些已知原因,比如吸烟,也有一些事件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比如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及家族遗传等。
研究表明,吸烟是引起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主要原因,90% 以上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病者都曾吸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主要是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片、CT扫描、螺旋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有时还需要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或免疫治疗等,也称为多模式治疗,目的是为了将患者病情有效控制,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预防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或避免吸烟,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合理的体重,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来保护健康。
此外,每年进行完整的筛查检查,及早发现肿瘤,进行及早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一种非常常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因此,大家应该加强对肿瘤的认识,注意自身的健康,避免暴露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危险因素,及早发现病变,进行及早治疗,并遵医嘱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