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5.41 MB
- 文档页数:112
3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23C HI NA FORE I GN ME DI C AL T REATME NT 影像与检验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临床表现1.1一般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1.2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2)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2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 、AST 、CK-MB 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3物理学检查(1)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2)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3)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4)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
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发病特点: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居多;其次,发病地区分散,且主要在农村地区。
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该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肠道感染症状有哪些呢?
肠道系统是人们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因为肠道系统负责为身体提供能源与其他营养,因此,肠道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但是,肠道系统也是人们身体中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发生各种病变,其中,感染因素是最严重的,下面就来看看肠道感染症状有哪些呢?
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差别甚大。
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候群,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一)呼吸道感染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也可引起婴儿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肠道病毒68型可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群及B群病毒引起,埃可病毒引起较少。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但以夏秋季多见。
传染性很强。
潜伏期平均4天左右,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充血、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直径1~2mm,四周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多见于扁桃体、软腭和悬雍垂。
一般4~6日后自愈。
(三)出疹性疾病又称流行性皮疹病,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均可引起。
多见于婴儿及儿童,成人较少见。
潜伏期3~6天。
出疹前多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咽痛等。
皮疹于发热或热退时出现,呈多形性,有斑丘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风疹样皮疹、疱疹及荨麻疹样等。
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或分批出现。
可伴有全身或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cmv肠炎诊断标准CMV肠炎是指由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简称CMV)引起的结肠炎,被广泛认为是免疫抑制病人最常见的肠道感染之一。
它常见于器官移植后、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其他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
对于CMV肠炎的准确和及时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CMV肠炎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诊断结果。
一、病史分析患者的病史分析是CMV肠炎的首要评估标准。
具体病史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已知的免疫抑制状态和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类型、既往的疾病和手术史等。
此外,还需了解患者目前的症状表现,如腹痛、腹泻、发热等。
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确认CMV肠炎诊断的重要手段。
以下几项实验室检查可供参考:1. 血液标本: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CMV PCR检测,可以检测到CMV基因的存在,来确诊CMV感染。
其中,CMV DNA定量分析可以提供病毒载量的信息,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2. 粪便标本:通过采集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CMV DNA检测,可以检出CMV感染在肠道中的存在,有助于肠炎的诊断。
3. 组织活检:对于CMV肠炎的严重病例,组织活检可以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通过对结肠黏膜或副黏膜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CMV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巨细胞变性和核内包涵体形成。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CMV肠炎具有一定的意义。
腹部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肠道结构和病变情况,进一步辅助诊断。
四、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还可以考虑一些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清学检测、免疫相关细胞分析、其他病毒感染指标的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协助医生做出CMV肠炎的诊断。
总结:综上所述,CMV肠炎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分析、实验室检查(血液标本、粪便标本和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
九江医学2008年第23卷第2期Ji uj iang M e di cal Jour nal2008,23(2)83肠道病毒感染涂明华1涂垮2(1九江学院医学部;2解放军171医院江西九江332000)关键词肠道病毒;感染;诊断;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肠道病毒(ent er o vi rus)科属R N A病毒类的小R N A病毒科,包括脊髓灰质类病毒(Pol i vi r us)、柯萨奇病毒(C oxsa cki e vi r us)、埃可病毒(ent er i c cyt o pot-hoge ni c hu m an orphan vi r us,E CH O病毒),以及1968年以来发现的68—72型(从68型开始新鉴定的型别统称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2型现已划入甲肝病毒)。
这些病毒与人类疾病有密切关系,在世界各地广泛性引起散发或流行性疾病,尤其多见于小儿。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2008年3—4月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在我国安徽阜阳等地引起流行。
本文仅就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作一择要介绍。
1生物学特性肠道病毒具有许多共同特点:①属RN A病毒类,病毒颗粒核酸内核为单股RN A,核酸分子量为2~2.8×106道尔顿,具有6—9个基因;②病毒颗粒小,为球形,直径20—30p.m;③对一般理化因素抵抗力强,抗乙醚、乙醇、煤酚皂液等一般消毒剂,耐低温,耐酸,对热干燥剂和氧化剂较敏感;④除柯萨奇病毒A 组大多数型外,肠道病毒都能在组织培养中引起特殊的细胞病变;⑤暂居于消化道,与偶然经过肠道的病毒以及始终寄生于肠道的菌群不同;⑥二价离子(M g“、Ca“)能稳固地对抗热力的灭活作用。
脊髓灰质炎病毒有I、I I、Ⅱl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
引起瘫痪型疾病多为I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一般引起溶细胞性感染,即可直接破坏受其感染的细胞,引起变性和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