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 格式:ppt
- 大小:603.00 KB
- 文档页数:98
第三章和解剂凡用和解法解除病邪的一类方剂,统称和解剂。
用于治疗少阳病或表里俱病,肝脾不和,以及寒热互见、虚实夹杂之肠胃不和及疟疾。
和解剂本为足太阳胆经病设。
然肝胆相表里,互可影响,又涉脾胃,故疏理肝脾之剂,也归入本类方剂。
后世又将治表里证及俱寒热阵作特点之治疟诸方,归入和剂范畴。
故本章分类如下。
一、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少阳的半表半里证。
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目眩,脉弦等。
常用柴胡、黄芩、青蒿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
二、表里双解:适用于表里同病之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实里虚,表虚里实,以及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俱实,表里俱虚之证。
常用解表药与清里药,或温里药组合成方。
代表方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黄连汤、五积散等。
三、疏理肝脾:适用于肝气郁结,影响脾胃所致之肝脾失调证。
如胸胁胀满,或两胁疼痛,泄利腹痛,嗳气吞酸,或往来寒热,或女子月经不调,脉弦而缓等。
常用柴胡、白芍、白术、甘草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等。
四、调和肠胃:适用于邪在肠胃致升降失常,寒热互见,虚实夹杂之肠胃不和证。
如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或腹痛肠鸣,泄泻等。
常用辛开苦降、平调肠胃寒热的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等。
五、截疟:适用于感染疟邪,寒热阵作,胸闷欲呕等。
常用透邪截疟之常山、草果、槟榔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截疟七宝饮、达原饮(见化湿解表剂)、何人饮等。
注意事项:凡邪在表末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不宜使用和解剂。
邪在表误用和解,易引邪入里;若病已入里误用和解,则会延误病情。
凡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两虚而症见寒热者,忌用。
第一节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12-24克(半斤)黄芩9克人参9克甘草(炙)6克半夏9克(洗,半升)生姜(切)9克(各三两)大枣7枚(十二枚,擘)水煎服。
第三章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而设,少阳属胆,位于表里之间,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当。
然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且肝胆疾病又可累及脾胃,导致肝脾不和;若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又可导致肠胃不和。
故和解剂除和解少阳以治少阳病证外,还包括调和肝脾以治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证:调和肠胃以治肠胃不和证。
所以本章方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三类。
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往往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
此为本类方剂的优势所在,也是其应用范围较广.主治病证较为复杂的原因。
然而,和解剂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以防其伤正,且因兼顾正气,故纯实者亦不可选,以免贻误病情。
第一节和解少阳和解少阳剂,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的病证。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常用柴胡或青蒿与黄芩相配为主组方,兼有气虚者,佐以益气扶正之品,并防邪陷入里;兼有湿邪者,佐以通利湿浊之品,导邪下泄。
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等。
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炙(9g) 半夏半升,洗(9g) 生姜三两,切(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卫第9版《方剂学》第3章,主要讲述和解剂的理论和应用。
和解剂是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本章内容具体包括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三个部分。
其中,和解少阳剂的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的代表方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掌握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难点:和解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临床案例介绍和解剂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和解剂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重点讲解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示范和解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和解剂的分类、代表方、作用机理等方面的题目。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和解剂知识。
六、板书设计和解剂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代表方: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作用机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七、作业设计1. 简述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列举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并说明其应用。
3. 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案:1. 和解剂的定义: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