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讲义—和解剂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63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表里。
要点二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用,以防其伤正。
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一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去滓再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组方原理】【常用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气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
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要点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
【鉴别】大柴胡汤: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之证;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为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之方剂。
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脾胃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
小柴胡汤:则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方剂学和解剂课件一、方剂学概述二、解剂的定义和分类1.辛温解表剂:具有辛温发散、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
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等。
2.辛凉解表剂:具有辛凉发散、解表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
代表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等。
3.解表胜湿剂:具有解表散寒、胜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痹。
代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五积散等。
4.解暑剂:具有清热解暑、化湿和中的作用,适用于暑湿病邪所致的疾病。
代表方剂有六一散、清暑益气汤等。
5.和解剂:具有调和营卫、解肌和中的作用,适用于营卫不和所致的疾病。
代表方剂有调和汤、和解散等。
三、解剂的应用1.感冒:风寒感冒选用辛温解表剂,如麻黄汤;风热感冒选用辛凉解表剂,如银翘散。
2.咳嗽:风寒咳嗽选用辛温解表剂,如止嗽散;风热咳嗽选用辛凉解表剂,如桑菊饮。
3.暑湿病:选用解暑剂,如六一散、清暑益气汤等。
4.营卫不和:选用和解剂,如调和汤、和解散等。
四、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辨证论治:解剂的应用应根据病因、病机、病情和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避免滥用。
2.用药剂量:解剂中的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过轻。
3.配伍禁忌:解剂中的药物配伍应遵循中医药理论,避免配伍禁忌。
4.用药时间:解剂的应用应根据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如解表剂宜在发病初期应用。
5.用药护理:解剂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现代研究与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剂学和解剂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代研究方法如药理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在方剂学和解剂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为解剂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注射剂等新型中药制剂的研发。
总之,方剂学和解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因、病机、病情和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合理选用解剂。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方剂学和解剂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