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与公差带
- 格式:pptx
- 大小:6.73 MB
- 文档页数:151
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形位公差的项目和符号一、零件的几何要素1、概念几何要素——构成零件形体的点、线、面称为零件的几何要素。
如下图所示的顶尖就是由点、平面、圆柱面、原锥面、球面、轴线等几何要素组成。
形位误差——关于零件各个几何要素的自身形状和相互位置的误差。
形位公差——对这些几何要素的形状和相互位置所提出的精度要求。
2、几何要素的分类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绝对准确按存在的状态分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存在误差,如下图图1被测要素: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位置公差的要素,如下图所式,1d φ给出了圆柱度要求,2d φ给出了同轴度要求按形位公差中所处的地位分 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和位置的要素,如下图所示,1d φ的轴线2d φ的台阶面为基准要素图2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是可见的,能感觉到的按几何特征分中心要素:表示轮廓要素的对称中心的点、线、面,不可见,不能感觉到,但可以通过相应的轮廓要素模拟,如图1二、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形状公差——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相对其理想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
位置公差——被测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量。
形状或位置公差(轮廓度公差)——有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两项。
形位公差带及公差带的等级一、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
由形状、大小、方向、位置四要素确定1、形状:由公差项目及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的几何特征来确定。
(1)两平行直线,应用于直线度和位置度;(2)两等距曲线,应用于线轮廓度;(3)两同心圆,应用于圆度和径向圆跳动;(4)一个圆,应用于平面内点的位置度、同轴度;(5)一个球,应用于空间点的位置度;(6)一个圆柱,应用于轴线的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位置度、同轴度;(7)两同轴圆柱,圆柱度、径向全跳动;(8)两平行平面,应用于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位置度、对称度、端面全跳动等;(9)两等距曲面,应用于面轮廓度。
关于零件加工公差的概念理解公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尺寸公差,一种是形位公差,其中形位公差又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1)尺寸公差概念:允许尺寸的变动量,涉及到加工的精度,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的绝对值(尺寸公差带)。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
大写表示孔,小写表示轴。
公差带的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代号组成,如H7、f6。
在机械零件图纸中,可以标注极限偏差,上偏差放在基本尺寸的+0.039,也可以标注右上角,下偏差放在基本尺寸的右下角,如Φ130+0.014+0.039。
尺寸公差带代号,如:Φ130H6或者两者都标注Φ130 G6+0.014标准公差IT(ISO Tolerance):是国标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值。
它等于公差等级系数和公差单位的乘积。
即:IT=a*ia——公差等级系数,确定公差等级的参数。
I——计算公差的基本单位。
与基本尺寸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例如:基本尺寸为20mm,求IT6、IT7的公差值。
解:基本尺寸20mm,属于18~30mm,则D= √18X30=23.24mm,i=0.45X3√D+0.001XD=1.31μm查表的IT6的a为10,IT7的a为16即IT6=10 ×1.31μm=13.1μm≈13 μmIT7=16 ×1.31μm=20.96 μm ≈21 μm此为计算过程,也可以通过查询基本尺寸与标准公差等级表(如下表)进行查询得知,这种方法更便捷。
根据公差等级不同,国标规定标准公差分为20个等级,即IT01、IT0、IT1、IT2、…、IT18。
从IT01到IT18,等级依次降低,而相应的标准公差值依次增大。
标准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尺寸对应的公差值越低,加工精度越高,加工难度及成本也越高。
下面这个表是IT公差等级表,可以根据基本尺寸与标准公差IT等级,查询公差值。
IT公差等级表例如:判断下列两个孔的精度高低+0.039(1)Φ20±0.010 (2)Φ130+0.014解:查上述表可知,(1)的公差为20,基本尺寸在18-30之间,在表内查询后得知为IT7等级;(2)的公差为25,在表内查询后得知为IT6等级。
1四、跳动公差与公差带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被测要素为圆柱面、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跳动——被测要素在无轴向移动的条件下绕基准轴线回转的过程中(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由指示计在给定的测量方向上对该实际被测要素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
21、圆跳动——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测量平面基准轴线a)公差带A0.05Aa)标注3(2)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宽度为t的短圆柱面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Aa)基准轴线测量圆柱面b)0.05A4(3)斜向圆跳动动画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母线方向的长度为公差t 的短圆锥面测量圆锥面基准轴线tb 公差带)A0.05Aa 标注)5斜向圆跳动斜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主轴线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公差值t的圆锥面区域,如图所示,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62)全跳动全跳动——是指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全跳动。
(1)径向全跳动动画基准轴线b)公差带BA0.2A Ba)标注7(2)端面全跳动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该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而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相同的,但检测方法更方便!另外,端面全跳动还是该端面(整个端面)的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及其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位置公差)的综合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