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李月娟
- 格式:pdf
- 大小:314.40 KB
- 文档页数:2
龙源期刊网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作者:邵敏华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及其对于应激反应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腫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手术室护理干预后,94.44%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其中22.22%的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情况,16.67%的患者出现心率异常的情况,16.67%的患者处于状态,13.89%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经常规护理后,80.56%的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其中47.22%的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情况,41.67%的患者出现心率异常的情况,36.11%的患者处于状态,30.56%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在肿瘤手术中,手术室护理干预是预防应激反应的有效手段,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肿瘤手术;应激反应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118-02肿瘤的形成,主要与致癌因素作用下的基因改变有关,在身体局部形成肿块,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切除肿瘤组织,有效治疗疾病。
在肿瘤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警惕应激反应的发生。
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刺激以及负面情绪是诱发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需要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保护其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预防应激反应的发生[1]。
本研究以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肿瘤患者,分别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36例)和常规护理干预(36例),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方法将79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护理,一组加强护理,观察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和心理反应情况。
结果加强护理组的血压、心率变化不大,心理状态良好,两组差异显著,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肿瘤手术应激反应影响分析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以前明显提高。
发现初期,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由于患者的年龄、修养、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等因素的不同,对肿瘤产生的心理状态也有差别。
这种应激反应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对麻醉程度和手术的效果有负面作用,所以在手术室开始进行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根据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这一课题,我科室立项研究[1],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2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手术室施行79例肿瘤手术,其中男性38例,女性41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48.6岁;胃部及消化系统肿瘤33例,肺部及呼吸系统肿瘤患者12例,骨肿瘤4例,泌尿系统肿瘤3例,女性原位癌25例(包括乳腺癌11例,子宫癌和附件癌14例),脑部肿瘤2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加强护理组39例和普通组40例,两组各项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1.2]先进行一次患者基本心理状态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自然情况,经济状况,对医生和护士的期望和相对应的专业心理测试题目,并根据患者疾病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存档作为参考数据。
普通组护士在手术前常规进行消毒,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和禁忌,并签知情同意书。
加强护理组从各方面入手,帮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内容如下:1.2.1手术前护理:因为肿瘤患者都认为已到了生命晚期,没有了求生欲望,精神萎靡,针对此种情况医护人员应加强沟通,及时和患者交流,使心理负担减轻,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以达到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达到手术成功、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
·临床医学·159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平均年龄(29.0±0.6)岁。
病程0.8~6年,平均病程(3.1±1.1)年。
以上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手术前做好备血、备皮工作,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控制手术室内湿度和温度。
配合医生完成基本工作,严密监视患者在手术期间的生命体征。
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至病房,麻醉药效消失后,告知患者基本的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手术室环境森严,患者在进入后都会产生很强烈的紧张感。
在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先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的基本情况,以便患者能够更快速地度,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数据统计结果证明,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心率及血压均有波动,常规组患者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大,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况对比观察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8.29±0.41)分以及(51.21±1.24)分。
手术后,评分变为(50.24±1.55)分和(54.65±1.0)分。
可见,常规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情绪更为严重。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出院前,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了满意度评160作者单位定西市中医院 甘肃 定西 743000注:1 mmHg=133.322 Pa价。
观察组患者给出的平均评分为92.25分,常规组患者给出的平均评分为87.72分。
可见,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对更高。
3 讨论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对疾病、手术的认知程度不同,在手术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担忧,处于这种状态下对手术的成功是非常不利的。
应激反应是个体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反应。
生理反应包括血压上升,心率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6-09T17:13:37.5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徐静李清蓉[导读] 对肿瘤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压以及心率状况,减少应激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广元 628012【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手术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心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肿瘤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压以及心率状况,减少应激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肿瘤手术;应激反应;影响效果肿瘤患者由于受手术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应激反应,强烈的应激反应会对手术麻醉效果造成影响,所以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来降低应激反应[1]。
本次研究主要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手术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男女比例为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39~68岁,中位年龄(53.5±14.5)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40~69岁,中位年龄(54.5±14.5)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研究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研究资料一致性较好。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热情接待患者并询问其睡眠情况,评估其心理状态,保持适宜的病房温度以及湿度,做好手术之前的备皮以及备血等准备,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手术完成之后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情况。
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乳腺癌手术;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可引起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发生紊乱,对手术进行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并且对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也有影响,在围手术期加强对患者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1],本研究旨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4.0±16.0)岁;干预组50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7.5±17.5)岁。
两组女性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
患者和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手术室护理,具体措施为:(1)术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过敏史、肝功等资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相关事宜,告知手术流程、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手术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主动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通过语言、眼神等给予患者安慰和引导,帮助患者正确处理不良情绪,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2)术前加强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在送入手术室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颠簸、碰撞,保持手术室整洁安静。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86例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n=43),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n=43),对比两组患者DBP、SBP、HR及心理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DBP、SBP、HR、 SAS及SD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利于术后恢复,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肿瘤手术;应激反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由于大多患者缺乏对手术的了解,因此会产生恐惧感,再加上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创伤,所以也会对患者生理及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手术的治疗,且不利于术后恢复[1]。
有研究显示,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通过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2]。
本次研究选取86例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展开分析,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5-76岁,平均(51.42±5.71)岁;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4-78岁,平均(53.19±4.26)岁。
两组患者或家属均对本次实验内容、目的理解,并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排除神经系统异常者,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等。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复兴情绪以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纳入样本均来自于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对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患者筛选后纳入患者108例。
研究中在保证小组中样本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随后为不同小组之中的患者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开展组间对比。
结果: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选择的护理方式为手术室护理干预,为患者开展组间对比的过程中,不同小组中患者的应激反应、负性情绪以及预后质量差异明显(P<0.05)。
结论:临床上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选择手术治疗方式的同时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避免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出现应激反应,同时对患者的预后质量以及不良情绪进行优化,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预后影响临床中,手术是很多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由于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存在一定的侵害性,加上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患者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甚至应激反应,这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避免类似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
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复兴情绪以及预后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开展研究样本筛选的过程中,将时间设定为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将研究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后,对所有被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研究样本一般资料患者数量性别(男/女)年龄区间平均年龄10861/4722~5341.5±5.7 1.1.方法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所属小组不同,为患者提供不同的临床护理服务。
其中,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选择为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室环境进行主动的介绍,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引导患者选择较为舒适的体位来配合手术开展,在开展手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充分的检查,随机为患者建立起生命体征监护以及心电监护,以此来保证患者的手术顺利开展。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应激反应.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波动幅度较小,而对照组上升程度比较明显,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减小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而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乳腺癌手术;应激反应【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65-02乳腺癌一般是乳腺腺上皮组织中产生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方式主要使用手术治疗.而对于乳腺癌的患者,医院手术室环境与手术本身容易对患者生理与心理产生应激反应.因此需要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出发,对患者行手术室的护理干预,术前按照患者情况实施术前指导,在术中给予患者必要的安慰与鼓励,术后予以健康指导,从而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本文就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患者年龄在2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7.14)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在38-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7.04)岁,对照组行一般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常规备血、备皮护理,并在手术前的30min把患者送进手术室,还要确保手术室的温湿度适当、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此外,护理人员要协助麻醉医师行麻醉操作,手术中应实时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和麻醉医师把患者安全送到病房,同时和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床头交接.1.2.2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2.2.1术前的心理干预在手术前1d,相关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讲解手术流程与注意事项,在讲解时,护理人员语气要平和.讲解内容包含禁饮禁食必要性与时间、手术室环境、具体麻醉方式、相应麻醉部位等.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和患者进行沟通,全方面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情绪的变化,按照患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患者负性心理,确保患者以最好心态应对临床治疗[1].1.2.2.2术中积极护理为减轻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焦虑、恐惧心理,在实施麻醉之前,护理人员要和患者保持交流与沟通.一些术中意识比较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进行支持与鼓励.如果手术中患者的体征产生变化,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体征变化进行相关处理,同时将处理必要性告诉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降低患者对未知操作的焦虑与恐惧.此外,护理人员要减少患者隐私部位的暴露时间,降低患者心理压力.1.2.2.3术后护理与随访手术以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手术结束的信息告诉患者,同时用温水擦去患者皮肤中的血迹与消毒液等,并给患者更换被单与衣物,做好患者引流管与手术切口保护工作,还要对患者行有效的保暖护理.此外,手术以后护理人员要进行随访,全方面了解患者生理指标,充分掌握患者心理变化的情况. 1.3观察项目(1)观察记录两组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变化的情况;并在患者术后清醒时,询问患者术中的感受;同时,观察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而评估护理干预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2)按照焦虑自评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的状态,评估患者并发症与满意度;SAS评分越高,焦虑状态也就越严重.(3)采用本院自拟患者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出院前的护理情况, 主要包含护理技术、服务告知、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等,问卷总分是100分,其中,0-60分是不满意、61-60分是满意、81-100分是非常满意.1.3统计学方法采用合适的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本次研究的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表示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对比护理干预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虽有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与护理前比较无差异(P>0.05);但对照组程明显上升趋势,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情况对比(X±s)2.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度对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3讨论乳腺癌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经济条件、家庭情况与病情存在差异,加之,乳腺癌患者对手术操作与麻醉操作理解、认真也存在差异;且部分患者由于不信任医护人员、对手术具有恐惧,致使患者应激反应较为强烈,给手术治疗增加了困难,甚至还会影响到术后的恢复.此外,乳腺癌患者多为第一次行手术治疗,且不了解医院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本身与医护人员存在顾虑,容易产生情绪紧张、血压上升与心率加速等情况,致使患者的手术配合比较差[2].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行必要护理干预,进而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打消患者顾虑,尽可能提升其治疗的配合度.本次研究中, 经手术室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其血压、心率与护理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单纯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其护理后血压、心率呈上升趋势,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两组护理后的满意度对比[n(%)]相关研究表示,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越严重,血流动力学上改变就会越明显.而应用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加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识,减少患者焦虑,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手术.但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时,要突出护理的个性化,并按照患者情绪、病情等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加强患者安全感[3].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唐海燕等临床研究结果接近.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减小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焦虑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李玉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3,19(15):124-125.2]蒋琼.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 2013,23(01:152-154.3]唐海燕.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0):150-151.。
据统计,我国肿瘤类疾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因肿瘤导致的病死率而随之增加,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临床对肿瘤的治疗多采取手术方式,不过对患者来说,不论是手术方案或是手术室环境都是极其陌生和恐惧的,在这种因素的干扰下,患者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而当这种反应过大时将对手术过程和麻醉效果造成影响,甚至直接降低手术效果,对预后十分不利[1]。
随着护理医学的日益发展,对于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理念也不断进步,其辅助作用十分显著,其中,手术室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是加快肿瘤手术患者康复速度的有效方式[2]。
该次研究方便选择2016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该院DOI:10.16662/ki.1674-0742.2020.21.128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探究安娜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市肿瘤医院),吉林吉林132001[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该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2016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肿瘤手术的患者,共方便抽选86例,所有患者经计算机随机法被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和心理状态予以比较。
结果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为(116.55±5.33)mmHg、舒张压为(74.06±3.44)mmHg、心率为(80.86±3.21)次/min,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32,P=0.000;t=133.783,P=0.000;t=7.827,P=0.000);同时,干预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33.76±2.11)分和(34.72±3.19)分,其数据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5,P=0.000;t=11.230,P=0.000)。
结论应用手术室护理方式对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对于患者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09月-2022年08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
结果统计数据发现,观察组应激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肿瘤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肿瘤手术;应激反应;护理效果根据数据显示,在中国,癌症患者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癌症引起的死亡率不断升高,给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在目前的临床上,大部分的癌症都是通过手术进行的,但是对于患者而言,不管是对于手术的方案还是对于手术室的周围的情况,患者都会感到非常的害怕,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如果压力太大,就会影响到手术的进行和麻醉的结果,严重的还会导致手术的结果下降,严重的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1]。
为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患者的压力反应。
本文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09月-2022年08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3:22,年龄34-73岁,平均(54.2±3.25)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21:24,年龄36-75岁,平均(55.8±3.71)岁。
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给予肿瘤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并评估患者目前的情况是否符合手术标准,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
肿瘤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肿瘤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样本对象:86例肿瘤患者;样本来源:我院收治的所有肿瘤患者;所有样本的就诊和手术时间均分布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其中43例样本纳入常规护理组,其余样本纳入手术室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
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相比,手术室护理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更加平稳,可见该组患者的应激情况更低,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可知P <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采取手术室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更加显著的改善其应激情况,有利于改善其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肿瘤;手术室护理;应激反应水平;护理效果调查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由于其自身对于疾病认知的差异性、对于疾病的畏惧心理、家庭经济负担等原因,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例如恐惧、悲观甚至是丧失生活的信心等【1】。
而在他们面临手术治疗的时候,陌生的手术室、陌生的医院环境均会诱发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对其手术过程及术后的整体治疗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2】。
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以此缓解其负面情绪,降低其应激反应的发生率。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取手术室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癌症患者实施干预,以此分析该护理模式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详细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样本对象:86例肿瘤患者;样本来源:我院收治的所有肿瘤患者;所有样本的就诊和手术时间均分布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其中43例样本纳入常规护理组,其余样本纳入手术室护理组;常规护理组中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大者64岁,年龄最小者为23岁,平均年龄为(43.63±1.67)岁;手术室护理组中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为23岁,平均年龄为(43.68±1.71)岁。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急反应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遵循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传统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例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量表(VAS)等指标(评分)水平。
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例血压、心率指标水平与SAS、VAS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干预后两组均获得改善,且分析组收缩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S、VA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展开肿瘤手术期间,选择合理、适宜的手术室护理内容有助于恢复患者血压与心率水平,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疼痛感,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肿瘤;手术治疗;应激反应;效果肿瘤(tumour)是一组多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增生的赘生物,呈占位性块状突起。
依据当前临床对新生物细胞特性对人体危害性程度分级,肿瘤又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在病灶的生长速度、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均存在差异性。
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举措,但其局限性也相对明显,即此方式具有侵入性、创伤性,可对人体造成损害。
手术在治疗肿瘤疾病中意义重大,但在疾病(人们对肿瘤的错误认知)与手术的双重“刺激”下,可出现明显负性情绪与应激反应,典型如焦虑、抑郁、紧张、绝望等,对手术治疗安全、预后效果带来影响[1]。
护理干预在既往研究中已被证实效果突出,但现阶段研究对其具体护理方案的制定、使用尚未统一。
本文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急反应的影响,现将其报道如下,供业内同行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①本组患者入院均获得相关检查确诊,符合临床对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③患者均为出现精神异常症状或意识障碍;④本次研究内容均获得相关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内容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接受手术的肿瘤患者分成两个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的护理治疗,观察组除了接受传统护理之外,再对其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
每组患者44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指导,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措施进行指导。
结果:对患者不良反应等相关的应急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的血压正常情况及心率正常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说明对手术室肿瘤患者予以综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生理及心理的应激反应,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肿瘤患者;手术治疗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perating room on the stress response of patients with tumor surgery.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in 8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of tumo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only accepted traditional nursing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nursing,again carries on the certain nursing intervention.In each group of patients,44 patients were guided by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uided by operating room measures.Results:for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related to emergency response of comparison,observation group of normal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 normal condi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anxiety happens to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and ensure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operation.Key words:operating room nursing;Cancer patients;The surgical treatment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和研究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采取的主要是方法是对本院收治的98名患者进行快研究,并且对本院收治的所有患者都是使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在进行研究分析的时候主要是将这98名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患者为49名。
对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糊料干预并进行指导,而对观察组的患者使用手术室安全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然后将所有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
经过研究表明,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焦虑状态不良反应等相关的应急反应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我们经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试验和研究发现,临床上对于肿瘤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为患者在手术室落实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肿瘤患者的相关预后,是能够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肿瘤;护理干预;手术室;应激反应引言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手术室的环境和患者所要接受的手术其实都可以使得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我们对这些应激反应进行分类就主要是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心理应激反应和生理应激反应。
如果是肿瘤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产生极为强烈的应激反应的话,那么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手术进行和麻醉的实施。
所以我们要从手术室实际工作的的特殊性出发,对于肿瘤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进行指导,而且在手术进行的时候也要对肿瘤患者进行必要的信息安慰,最后在患者手术结束之后还要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的肿瘤患者的手术室护理的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而且还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所以本文就主要是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是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一般资料主要是在2016年到2017我院收治98名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患者55例,女患者43例,而需要接受手术的肿瘤患者年龄跨度为18~84 岁,平均年龄为43.23±17.85岁。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1-09-23T07:11:03.36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月20期作者:王小洁[导读] 评估肿瘤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肿瘤手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王小洁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38【摘要】目的:评估肿瘤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肿瘤手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将两组肿瘤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HR(82.46±4.52)分钟/次、SBP(117.52±4.28)mmHg、DBP(75.46±5.72)mmHg小于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35.12±2.88)分和SDS评分(33.44±4.73)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肿瘤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肿瘤手术;手术室护理干预;应激反应肿瘤率近年来不断升高,因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同样不断增加,肿瘤成为威胁国民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
手术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但是所有患者会对于疾病和手术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1-2]。
若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较强烈,容易影响麻醉效果和手术效果。
为保证肿瘤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性,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3]。
为评估肿瘤手术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应激反应的作用,此次研究医院接诊的82例患者展开调研。
1.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将我院就诊的82例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1例/组,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提供手术室护理干预。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李月娟
发表时间:2018-09-27T16:12:40.3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作者:李月娟王灵英胡黎敏
[导读] 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急反应的影响
李月娟王灵英胡黎敏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急反应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遵循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传统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例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量表(VAS)等指标(评分)水平。
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例血压、心率指标水平与SAS、VAS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干预后两组均获得改善,且分析组收缩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S、VA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展开肿瘤手术期间,选择合理、适宜的手术室护理内容有助于恢复患者血压与心率水平,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疼痛感,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肿瘤;手术治疗;应激反应;效果
肿瘤(tumour)是一组多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增生的赘生物,呈占位性块状突起。
依据当前临床对新生物细胞特性对人体危害性程度分级,肿瘤又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在病灶的生长速度、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均存在差异性。
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举措,但其局限性也相对明显,即此方式具有侵入性、创伤性,可对人体造成损害。
手术在治疗肿瘤疾病中意义重大,但在疾病(人们对肿瘤的错误认知)与手术的双重“刺激”下,可出现明显负性情绪与应激反应,典型如焦虑、抑郁、紧张、绝望等,对手术治疗安全、预后效果带来影响[1]。
护理干预在既往研究中已被证实效果突出,但现阶段研究对其具体护理方案的制定、使用尚未统一。
本文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急反应的影响,现将其报道如下,供业内同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①本组患者入院均获得相关检查确诊,符合临床对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③患者均为出现精神异常症状或意识障碍;④本次研究内容均获得相关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内容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对本组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1~75岁,平均(55.79±7.42)岁;其中结肠癌4例,直肠癌8例,卵巢癌4例,乳腺癌3例;分析组1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32~76岁,平均(56.01±7.38)岁;其中结肠癌3例,直肠癌9例,卵巢癌3例,乳腺癌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执行传统护理方案,完成肿瘤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用药服务、病情监护等;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内容,即:在常规基础护理项目中,积极展开手术前相关准备,要求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手术前1h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完成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度符合手术要求;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遵医嘱对患者一系列生命体征表现予以观察,包括患者言语、表情、肢体动作;此外还包括如下两点:①手术开展前1~2d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安排手术责任护理人员完成巡视,并在巡视期间对患者予以健康宣教,包括对疾病、手术方式、预期收益等普及,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等,使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环境的了解。
此外,在宣教中可邀请既往成功案例现身说法,协助患者心理疏导的工作,实事求是,交流中做到诚恳、认真、尊重事实,以减少患者惶恐不安,稳定患者心态;②手术麻醉前,需向患者做好耐心的沟通,了解其内心情况,对于手术意识较差者应加强相关操作的讲解,缓解患者压力。
同时在确保不影响肿瘤手术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其痛苦与不安。
③在手术完成后,应针对患者手术部位予以消毒液等清洗,擦除存在的血渍,并对患者手术切口予以保护,最后将其安全送入病房。
1.3观察指标
采用血压、心率监测仪检测患者入院手术前后血压与心率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绪,量表总分值80分,获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2];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检验。
2结果
干预前两组病例血压、心率指标水平与SAS、VAS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干预后两组均获得改善,且分析组收缩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S、VA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肿瘤患者手术期间,选择正确合理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性,不仅有助于增加治疗成功率、安全性,同时亦可提升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强调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后的干预内容,通过纠正患者对于治疗的错误认知,并依据事实情况对患者安全作出保证,在满足知情权的同时,缓解了可能存在的医患矛盾,促使患者心态健康,最终提升临床疗效[4]。
此外,众所周知,手术治疗期间,如何缓解患者应激反应,是确保手术安全进行以及疗效收益的重要标准,在肿瘤疾病中,应激反应是刺激物患者身心特性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患者对应激源的认识、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等有关。
此反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前者以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加速为主。
在本文中可见,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表现无显著差异性,经干预后,血压与心率明显下降,且分析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提示手术室护理的开展利于纠正患者高血压与心率水平,减少由此引起的负性事件。
除了上述提到的生理反应外,心理也是应激反应的重要指标,患者可出现自我防御及应对反应[5]。
,本文以焦虑情绪为指标,可见两组干预前表现突出,经干预后明显缓解,且手术室护理效果更优。
此外疼痛方面,分析组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预示手术室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疼痛感,这也体现了手术室护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在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中效果突出[6]。
综上所述,临床展开肿瘤手术期间,选择合理、适宜的手术室护理内容有助于恢复患者血压与心率水平,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疼痛感,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艳秋, 郑丽颖, 李延秋,等.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4(15):116-117.
[2]潘莉玮.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中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 39(6):102-103.
[3]古秀清, 林青.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4):6-8.
[4]刘翠花, 罗雁平, 侯诗楠.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50):25-26.
[5]马艳红, 杨祯琴.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10):46-46.
[6]张小慧.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 2017, 26(12):1293-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