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营养学发展1. 动物营养学起源动物营养学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1)早期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组成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提出了“呼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李比希的贡献: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动物营养的有机体理论,即动物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动物营养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等。
同时,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建立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3)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开始探讨营养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3.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营养与基因调控、营养与环境友好型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研究等。
动物营养学研究动物的饮食和健康动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饮食和健康的学科,它涵盖了动物的营养需求、消化吸收、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动物的饮食和健康对于确保其生长发育、繁殖和免疫力的维持都至关重要。
一、动物的营养需求动物的营养需求是指它们生长发育、繁殖、体力活动以及免疫能力所需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例如,草食动物需要摄入大量的纤维素来满足其消化系统的需要,而食肉动物则需要蛋白质和脂肪来满足其高能量需求。
二、动物的消化吸收动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从消化道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供给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不同类型的动物具有不同的消化系统,如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瘤胃来帮助消化纤维素,而肉食动物则具有较短的消化道,以便更快地消化食物。
三、动物的能量代谢动物的能量代谢是指动物在静息状态下所需的能量,通常用基础代谢率(BMR)来表示。
动物的能量代谢与其体重、年龄、性别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动物的能量代谢,我们可以合理控制其饮食,以维持其健康的体重。
四、动物的健康问题动物的健康问题常常与其饮食密切相关。
不合理的饮食可能导致动物营养不良、肥胖、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
同时,营养不良也会降低动物的抵抗力,易患疾病。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平衡是确保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
五、动物营养学的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不仅应用于家畜养殖,也涉及到宠物饲养、动物园动物管理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
通过了解动物的饮食和营养需求,我们可以提供合理的饲料、营养补充和健康管理方案,以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人类与动物的共生关系中,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动物的饮食需求和健康问题,才能更好地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为它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动物营养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在生长发育、繁殖、生产及免疫等方面营养需求和营养代谢的科学。
动物的饲养管理中,合理的营养供给是确保动物健康生长和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1. 提供营养需求:动物营养学指导饲料的配制,根据不同种类和生理状态的动物提供适宜的营养素,确保动物获得所需营养物质,保证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
2. 提高生产性能: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营养供给能够显著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通过精确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能够提高动物的饲料转化效率、增加体重和肌肉的积累,提高育肥和生产动物的出栏率及产量。
3. 促进动物健康:动物合理的营养供给能够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降低疾病风险和发生率。
适宜的营养能够帮助动物建立良好的消化系统,维护肠道微生物的稳定,促进肠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减少动物群体和个体间的传染疾病发生。
二、营养对动物健康的影响1. 蛋白质的影响: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内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合理的蛋白质供给能够促进肌肉的增长和修复,提高产蛋和产奶的能力,并且对动物的繁殖力、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2. 维生素的影响: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
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在动物体内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如维生素A促进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维生素E和C具有抗氧化功能等。
缺乏或过量的维生素供给都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 矿物质的影响:矿物质对于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钙、磷、铜、锌、铁等矿物质对骨骼的形成和维持、神经传导、酶活性等至关重要。
适当的矿物质供给有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
4. 能量的影响:能量是动物生长、运动和代谢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
合理的能量供给能够维持动物的体温平衡,促进脂肪的积累和能量的储存,保证动物有足够的能量进行生理活动。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动物营养学发展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动物饲料的化学成分,通过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养分含量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动物对营养的需求。
- 科学阶段:20世纪初,随着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开始从单一的化学分析转向对动物营养生理和代谢过程的研究。
- 系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动物营养学逐渐形成了以动物生理代谢为基础,研究营养素对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健康影响的科学体系。
同时,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与基因表达:研究营养素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效率。
- 营养与免疫:探讨营养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 营养与肠道健康:研究营养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营养调控改善肠道健康。
- 营养与环境:研究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1.3 畜牧业热词解析(上)- 绿色畜牧:指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畜产品。
这包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 精准营养: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生产性能等个体差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营养方案,实现营养的精准供给。
这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 生态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模拟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条件,提高动物福利,生产出高品质的畜产品。
这包括采用有机饲料、减少抗生素使用、提供宽敞舒适的养殖环境等措施。
1.4 畜牧业热词解析(下)- 饲料添加剂:为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保障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等目的,而在饲料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营养需求、营养物质代谢和营养性疾病的学科,是动物生产和兽医临床领域的重要基础科学。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后续从事动物营养与健康、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等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营养需求和营养物质代谢;2、熟悉动物营养与健康、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关系;3、了解动物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措施;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
三、课程内容1、动物营养学基本理论: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消化生理、吸收和代谢等;2、动物营养需求:包括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不同生理状态的营养需求、环境因素对营养需求的影响等;3、营养物质代谢: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互作;4、动物营养与健康:包括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生殖、营养与生长发育、营养与氧化应激等;5、饲料配制:包括饲料原料的选择、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工艺等;6、饲养管理:包括饲养方式的选择、饲养环境的控制、饲养过程中的营养管理等内容;7、动物营养最新进展与营养性疾病:介绍动物营养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实例分析;2、课堂讨论:针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3、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掌握动物营养研究的基本操作技能;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课堂测验和作业: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参观养殖场、饲料厂等实际生产场所,了解生产实践中的营养问题;2、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实验研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了解动物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绪论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2.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资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动物的食物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3.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4.粗蛋白质(CP):是指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5.粗脂肪(EE):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6.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7.无氮浸出物(NFE):饲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8.酸性洗涤纤维(ADF):植物材料或含有植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碳水化合物9.中性洗涤纤维(NDF):植物材料或含杠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部分物质10.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1.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无力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4.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原理1.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够合成满足需要,不需要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动物科学中的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饲料和饲养方式对动物生物能量转化、诸多代谢过程、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产汁产蛋等经济和生态指标的影响,以达到优化饲养效果和生产性能的一门学科。
在动物科学中,动物营养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动物的营养需要得到良好的满足,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代谢,才能产生更多的肉、蛋以及奶制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研究饲料的种类和制备方法,以及不同动物代谢的特点。
所以,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学一个绝不可忽视的分支。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涉及到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以及饲养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动物营养学的学问面较广,不论是从基础研究,还是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动物饲养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是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饲养效率的提高能够降低动物饲养成本,生产出更为优质的肉类、禽蛋、乳制品等,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动物营养学中,选择合适的饲料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健康的动物产品。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不同类型动物对各种饲料的代谢性状和营养需求。
人们需要探索出适宜的,能满足符合动物营养需求和健康生长的饲料配方。
一旦掌握了适宜的饲料和营养需求,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饱食量。
在这个基础上,人们还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动物的繁殖能力,保障动物和特定人群的饮食健康。
当然,适当的饲养管理对于动物的健康发展也非常重要。
相对于肉食动物,植食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饲料来维持生存和生产能力。
因此,养殖人们需要根据动物的饮食和生活习性,以及饲料的成分、制备技术、储藏条件和供应量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
除此之外,动物营养学还涉及到人们对肉类、奶制品和禽蛋这样的肉类副产品的需求。
人们希望培育出更有营养价值的动物产品,例如高蛋白质、低脂肪的奶制品。
在这种情况下,饮食结构和营养成分配比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动物生产的肉和其他可食用的动物农产品的品质。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体内营养物质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和畜牧养殖业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理代谢,动物营养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以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
一、动物食物需求动物体内需要摄取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各不相同,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的动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1. 能量:动物体内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
能量的供给与动物的生长、运动和繁殖等活动密切相关。
不同种类的动物,能量需求也不同。
2. 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构成成分,也是合成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各种不同的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也有差异。
3. 脂肪:脂肪是动物体内的重要能源储备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温度所必需的。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脂肪的需求量和脂肪酸的种类也存在差异。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动物体内正常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
它们参与着动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和酶活性。
二、动物消化吸收动物通过进食将食物摄入体内,然后通过消化和吸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对身体有益的形式。
1. 摄食和消化:摄食是动物通过进食来获得营养物质的过程,而消化则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涉及到口腔、胃、肠道和胆囊等器官的合作。
在不同的动物中,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差异。
2. 吸收:吸收是指将消化得到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肠道壁吸收到血液和淋巴系统中,从而为机体所利用。
吸收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吸收作用完成。
三、动物代谢代谢是指动物体内发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它包括阳性代谢和负性代谢两个方面。
1. 阳性代谢:阳性代谢是指动物体内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以产生能量和废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动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营养学、饲料、饲料的营养价值。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4、生产及实际生活中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5、如何学习和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知识?
6、你期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获得那些知识和技能?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
名词解释:CP、粗灰分、EE、CF、ADF、NDF。
2. 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
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4.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5. 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6。
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 9。
6%、EE3。
6%、CF 1.3%、粗灰分1。
1%、Ca 0.03%、P0。
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
7。
实际生产中如何防止饲料营养价值的下降?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
解释消化、吸收、消化率的概念。
★2。
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 3.简述瘤胃消化饲料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消化的优缺点。
★4。
蛋鸡每天采食120 g饲粮,饲粮含CP18%,Ca 3.5%,每天随粪排出CP 4.32 g、Ca1。
95 g,随粪排出内源CP1。
5g,内源Ca 0。
90 g,问该饲粮的CP、Ca表观与真消化率是多少?
★5.简述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6.饲料颗粒化处理、少量多餐饲喂、奶牛TMR日粮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7。
单胃动物回肠末端(家禽去盲肠)消化率、真消化率的意义?
第三章水的营养
★1.水分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2.为什么动物缺水的危害比缺乏饲料的危害大?
★3.动物如何调控其体内的水分平衡?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那些?
5.如何减少夏季高温季节家禽发生软便?
6.生产中强迫奶牛多饮水有哪些负面作用?
7。
多饮水能否缓解母猪便秘现象?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
★1.名词解释:EAA、NEAA、LAA、RDP、UDP、IP。
★2。
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3.解释氨基酸之间的拮抗、平衡、转化及中毒关系。
★4.列出猪和家禽常见的EAA名称,常见拮抗氨基酸
对、转化氨基酸对。
★5。
阐述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特点.
★ 6.评定单胃动物蛋白质及氨基酸生物学效价的方法名称及计算方法?
7.设某动物每天食入N100g排出FN和UN分别30 g和50g,计算该动物对日粮CP的表观消化率、饲料蛋白质的BV值?动物体N或蛋白质的平衡情况如何?
8。
西农萨能奶山羊羔羊在120天的哺乳期内,体重由3.23 kg增加到21.23 kg,在此期间采食CP8564 g,每增重1 kg沉积蛋白质146g,计算该日粮的NPU和PER?
★9.论述反刍动物利用NPN的原理及合理利用NPN的措施。
10.设置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饲粮蛋白质水平,以及满足两类动物蛋白质需要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2.Van Soest纤维分析方案。
★3。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4.比较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代谢的异同。
5。
部分寡糖的特殊营养生理作用。
6。
粗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六章脂类的营养
★1.简述脂类的营养生理功能。
★2.简述EFA的概念、种类及其功能。
★3。
简述反刍动物、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的特点。
4。
脂类氧化酸败的概念与危害。
5。
如何在动物饲粮中添加油脂?
第七章能值
★1.简述动物所需能量的作用及来源。
★2.图示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3.GE、DE、ME、AME、TME、AMEn、TMEn、NE、HI的概念。
4。
简述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第八章矿物质营养
★1.名词解释:必需矿物元素、微量矿物元素、常量矿物元素.
★2。
Ca、P、K、Na、Cl、Fe、Se、Cu、Zn、Mn等常见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3.常见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的典型缺乏症及其机理。
★4。
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5。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生产有何意义?
6。
生产中如何补充微量元素?
第九章维生素的营养
*1。
简述维生素的定义、作用特征.
*2.各种维生素的主要作用及其典型缺乏症。
*3.简述生产中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的主要原因。
4.生产中如何发挥维生素的营养功能?
第十二章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
★1.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2.简述消化试验、代谢试验的设计、试验步骤.
★ 3.比较全收粪法、指示剂法进行消化试验时各自的优缺点。
4。
试述Sibbald快速代谢能测定方法。
5.C、N平衡法测定能量代谢的原理?
6。
何为尼龙袋法?有何优缺点?
★7.简述饲养试验的一般原则。
第十三章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1。
营养需要量及饲养标准的概念。
2.生产中如何正确运用饲养标准指导实践?
*3。
饲养标准中数值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4.确定营养需要量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5。
论述饲养标准的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动物的采食量
*1.名词:日粮、饲粮、采食量、适口性。
*2.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有哪些?
* 3.动物采食量在生产中有何意义?
4.生产中如何调控动物的采食量?
第十五章营养与环境
1.环境因素对动物利用饲料养分有何影响?
*2。
论述动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减少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营养学措施。
第十六章维持的营养需要
★1。
名称解释:维持、维持需要、代谢体重、基础代谢、饥饿代谢、内源尿氮、代谢粪氮。
2.研究动物维持营养需要对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3.简述判断动物是否处于空腹状态的方法。
★4.如何测定动物的维持能量和维持蛋白质需要量?
★ 5.影响动物维持需要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七章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1。
解释生长、肥育的概念。
2.简述种用动物与生长肥育动物营养需要及饲养
管理方法的异同。
★3.简述测定生长肥育动物的能量需要量的方法?
★ 4.影响生长肥育动物饲料利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八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1。
简要说明营养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2.请总结繁殖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
第十九章泌乳的营养需要
1.简述营养对泌乳及乳成分的影响.
★2.简述泌乳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
第二十章产蛋的营养需要ﻫ★ 1.简述饲料营养成分对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2.蛋禽的营养需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