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平车完好标准正式版
- 格式:docx
- 大小:35.37 KB
- 文档页数:7
电动平车轨道验收标准一、轨道安装位置1.轨道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固,拼接平整,运行平稳。
2.轨道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不得侵入设备运行范围。
3.轨道应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连接可靠。
二、轨道直线度1.轨道直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小于千分之一。
2.轨道实际中心线对基准中心线的位置偏差应小于5毫米。
3.两条轨道相对标高差应小于8毫米。
三、轨道标高1.轨道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小于±5毫米。
2.两条轨道相对标高差应小于10毫米。
四、轨道水平度1.轨道水平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小于千分之一。
2.轨道实际中心线对基准中心线的位置偏差应小于5毫米。
五、轨道跨距1.轨道跨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出允许误差范围。
2.轨道跨距偏差应小于5毫米。
六、轨道接头平整度1.轨道接头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高低不平、缝隙过大等情况。
2.轨道接头平整度偏差应小于1毫米。
七、轨道固定方式1.轨道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可靠的固定方式,如地脚螺栓等。
2.轨道与基础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不得松动或位移。
3.轨道固定支架或基础必须设置在可靠的地基上,不得出现下沉、倾斜等现象。
八、轨道防撞设施1.轨道防撞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设置合理可靠的防撞装置,如缓冲器、止动器等。
2.防撞设施必须能够吸收和分散来自平车、叉车等设备的撞击能量,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3.防撞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有效性。
九、轨道表面处理1.轨道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毛刺和裂纹等缺陷。
2.轨道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涂覆防锈漆等材料,以增强耐久性和防腐性能。
3.在特殊环境下,如高温、低温、腐蚀等环境,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表面处理方式。
4.轨道表面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缺陷应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
5.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对轨道表面造成损伤或刮擦,保持其完好无损。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217轨道平车完好标准通用版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轨道平车完好标准通用版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轨道平车技术状况的评定。
本标准也可作为平车年鉴的依据。
1 整机技术性能符合要求1.1整机结构完整、紧固件齐全,作用可靠。
1.2车辆外形在GB146.1规定的车限-A之内,垂下构件距钢轨顶面的垂直高度不小于50mm。
1.3车辆满载在平直轨道上运行,应达到以下要求:1.3.1在线路允许速度下以构造速度运行时,车体无明显摇摆及跳动。
1.3.2制动初速为构造速度时,紧急制动的制动全距离符合技术要求,空车时车轮踏面无擦伤。
1.3.3运行时轴箱温升不超过40℃,轴箱无漏油现象。
1.4在平直轨道上检测,应符合如下要求:1.4.1车钩中心高:小车钩371±10mm。
大车钩880±10mm,且同一车辆两车钩中心高之差不大于10mm。
1.4.2旁承间隙:同一转向架左右间隙之和6-12mm,单侧不小于3mm。
1.4.3底架枕梁间挠度不小于2mm,对角线之差不大于12mm。
1.5各紧固件紧固可靠,各铰接处配件安装齐全到位,开口销锁定可靠(张开角度450-600,手制动铰轴处开口销应卷曲)。
铁路接触网专用平车年修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接触网专用平车传动及走行系统、制动系统等各总成、系统年修标准及检验、实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接触网专用平车年修作业。
其他相近车型可比照本范围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接触网作业车管理规则轨道车管理规则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大修规则重型轨道车年修规则3 、各总成、系统年修标准3.1 车架3.1.1 主梁、边梁、下弦梁、横梁无变形,焊缝无裂纹。
3.1.2 地板完好,边门完好,铰链齐全无脱焊。
3.1.3 车架外观整体无明显锈蚀。
3.2 转向架3.2.1 转向架构架无裂纹,各处焊缝无开焊。
3.2.2 构架与各部件间的紧固螺栓无松动。
3.2.3 车轴轴承箱润滑良好。
3.2.4 车轴轴承箱金属圆柱减震弹簧无折断,簧丝间隙基本均匀,最小间隙不小于5mm。
车轴轴承箱弹簧调整胶垫无破损和老化变形。
3.2.5 心盘销轴探伤无裂纹。
3.2.6 同一转向架左右旁承间隙之和2mm~20mm,每侧应有间隙。
3.3 轮对3.3.1 按照轨道车在役车轴超声波探伤方法对车轴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无裂纹,有裂纹时须更换。
3.3.2 车轮辐板裂纹时报废,踏面形状在允许范围内:轮缘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高度不小于28mm,轮辋厚度不小于23mm,踏面擦伤深度不超过1mm,剥离长度一处时≤50mm,二处时每处≤40mm;同轴轮径差不大于1mm,同车同转向架轮径差不大于2mm。
3.3.3 轮对内侧距为(1353±3)mm,三处测量,三点差值小于3mm。
3.3.4 车轮与车轴的防松标记清晰、无错位。
轮轴压装部位无透油透锈现象。
3.3.5 车轴外露轴身状态,车轴表面无磕、碰伤,擦伤和电焊打火。
3.4 制动系统3.4.1 高磷闸瓦厚度不小于17mm,合成闸瓦厚度不小于14mm,闸瓦磨耗均匀,无掉块现象;闸瓦更换时同轴闸瓦应同步更换,同轴闸瓦厚度差不超过5mm,同车闸瓦材质一致。
设备完好标准运输区2014年度II81轨道设备完好标准一、JYB系列矿用提升绞车完好标准1、JYB系列矿用提升绞车(主要由电动机、卷筒装置、刹车装置、电力液压推动器、深度指示器装置、底座、护罩等部件组成)主要用于井下在倾斜角小于30°的巷道牵引矿车。
(1)电动机A.螺栓、接线盒、吊环、风翅、通风网、护罩及散热片等零部件齐全、完整、紧固。
B.运行温度不超过生产厂规定,如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F级绝缘绕组不超过125。
滚动轴承不超过75℃;滑动轴承不超过65℃。
C.运行中转动平稳,无明显震动,震动最大允许值为0.085mm。
无异响。
接地装置符合规定。
D.轴承不松旷,转动灵活,运行平稳无异响。
油质合格,油量适当。
E、线螺栓、引入装置、接地板无损伤裂纹,标号齐全、引线绝缘无老化破损、接线符合要求。
F.电动机的防爆性能符合完好标准要求。
(2)卷筒装置A. 卷筒无断裂,卷筒的组合连接件,包括螺栓、铆钉、键等必须紧固。
B.滚卷筒的焊接部分,焊缝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或未焊满等缺陷。
C.钢丝绳绳头在滚卷筒内固定,必须用专用的卡绳装置卡紧,绳孔不应有锐利的边缘,钢丝绳的弯曲不应形成锐角,卷筒上保留的钢丝绳不应少于3圈。
D.卷筒内各类齿轮和轴承完好无异响,定期清洗并加注润滑油脂。
(3)刹车装置A.闸把及杠杆系统动作灵活可靠,制动横拉杆和拉杆不应有裂纹,使闸后闸把位置不得超过水平位置。
B.拉杆螺栓、叉头、闸把、销轴无损伤变形,拉杆螺栓应有背帽紧固。
C.闸把自锁装置灵活可靠。
D.闸带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小于3mm,铆固可靠不松动。
E.闸轮磨损深度不大于2mm,闸轮表面无油迹。
(4)电力液压推动器A.电力液压推动器动作循环过程中推杆的运动不应有卡滞、爬行现象。
B.将推动器运行至热稳定状态时,推动器外壳及任何密封处不应有渗漏油现象。
C.推动器电动机符合电机绝缘及防爆要求。
(5)深度指示器装置A.深度指示器系统应能准确的指示出提升容器在井筒中的位置。
轨道运输一、无极连续牵引车1、安装1.1底座无裂纹,基座螺栓紧固。
1.2安装平稳牢固。
运转无异响,无甩油现象。
1.3信号装置应声光兼备,清晰可靠。
2、滚筒、钢丝绳2.1滚筒无裂纹、破损或变形。
固定螺栓和油塞不得高出滚筒表面。
2.2钢丝绳在滚筒上固定可靠,绳环固定可靠。
2.3使用的钢丝绳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66.370条规定。
2.4钢丝绳在滚筒上固定牢靠,排绳整齐,无咬伤,不打结。
3、手动制动器3.1闸把及杠杆系统动作灵活可靠,施闸后闸把位置不超过水平位置。
3.2拉杆螺栓、叉头、闸把、销轴无损伤变形,拉杆螺栓应有背帽紧固。
3.3闸带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小于3 mm,铆接可靠不松动。
3.4闸轮磨损深度不大于2 mm,闸轮表面无油迹。
4、液力制动器4.1液压油油质、油量符合要求。
4.2.推动器密封无泄漏、动作迅速可靠。
4.3制动器弹簧调定弹力符合随机制动要求。
4.4限位螺栓齐全,紧固。
4.5各传动杆件灵活可靠,销轴不松旷。
4.6松闸状态下,闸瓦间隙不大于2mm,制动时,闸瓦与闸轮紧密接触.5.1螺钉紧固,螺纹无乱扣或秃扣。
5.2箱体无裂纹或变形,结合面配合紧密,不漏油。
5.3运转平稳,无异响。
5.4油脂清洁,油量合适,润滑油面超过大齿轮直径的1/3,轴承润滑脂点油腔1/2—1/3。
5.5齿轮无断齿,齿面无裂纹或剥落。
5.6位允许有油迹,但在擦干后3min不见油,半小时不成滴。
5.7轴无裂纹、损伤或锈蚀,运行时无异常震动。
5.8损允许最大间隙不超过0.30mm。
5.9轴承润滑良好,不漏油、转动灵活、无异响,温度不超过65°6、电机6.1 螺栓、接线盒、吊环、风翅、通风网、护罩及散热片零部件齐全、完整、紧固。
6.2运行中无异响。
6.3运行中绕组温度不超过125℃;轴承温度不超过75℃.6.4最大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6.5在三相电压平衡条件下,三相电流之差与平均值之比相差不超5%.6.6.无松旷,转动灵活,运行平稳无异响。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轨道式起重机安全作业要求(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轨道式起重机安全作业要求(标准版)1)轨道式(固定式)起重机的轨道基础应做专门的设计,并应满足相应型号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
轨道两端应设置限位装置,距轨道两端3m外应设置碰撞装置。
轨道坡度不应超过1/1500,轨距偏差和同一断面的轨面高差均不应大于轨距的1/1500,每个季度应采用仪器检查一次。
轨道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2)司机应身体健康,经检查合格,证明无心脏病、高血压、精神不正常等疾病,并具备高空作业的身体条件。
须经专门技术训练,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保养规程和起重工作的信号规则,具有相当熟练的操作技能,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方可操作。
3)新机安装、搬迁以及修复后投入运转时,应按规定进行试运转,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4)起重机不应吊运人员及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5)起吊物件的重量不应超过本机的额定起重量,严禁斜吊、拉吊和起吊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冻结以及被其他重物卡压的物件。
6)变幅指示器应灵活、准确。
7)当气温低于零下15℃或遇雷雨大雾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应作业。
大风前,吊钩应升至最高位置,臂杆落至最大幅度并转至顺风方向,锁住回转制动踏板,台车行走轮应采用防爬器卡紧。
8)机上严禁用明火取暖,用油料清洗零件时不应吸烟。
废油及擦拭材料不应随意泼洒。
9)机上应配置合格的灭火装置。
电气失火时,应立即切断有关电源,应用绝缘灭火器进行灭火。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 2033—2003代替TB/T 2033—1988TB/T 1406—1981轨道平车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il flat car2003-03-12发布 2003-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TB/T2033—2003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基本型式和技术参数 (2)4 要求 (2)5 试验方法 (5)6 检验规则 (6)7 标记 (7)8 包装和运输 (9)TB/T2033—2003前言本标准代替TB/T 2033—1988《轨道平车通用技术条件》和TB/T 1406—1981《16吨平板拖车》。
本标准与TB/T 2033—1988和TB/T 1406—198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转向架型式修订为滚动轴承式两轴转向架;——空气制动机型式修订为铁道车辆自动空气制动机;——车钩型式修订为铁道机车车辆自动车钩;——载重量参数系列修订为20t、24t、30t、40t;——构造速度修订为≥100km/h;——对要求、试验方法、标记、包装和运输做出了更加详细和严格的规定。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铁路分局兴平养路机械厂、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宏宽、仝前进、宋慧京。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TB/T 1406—1981;——TB/T 2033—1988。
TB/T2033—2003轨道平车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轨道平车(以下简称平车)的基本型式和技术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包装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新造标准轨距平车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非标准轨距的平车亦可参照本标准有关条款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矿车、轨道完好标准东河煤矿二〇一七年第一章矿用车辆的完好标准1、轮对的完好标准(1)矿车运行平稳,在水平轨道上4个车轮中有1个不与轨面接触时,其间隙不大于3mm。
(2)车轮不得有裂纹,轮缘磨损余厚不小于13mm;踏面磨损余厚:1t及以下矿车不小于6mm,2t矿车不小于7mm,3t矿车不小于8mm。
(3)车轮定期注油,转动灵活。
车轮端面摆动量:滚动轴承不超过2mm;圆锥滚柱轴承不超过3mm。
2、连接装置的完好标准(1)矿车的车梁、碰头、插销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0,;连接钩环和插销的磨损量不超过原尺寸的15%。
链环、插销弯曲值不超过链、销直径的10%。
(2)铸钢碰头无裂纹,弹簧无断裂或永久变形。
弹性碰头的伸缩长度为10mm~30mm。
(3)橡胶碰头完整,固定可靠,伸出槽外长度不小于30mm。
3、车箱与底梁的完好标准(1)车箱无破洞,各部凹凸深度不大于50mm,裂纹长度不超过100mm,上口对角长度差不大于50mm.(2)底梁不得有开焊和裂纹,碰头铆钉不得松动,其他部位铆钉、螺栓松动不超过总数的10%。
第二章轨道工程第一节轨道工程主要检查项目1、轨道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轨距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主要运输线路为-2mm~+5mm,一般线路为-3mm~+6mm注:①主要运输线路:指井下主要斜井绞车道、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石门、地面运煤、运矸石干线和集中装载站车场的总称。
②一般运输线路:指除主要运输线路外的运输线路。
曲线部分的轨距设计加宽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一检查数量:全面检查;中间、竣工验收时,按照“不应少于3个点,间距不大于50m”检查方法:用矿用轨道尺量检查点上的轨距。
2、曲线部分的轨距设计加高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3、超出表2中规定的部分可按下式计算:H=100SV2/R,式中:H-表示外轨高值(mm)S—表示轨距(m)V—表示电机车牵引平均速度(m/s)R—表示曲线半径(m)检查数量:全面检查;中间、竣工验收时,按照“不应少于3个点,间距不大于50m”检查方法:用水平尺和塞尺量检查点的两轨高低差。
辅助运输运输设备、设施完好标准
辅助运输运输设备、设施完好标准
一、运输轨道的铺设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轨距的偏差在(-2mm,+5mm)之间。
2、轨道的水平偏差≤5mm。
3、轨道的接头平整度:高差和侧差≤2mm,不许有硬弯。
4、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5、轨道接头间隙≤5mm。
6、曲线段内应放置轨距拉杆。
7、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50mm。
8、道碴粒度及厚度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9、道床及时清理,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10、同一线路不许有异型钢轨。
井筒钢轨选型符合设计要求。
二、绞车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绞车各部位必须符合完好标准要求,安全间距符合规定。
2、小绞车两牌板齐全,整洁,技术参数填写准确清晰。
3、小绞车上方必须安装有效的护绳栏。
4、电动机完好,运行正常,无噪声、无异响。
5、减速器运行正常,无异响,无裂纹,不漏油。
6、联轴器磨损不超过规定值。
7、制动系统齐全、灵敏可靠,制动力符合要求。
8、绞车地脚螺丝紧固,无松动。
9、钢丝绳选用符合设计要求。
10、钢丝绳插接长度不小于绳径的1000倍。
11、钢丝绳断丝、断股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12、钢丝绳排列整齐,无咬伤,不打结。
13、滚筒无裂纹、开焊,无变形。
14、滚筒轮衬磨损不超限。
三、其它相关规定遵守晋城煤业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轨道检查标准1、轨道扣件必须齐全、螺栓紧固到位,并与轨型相符。
2、中间轨枕距为700mm(±50mm),过渡枕为500—600mm,接头枕距为500—600mm,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一致,其偏差不应超过±30mm。
3、道床应铺平垫实、无悬空;轨枕埋入道渣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2/3,轨枕底面下的道碴厚度不应小于100mm。
4、轨道接头连接处轨枕铺设方式:悬接或垫接。
5、轨枕要求两端齐,长度不统一时人行道侧一头齐,轨枕外露于轨道底座225mm;间距匀、垂直轨道,轨枕腐朽、损坏、开裂不准使用。
6、道钉:道钉分别钉在轨道底座内外侧轨底上,两道钉错距50-60mm,一块木轨枕只能砸4个道钉。
7、接头平整度:轨面高低和内侧错差不大于2mm。
8、轨距: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允许偏差为-2mm~5mm。
9、水平:直线段及曲线段加高后两股钢轨偏差不大于8mm。
10、轨缝:不大于5mm,大于5mm的加道楔。
11、扣件齐全、牢固,与轨型相符。
12、轨枕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超过50mm。
13、道碴粒度及铺设厚度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14、曲线段设置轨距拉杆。
道岔质量检查标准1、按要求加强气动道岔的使用,道岔与轨型一致,禁止使用非标准道岔;所有道岔及前后两米必须浇灌不小于180mm厚的混凝土地坪。
2、滑床板:数量齐全,应与尖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2mm。
3、轨距按标准加宽后及辙岔前后轨距偏差不大于+3mm,道岔的轨距为500mm。
4、水平偏差不大于5mm,道岔的开程:80-110mm。
5、接头平整度:轨面高低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mm。
6、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 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
7、心轨和护轨工作边间距按标准轨距减小28mm后,偏差+2mm。
8、扣件齐全、牢固,与轨型相符。
9、轨枕规格及数量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超过50mm,轨枕下应捣实。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轨道平车完好标准正式版
轨道平车完好标准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
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
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轨道平车技术状况的评定。
本标准也可作为平车年鉴的依据。
1 整机技术性能符合要求
1.1整机结构完整、紧固件齐全,作用可靠。
1.2车辆外形在GB146.1规定的车限-A 之内,垂下构件距钢轨顶面的垂直高度不小于50mm。
1.3车辆满载在平直轨道上运行,应达到以下要求:
1.3.1在线路允许速度下以构造速度运
行时,车体无明显摇摆及跳动。
1.3.2制动初速为构造速度时,紧急制动的制动全距离符合技术要求,空车时车轮踏面无擦伤。
1.3.3运行时轴箱温升不超过40℃,轴箱无漏油现象。
1.4在平直轨道上检测,应符合如下要求:
1.4.1车钩中心高:小车钩
371±10mm。
大车钩880±10mm,且同一车辆两车钩中心高之差不大于10mm。
1.4.2旁承间隙:同一转向架左右间隙之和6-12mm,单侧不小于3mm。
1.4.3底架枕梁间挠度不小于2mm,对角线之差不大于12mm。
1.5各紧固件紧固可靠,各铰接处配件安装齐全到位,开口销锁定可靠(张开角度450-600,手制动铰轴处开口销应卷曲)。
1.6各安全托吊作用可靠,无脱落丢失。
1.7车辆外观整洁,各种标记齐全、正确。
1.8低墙板锁定可靠,翻动灵活。
2 各总成和主要部件技术性能良好
2.1车体
2.1.1车体钢结构各处无裂纹及焊缝开裂。
2.1.2地板无严重断裂、孔洞及焊缝开裂现象,木板缝不大于10mm。
2.2转向架
2.2.1侧(或构)架和摇枕无变形、裂纹及焊缝开裂。
2.2.2枕簧及减振器弹簧无裂纹和折断。
2.2.3减振器作用良好,摩擦板磨损量不大于2mm。
2.2.4轴箱装置配件齐全,作用良好,轴承无过热变色,轴端紧固件作用可靠,润滑油脂填充量足,无变质。
2.2.5无轴箱滚动轴承应转动灵活无异响,密封罩与外圈、后档安装、前盖螺栓无松动、漏油;承载鞍座与前、后档之间无摩擦。
2.2.6轮轴镶入部结合良好,轮对内侧
距:轮辋宽不小于135mm时为1353±3mm,轮辋宽度大于127mm,但不足135mm时为1355 mm,且对同一轮对三处测量其差值不大于3mm。
车轮无裂纹,轮辋厚度不小于23mm,轮缘厚度不小于20mm。
2.2.7车轴探伤合格,轴身擦伤、碰伤残余深度不大于1.5mm。
2.3基础制动
2.3.1各制动杆无裂纹、扭曲,调整螺套无滑扣,作用可靠。
2.3.2制动梁无变形及裂纹。
2.3.3普通闸瓦厚度不得小于17mm,高磷闸瓦厚度不得小于15 mm,合成闸瓦厚度不得小于14 mm。
2.3.4手制动链余量充足,操作灵活,
锁紧可靠。
2.4空气制动
2.4.1制动部件在校验周期以内,且性能良好。
2.4.2风管连接可靠。
2.4.3制动缸活塞行程符合以下限度:K型制动机:155±25mm,GK制动机:空车85-135mm。
制动缸活塞行程 100~180mm,Φ制动缸152型 70~120mm,Φ制动缸203型 50~90mm,Φ制动缸254型 120~170mm。
2.5牵引装置
大车钩三态作用良好。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