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5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既是本课题的重点知识,也是本课题的难点。
内容分为三个教学层次,一是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二是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宏观条件,从微观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三是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应用,利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物质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断辨析能力。
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复习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大部分学生都已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发生条件,但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有部分学生掌握较好,还有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即利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物质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学生掌握还不太好,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就是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得出不能共存的离子,在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问题。
教学理念在学生已经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发生的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再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然后再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粒子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步步推进的教学活动,达到复分解反应教学的最高层次。
课标解读复分解反应的教学使学生又一次由宏观走向微观,课标指出化学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不断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本课题教学中就通过想象、类比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然后再用微观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宏观问题,体会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从宏观到微观,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2) 学会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 等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离子的分析,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 认识不能共存的离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复分解反应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构建复分解反应模型,能准确判断常见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通过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准确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并构建网络。
3.通过复分解反应微观过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
4、能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共存、鉴别、除杂等问题。
重难点:1、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类型及实质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及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
三、教学过程一、根据“手操”复习四大反应基本类型的特点,复习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熟记复分解反应的两大要点:互相交换成分,化合价不变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基本类型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稀盐酸和氧化铁澄清石灰水通入CO2 气体二、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酸和碱2、碱和盐3、酸和盐4、酸和金属氧化物5、盐和盐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生成物必须满足: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反应物条件:反应物是可溶的总结常见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思维图四、复分解反应的应用1、共存物质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NO3、NaCl、KNO3、(NH4)2SO4B.H2SO4、HCl、AgNO3、Na2SO4C.KMnO4、CuCl2、Fe2(SO4)3、NaNO3D.K2SO4、NaCl、K2CO3、NaOH练习:(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2)、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A.Ca2+Na+CO32-Cl-B.Na+ K+OH-Cl-C.Cu2+K+ Cl-NO3-D.H+ Na+OH-SO42-2、鉴别与除杂现有①NaCl、②Mg(NO3)2、③NaOH、④FeCl3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A.④②③①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完成鉴别题时,首先考虑物质本身的颜色,其次考虑发生化学反应时出现的特殊现象,如产生气体、沉淀、指示剂颜色变化等。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教案内容分析: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是难点也是重点,它是学好酸碱盐知识的基础,而且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考题中如判断物质能否在溶液中共存、除杂、物质间的转变、用本组物质间的相互反应来鉴别物质都要涉及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也是高中化学中学好离子反应的基础,所以需重点把握。
本节课从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到应用进行学习。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反应的关系。
2.能力目标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学会利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体会到化学这门学科不是孤立的,它影响到方方面面;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深刻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要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及有关复分解反应的解题思路课前预习1、什么叫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的表达式:AB+ CD →。
3、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4、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有哪些类?5、以下反应各属于什么类型?(将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1)H2+ CuO = Cu + H2O 2)2KClO3 = 2KCl +3O2↑3)Ca(OH)2 +CO2 = CaCO3↓+H2O 4)CO2 + H2O = H2CO35)Fe2O3+6HCl =2FeCl3+ 3H2O 6)BaCl2+ Na2SO4= BaSO4↓+ 2NaCl7)AgNO3 + HCl = AgCl↓+ HNO38)Na2CO3 +2HCl = 2NaCl +CO2↑+ H2O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课内探究【自主学习】下列复分解反应都能发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硝酸;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合作探究】同学门相互讨论一下,这些反应为什么能发生呢?前面学过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这些又是什么呢?【精讲点拨】酸碱盐之间以及酸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实验证实:有的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有的不能。
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会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
【重点、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学习方法指导】记住常见的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在初中化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请同学们回忆是哪四大基本类型?(……)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复分解反应。
师: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回答问题并完成学案中的“试一试”生:1. 讨论回忆常见的八大沉淀:CaCO3、BaCO3、Ag2CO3;BaSO4、AgCl ;(不溶于稀硝酸)Mg(OH)2、Cu(OH)2、Fe(OH)3(蓝色)(红褐色)2.生成气体的离子对:H+和 CO32-;H+和HCO3-;NH4+与 OH-3.生成水的离子对:H+和 OH-(过渡)在中考题型中,并不会要求学生们书写这些沉淀或离子对的化学式,记住它们,是为了能灵活运用于解题。
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
题型一:物质间的反应(离子共存)生:完成学案中的第一部分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B)A.KClB.NaNO3C.HNO3D.Mg(OH)2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Na+ Cl-OH- B.K+Ca2+ CO32-C.H+ Cl- CO32- D.Na+ Fe3+ OH-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D )A.CuSO4、 KOH、 NaCl B.Ba(OH)2、K2SO4、 HClC.NaCl、 BaCO3、 KNO3 D. HCl、 Na2SO4、 KCl【小结】师:熟练掌握12对常考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第10讲复分解反应【教学目标】1.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3.掌握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教学重点】1.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发生的条件及应用;【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知识点睛知识点一复分解反应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可总结归纳为五种类型:(1)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2)酸+ 碱→ 盐+ 水(3)酸+ 盐→ 新盐+ 新酸(4)碱+ 盐→ 新盐+ 新碱(5)盐+ 盐→ 新盐+ 新盐3. 复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 + CD → AD + CB4. 注意:(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隶属于复分解反应。
(2)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5.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才可发生;若反应物为盐与盐、盐与碱的反应时,还要求反应物为可溶物。
知识点二书写1.交换位置(里应外合)2.定化学式(价不变)233. 配平知识点三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一)判断物质能否在溶液中共存 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1. 产生沉淀而不能共存:比如:OH +与Fe 3+、Mg 2+、Cu 2+均不能共存;CO 32-与Ba 2+、Ca 2+均不能共存; SO 42-与Ba 2+不能共存;Cl -与Ag +不能共存。
2. 产生气体而不能共存:比如:H +与CO 32-、HCO 3-不能共存;3. 产生水而不能共存:比如:H +与OH -不能共存; 【例题讲解】1.在pH 7=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H +、K +、OH -、3Fe +B .Na +、2Ba +、Cl -、24SO -C .Na +、H +、Cl -、23CO -D .Na +、K +、3NO 、Cl -【答案】D2.下列各组物质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NaCl BaCl 2 Na 2CO 3 B .KNO 3 HCl CaCl 2 C .H 2SO 4 FeCl 3 NaNO 3 D .NaOH HNO 3 NH 4NO 3【答案】B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H +、Cl -、HCO 3-B .H +、Na +、OH -、SO 42-4C .Na +、K +、NO 3- 、Cl -D .Ag +、Ca 2+、Cl -、NO 3-【答案】C 【变式训练】1.在pH=1的溶液中,下列物质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 .NaOH 、NaCl 、K 2SO 4 B .MgSO 4、Cu (NO )3、KCl C .KNO 3、ZnCl 2、Ca (NO 3)2 D .CaCl 2、(NH 4)2SO 4、K 2CO 3【答案】C2.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32BaNO 、24K SO、NaCl B .NaOH 、3KNO 、NaCl C .23Na CO 、()2Ca OH 、3NaNO D .KCl 、NaOH 、4CuSO【答案】B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 +、NH 4+、Ba 2+、Cl -、CO 32-、SO 42-。
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会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
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
二、重点、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三、学习方法指导:记住常见的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典题引线]:
请同学们讨论完成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
1、Mg+O2—
2、KMnO4--
3、C+CuO—
4、Na2CO3+MgCl2—
5、Ba(OH)2+Na2CO3—
6、Na2CO3+Ca(NO3)2—
7、Ba(NO3)2+K2SO4—
8、AgNO3+KCl--- 9、Mg(NO3)2+NaOH—
10、CuSO4+ NaOH—11、FeCl3+ NaOH--
[讨论]在上述反应中共有几种基本反应类型;生成的白色沉淀有哪些;其中不溶于硝酸的是哪两种;生成的碱类沉淀各是什么颜色。
[归纳]
1.常见的八大沉淀:
CaCO3、BaCO3、MgCO3;
BaSO4、AgCl ;(不溶于稀硝酸)
Mg(OH)2、Cu(OH)2 (蓝色)、Fe(OH)3(红褐色)
2.生成气体的离子对:
H+和CO32-;H+和HCO3-;NH4+与OH-
3.生成水的离子对:H+和OH-
[过渡]在中考题型中,并不会要求学生们书写这些沉淀或离子对的化学式,记住它们,是为了能灵活运用于解题。
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
[典题训练]
题型一:物质间的反应(离子共存)
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
A.KCl B.NaNO3 C.HNO3D.Mg(OH)2 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OH- B.K+Ca2+CO32-
C.H+Cl- CO32-D.Na+Fe3+ OH-
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KOH、NaCl B.Ba(OH)2、K2SO4、HCl
C.NaCl、BaCO3、KNO3D.HCl、Na2SO4、KCl
[归纳]熟练掌握12对常考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Ca2+Cu2+
SO42-Ba2+32- Fe3+ OH-
Cl-Ag+Mg2+
CO32- H+ OH-NH4+
HCO3-
题型二:鉴别
1. 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2. 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KCl溶液B.K2CO3溶液C.NaNO3溶液D.稀盐酸
3. 现有①NaCl、②Mg(NO3)2、③NaOH、④FeCl3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A.④②③①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