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模09:离散模型
- 格式:pptx
- 大小:545.75 KB
- 文档页数:41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筋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观察筋膜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和形态。
3. 掌握筋膜的解剖学知识。
二、实验原理筋膜是人体结缔组织的一种,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
浅筋膜位于皮肤下方,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深筋膜位于肌肉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护、支持和连接肌肉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体解剖模型:包括人体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臀部、下肢等部位的模型。
2. 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等解剖器械。
四、实验方法1. 将实体解剖模型放置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和解剖剪将皮肤和肌肉分离,暴露筋膜。
2. 观察筋膜的形态、厚度、颜色和分布情况。
3. 分别观察浅筋膜和深筋膜的结构特点。
4. 观察筋膜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和形态,如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臀部、下肢等。
五、实验结果1. 浅筋膜位于皮肤下方,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厚度较薄,颜色较浅。
2. 深筋膜位于肌肉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度较厚,颜色较深。
3. 筋膜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和形态如下:(1)头部:浅筋膜覆盖在头皮和面部肌肉上,深筋膜位于肌肉表面,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2)颈部:浅筋膜覆盖在颈部肌肉上,深筋膜位于肌肉表面,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3)胸部:浅筋膜覆盖在胸部肌肉上,深筋膜位于肌肉表面,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4)腹部:浅筋膜覆盖在腹部肌肉上,深筋膜位于肌肉表面,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5)背部:浅筋膜覆盖在背部肌肉上,深筋膜位于肌肉表面,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6)腰部:浅筋膜覆盖在腰部肌肉上,深筋膜位于肌肉表面,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7)臀部:浅筋膜覆盖在臀部肌肉上,深筋膜位于肌肉表面,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8)下肢:浅筋膜覆盖在下肢肌肉上,深筋膜位于肌肉表面,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六、实验讨论1. 筋膜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既能保护肌肉和血管,又能维持肌肉的正常运动。
2. 筋膜在不同部位的形态和分布有所不同,这与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筋膜疗法自学教程大全筋膜疗法(Myofascial Release)是一种缓解肌肉疼痛和改善身体功能的疗法。
这项疗法通过释放和调整身体的筋膜组织,以改善身体运动功能,减轻疼痛和促进整体健康。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自学教程,帮助你了解和学习筋膜疗法。
第一部分:筋膜基础知识(300字)1. 什么是筋膜?筋膜是一种连接和覆盖人体内部结构的弹性结缔组织,包括肌肉、骨骼、器官和神经。
它是一个全身网络,起着支撑、保护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2. 筋膜的功能筋膜通过包裹和连接身体的各个部分,使之协调运动和功能。
它不仅提供了支撑和保护,而且还传递力量和提供滑动表面,使身体部分顺畅移动。
3. 筋膜与疼痛当筋膜受到刺激、拉伸或受损时,它可能引起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筋膜疗法通过放松和调整筋膜,改善身体功能和减轻疼痛。
第二部分:筋膜疗法技术(500字)1. 自我触诊通过自我触诊,你可以感受和观察身体各个部分的筋膜情况。
使用你的手掌、手指和手臂,探索身体,辨别异常紧张或疼痛的区域。
2. 筋膜释放使用手掌、手指或其他工具,应用持续而渐进的压力到紧张或疼痛的筋膜区域。
通过缓慢加压、移动和拉伸,促进筋膜的松解和恢复。
3. 平衡筋膜张力通过应用对称的压力和拉伸,协调身体两边的筋膜张力。
这有助于纠正姿势不良、舒缓疼痛和提高身体功能。
4. 筋膜释放球使用筋膜释放球,将其应用在紧张或疼痛的区域上做旋转、滚动和持压。
这种方法可以减轻筋膜紧张和疼痛,并帮助恢复筋膜的弹性和滑动性。
5. 筋膜拉伸通过缓慢而渐进的姿势拉伸,释放紧张的筋膜和肌肉。
这可以改善肌肉的弹性和灵活性,减轻疼痛和提高身体运动功能。
第三部分:实践与注意事项(200字)1. 频率和持续性筋膜疗法需要持续和频繁的练习,以达到最佳效果。
每天花费几分钟进行自我触诊和筋膜释放,可以改善身体的运动和减轻疼痛。
2. 听从身体信号在进行筋膜疗法过程中,应该倾听和尊重身体的信号。
如果你感到不适或疼痛加剧,应该减轻压力或停止。
筋膜的解剖筋膜是纤维性组织,按筋膜所在的部位,可分为浅筋膜、深筋膜和浆膜下筋膜。
针刀医学主要研究于运动系统即肌肉相关的筋膜,有人称此为肌筋膜。
筋膜组织是机体重要的防御组织,分布甚广,具有弹性、柔韧性的结缔组织。
浅层筋膜浅筋膜是疏松的结缔组织,该层与皮肤相似,位于全身皮肤层下,有第二防御系统之称。
肢体伸面的筋膜较厚实,屈面的筋膜较薄弱。
外表与皮肤内层相紧贴,内层覆盖于肌肉、肌腱和其他组织的表面。
浅层筋膜又是皮下脂肪组织的支架,此层筋膜内富有脂肪组织,有些部位可形成较厚的“皮下脂肪垫”。
浅筋膜的发育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妇女及丰腴者浅筋膜厚;老年、男性、瘦弱者则相反。
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也不一致,腹壁、臀部的浅筋膜较厚,眼睑、等处浅筋膜甚薄。
浅筋膜内纤维束的强弱、松紧,关系到皮肤的移动性以及解剖时剥离皮肤的难易。
头皮、项、背、手掌、足底等部的浅筋膜致密,使皮肤紧密连接于深部结构,其他部位的浅筋膜则较疏松并有弹性;筋膜延续形成鞘.浅筋膜内有浅动、静脉、淋巴管及皮神经分布。
浅动脉一般细小不明显,浅静脉则较显著,有的相当粗大,浅静脉一般不与动脉伴行,行程中相互吻合,并常与深静脉相交通,浅静脉最后穿深筋膜注入深静脉。
浅淋巴管丰富,但很细小,管壁薄而透明,难以辨认。
浅淋巴管行程中的某些部位(如头、颈、腋窝、腹股沟等处)可见到淋巴结。
皮神经先在筋膜深侧,然后穿出深筋膜,在浅筋膜内经行,并以细支分布于皮肤。
深层筋膜又称固有筋膜,是位于浅筋膜深面并包裹着肌肉的纤维组织膜。
包盖在肌浅面者为深筋膜浅层;包被深层肌者为深筋膜深层。
四肢的深筋膜还深入肌群之间,深部连于骨骼,特称肌间隔,肌间隔是包绕着一块或一群肌肉的结缔组织。
如“刀入鞘”,故称之“肌鞘”。
身体各部的深筋膜,其厚薄强弱有所不同,躯干部者较弱,四肢者较强,上肢者较弱,下肢者较强,腕踝部深筋膜浅层特别增厚,形成支持带。
某些部位的深筋膜作为肌的起止点,增强成腱样结构,如胸腰筋膜,髂胫束等。
在中心刚开始教授直腿坐的时候,庞老师让师资部等学习、整理筋膜方面的知识,大体内容如下。
不知道这方面的内容是否有人贴出过,若有,就当我们重新复习学习一下。
老师说过,他练功和治病效果好,首先因为他对解剖知识了解的好,因此练功、治病时候,容易用意识。
我们要把直腿坐练好,了解筋膜,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分四个部分,若没有时间就可选择看。
祝大家长功。
解剖学对筋膜及其相关概念的论述传统文化对筋膜及其相关概念的论述混元整体理论对筋膜及其相关概念的论述荡运膜络中有关穴位的定位及解剖一、解剖学对筋膜及其相关概念的论述(一)筋膜的解剖学概念筋膜fascia 一词概念较广义,是广泛存在的结缔组织结构,其胶原纤维交织排列,很少象肌腱和腱膜那样平行地致密排列。
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图1)。
浅筋膜superficid fascia 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括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内含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
在人体某些部位的浅筋膜内缺乏脂肪组织,如眼睑、阴茎及耳廓等部位。
某些部位,如下腹部及会阴部,皮下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含脂肪较多,深层结缔组织较多。
浅筋膜对位于它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的脂肪组织有隔热和贮存能量的作用。
深筋膜deep fascia 又称固有筋膜proper fascia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
深筋膜与肌的关系非常密切,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在四肢,深筋膜插入肌群之间,并附着于骨,与骨膜融合,构成肌间隔;包绕肌群的深筋膜构成筋膜鞘;深筋膜还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重多而骨面不够广阔的部位,它可以供肌的附着或作为肌的起点。
筋膜的厚薄与肌的强弱有关,如大腿肌发达,大腿的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强厚、坚韧。
深筋膜除能保护肌免受磨擦外,还可以约束肌的活动,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个肌,以保证肌群或各肌能单独进行活动。
人体解剖学知识:从筋膜解剖学角度看人体的运动能力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形态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对于理解人体的运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的运动能力是非常出色的,我们可以进行奔跑、蹦跳、攀爬、游泳等各种活动。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体内部各个组织的协同作用。
在人体解剖学中,筋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
本文将从筋膜解剖学角度,介绍人体的运动能力。
一、筋膜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筋膜是由胶原纤维和其他细胞所组成的纤维状结构。
它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纤维膜,在人体内部广泛分布,并将脏器、器官、肌肉和骨骼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筋膜分为肌筋膜、骨筋膜和脏器筋膜三种类型,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肌筋膜:是指将肌肉与其他肌肉或骨骼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薄膜结构。
肌筋膜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稳定肌肉,并保持肌肉的形态。
它还可以通过增加抗张力来帮助肌肉产生更大的力量。
骨筋膜:是指将骨骼和其他骨骼或肌肉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薄膜结构。
骨筋膜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保护骨骼组织,并减少骨骼和关节的受伤风险。
脏器筋膜:是指将内脏器官和其他脏器组织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薄膜结构。
脏器筋膜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并减少内脏器官受到损害的风险。
2、功能筋膜在人体内的功能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支撑作用筋膜能够将肌肉、骨骼和其他组织结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提供支撑作用。
在运动时,筋膜对人体起到了支撑和稳定作用,可以帮助人体完成更加复杂的运动。
②保护作用筋膜作为一个整体,能够为人体提供保护,防止内部组织受到外力破坏。
肌筋膜可以保护肌肉,骨筋膜则可以保护骨骼,而脏器筋膜则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③传导作用筋膜能够将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传输到骨骼上,从而产生正常的运动。
同时,它也可以将受到的外力传递给肌肉,使人体做出相应的反应。
④调节作用筋膜在运动过程中能够起到调节作用。
它可以协助肌肉产生更大的力量,并帮助肌肉更好地完成运动任务。
二、筋膜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筋膜作为一个重要的组织结构,在人体运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体12条筋膜解析及具体手法操作人体的肌肉组织主要由肌肉纤维、肌腱和肌膜组成,肌膜是肌肉纤维的外包膜,起到保护、支撑和联接的作用。
人体有12条主要的肌肉和肌膜解析,每条肌肉和肌膜都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下面将对这12条肌肉和肌膜逐一进行解析,并介绍具体的手法操作。
1.胸膜肌:胸膜肌位于胸廓内侧面,由肋间肌连接而成。
其功能包括呼吸、维持姿势和支撑胸腔内脏器官等。
手法操作可以采用揉捏、推拿或深层按摩等,以缓解胸廓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2.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位于胸锁乳突肌前侧,起到连接肩膀和颈部的作用。
其功能包括抬举和稳定肩膀。
手法操作可以采用揉捏、按压或拉伸等,以放松肩膀周围的肌肉并改善肩膀的活动度。
3.背阔肌:背阔肌位于背部,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其功能包括上肢的后伸、上、下肢平衡和维持身体姿势。
手法操作可以采用揉捏、推拿或搓动等,以缓解背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4.臀大肌:臀大肌位于臀部,是人体最大的肌肉之一、其功能包括髋关节的伸展、外旋和外展。
手法操作可以采用揉捏、按压或拉伸等,以缓解臀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并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度。
5.大腿四头肌:大腿四头肌包括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腕状韧带。
其功能包括膝关节的伸展和髋关节的屈曲。
手法操作可以采用揉捏、按压或用力拉伸等,以缓解大腿前侧肌肉的紧张和疼痛,并改善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度。
6.小腿三头肌:小腿三头肌由腘绳肌、腓肠肌和胫骨后肌组成。
其功能包括膝关节的伸展和踝关节的背伸。
手法操作可以采用按压、揉捏或用力拉伸等,以缓解小腿后侧肌肉的紧张和疼痛,并改善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
7.桡侧腕屈肌:桡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包括肱骨二头肌和尺骨侧腕屈肌。
其功能包括腕关节的屈曲和肘关节的屈曲。
手法操作可以采用按压、揉捏或用力拉伸等,以缓解前臂肌肉的紧张和疼痛,并改善腕关节和肘关节的活动度。
8.指长伸肌:指长伸肌位于手臂内侧和手背,包括肘伸肌、指长伸肌和拇长伸肌。
筋膜学原理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近代现代生物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逐渐清晰,中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在现代生物学理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因而长期以来中医未被西方医学体系所接纳,进之有不科学之说。
然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临床病症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好的疗效,还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所解释。
这些疾病常常用传统中医疗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正是中医疗法能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和欢迎的原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接受的趋势,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承认针灸在医疗体制的地位,但将中医归属到辅助医学的困境也标志着不能进入主流医学的门槛。
长期以来国家对针灸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出了各种学说,但并无取得根本的突破,经络与穴位的实质结构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认可,我们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包括针灸疗法的机制),以期为针灸疗法提供一个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并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体筋膜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筋膜学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体进化的过程中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软性支架,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支持系统提供支持(营养)和储备(干细胞)。
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机体的软性支架,形成有别于现有功能系统的新的功能系统——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
中医疗法的基本点是通过包括针灸、刮痧、梅花针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调整人体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通过中药汤剂的内服等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调整人体结缔组织和功能细胞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
筋膜学原理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近代现代生物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逐渐清晰,中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在现代生物学理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因而长期以来中医未被西方医学体系所接纳,进之有不科学之说。
然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临床病症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好的疗效,还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所解释。
这些疾病常常用传统中医疗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正是中医疗法能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和欢迎的原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接受的趋势,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承认针灸在医疗体制的地位,但将中医归属到辅助医学的困境也标志着不能进入主流医学的门槛。
长期以来国家对针灸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出了各种学说,但并无取得根本的突破,经络与穴位的实质结构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认可,我们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包括针灸疗法的机制),以期为针灸疗法提供一个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并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体筋膜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筋膜学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体进化的过程中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软性支架,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支持系统提供支持(营养)和储备(干细胞)。
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机体的软性支架,形成有别于现有功能系统的新的功能系统——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
中医疗法的基本点是通过包括针灸、刮痧、梅花针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调整人体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通过中药汤剂的内服等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调整人体结缔组织和功能细胞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