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196.5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五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统计工作中有何重要作用?答: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总量指标是进行经济管理的主要依据;总量指标是基础性指标。
2.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有什么区别?答:总体单位总量指总体单位数之和,即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
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就某一数量标志的标志值之和。
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的相对性。
一个总量指标究竟属于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总量,应该随着研究目的不同和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定。
3.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如何区分?答:不同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相加,各个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也就是说数值相加没有意义;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计算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的大小与登记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时期指标的数值需要连续登记取得,时点指标的数值一般是间断统计取得的。
4.什么是实物指标?有什么作用?答: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规定的计量单位。
实物指标是反映国情、国力和研究各行业投入、产出、资源条件、生活环境、经济活动过程等基础的指标。
它能具体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实际存在的实物数量,体现具体的使用价值量。
5.什么是价值指标?有什么作用?答: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计量社会物质财富和劳动成果的计量单位。
以货币单位来度量事物的数量,使不能直接相加的经济现象的数量过渡到可以加总,用以综合地说明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和总速度。
由于价值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所以它在统计核算有广泛的使用途径。
6.计算总量指标有哪些要求?答:明确总量指标的涵义、计算范围;注意总量指标计算时现象的同质性;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第六章 相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相对指标?它有哪几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答: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通程度或比例关系。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一定范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总量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其中一现象、事物或集合内部的表现、发展或变化情况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总量指标是以绝对数、总数或总量的形式进行描述的。
常见的总量指标包括总人口数、总销售额、总产量等。
总量指标能够提供对整个对象的整体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的规模、数量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
相对指标是相对于一些标准或基准值而言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些现象、事物或集合相对于其他实体的表现或比较情况。
相对指标通常是用比率、百分比或指数的形式来描述的。
常见的相对指标包括增长率、占比、市场份额等。
相对指标能够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对表现以及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在统计学中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总量指标主要用于描述一个整体的数量情况,对全面了解对象的规模、容量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统计总人口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规模,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而相对指标则主要用于比较不同对象的表现或比例。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行业的市场份额,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以及市场格局的分布情况。
相对指标有助于我们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优劣势、差距以及变化趋势,提供参考依据以进行决策和分析。
相对指标相较于总量指标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相对指标能够将数量化的数据转化为比率或指数,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比较。
相对指标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辅助进行预测和趋势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往往结合使用,相互印证、互为补充,从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洞察力。
总的来说,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种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数量变化的情况。
总量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的规模和数量变化,而相对指标则能够对不同对象进行比较和分析。
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相辅相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据。
第五章综合指标学习要点:了解各种指标的概念及作用,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1、总量指标§2、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4、变异指标学习知识点:前言: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如:2010年年年末为1339724852亿,反映是我国人口的总规模。
总量指标的作用:第一、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总量指标可以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四、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一、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
对于一个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
•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对于确定的统计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唯一的,而是随着标志的不同可计算不同的标志。
• 例:我们研究某市三级医院的基本情况,则全市三级医院的总数量是总体单位总量,而全部三级医院职工总人数、全部三级医院职工工资总额等就是总体指标总量。
2、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活动结果的总量指标,它反映的是一段时间连续发生变化过程。
如产品总量、货物运输量、商品销售量、国内生产总量等。
•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如人口数、职工数、设备台数等。
[管理学]统计学原理题库2第一章总论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经济统计?试述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和作用?2、举例说明变异、变量、变量值的关系?3、确定某一研究目的,指出你所熟悉的统计总体和总单位,并说明统计总体为什么必须具备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
4、统计工作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二、填空题1.标志是说明_______特征的,指标是说明_______特征的。
2._______是统计的前提条件。
3.标志按特征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与______。
4.变量按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变量与______变量。
5.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变的数量标志就是_______,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_______。
7.变量按其值是否连续出现,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8.______是构成______的个别事物,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9.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_______或_______10.统计总体按其所包括的单位数以及相应的变量多少可分为_______总体和_______总体。
三、简答题1、试从联系的角度阐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什么是变异?为什么说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3、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有什么主要的区别和联系?4、统计工作过程是怎样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一致?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设计?为什么要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有哪些种类?2.试述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统计指标的概念及构成要素?4.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5.整体设计包括哪些内容?6.全阶段(全过程)设计包括哪些内容?7.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包括哪些内容?二、填空题1.统计设计要从__________两个方面对整个统计工作做出通盘的考虑和安排、这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__________。
第五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 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①商品库存量 ②设备台数 ③人口总数 ④出生人数 2. 下述总量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①商业总产值 ②商品销售量 ③商品进货量 ④商品库存量 3.甲:2003年底安徽省总人口4680万人;乙:2003年安徽省人口出生人数为715万人,则( )。
①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期指标 ②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期指标 ③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点指标 ④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点指标 4. 计算总量指标,只能是( )。
①有限总体 ②无限总体 ③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④总体单位 5. 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 )。
①系数 ②百分数 ③倍数 ④成数 6.两个数字对比,分子数值比分母数值很大时,常用的相对数形式是( )。
①系数 ②百分数 ③千分数 ④倍数7. 某工业企业产值原计划要比基数提高10%.而实际上提高了15%,则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①125% ②104.55% ③150% ④126.5% 8. 某厂的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8% ,执行结果仅提高了4% ,则劳动生产率执行的提高情况应是( )。
①8% -4% ②4% ÷8% ③104% /108% -1 ④108%/104%-1 9.某企业计划单位成本比去年降低10%.实际降低12.1%,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
①110% ②2.1% ③121% ④97.67% 10.某工厂有如下资料:月份一月 二月 三月 某产品实际完成数(台)500 612 832 完成计划(%)100102104根据上述资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
①%1023%104%102%100=++%32.102%104832%102612%100500832612500=++++③%74.97832612500%104832%102612%100500=++÷+÷+÷④%34.102832612500832%104612%102500%100=++⨯+⨯+⨯1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10,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
第三章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形式.一、总量指标即绝对数指标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是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的。
种类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二、相对指标: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反应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
它以名数与无名数表现出来,大多数相对指标采用无名数,种类:结构相对指标(同一总体各组与总体对比)、比例相对指标(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比较相对指标(同一时间不同总体的同一指标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以名数表示)、动态相对指标(即发展速度,是不同时间的数值对比)、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某一时期完成/计划指标数值。
包括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和提高率或降低率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三、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它分为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两种。
本章论述的是静态平均数。
平均指标方法:1、算术平均数权数: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因素:各组标志值和出现次数)2、调和平均数: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适用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4、众数:总体总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5、中位数: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点位置的标志值.◆标志变异指标是为了补充平均数的不足,从另一方面说明总体的特征,它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又称标志变动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常用的指标:1、全距2、平均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平均差越大各标志值分布越分散,变动程度越大.3、标准差(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结果大于平均差。
组距分组数列计算标准差:总方差是整个总体的总离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间方差:各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内方差:各组内各单位标准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第五章相对与平均指标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__绝对数___,其数值随着___总体范围__大小而增加或减少。
2.根据总量指标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可将总量指标分为___总体单位总量__和___总体标志总量__两种。
3.总量指标是计算__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___的基础。
4.某高校在校生人数是__时点___指标,其数值__不可___相加;毕业生人数是__时期___指标,其数值__可以___相加。
5.价值指标的特点是具有广泛的__综合性___和__概括性___。
6.属于同一总体对比的相对指标有__结构___、__比例___和___计划完成__;属于不同总体对比的相对指标有__比较___和__强度___。
7.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有两种,即:__无名数___和__复名数___,其中,除强度相对指标用__复名数___表示外,其余都用__无名数___表示。
8.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如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下达的,应采用___水平__法计算;如计划指标是按整个计划期累计完成总数下达的,应采用_累计___法计算。
9.某校在校生中男女之比为1.5:1,这是___比例__相对指标。
其中,男生所占比重为60 %,这是___结构__相对指标。
10.同类指标数值在不同空间作静态对比形成__比较相对___指标;而同类指标数值在不同时间对比形成__动态相对___指标。
11.统计中的平均指标主要有__算术平均数___、__调和平均数___、__几何平均数___、__中位数___和___众数__五种。
12.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__特殊形式___,事实上简单算术平均数也有___权数__存在,只不过各变量值出现的__权数___均相等。
13.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__平方和___等于最小值。
14.权数对于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作为权数的__各组单位数__的比重大小。
15.在某市范围内以企业为单位研究企业平均规模时,各企业职工人数总和是__标志___总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