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61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一定范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总量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其中一现象、事物或集合内部的表现、发展或变化情况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总量指标是以绝对数、总数或总量的形式进行描述的。
常见的总量指标包括总人口数、总销售额、总产量等。
总量指标能够提供对整个对象的整体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的规模、数量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
相对指标是相对于一些标准或基准值而言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些现象、事物或集合相对于其他实体的表现或比较情况。
相对指标通常是用比率、百分比或指数的形式来描述的。
常见的相对指标包括增长率、占比、市场份额等。
相对指标能够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对表现以及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在统计学中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总量指标主要用于描述一个整体的数量情况,对全面了解对象的规模、容量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统计总人口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规模,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而相对指标则主要用于比较不同对象的表现或比例。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行业的市场份额,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以及市场格局的分布情况。
相对指标有助于我们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优劣势、差距以及变化趋势,提供参考依据以进行决策和分析。
相对指标相较于总量指标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相对指标能够将数量化的数据转化为比率或指数,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比较。
相对指标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辅助进行预测和趋势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往往结合使用,相互印证、互为补充,从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洞察力。
总的来说,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种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数量变化的情况。
总量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的规模和数量变化,而相对指标则能够对不同对象进行比较和分析。
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相辅相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据。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本章重点1.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要注意它的两个分类:一是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划分;二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划分。
上述分类的含义和作用都不相同,而且关系到以后各章的学习,应该搞清楚。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劳动单位和货币单位。
要注意双重单位和复合单位的区别。
3.相对指标。
要了解几种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计算方法和应用条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难点。
4.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应用。
掌握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应用的三个基本原则。
二、难点释疑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关系既是本章重点又是本章难点,如果对此不能很好的理解,以后学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区分它们:一是时期指标可以相加,以反映更长时期的总量,而时点指标各指标值不能相加,或相加没有实际意义;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如年GDP肯定要大于月GDP,而时点指标指标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年末职工人数不一定大于某一个月的职工人数;三是时期指标是通过连续计数的方式取得的,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总量,而时点指标是通过间断取值的方法取得的,以反映社会现象在某一瞬间的状态。
三、练习题(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计算()和()的基础。
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和()。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和()三种形式。
3.相对指标数值有()和()两种形式。
()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多以()、()、()、()或()表示。
4.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3,则积累额占国民经济收入使用额的25%,前者为()相对指标,后者为()相对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数值大小有正指标和负指标之分,如果与现象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例,则称之为(),反之则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