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
- 格式:ppt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16
古者,园林之胜,多在王侯贵胄之家。
然自唐宋以来,文人墨客亦多筑园植木,以抒胸臆,畅游其间。
余游江南,得见网师园,实为世之瑰宝,故为之记。
网师园者,位于江南水乡,背倚古城,面朝清溪。
园中古木参天,奇花异草,掩映其间。
入园之道,曲折幽深,曲径通幽,使人有步入仙境之感。
步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者,乃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亭台。
亭名“听雨轩”,取自宋代诗人辛弃疾“听雨闲愁”之句。
轩内石桌石凳,可供游子小憩,听雨品茗,悠然自得。
绕过听雨轩,沿溪而行,不远处有一座石桥,桥名“通幽桥”。
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
桥旁植有翠竹,风吹竹影,摇曳生姿。
过桥而西,便是“曲径通幽”之地。
此处曲径蜿蜒,竹影婆娑,宛如人间仙境。
前行不远,见一水池,池中荷花盛开,清香四溢。
池畔有一亭,名为“荷香亭”。
亭内石桌石凳,可供游人休憩,观赏荷花,感受夏日之清凉。
再往前行,有一小径,径旁植有桂树,花开时节,香气袭人。
小径尽头,有一座别致的亭子,名为“桂花亭”。
亭内陈设简朴,却别有一番风味。
亭前有一石桌,可供游子下棋品茗,悠然自得。
穿过桂花亭,便来到了园中之园——“听松园”。
此处松树苍翠,古木参天,清风徐来,松涛阵阵。
园中有一亭,名为“听松亭”。
亭内陈设古朴,游客至此,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游览至此,已觉心旷神怡。
再往前行,见一石阶,阶上有一亭,名为“望月亭”。
亭内陈设简单,游客可在此观赏明月,畅想人生。
网师园之妙,在于其布局精巧,景致各异。
园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木奇花,相映成趣。
游览之余,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余游网师园,深感园林之美,在于其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园中景物,虽人工造作,却似天成,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此园之胜,实为江南园林之典范。
综上所述,网师园者,乃江南园林之瑰宝也。
其景致之美,布局之巧,令人叹为观止。
余游至此,心旷神怡,遂为之记,以传后世。
(注:本文翻译字数约为500字)。
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江苏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是一座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园林,占地面积约500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苏州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
第一站:门楼牌坊门楼牌坊高大而宏伟,其中“网师园”三个大字书法精美,流畅洒脱。
在门楼牌坊上可以看到大理石狮子,是一对极具震撼感的动物雕像,高大、醒目而凶悍。
第二站:大门穿过门楼牌坊,便进入了江苏网师园的正门。
正门两侧是对称的景观,被绿树红墙所掩映,给人一种深邃而奇妙的感觉,让人在繁忙的城市中寻找到一份宁静与舒适。
第三站:白鹿洞书院书院以“白鹿洞”。
书院建筑精美,照壁、砖雕、木雕、石雕等方寸之间,镌刻着名家书法、名句诗篇。
书院中心是大厅,大厅四壁有许多长联,其中有名为“历代名士之名句”的一段,被誉为书法家写字的好地方。
第四站:多花洞游庭这里是游人休息的好去处,园内的石拱桥和塔上都是各种颜色的花卉,花卉遮盖了不少树木,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这里也是一片清凉。
而且,这里还有悬挂在树上的溜滑梯,是孩子们最爱的玩具。
第五站:无锡桥园林中著名的结构工程之一,也是小桥流水、林荫道之一,横跨着径流湖,是园林中最美的景点之一。
想学摄影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这里是拍摄美丽风景的好地方。
第六站:西瓜山西瓜山因山上有独特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呈现出了完美的自然景观。
山上植被丰富,因为多样性和茂密的森林而成为一座生态旅游胜地。
这里还有朝天门、观音寺等景点。
第七站:直径景轩直径景轩位于网师园中央,是园林中重要的景点,是一处富有文化底蕴的景观,样式为木构楼阁。
景轩内部是一座悬楼,飞檐亭台,一尘不染。
重点是景轩上没有钉子,全部是纯手工雕刻而成。
这里是展现园林价值和文化底蕴的最佳场所。
第八站:全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古树名木,无论是哪个季节来都是美好的。
景观种类丰富,有戏水池、侧殿、荷塘、鸟林、石山等,千百年的古树成为了园林的天然景观,环境宁静,充满着古典气息。
苏州何处可一睹著名的网师园苏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以其众多的古典园林而闻名于世。
其中,网师园作为江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独特的魅力。
那么,在苏州何处可以一睹这著名的网师园呢?网师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部的阔家头巷 11 号。
若您初到苏州,想要顺利找到网师园,不妨先前往市中心的观前街附近。
从观前街出发,您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多条公交线路都能将您带到网师园附近的站点。
如果您更倾向于乘坐出租车或者网约车,只需告诉司机师傅您的目的地是网师园,他们大多都能准确地将您送达。
当然,对于喜欢步行并且体力充沛的游客来说,沿着平江路一路向南,在欣赏沿途江南水乡风情的同时,也能逐渐靠近网师园。
当您来到网师园所在的阔家头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狭窄但充满古意的小巷。
巷子两旁的墙壁爬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沿着巷子前行,不一会儿就能看到网师园的大门。
网师园的大门并不张扬,反而显得古朴而低调。
然而,当您踏入这扇门,便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园内布局精巧,亭台楼阁、水榭回廊错落有致。
进入网师园,首先迎接您的是一座小巧玲珑的轿厅。
这里曾经是主人停放轿子的地方,如今展示着一些关于网师园历史和文化的介绍。
穿过轿厅,便是一个宽敞的天井。
天井中种植着几株古树,郁郁葱葱,为整个园子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继续前行,您会来到万卷堂。
这是网师园的主厅,也是园主人接待宾客的地方。
堂内布置典雅,家具陈设古朴大方,尽显江南大户人家的气派。
从万卷堂出来,穿过一个月洞门,便来到了网师园的核心景区——水池。
水池四周环绕着假山、亭台和楼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水池中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给整个园子增添了不少灵动的气息。
在水池的东侧,有一座小巧的亭子——射鸭廊。
这里是观赏水池景色的绝佳之处,您可以在这里稍作停留,欣赏水中的鱼儿和周围的美景。
水池的西侧是一座名为“月到风来亭”的亭子。
空间布局: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
作为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网师园东宅西园,有序结合。
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
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砖雕门:砖雕门楼位于门厅和大厅之间,高约6米,宽3.2米,厚1米,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古色古香。
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
屋檐下枋库门系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既美观大方,又牢固实用。
好一幅优美的立体画。
网师园充分利用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艺术效果十分突出。
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砖雕楼与园林部分的清幽含蓄形成鲜明对比。
园中以水面为中心,各景点围绕水面布局,池南布置有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云冈等景点,北部为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东侧射鸭廊,西侧月到风来亭,整个主景区通过对尺度比例的精确把握,对空间抑扬收放的自如处理,对园林建筑遮掩,敞显的潜心安排,使数亩小园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
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耐人玩味。
从平面布局及空间构成来看,为使主景区空间景物显得较为开阔舒郎,将体量较大的主体建筑皆退离水边,并采取多种手法来淡化、虚掩。
池南的小山丛桂轩与北部的看松读画轩均远离水池,以减小体量感,小山丛桂轩前布置名为云岗的假山,看松读画轩前布置叠石花台,老松古木,使其虚渺淡隐,以取得扩大的空间,丰富景观的效果。
而一些小体量的建筑皆贴水而建,通过尺度比例,反衬水面之辽阔。
临水最大的主体建筑为濯缨水阁,其体量只略大于水榭。
窗画:用红木镶边形成三个长方形窗景,窗外天进中种植腊梅、翠竹、芭蕉、天竺,配以几峰湖石,一格窗景就是一幅立体的画,轻描淡写,空灵秀美。
《网师园》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阔家头巷11 号,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网师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淳熙年间,当时的吏部侍郎史正志在这里建了一座名为“万卷堂”的花园。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网师园被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买下,并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网师园的面积不大,但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以小巧玲珑、精致典雅而著称。
园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为主,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苏州地方特色,给人一种古朴典雅、清新秀丽的感觉。
网师园的中心是一个水池,水池周围环绕着亭台楼阁、回廊曲径、假山花木等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水池中有一座小岛,岛上有一座亭子,名为“月到风来亭”。
亭子的四周种满了荷花,每当夏季来临,荷花盛开,香气四溢,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网师园的建筑也非常有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万卷堂”。
这是一座两层的楼阁式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极具江南园林的特色。
堂内陈列着许多古代书籍和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网师园的假山也是一大亮点。
园中的假山造型各异,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自然而又生动的感觉。
假山上种满了花木,四季常青,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网师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博物馆。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反映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苏州,一定要来网师园走一走,感受一下这座古老园林的美丽和魅力。
总之,网师园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园林,它以其独特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苏州,一定不要错过网师园,相信它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网师园1.背景资料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
最初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建之“万卷堂”故址的一部分。
清乾隆年间(约1770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退隐,购得此地筑园,因附近的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名“网师园”。
后网师园几易其主,分别曾以“卢隐”、“苏林小筑”、“逸园”相称。
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
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主要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古典山水园林,总面积约8亩余,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
网师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与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一起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2.实习目的(1)学习以水面为核心的庭园造景手法。
(2)学习网师园造园中,如何处理山与水、建筑与植物的关系以达到丰富景观的手法。
3.实习内容3.1总体布局网师园的园林部分面积不大,约0.47hm2左右(包含住宅),在平面上,采用主景区居中的方法,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周围布置建筑物,营造出小中见大的效果。
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了主辅景区对比的手法,以水池为中心的主景区,周围环绕一些较小的辅景区,产生空间的对比,同时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网师园主景区中,以水面为中心,各景点皆围绕水面布置。
水池南布置有“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云冈”(假山)等景点,北部为“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东侧“射鸭廊”,西侧“月到风来亭”,整个主景区通过对尺度比例的精妙把握,对空间抑扬、收放的自如处理,对园林建筑遮掩、敞显的潜心安排,使数亩小园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耐人寻味。
为使主景区空间景物前较为开阔疏朗,将体量较大的主体建筑皆退离水边,并采取多种手法来淡化、虚掩,池南的“小山丛桂轩”与池北的“看松读画轩”均远离水池,以减小体量感。
“小山丛桂轩”前布置名为“云冈”的假山,将建筑遮去大半,“看松读画轩”前布置叠石花台,老松古木,使其虚渺淡隐,以取得扩大空间,丰富景观的效果。
参观网师园观后感你要是想找个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又充满文化韵味的地儿,那网师园可真不能错过。
一走进网师园,就感觉像是掉进了一幅古画里。
那园子不大,但处处都是精致得不得了的小景。
就像一个宝藏盒,每走一步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先说那园子的布局,简直是妙啊。
曲曲折折的回廊像一条丝带,把各个建筑和小院子都巧妙地连接起来。
走在回廊上,一边是粉墙黛瓦,墙上偶尔有几扇花窗,透过花窗看过去,另一边的景色就像被框起来的画儿,而且每一扇窗看到的画儿还都不一样呢,感觉像是大自然在跟你玩捉迷藏,变着法儿地给你展示它的美。
网师园里的水也特别有意思。
不大的一潭水,却像是整个园子的灵魂。
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周围的亭台楼阁、绿树红花。
水里还有鱼儿在慢悠悠地游着,也不知道它们是不是也在欣赏这园子的美景呢。
我站在水边,就想啊,要是我能变成一条鱼在这儿住下就好了,天天看着这么美的景色,那得多惬意啊。
说到建筑,那可真是各有各的特色。
像那个“看松读画轩”,光听名字就特别有文化气息。
走进轩里,抬头看看那精美的木雕,再看看周围摆放的古雅的家具,仿佛能看到以前的文人墨客在这儿吟诗作对、品茶读书的样子。
还有那个“濯缨水阁”,临水而建,站在阁里,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感觉所有的烦恼都被吹走了。
园子里的植物也是一大亮点。
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把园子装点得生机盎然。
春天有桃花、杏花,粉粉嫩嫩的,像小姑娘的脸蛋儿;夏天有荷花,荷叶田田,荷花袅袅婷婷地立在水上,那画面真是美极了;秋天有金黄的银杏叶,就像一把把小扇子落在地上,踩上去沙沙作响;冬天虽然没有太多的花,但那松柏常青,也别有一番韵味。
在园子里逛着逛着,我就忍不住感叹,以前的人可真会享受生活啊。
这么一个小小的园子,却融合了建筑、山水、花木这么多元素,每一处都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而且这里还特别安静,和外面喧嚣的世界就像是两个不同的天地。
在这儿,你能真正地静下心来,感受那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总的来说,参观网师园就像是做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美梦。
网师园记翻译全文翻译:古人为园以树果,为圃以种菜。
诗三百篇言园者日,有桃有棘有树檀,非以侈游观之美也。
汉魏而下,西园冠盖之游,一时夸为盛事,而士大夫亦各有家园,罗致花石,以豪举相尚。
至宋,而洛阳名园之记,传播艺林矣。
然亭台树石之胜,必待名流燕赏,诗文唱酬以传。
否则辟疆驱客,徒资后人咀噱而已!吴中为都会,城廓以内,宅第骈阗,肩摩趾错,独东南隅,负廓临流,树木丛蔚,颇有半村半廓之趣。
带城桥之南,宋时为史氏万卷堂故址,与南园沧浪亭相望,有巷日网师者,本名王思。
曩卅年前,宋光禄悫庭购其地,治别业为归老之计,因以网师自号,并颜其园,盖托于渔隐之义,亦取巷名音相似也。
光禄既殁,其园日就颓圮,乔木古石,大半损失,惟池水一泓。
尚清澈无恙。
瞿君远村偶过其地,悲其鞠为茂草也,为之太息!问旁舍者,知主人方求售,遂买而有之。
因其规模,别为结构,叠石种木,布置得宜。
增建亭宇,易旧为新。
既落成,招予辈四五人谈燕,为竟日之集。
石径屈曲,似往而复;沧波渺然,一望无际。
有堂日梅花铁石山房,曰小山丛桂轩;有阁日濯缨水阁,有燕居之室曰蹈和馆;有亭于水者曰月到风来;有亭于压者曰云岗;有斜轩曰竹外一枝;有斋曰集虚。
皆远村目营手画而名之者也。
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
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园已非昔,而犹存网师之名,不忘旧也。
予尝读《松陵集》赋任氏园池云:“池容澹而古,树意苍然僻,不知清景在,尽付任君宅。
”辄欣然神往,今乃于斯园遇之,予虽无皮陆之诗才,而远村之胜情雅尚,视任晦实有过之,爰记其事,以继二游之后。
古今人何渠不相及也!。
夫网师园者,吴中一胜景也。
其地位于姑苏城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自古即为文人墨客所向往之地。
余游历江南,得见此园,心向往之,遂作记以传其胜。
园之大门,雄伟壮观,飞檐翘角,雕刻精美。
入门而左,有曲径通幽,两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行至一池,池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池畔设有石桥,桥上石栏雕刻龙凤,栩栩如生。
池中有一小岛,岛上花草繁盛,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宛如仙境。
循径而行,忽见一园中园,名为“兰亭”。
亭内石桌石凳,古朴典雅。
亭外有一石碑,上刻“兰亭序”,乃东晋王羲之所书,字迹遒劲,令人叹为观止。
亭后有一小径,通向一池,池水碧绿,清澈见底。
池边有一石舫,石舫上设有茶室,可供游客品茗赏景。
再前行,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名为“听松亭”。
亭子位于一松树下,松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
亭内设有一石鼓,鼓声悠扬,仿佛能唤起古人逸趣。
每当微风吹过,松涛阵阵,令人心旷神怡。
出听松亭,有一长廊,廊壁上绘有山水画,画中景色如诗如画。
长廊尽头,有一座石拱桥,桥下流水潺潺,桥上行人络绎不绝。
桥旁有一亭,名为“望月亭”,亭内设有石桌石凳,可供游客小憩。
过桥,步入一园,园中有一亭,名为“碧波亭”。
亭子位于一湖边,湖水碧绿,波光粼粼。
湖中有一小岛,岛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点缀其间。
岛上有一座石桥,桥上设有石栏,可供游客凭栏观赏湖中景色。
出碧波亭,有一小径,通向一园。
园中有一池,池水清澈,池畔设有石栏,栏上雕刻龙凤。
池中有一石舫,石舫上设有茶室,可供游客品茗。
舫旁有一亭,名为“观鱼亭”,亭内设有石桌石凳,可供游客观赏池中游鱼。
游罢观鱼亭,又见一园,园中有一池,池水碧绿,池畔设有石栏,栏上雕刻龙凤。
池中有一小岛,岛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点缀其间。
岛上有一座石桥,桥上设有石栏,可供游客凭栏观赏池中景色。
游罢此园,已日薄西山。
余依栏而立,远眺夕阳西下,红霞满天。
心中不禁感叹,此园之美,非言语所能尽述。
乃作诗一首,以记其胜:网师园中景,江南一绝尘。
亭台楼阁美,山水画中寻。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江苏网师园是中国博物馆级别的园林,位于江苏南京市鼓楼区石鼓路11号,是中国最大的汉族古代园林之一,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这座园林共有43个亭台、池塘、假山、廊桥和翠竹球等多个景点,是一个规模庞大以人工创造的园林。
江苏网师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园林建筑的绝佳机会。
下面是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江苏网师园吧!一、江苏网师园的历史江苏网师园建造于明朝洪武年间,最初建造者是南宋画家钱选。
若干年后,世人称之为网师园。
这个名字来源于当时守城的州刺史,因其居住在网师巷,故将此处园林命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曾在历史上多次毁于战争和灾难,但每一次都经过修复后重新焕发生机。
二、园林建筑结构江苏网师园的园林布局分为南园和北园,两个园区各有特色。
南园以池塘为主,园内设有多座亭台楼阁,还有许多奇花异草,其景色独具一格。
北园以山景为主,林木苍翠,小桥流水,气势磅礴,各处景点分布紧凑,给游客带来美丽的风景体验。
三、游览路线1、南园区游客首先来到的是南门,沿着步道依次参观一些景点,如:玉堂、太和堂、水下观鱼、锁锦桥、天寿岛和玲珑馆。
2、北园区二号门是进入北园区的入口,游客可先欣赏庭院内的第一景观——白堤回春,之后从紫薇亭、孔雀浦、假山、石牌楼,依次参观。
四、景点介绍1、南园区太和堂:园内附有明代名人李时中所作的“太和庆云”题联,建筑华丽精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锁锦桥:它跨越了两道幽雅的池塘,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每当夜晚,灯光闪耀,更加浪漫。
特色花卉:南园有许多珍稀花卉,如橙花、桂花、月季和蝴蝶兰等。
整个园林环境清幽雅致,景色宜人。
2、北园区小瀛洲:湖心之上的小瀛洲是全园的核心之一,以独特的造势、瑰丽的装饰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
假山:众多假山、石牌楼仿佛弹指间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翠竹球:南宅园花园内较具标志性的景点,是清代知县陈渚所建,原为种竹圃,后又改建为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