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园林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25.49 MB
- 文档页数:49
漫游姑苏城,悠赏古园林(四)网师园自首次游苏州,五十多年来,已有十多次踏足古城。
每回去苏,必去游览古典私家园林。
除了四大名园,还去了很多中小古典园林。
亭台楼阁山水花木,体现了天人合一,充满着诗情画意。
人们徜徉于“城市山林”间,沉浸在“人间天堂”中。
今夏,再往姑苏城,游遍大小古园林,慢慢游览,细细品赏,游于“智水仁山”间,乐在“悦目怡心”中。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
网师园占地约0.7公顷,以小巧精雅著称。
经历代园主经营,网师园以其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风格,在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清代学者钱大昕评价此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
网师园是古代私家园林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园东部是住宅书房区,厅堂楼阁,严遵规制;中部是山水景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
此布局,使全园外观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网师园大门朝南临巷,东西二侧筑墙,跨巷设辕门,南有照壁,围成广场。
东、西墙置拴马环,照壁前植两株盘槐。
对开黑漆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狮子滚绣球”浮雕。
网师园门前广场。
跨巷辕门。
步入大门,即为门厅。
门厅东、西各设明窗六扇,给昏暗的门厅增加采光。
窗格典雅庄重,窗外小天井各栽一棵紫玉兰。
门厅直连轿厅,中间无隔断。
轿厅正中屏门上有幅“网师逸韵图”,上悬“清能早达”匾额,由现代著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
轿厅中陈列了一乘“盔顶红木仿竹节”古轿,原为园主所有,经专家历时一年半修复如初。
轿重500多公斤,造型典雅,雕镂精细,乃历代轿舆之精品。
转过轿厅,前有粉墙高筑,中间两扇枋库门,以四方青砖拼砌于木门上,并以梅花形铜铆钉嵌饰,美观大方,牢固耐用。
跨入大门,回首门上,有砖雕门楼一座,精美绝伦,古雅清新。
门楼高约6米,顶部为一座飞角半亭,单檐卷棚歇山顶,造型别致轻巧,挺拔俊朗。
苏州园林之网师园一、概况:网师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她坐落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距离上海虹桥机场约120公里。
为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是我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网师园面积仅8亩多,是一座中型府宅园林,全园可分作三大部分:东部是宅院区,为府第;中部是山水景物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
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东部由大门阀阅门第、门厅、轿厅、大厅(正厅)“万卷堂”、江南第一门楼——砖细门楼“藻耀高翔”、内厅(女厅)“撷秀楼”、梯云室组成。
中部由铁石山房、琴室、蹈和馆、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彩霞池、月到风来亭、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虚斋、小姐楼、五峰书屋、射鸭廊、引静桥(三步桥)组成。
西部由露华馆、涵碧泉、冷泉亭、殿春簃组成。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
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以红木为主,精美多致。
中部池周假山、花台、池岸用黄石,其他庭院用湖石,不相混杂,较为合理。
植物配置亦少而精,有青枫、桂、白皮松、黑松、紫藤、玉兰等树种,露华馆内植以牡丹、芍药花卉,尤其是以园子第一位主人史正志亲手种植的近千年古柏,见证了整个网师园的悠久历史变迁。
网师园以它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作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成为“小园极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二、历史沿革(一)网师园历史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年),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的一座府宅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号“渔隐”。
清乾隆年间(1765年前后),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筑园其地,有楼、阁、台、亭等,号称12景,取名“网师小筑”。
乾隆末年(1795年),太仓富商瞿远村买下此园,添筑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蹈和馆、月到风来亭、云冈、竹外一枝轩、集虚斋等建筑,遂成现在布局的基础,仍沿用“网师”旧名,由于园主瞿姓,故又称“瞿园”,亦称“蘧园”。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介绍网师园网师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园林,被誉为江南园林中的明珠。
网师园占地面积约1.9公顷,由西园和东园两部分组成,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园林之一、下面我将对网师园进行分析和介绍。
首先是网师园的历史背景。
网师园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名“薇蕴园”,后更名为“霜香草堂”,再改名为“网师园”。
建园初期,园主为吴家,后来园中设立了一家织造学校,专门培养苏州地区的织锦工人,因此得名“网师园”。
明代至清代,网师园历经多次改建,形成了现在的基本格局。
其次是网师园的空间布局。
网师园分为西园和东园,西园为主体,东园为侧园。
西园占地较大,有多个庭院和景点,如议圃、假山、琴台等;东园则相对简单,主要由一片水面和精致的亭台组成。
整个园林以水景为主导,水系蜿蜒穿插于各个庭院之间,营造出一片宁静和谐的氛围。
第三是网师园的建筑风格。
网师园典型地展示了江南园林的特色,包括曲径通幽、假山堆砌、水景点缀等。
园内的建筑设计精巧,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
例如,假山岩石的摆放极具艺术感,有的仿佛山峦起伏,有的如同山谷峡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此外,园内还有众多的亭台楼阁,如临水亭、砚台亭、浣花楼等,它们结合了人工的艺术造型和自然山水的美景,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第四是网师园的文化内涵。
网师园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尤其是吴门文化和园林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都是园主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追求的体现,也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一种赞颂。
此外,园内还有许多书法、绘画和雕刻作品,其中尤以吴门派的特色最为突出,使园林更具艺术价值。
最后是网师园的保护与发展。
网师园在建园初期就经历了多次改建和修复,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复,使园林得以保存和恢复。
如今,网师园以其独特的园林风貌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苏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同时,园林管理方也加强了对园区的保护与管理,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