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穿越雷区-陈凤老师
- 格式:docx
- 大小:7.38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怎样防雷电》含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气象小知识》第二节《怎样防雷电》。
内容主要包括:雷电的产生原理、雷电的危害、如何预防雷电伤害以及遇到雷电时的应急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雷电的产生原理,知道雷电对人类的危害。
2. 培养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让幼儿掌握遇到雷电时的应急措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预防雷电伤害的方法和遇到雷电时的应急措施。
难点:雷电产生原理的理解,以及遇到雷电时的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雷电形成过程的科普动画、防雷电安全知识挂图、雷电预警信号图解。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雷电形成过程的科普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雷电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道雷电是怎么形成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雷电的产生原理、危害以及预防雷电伤害的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果遇到雷电,我们应该怎么做?”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防雷电宣传画,加强他们对防雷电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雷电产生原理2. 雷电的危害3. 预防雷电伤害的方法4. 遇到雷电时的应急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结合今天所学知识,回家后向家长讲解防雷电的重要性,并共同完成一幅防雷电宣传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动画、有趣的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雷电的产生原理、危害以及防雷电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防雷电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防雷电安全演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防雷电知识的理解。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大班健康教案:跑跑跳跳过雷区大班健康教案:跑跑跳跳过雷区Big class health lesson plan:running and jumping over minefiel ds编订:JinTai College大班健康教案:跑跑跳跳过雷区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1.练习跨跳的动作,提高全身协调活动的能力。
2.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彩水瓶若干教学过程:一、随音乐持彩水瓶做走、跑、跳、举、转等动作,进行热身活动二、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地雷区启发幼儿把彩水瓶进行分组摆放,每一组摆放成不同的方式。
三、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地雷区布置好了,现在我们开始穿越地雷区。
注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通过地雷区。
要求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碰到地雷。
每碰到地雷一次就算负伤一次,负伤的次数少于五次就算胜利了。
四、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或走、或跳、或跨、或绕、或爬等等,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穿越雷区五、请几名有创意的幼儿说一说并表演自己的穿越方式六、继续穿越地雷区,鼓励幼儿每次采用不同的方式活动中教师不断改变彩水瓶的摆放形式,使难度一步步增大。
七、休息,做放松活动八、幼儿把地雷一个个挖走,放回指定地点,活动结束--------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教案:大班健康教案《穿越雷区》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穿越雷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配合、支持。
3. 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4.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穿越雷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观察力、思维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雷区地图、障碍物、计时器等。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穿越雷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引导幼儿关注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2. 游戏设置:教师根据雷区地图布置障碍物,形成一个真实的穿越雷区场景。
3. 分组: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负责指挥和协调团队行动。
4. 游戏开始:各小组按照队长指挥,穿越雷区。
在穿越过程中,团队成员要相互配合、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5. 计时:教师使用计时器记录各小组穿越雷区所用的时间。
7. 教学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延伸,如增设难度、调整游戏规则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3.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4.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 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游戏过程中幼儿的人身安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穿越雷区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其自我保护意识和技巧。
2. 通过团队合作,评估幼儿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能力。
3. 通过计时器记录,评估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为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其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幼儿园大班健康课教案《穿越雷区》活动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健康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饮食和运动知识;•学会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一个小型操场;•果汁和小面包;•活动道具: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圆形纸板,白色纸板切割成半圆形当跳板;•活动道具中央的“雷区”用彩带勾勒出。
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健康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给幼儿们展示裹着纸巾装着室内灰尘的苹果,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吃这个苹果,我们的身体会因此而变得更健康吗?让幼儿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教师和孩子一起品尝健康的点心和饮料,提示孩子们:每天都要注意摄入健康的食品和饮品。
然后进行简单的运动,比如操场上跑步和做按摩。
2.小组活动:穿越雷区(20分钟)幼儿们按小组分配,并在指导下开始活动。
教师协助孩子们穿越各种颜色的园圆和跳板之间的“雷区”,每个区域的颜色与不同的食物和运动联系在一起。
在穿越之前,孩子们要先回答有关该颜色食物或运动的问题,答对了再进入下一个区域,最终穿越整个雷区。
3.小组活动: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20分钟)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们进行互动,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师提出有关饮食和运动的问题,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对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确认和回顾。
4.集体活动: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孩子一起回顾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接着,教师向孩子们提供有关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小贴士,以此进行总结。
幼儿也可以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知道的有关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的知识。
最后,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孩子们发奖品,这些奖品是跟课程主题有关的健康相关物品。
活动评估本节课花了一个小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确保每个孩子能够从教学中学到知识。
通过活动的展示和孩子讨论过程中,教师能够评估每个幼儿对所学到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于讨论过程中孩子的发言进行评估。
2024年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精彩教案如何防雷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教材第四章《气象小常识》第二节内容,详细讲解如何防雷雨。
主要包括雷雨天气的危害、防雷雨的基本原则、室内外防雷雨方法、避雷设施的认识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天气的特点及危害,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会基本的防雷雨知识和方法,提高幼儿在雷雨天气下的自救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雷雨天气的防雷方法,室内外防雷雨技巧。
难点:避雷设施的识别,雷雨天气的自我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防雷雨宣传图片、避雷针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雷雨天气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在雷雨天气中的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雷雨天气的危害,如雷电、大风、暴雨等。
(2)介绍防雷雨的基本原则:远离高大物体、避免触摸金属物体、不要在空旷地带行走等。
(3)讲解室内外防雷雨方法,如关好门窗、不使用电器、不在树下避雨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雷雨天气下保护自己,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出示避雷针模型,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其作用。
5. 创作环节(10分钟)请幼儿利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防雷雨的宣传画。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防雷雨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天气的危害2. 防雷雨基本原则3. 室内外防雷雨方法4. 避雷设施的认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和家人一起,检查家里的防雷设施,并绘制一幅家庭防雷雨指南。
(1)检查窗户是否牢固,关好窗户。
(2)不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
(3)不要在树下避雨,避免触摸金属物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创作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防雷雨的知识,但还需在实际生活中加强实践,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教案如何防雷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教材第四章《气象与生活》第二节《雷雨天气如何保护自己》。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了雷雨天气的形成、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防范雷雨天气,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雷雨天气的基本知识,认识到防雷雨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雷雨天气中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雷雨天气的危害,掌握防雷雨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雷雨天气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雷雨天气的图片、视频,防雷雨的宣传册。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雷雨天气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幼儿对雷雨天气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雷雨天气的形成、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防范。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雷雨天气来临时的应对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防雷雨的注意事项,如:远离高地、树下,关闭电器等。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防雷雨的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天气的形成与危害2. 防雷雨的方法3. 雷雨天气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份防雷雨的手抄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对雷雨天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幼儿的防雷雨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学校等场合的防雷雨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知识,增强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3.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操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理解雷雨天气的危害性和掌握防雷雨的方法是关键。
幼儿园大班健康课教案《穿越雷区》教案名称:《穿越雷区》教案对象:幼儿园大班教案时长:30分钟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穿越雷区》故事,让幼儿了解危险的环境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幼儿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学会避免危险。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幻灯片。
2. 《穿越雷区》故事书。
3. 幼儿园室内或室外环境相关图片。
4. 危险提示牌。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平时遇到的危险环境或事情。
例如:交通路口、非法物品等。
- 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环境或事情为什么危险以及应该如何应对。
2. 故事讲解(10分钟)- 告诉幼儿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故事《穿越雷区》。
- 用课件或幻灯片展示故事的图片,激发幼儿们的兴趣。
- 轻声讲述故事,鼓励幼儿们参与,提问故事中的问题。
3. 讨论和分析(10分钟)- 用问题引导幼儿们讨论故事中的危险行为和环境,比如穿越雷区、触碰非法物品等。
- 引导幼儿们分析为什么这些行为和环境是危险的。
- 鼓励幼儿们提出如何避免危险的方法。
4. 安全意识练习(5分钟)- 在教室或室外环境中放置一些危险提示牌,例如“禁止触摸”、“小心跌倒”等。
- 引导幼儿们巡视环境,指出危险区域或物品,并告知幼儿们如何避免这些危险。
5. 结束(5分钟)- 回顾今天的内容,确认幼儿对危险环境和行为的认知。
- 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牢记安全意识,避免危险行为。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穿越雷区》,幼儿不仅能了解危险的环境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还能培养幼儿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课程设置了多个环节,包括故事讲解、讨论和分析、安全意识练习等,让幼儿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
同时,教师应注意幼儿的参与度和注意力,适时调整课堂氛围,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2024年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教案如何防雷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教材第四章《气象小常识》内容进行设计,详细内容围绕“如何防雷雨”这一主题,包括雷雨天气的形成、防雷雨的基本知识、户外与室内防雷雨的方法、紧急处理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雷雨天气的基本特征,认识到防雷雨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雷雨天气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防雷雨方法。
3. 培养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防雷雨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雷雨天气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PPT、模拟雷雨天气的道具。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雷雨天气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雷雨天气。
2. 讲解:介绍雷雨天气的形成、基本特征以及防雷雨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模拟雷雨天气,让幼儿体验并学会户外防雷雨的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室内防雷雨的方法,如远离窗户、不要使用电器等。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防雷雨的方法,并进行角色扮演。
7. 互动环节:开展“小小气象员”活动,让幼儿扮演气象员,为大家讲解防雷雨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如何防雷雨》2. 内容:(1)雷雨天气的形成与特征(2)户外防雷雨方法:避免高处、远离金属物体、不要触摸电器等(3)室内防雷雨方法:远离窗户、不要使用电器、关好门窗等(4)紧急处理措施:遇到雷雨天气,保持冷静,及时寻求帮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防雷雨的宣传画。
2. 答案:幼儿需在画纸上描绘出户外与室内防雷雨的方法,并配以文字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防雷雨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开展家庭防雷雨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大班科学穿越地雷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雷的基本特性,增强安全意识。
2.通过合作穿越地雷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勇敢、自信的品质。
3.发展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地雷的特性,学会合作穿越地雷阵。
2.教学难点:在穿越地雷阵过程中,如何保持团队协作和冷静应对问题。
三、教学准备1.地雷模型、地雷阵地图。
2.穿越地雷阵所需道具:绳子、彩旗、障碍物等。
3.安全防护用品:头盔、护目镜、手套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地雷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认识地雷1.教师讲解地雷的基本特性,如:触发方式、爆炸威力等。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雷在战争中的危害,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
(三)穿越地雷阵1.教师展示地雷阵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穿越地雷阵需要注意什么?3.教师分发安全防护用品,引导学生进行穿越地雷阵的实践。
4.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队长负责指挥和协调。
5.教师设置地雷阵,引导学生按照地图提示进行穿越。
6.学生在穿越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相互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7.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穿越地雷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五)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雷阵拓展活动,如:设置不同难度的地雷阵,让学生挑战。
2.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继续锻炼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地雷的认识程度。
2.学生在穿越地雷阵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
3.学生对安全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人身安全。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谁可以告诉我,地雷为什么会爆炸?”学生A:“因为它被触发了。
大班健康:穿越雷区-陈凤老师
大班健康:穿越雷区
活动目标:
1.练习跨跳的动作,提高全身协调活动的能力。
2.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彩水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持彩水瓶做走、跑、跳、举、转等动作,进行热身活动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地雷区
启发幼儿把彩水瓶进行分组摆放,每一组摆放成不同的方式。
三、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地雷区布【大班优秀教案/daban/jiaoan/】置好了,现在我们开始穿越地雷区。
注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通过地雷区。
要求身体
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碰到地雷。
每碰到地雷一次就算负伤一次,负伤的次数少于五次就算胜利了。
四、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或走、或跳、或跨、或绕、或爬等等,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穿越雷区
五、请几名有创意的幼儿说一说并表演自己的穿越方式
六、继续穿越地雷区,鼓励幼儿每次采用不同的方式
活动中教师不断改变彩水瓶的摆放形式,使难度一步步增大。
七、休息,做放松活动
八、幼儿把地雷一个个挖走,放回指定地点,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