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专业设计管控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38.50 KB
- 文档页数:3
施工中的建筑物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要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物智能化设计与施工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趋势。
利用先进的智能技术,可以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安全性和能效性能。
本文将探讨施工中的建筑物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要点,包括智能化设计原则、智能化设备选型、智能系统集成以及智能化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1. 智能化设计原则在进行建筑物智能化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1 功能需求: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需求确定智能化系统的种类和规模。
例如,商业建筑需要考虑安全监控、照明控制、楼宇自动化等系统;而住宅建筑则需要考虑智能家居系统等。
1.2 通用性与标准化: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尽量通用,并遵循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这有助于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和系统更新的复杂性。
1.3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在设计智能化系统时,要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智能设备和系统会不断涌现,因此系统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扩展性,以便于后期的升级和改进。
2. 智能化设备选型在建筑物智能化设计中,合适的智能设备选型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智能设备:2.1 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自动调节亮度和色温,提高照明效果和能效性能。
2.2 智能门锁系统:智能门锁系统可以实现无钥匙进出,提供方便快捷的门禁控制,并能记录进出人员的信息。
2.3 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烟雾报警等设备,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2.4 智能空调系统: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和人员数量实时调节制冷或制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智能系统集成在建筑物智能化设计中,不同的智能设备需要进行系统集成,以实现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
以下是一些智能系统集成的要点:3.1 统一标准:选择相同品牌或基于通用标准的智能设备,以便于统一集成和管理。
3.2 数据共享:不同的智能设备需要能够实现数据共享,以实现自动化的协同工作。
例如,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安防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调节。
设计管理部工作规范标准---智能化弱电篇针对设计院的设计制图规范审核管理1.总则1.1、目的1.1.1规范化—审核设计单位设计制图的工作质量;1.1.2标准化--提高设计单位设计制图的工作效率;1.2、适用范围1.2.1本规范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图纸设计。
1.2.2本规范所指施工图纸为:平面图、系统图及大样图等。
1.3、工作风格1.3.1本规范为严格规范设计院绘图表达的风格的统一,不提倡个人绘图表达风格。
工程制图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建筑制图规范制图,制图的表达应清晰、完整、所有图面的表达方式均保持一致。
1.3.2统一采用天正电气绘图。
1.4、依据1.4.1本规范的基本依据是GB/T50001-----2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2.图纸排序2.1 施工图编排顺序:1、图纸目录2、设计说明及图例3、系统图4、平面图5、大样图3.图层的管理3.1 采用图层的目的是用于组织、管理和交换CAD图形的实体数据以及控制实体的屏幕显示和打印输出。
图层具有颜色、线形、状态等属性。
3.2 建立“背景”层,颜色8号(灰度色),将原建筑平面图移至该层,删除/关闭无用图层;建立“参照”层,颜色5号(蓝色),将有用的原设计管线和设备移至该层;建立“EQUIP-安防、EQUIP-广播、EQUIP-楼控、EQUIP-通讯、EQUIP-电视”等设备层,颜色根据“设计制图图例(2013)”,弱电设备应定制成块;建立“DIM-安防、DIM-广播、DIM-楼控、DIM-通讯、DIM-电视”等标注层,颜色根据“设计制图图例(2013)”,此层为管线标注;建立“TEL_TEXT”层,此层为其它说明;4.图式的要求4.1图纸幅面:平面图图纸图幅以A0、A1、A2图纸为主,系统图纸图幅以A3图纸为主。
4.2图纸尺寸规格(表2)图纸种类图纸宽度(mm)图纸高度(mm) 备注A0 1189X841A1 841X594A2 594X420A3 420X297A4 297X210 主要用于目录、大样、变更等4.3 特殊需要可采用按长边1/8模数加长尺寸(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第1篇一、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的概念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施工项目的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
二、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1. 设计阶段(1)BIM技术应用: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模型构建,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信息共享,提高设计质量。
(2)绿色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实现绿色施工。
2. 施工阶段(1)项目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施工效率。
(2)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降低施工成本。
(3)现场管理智能化: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
3. 监理阶段(1)监理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理效率。
(2)远程监理: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远程监理。
4. 运营阶段(1)运维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建筑设备、设施进行实时监控,提高运维效率。
(2)智慧化运维: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建筑设施的智慧化运维。
三、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的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设计、施工、监理、运维等各环节的高效协同,缩短施工周期。
2. 降低施工成本: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精细化施工管理,降低施工成本。
3. 保证施工质量: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4. 实现绿色施工:通过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维,实现绿色建筑目标。
5.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将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2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成为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化工程设计经验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1.目标明确:在设计智能控制系统之前,需要明确系统实现的目标,例如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效率等。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系统所在的行业特点,关注实际应用需求。
2.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数据采集和处理。
合理选择传感器,并保证其正确安装和校准,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采用合适的算法和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3.智能算法选择:选择适合的智能算法是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
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设计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算法,例如逻辑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结合多种算法,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4.实时性和稳定性:智能控制系统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
因此,需要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合理设计控制策略,并合理选择硬件平台和通信方式,以确保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达到要求。
5.鲁棒性和容错性:智能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应对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可预测的故障情况。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可以采用冗余设计、容错控制等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界面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的界面设计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和操作效率。
需要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系统,并及时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7.系统集成与调试:智能控制系统通常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例如数据管理系统、生产计划系统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互联互通性,确保系统的顺利集成和调试。
8.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完成后,需要对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通过实验和测试,验证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预期,并提取出系统的优化空间。
根据评估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9.持续改进:智能控制系统的需求和技术都在不断变化。
设计完成后,需要持续跟进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通过与用户、技术人员的交流,了解系统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化工程在建设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化工程指的是在建设项目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通过设备、系统及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建设项目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工程建设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优配置。
在智能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设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项目整体规划、施工图设计、材料选型、工程进度控制等多个方面,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核心。
二、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的意义1.提高工程质量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工程进行全局规划和细节把控,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比如,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结构、设备系统等进行模拟分析,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修正,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2.提高工程效率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对工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效率。
比如,利用智能系统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3.降低施工成本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精细化管理等手段降低施工成本。
比如,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三维模拟,发现设计不合理之处并加以改进,从而减少施工成本。
4.提高施工安全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确保施工安全。
比如,利用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候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5.优化管理体系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的管理。
比如,利用ERP系统可以对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最优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三、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的关键技术1.BIM技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以建筑信息为核心的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通过对建筑结构、设备系统等进行三维模拟,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工程智能化过程控制要点一、配管(1)电线管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管口及管子连接处应做防潮密封处理,管路穿过变形缝处,应加保护和补偿措施;(2)管路弯曲处不得有折皱及裂缝,扁弯度≤0.1D,暗配管弯曲半径≥6D,在地下或混凝土中暗敷时,弯曲半径≥10D;(3)每根暗管弯头不得多于2个,不允许S弯出现,直管超过30m应加接过线盒;有一个弯且长度超过20m时应设过线盒;二个弯超过15m应设过线盒;(4)明配管路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暗敷在墙体和楼板中的导管,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5)室外电线管埋深不得小于0.7m,壁厚小于2mm的钢管不应埋于室外土内;(6)管路与电力、煤气、热力等管路平行或交叉时,相互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7)钢管连接不允许对口焊,管径20mm及以下的钢管必须丝扣连接,并应焊接跨接地线。
Φ25以上的钢管可采用套管焊接;(8)钢管与金属箱、盒或设备连接处要焊跨接地线,并除锈防腐。
1、桥架和线槽(1)桥架和线槽要按图划线定位,安装要横平竖直,标高及支架间距符合要求,连接和支撑要牢固;(2)金属线槽要连成整体,要采用跨接导线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配线(1)缆线布放应平直自然,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现象,线缆两端应贴标签,终接处应留余量;(2)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4对UTP线≥4D,4对STP线≥6D至10D,主干电缆≥10D、光缆≥15D;(3)弱电信号线及控制线应与交流电源线分隔布设,线间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一般应≥30cm;(4)管径截面利用率:直管布设电缆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应为40-50%,暗管应为25-30%,线槽截面应为50%;- 1 -(5)桥架或线槽内缆线布设应顺直不交叉,应按系统分束绑扎,水平绑扎间距1.5m,垂直方向固定点间距1.5m,间距要均匀、绑扎松紧适度;三、箱、盒安装(1)箱、盒位置及高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金属箱、盒应先做除锈、防腐处理;(2)箱、盒安装要平正、牢固,引入的管子要一管一孔,入口处应加护口锁母,导线不能明露,接线盒要加盖;四、缆线端接(1)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导管中间不许有接头;(2)对绞电缆终接时应保持扭绞状态;(3)对绞线与位模块插座连接时,必须按色标及顺序依次卡接;(4)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的屏蔽罩必须可靠接触;(5)光缆芯线终接应采用光纤连接盒进行连接、保护,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6)各类跳线与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标志应齐全,对绞电缆跳线长度≤5m,光缆跳线长度≤10m。
智能化系统质量控制难点、重点1、施工准备阶段:⑴熟悉和审查设计图纸,了解图纸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内容及技术条件,会审图纸,核对土建与安装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明确各专业间的配合关系。
⑵协助业主编制智能化系统设备、工程招标文件,负责其中技术要求(或技术规范书)的编制。
其中可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保安监控系统工程⑶审核智能化系统承建商的深化设计图纸,组织好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工作,包括设计单位与工程承建商,工程承建商与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技术交底,组织业主、设计、设备供应商、工程承建商按照工程的性质、图纸设计内容等分专项组织图纸会审,并形成各方共同签字认可的图纸会审纪要。
⑷组织智能化各子系统设备供应商,相关机电设备供应,工程承建商进行工程施工界面的协调和确认,进而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时间进度计划表,包括系统施工图的确认或二次深化设计、设备选购、管线槽架施工、材料设备进场验收、设备安装、系统调试运行、开通,系统竣工验收和培训等工作的时间计划安排;工程施工界面协调和确认包括各子系统及独立设备,智能仪表接口界面的划分与确认,形成纪要文件。
⑸严格审查工程承建商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⑹严格执行材料设备报审制度,认真落实材料设备的进场检验,签署材料、设备报验单(或报审表);对主管部门规定送检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有见证送检,严禁不符合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国家规范及标准要求、资料及有关证明不齐或送检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用于本工程;对于进口材料、设备,审查其品牌、商检、报关单,原产地证,第三方认证文件及技术参数指标,测试数据等,不符合招标及合同文件要求、技术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的材料设备不得进场使用。
2、安装阶段:⑴预留孔洞、预埋件的尺寸及定位的施工质量检查和监督;⑵预埋及安装线管材质及施工质量的检查和监督;⑶线槽、桥架规格型号、材质及安装施工质量的检查和监督;⑷线缆规格型号、质量及放线敷设施工质量的检查和监督;⑸现场和前端设备质量及施工安装质量的检查和监督;⑹主控设备质量及施工安装质量的检查和监督;⑺各系统监控点表、工艺参数配置表、火灾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联动方式表的审查确认及检查和监督;⑻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及工程现场签证,建立由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四方共同把关的技术核定制度。
XXX集团综合体智能化专业技术标准及统一措施
目录
一、一般规定及图纸要求
二、各子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一)信息化设施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
2)计算机网络系统
3)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
4)背景音乐与公共广播系统
5)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
6)无线对讲系统
7)电梯五方对讲系统
(二)安全防范系统
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入侵报警及紧急求助系统
3)出入口门禁控制系统
4)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5)停车场管理系统
6)停车场引导及反向寻车系统
(三)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
2)BMS系统集成
3)能量计量系统(水、电、空调)
(四)商业专业系统
1)商业客流统计系统
2)商业POS收银系统
3)商业运营管理系统
(五)酒店专业系统
1)酒店电话程控交换机系统
2)酒店管理系统
3)酒店门锁系统
4)酒店客房控制系统
5)酒店多媒体会议系统及AV影音系统
(六)机房工程
三、附表
三、附表:
1.酒店标准客房综合布线点数统计(以酒店管理公司要求为准)
2.BAS系统控制点数表
BAS点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