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加味临床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13.79 KB
- 文档页数:3
加味滑珀四物汤治疗女性急性泌尿道感染临床应用工作总结急性泌尿道感染就是细菌侵犯到肾脏、膀胱及尿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灼热感、尿中带血、下腹部或腰部疼痛等症状,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
而急性泌尿道感染是最普遍的妇女疾病之一。
根据统计,大约有25%—50%的女性,一生当中至少会患一次泌尿道感染,与男性之比为9﹕1。
发病率高达2.05%,已婚与未婚者发病率之比12.8﹕1.本病属祖国医学“湿热淋”范畴,多从气从湿从热入手治疗,总结了不少临床经验。
我们从2004年开始,探求祖国医学渊源,依据女性特点,认真研究观察临床病例1560人,体会到“湿热淋”以湿热阻滞气血为病机,应用“加味滑珀四物汤”治疗之,提出“治湿热不离治血”的新义,从血治淋,治湿热之中,寓于治血之品,且取得显效,复发率低,药价低廉,经济安全,能够推广应用于临床,具有显著临床实用价值,为妇女解除病痛取得一定成效。
1、任务与要求从临床严格筛选病例,做好治疗前后各项工作:急性泌尿道感染是最普遍的妇女疾病之一。
属祖国医学之“湿热淋”范畴,湿热邪毒客于膀胱,膀胱气化不行,气不行血易滞。
(1)症状: 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舌红,苔微黄腻,脉滑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70%以上,尿常规有蛋白+—++,红、白细胞及脓球。
2、研究过程研究概况及主要工作内容:我院从2004年开始,探求祖国医学渊源,依据女性特点,认真研究观察临床病例1560人,体会到“湿热淋”以湿热阻滞气血为病机,应用“加味滑珀四物汤”治疗之,提出“治湿热不离治血”的新义,从血治淋,治湿热之中,寓于治血之品,且取得显效,复发率低,药价低廉,经济安全,能够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技术(1)治疗湿热淋的中医理论基础:急性泌尿道感染,属中医淋证范畴。
中医学认为淋证的病因与外感病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有关。
当归四物汤临床应用
当归四物汤,是一种常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方剂,是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四味药材组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补血益气的功效,常用
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血虚等症状。
以下将从临床应用的
角度探讨当归四物汤的作用和适应症。
一、月经不调
当归四物汤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月经不调症状,如
闭经、经期过多、经期缩短等。
其药材组成中的当归和白芍具有调理
月经的作用,能够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对调理女性月经周期起到积
极作用。
二、痛经
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病症之一,当归四物汤可以缓解痛经症状。
当归
和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缓解因气血不畅导致的经期疼痛。
同时,熟地和白芍有补血益气的作用,可以帮助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减轻痛经的发作。
三、产后血虚
产后由于产程、产后出血等原因,容易导致产妇出现血虚症状,如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心悸等。
当归四物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补血益
气方剂,对于产后血虚引起的症状有着明显的疗效。
通过长期服用,
可以有效改善产后血虚症状,恢复女性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当归四物汤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适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血虚等症状。
然而,在使用时应遵医嘱,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和正确使用当归四物汤,从中获得健康和幸福。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一、引言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MS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存在心肌缺血的病理改变。
气虚血瘀型是MSI的常见中医证型之一,主要表现为气虚乏力、血瘀不畅等症状。
桃红四物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的功效。
本研究旨在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具体药物组成包括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加减。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心肌缺血程度等指标。
三、研究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气虚乏力、胸闷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2. 心电图变化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得到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3. 心肌缺血程度通过相关检查,治疗组患者的心肌缺血程度得到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该方剂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的功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心肌缺血程度。
此外,该方剂还能够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
与常规西药相比,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具有整体调节、标本兼治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该方剂药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
五、结论综上所述,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减轻心肌缺血程度。
四藤汤合四物汤加味辨证治风、寒、湿邪侵袭后致肝肾亏损、气血两虚、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的痹证,疗效满意。
现将临床资料36例分析如下。
所有病例都经过西药治疗,用消炎止痛药、激素等效果并不显著。
本组病例一般都有关节痛、腰膝酸软90d以上,多为白天工作时间长或久坐痛为甚,腰痛时腿从髋部主足底部,以及牵引患侧坐骨神经痛,甚时可影响全身等,一般突然出现下肢疼痛,急性发作,沿线麻木疼痛难忍,不能行走等,观察局部无红肿,两腿温度无明显差别,胃纳一般,面色苍白,口唇无华,月经量少,倦怠乏力,有时失眠,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细而紧。
治疗方法:服用四藤汤合四物汤加味。
处方:忍冬藤15g,海凤藤12g,鸡血藤30g,椿根藤15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黄20g,川牛膝15g,细辛4g,黄芪15g,肉桂心4g,防风10g,杜仲15g。
治疗及观察方法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中药煎剂(四藤饮合四物汤:雷公藤15 g 青风藤20 g 忍冬藤20g 鸡血藤30g 桑枝30g 白芍30g 知母8g 露蜂房12g 淫羊藿15g 川芎15g 地龙12g 全蝎10g 桑寄生15g 当归10g 熟地15g )水煎服,1日2次。
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15mg (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批号31020644)。
每周1次,加双氯灭痛25 mg,每日3次。
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观察2个疗程。
讨论RA(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里不密,卫外不固是其内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阻遏经络、肌肉、关节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为其外因。
故治疗上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肝主筋,肾主骨,痹证日久则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故需补肝肾,养气血。
〈〈素问. 逆调论〉〉亦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故治疗痹证养血活血很重要,也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方中雷公藤性凉,味辛苦,功能清热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中药方剂·四物汤【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
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禁忌】斟酌。
【类别】:补益类[1]当归: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调经,此外还有泽颜润肤的功效,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熟地: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与当归配伍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
川芎:既为妇科主药,又是治疗头痛良方,还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减轻乳房不适、心情焦虑及沮丧等经前症状。
白芍:《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时节】四物汤最合适复用的季节是夏季,小满、芒种时节左右[2]。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来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异名】地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大川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组成】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用法】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功用】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主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
【方论】本方是治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的常用方剂。
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
四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禁忌】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四物汤·《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药物组成】桔梗3分,紫菀3分,甘草1分(炙),麦门冬7分(去心)。
【处方来源】《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一、《济阴纲目》卷一:【处方】当归(酒洗)1钱半,川芎1钱半,芍药(炒)1钱,熟地黄1钱,玄胡索1钱,蓬术(醋煮)1钱,香附(醋煮)1钱,砂仁8分,桃仁(去皮尖)7分,红花(酒炒)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经水将来,作疼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血亏挟滞,不能统营气于经,故脐腹疼痛,然后经行。
方中熟地补血以滋冲任,白芍敛阴以益肾肝,川芎行血海以调经,当归养血脉以荣经,蓬术破气中之血,香附理血中之气,桃仁破瘀血以通经,延胡活滞血以止痛,红花活血生新,砂仁醒脾行气,水煎温服,使滞化气行,则经血调和而脐腹疼痛无不退,天癸循环无不自如。
卷四:【处方】当归、白芍药(炒)、川芎、生地、地骨皮、牡丹皮各等分(1方加白术)。
【功能主治】妇人骨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6钱,水煎服。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汪淇笺:此方以四物生四脏之阴,以地骨、牡丹解骨蒸之热。
其加白术者,以土为万物之母也。
卷六:【处方】当归(酒洗)2钱,白芍药(炒)2钱,肉苁蓉2钱,熟地黄(酒洗)1钱,白术1钱,白茯苓1钱,人参5分,川芎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
每月经前3服,经正行3服,经行后3服。
卷六之一:【处方】当归2钱,川芎2钱,白术(微炒)1钱半,熟地黄(酒洗)1钱半,白茯苓1钱,芍药(微炒)1钱,续断1钱,阿胶1钱,香附(醋煮)8分,橘红7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久服有子。
主血虚不孕。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空腹服。
卷七:【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黄、柴胡、山栀子、牡丹皮、龙胆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妇人阴户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少胎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紫苏汤调下。
卷九:【处方】四物汤加香附、桃仁、枳壳、缩砂、紫苏。
【功能主治】补血行滞。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一、引言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因无明显症状而忽视治疗,导致病情进展。
气虚血瘀是SMI的重要中医证候之一,其治疗需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原则。
桃红四物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的功效,加味后更适用于气虚血瘀型SMI的治疗。
本文旨在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XX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XX例。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
三、研究结果1. 心电图变化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ST段压低及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得到显著改善。
2. 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气虚、血瘀等中医证候得到明显改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四、讨论桃红四物汤加味在治疗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其通过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明显缓解了气虚、血瘀等中医证候。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五、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桃红四物汤加味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于气虚血瘀型Cohn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治疗。
四物汤加味治疗妇科盆腔炎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四物汤;盆腔炎性疾病;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 r2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0-0135-02盆腔炎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炎症。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本病是以小腹或少腹疼痛、坠胀,痛引腰骶,或伴发热、白带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盆腔炎以实证为主,慢性盆腔炎则以虚实夹杂居多。
近年来笔者运用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157例盆腔炎性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57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7~54岁,急性盆腔炎21例,慢性盆腔炎136例,病史最短的半个月,最长的9年多。
1.2 治疗方法157 例均内服四物汤加味治疗,其组成为:当归15 g,川芎12 g,芍药 15g,地黄10 g,栀子15 g,泽兰15 g,红藤12 g,香附15 g,元胡15 g,白术15 g,甘草6 g,水煎服,两日一剂,3次/d,1个月为一疗程。
临床加减:如有发热、腹痛灼热、口干苦、尿黄便秘、带下质稠色黄臭秽,用赤芍、生地,加银花、败酱草、黄柏;如有腹痛拒按、妇检有包块者,用赤芍、去地黄,加三棱、莪术、皂角刺、没药;如小腹坠胀、隐痛、腰骶酸痛、劳累后加重,用白芍、去地黄,加党参、杜仲、续断、寄生、菟丝子;如小腹坠痛、平卧腰骶胀痛,b超检查有盆腔积液,用白芍、去地黄,加薏苡仁、茯苓、萆薢、丹参;如带下量多,加乌贼骨、煅牡蛎,如小腹冷痛,得温痛减,用白芍、熟地,去红藤、栀子,加桂枝、小茴香、干姜。
1.3 疗效评价标准(1)痊愈:症状、妇检均恢复正常;(2)显效:症状消失,妇检有明显改善;(3)好转: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改善;(4)无效:症状、体征及检查无改善。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小儿阑尾脓肿临床观察梁蓬勃,史艳平&,王玉君,田纪凤 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安710003)摘要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小儿阑尾脓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用桃红四 物汤加味治疗。
比较两组病例的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两组病例在不同时 间点白细胞计数(WBC )恢复情况、不同时间点脓肿大小恢复情况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 的总有效率(9 6. 9 6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 8. 13 %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症状体 征消退的平均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 5 )。
治疗组在第4 天、第7天、第14天的白细胞计数比对照组有更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治疗 组在第7天、第14天的腹部彩超结果较对照组有更明显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 论: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小儿阑尾脓肿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主题词阑尾脓肿/中西医结合疗法加味桃红四物汤儿童中图分类号:R574. 61 文献标识码:ADOI:10. 3969/j. issn. 1000-7369. 2017. 07. 010小儿阑尾脓肿是小儿急性阑尾炎常见并发症之一。
笔者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小儿阑尾脓肿,能 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在临床上获 得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确诊为小儿阑尾脓肿的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阑尾脓肿的诊断标准,排除肠穿 孔、肠坏死、腹膜炎、坏疽性阑尾炎、脓毒性休克病例,观 察中无患者退出。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6例,男36例,女30例;平均 年龄(5. 87±1. 52)岁;平均病程(5. 06±1. 68)d 。
四物汤加味临床运用
2008-12-09
四物汤具有补血的作用,可用于补血以治疗血虚;它又有调血的功效,凡血寒、血热、血瘀都可以用它来进行调理。
《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说:“此方为一切血病通用之方。
凡血瘀者,俱改白芍为赤芍;血热者,改熟地为生地。
川芎量宜小,大约为当归之半,地黄为当归的二倍。
”现笔者就临床应用此方的病例和体会介绍如下。
舌麻案
邱某某,男,21岁,未婚,商人。
1982年4月25日初诊。
述舌麻已2月余,入夜尤甚。
前医予天麻白术汤、天麻钩藤饮及通窍活血汤加减治之,疗效不佳,改用西药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6治之,月余未效。
今诊,尚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红,脉细弱等。
遂辨为血虚舌麻。
药用当归、川芎、白芍、首乌、酸枣仁各12g,生地、丹参各15g,谷芽30g,并连服24剂而诸恙皆除。
继用归芍六君子汤加减调理,数剂而愈。
按:本病舌麻不强,与进食和语言均无影响。
面色苍白,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者,血虚也。
故用上方养血滋阴而获良效。
脱发案
李某某,男,34岁,已婚,干部。
1976年5月19日初诊。
述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已1月多,以枕部为甚。
小者如1分硬币状,有3,大者似银元,有两个。
局部皮肤光亮,柔软,微痒。
曾服西药,未效,改用生姜擦患处,亦未见好转。
今诊,见心中微烦,大便微结,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等。
此乃血虚血热生风所致之脱发也,应养血凉血,清热祛风。
药用生地24g,白芍、丹皮、栀子、银花、川芎、当归、首乌各12g,防风、荆芥各9g,并连服21剂而脱发区开始长出少许黑发,又进15剂,则脱发区已普遍长发,又续服12剂而愈。
按:发为血之余。
脱发而伴见上述脉证,说明血虚血热并生风,故用四物汤养血,生地、丹皮、银花、栀子凉血,首乌助四物汤滋补阴血,荆芥、防风祛风而获良效。
久病头痛案
修某某,男,42岁,已婚、工人。
1967年3月28日初诊。
患者述头痛已3年,时发时止,每月均发2~3次,其痛始终在头顶及头部右侧,为持续性刺痛,每发必痛数小时。
其痛与情绪波动、天气变化均无明显关系。
痛时,以手击痛处,初剧而后逐渐减轻。
曾服西药1年余,服之痛止,停药不久,其痛又作。
1966年7月15日改服中药,前医予川芎茶调散、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镇肝熄风汤、五虎追风散、温胆汤、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之,均未取效,自服单方10余首,也未见好转,又针灸、按摩两月余,其病依然如故。
今诊,头痛发作,且伴欲吐不吐,苔薄白,舌质发紫,脉弦缓等。
此乃瘀血头痛也。
当活血化瘀,药用生地、丹参各15g,赤芍、川芎、当归、川牛膝各12g,地龙9g,2剂而头痛明显减轻,5剂而止。
继令每周服上方2剂,连服3月,其痛未发。
停药观察半年,也未见头痛发作。
按:本病所以辨为瘀血头痛者,一为前医用多种治法皆无效,二为头痛部位始终不移,三为伴有舌质发紫也。
故用四物汤,并以赤芍易白芍,并加川牛膝、丹参、地龙活血通络而获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