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传染病检验检疫
- 格式:ppt
- 大小:508.50 KB
- 文档页数:65
检疫名词解释检疫是指对生物、物理环境、人员通行及运输物品的检查,以防止和消除传染病和灾害,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检疫是由国家机关设立的检疫机构,采用指定的检疫程序和技术干预来实施的一项政府管制行为。
检疫名词包括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动物检疫、健康检疫、货物检疫、口岸检疫等等。
1、卫生检疫:卫生检疫是为了防止和消除传染病,维护公众卫生安全,由国家机关设立的检疫机构,采用一定的检疫程序及技术措施来实施的政府管制行为。
例如:华盛顿协定、国际卫生条例、世界血清局管理的传染病检疫等。
2、动植物检疫:动植物检疫是指以防止、控制传染病等为目的,采取检疫措施和技术控制,对人类、动物、植物等生物进行检查、检验和治疗,以杜绝病原体传播和发生疫情的行为。
3、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指对植物、植物病害、植物病原体的监测、诊断、治疗、防治和控制,以防止植物病害和病原体的传播,建立安全的生态环境,维护植物资源的安全。
4、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为了防止动物疾病的传播和疫情的发生,对动物进行检疫,采取一定的检疫措施和技术控制,以确保动物安全。
5、健康检疫:健康检疫是为了防止、控制传染病等疾病,采取检疫措施和技术控制,对有关人员进行检查、检验和治疗的行为。
健康检疫可以利用门诊和体检的方法,进行人体的病毒、细菌、寄生虫性疾病的检查,以及对人体的免疫状态的检查。
6、货物检疫:货物检疫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验检疫,以防止进口货物中所含检疫物质造成动物、植物健康安全。
货物检疫包括蔬菜、水果、粮油、肉类、水产品、种子和种苗等植物产品、宠物、动物产品、盆栽种植材料等。
7、口岸检疫:口岸检疫是为了防止跨境传染病的传入,采取一定的检疫措施和技术控制,对入境的人员、货物进行检查、检验和处置的行为。
口岸检疫包括人员检疫、植物检疫、动物检疫、货物检疫、水果检疫、宠物检疫等。
总之,检疫是一项政府管制行为,通过检疫机构采取一定的检疫程序和技术控制,对人员、动物、植物等生物进行检查、检验和治疗,以杜绝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疫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2.12.24
•【文号】国质检卫[2012]831号
•【施行日期】2012.12.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海关其他规定
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际卫生条例
(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质检卫〔2012〕831号)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加快推进《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要求,总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口岸核心能力评估工具》,结合中国口岸实际情况和海、陆、空港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报总局卫生检疫监管司。
口岸开放检验检疫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国质检通〔2007〕149号)和本《通知》规定执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2年12月24日
附件1
《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我国进出境动植物、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的安全,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防控生物安全风险,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出入境检疫处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检疫、消毒、灭虫、除害、隔离、检测、监测等。
第三条检疫处理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三)责任明确,依法行政;(四)持续改进,提高质量。
第二章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第四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二)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三)具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四)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检疫处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四)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
第六条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应当接受国家和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检疫处理活动管理第七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检疫处理工作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责任追究。
第八条检疫处理单位在开展检疫处理活动前,应当对检疫对象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检疫处理措施。
第九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剂、灭虫剂、除害剂等,确保检疫处理效果。
第十条检疫处理单位在检疫处理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和环境污染。
第十一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对检疫处理后的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等进行检测,确保检疫处理效果。
第十二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对检疫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第四章检疫处理监督与检查第十三条国家和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加强对检疫处理活动的监督与检查,确保检疫处理质量和安全。
附件: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涉嫌犯罪行为立案追诉标准款:(一)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二)伪造、变造动植物检疫单证、印章、志、封识的。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三十六条伪造、变造、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伪造、变造、单、印章、标志、封识、变造的检验证单、印章、标志、封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责令改正,得,并处商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四十九条【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的法条适用原则】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追诉:(一)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有害细菌的;(二)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其他污染物的。
本条规定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进行鉴定。
(一)第二十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应予立案追诉。
使用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供人食用的动物,或者销售明知是使用该类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的供人食用的动物的,应予立案追诉。
国境卫生检疫法理论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检疫传染病是指()以及国务院确定和公布的其他传染病[单选题]。
A.鼠疫、霍乱、艾滋病B.鼠疫、霍乱、黄热病VC.黄热病、霍乱、性病D.鼠疫、艾滋病、黄热病2.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用最快的方法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最迟不得超过()[单选题]。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3.在国外或者国内有检疫传染病大流行的时候,()可以下令封锁有关的国境或者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单选题]。
A.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D.海关总署A.最后离开的√B.居住地C.户口所在地DJi-5.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单选题]。
A.监测传染病病人B,监测传染病嫌疑人C.检疫传染病染疫人√D.检疫传染病染疫嫌疑人6.因患检疫传染病而死亡的尸体,必须()[单选题]。
A.移交地方卫生行政部门B.移交家属C.就近火化√D.就近深埋7.对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入境交通工具,应当实施()或者其他卫生处理[单选题]。
A.留验8.隔离C.临时检疫D.消毒、除鼠、除虫√8.应当实施卫生处理的外国交通工具的负责人拒绝接受卫生处理的,除有特殊情况外,准许该交通工具在()的监督下,立即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单选题]。
9.卫生行政部门C.公安部门D.港务监督部门10.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入境、出境的人员实施(),并且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单选题]。
A.预防接种B.健康体检C.传染病监测√D.健康咨询11.入境的人员未经许可,擅自上下交通工具的,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可给予()[单选题]。
A.警告或罚款VB,没收违法所得C.行政拘留D.强制隔离12.对居住在中外两国边境接壤地区的居民,在边境指定地区临时往来实施出入境检疫,依照双方协议办理,没有协议的,依照()办理[单选题]。
A.中国政府的有关规定VB•对方政府的有关规定C.国际条约D.国际惯例13.入境、出境的(),均应当按照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接受检疫,经国境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多选题]。
第一章绪论1、卫生检验检学是研究检验检疫与人人体健康的科学。
具体地讲就是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时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决定因素和实施检验、检疫、控制的科学。
2、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卫生检验检疫学的基本任务。
3、中国卫生检疫诞生于1873年。
4、1873年8月15日,上海海关(当时海关内设有医官,主要负责海关及各洋行的医疗保健)税务司理船厅英藉医官FE.Wright向北京总税务司报告,要求委派医官采取对来自疫港的船只实施合办检疫的措施,以保护本地公共卫生。
最后任命海关医官(Dr.R.Alef.Jainieson)首先从事检疫工作。
5、国内卫生防疫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卫生防疫站、专科性卫生防疫防治队。
6、卫生检验检疫的地位与作用:①控制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②探索疾病规律,提供防病依据;③积极应对突发事件;④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和安全。
7、卫生检验检疫的研究对象和内容:①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②研究卫生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监测、管理活动的手段和规律;③研究保护人体健康,防止传染病传播的规律;④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报、控制、检测的规律;⑤研究卫生检验、检疫、控制、监测、监督的具体规范;⑥研究人员、交通工具、货物、媒介生物、环境与公共卫生的关系;⑦研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检验检疫实践活动的规律;⑧研究卫生检验检疫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公约以及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特点和要求;⑨研究检验检疫学的特点、性质与发展规律以及在现代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8、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研究方法:①微观卫生检验检疫学;②宏观卫生检验检疫学;③实验卫生检验检疫学。
9、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特点:双重性、强制性、预防性、规范性。
10、卫生检验检疫学研究对象: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2024年传染病防控制度及预案范文一、前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传染病防控制度和预案。
2024年的传染病防控制度及预案的制定,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科学合理,统筹协调,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传染病威胁,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二、传染病防控制度1. 出入境防控制度:完善检疫和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筛查和健康证明机制,加强对进口食品和动植物产品的检验检疫,防止传染病通过出入境通道传播。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监测网,确保各级卫生部门及时、准确地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加强对野生动物和活禽市场的监测和管控,及时发现和通报可能存在的传染病风险。
3. 传染病预警和监测制度:建立健全传染病预警和监测机制,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预测、监测和评估,提高预警能力和预测准确性,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遏制传染病的蔓延。
4.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制定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在传染病爆发或流行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5. 防控措施的执行与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措施执行和监督制度,严格规范医疗机构、药店、野生动物市场等有可能成为传染病传播源的场所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考核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地落实。
6. 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教育制度:加强对公众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传染病防控意识,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推广传染病防控科学知识,减少病菌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三、预案范文2024年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一、预警阶段1.早期预警:建立完善传染病预警机制,及时获得国内外传染病疫情信息,对可能出现的传染病进行早期预警,准备应对措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10.18•【文号】国质检卫[2006]458号•【施行日期】2006.10.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质检卫〔2006〕458号)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为加强对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艾滋病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设置和验收,确保艾滋病检测工作质量。
根据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并结合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实际情况,总局制定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现印发各局,请你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并落实。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八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艾滋病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设置和验收,确保艾滋病检测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质检总局)主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艾滋病检测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各直属局主管辖区内的艾滋病检测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所有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单位。
第二章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设置第四条质检总局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分XXX口岸艾滋病流行情况,统筹规划确定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验室。
第五条质检总局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实验室的职能、开展检测工作的性质及范围共分4类实验室,分别是艾滋病检测确证中心实验室、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和艾滋病筛查检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