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培训资料--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最新医学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56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的一类问题,它很可能影响到女性的生育能力,如何对异常子宫出血进行诊断与治疗?国内各位专家以2014版《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基准,结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的更新以及我国女性特有的问题给出了新的建议,制定了2022版《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01、新版指南要点更新2022更新版指南在概念上与国际接轨,将异常子宫出血的概念进行了以下调整:1.闭经:原来闭经被归在月经规律性里面,现在被归到月经频率里面,这一点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做了调整。
2.月经量的改变:这是变化最大的一点。
上版指南定义月经量过多的标准为>80ml,月经量过少的标准为<5ml,判断月经量的多少是重要且有意义的,但实际测量起来比较难,并且患者对80ml和5ml的衡量也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所以本次指南同步了FIGO指南的标准——以主观感觉来衡量,即用自我感觉过多和自我感觉过少来衡量月经的多少。
女性在来月经期间感觉月经过多,并且身体、社交、情绪和日常生活等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无论是否存在贫血,就可以诊断为月经过多。
和以前相比,感觉月经明显减少、成点滴状,则定为月经过少。
虽然以感觉判定主观一点,但是这样和治疗的目标会更加契合。
3.月经是否规律:以前FIGO对规律月经的定义是两次月经相差2天到20天都属于规律月经,现在变成7到9天之内,我们国内2014年的指南以7天作为一个标准。
在制定新的标准的时候田教授及专家们使用了一个好记的方法——“3个7”,正常月经的“3个7”分别是指月经频率28±7天、经期长度(也就是出血的时间)≤7天、两次月经之间的变化(周期规律性)≤7天,这样更方便大家记忆。
另外,在指南制定的流程中,田教授指出,新指南根据中国女性的特色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比如月经过少问题。
中国女性经常就月经过少而就诊和咨询,这一点在国际上并不多见。
所以专家们针对这点做了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