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作业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5
最佳艺术展评分标准
1. 艺术品质量(30%权重)
评估艺术品的质量和技艺水平,包括但不限于创意、技术运用、材料质量和完成度。
艺术品应该表现出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和个性。
2. 创意和原创性(25%权重)
评估艺术展中作品的创意和原创性。
作品应该表现出艺术家的
独特视角和观点,并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3. 艺术展设计(20%权重)
评估艺术展的整体设计和布局。
艺术展应该有清晰的主题和展
示结构,并能够有效地传达艺术品的意义和故事。
4. 观众互动与参与度(15%权重)
评估艺术展与观众的互动程度。
艺术展应该提供观众参与的机会,例如艺术品解读、工作坊或互动装置等,以增加观众对艺术的
理解和欣赏。
5. 展览场地与环境(10%权重)
评估艺术展的场地和环境。
艺术展应该选择适合展示艺术品的场地,如画廊、美术馆或公共空间,并有良好的灯光、展示设施和安全措施。
在评分过程中,评委应该坚持公正、客观和独立的原则,根据以上标准进行评估,最终选择符合标准并具有高品质的艺术展为最佳艺术展。
请注意,以上评分标准仅为建议,具体评分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评选过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1.引言在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中,引言部分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对问题陈述的清晰度、对研究背景的了解、对研究目的的明确陈述以及对研究重要性的阐述。
评分高的引言部分应该能够准确地引导读者进入论文主题,并让读者了解为什么该研究是重要且有意义的。
2.文献综述在文献综述部分,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对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掌握,对已有研究的关键问题和不足之处的分析,以及对研究空白的发现。
高分的文献综述部分应该展示出对相关文献的全面阅读和深入思考,并能够清晰地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价值。
3.研究目的与问题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对研究目的的准确表述以及对研究问题的清晰界定。
高分的研究目的与问题部分应该能够精确地阐述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明确说明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4.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部分,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合理性的评估,对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详细描述,以及对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讨论。
高分的研究方法部分应该能够清晰地指出所采用的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能够为读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重现该研究。
5.研究结果与分析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评估,对结果进行逻辑和统计分析的合理性,以及对结果与研究问题的关联性的讨论。
高分的研究结果与分析部分应该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所得到的结果,并能够合理地解释和解读结果。
6.结论与建议在结论与建议部分,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对研究目标是否达到的评估,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归纳,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高分的结论与建议部分应该能够全面地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合理的建议。
7.参考文献在参考文献部分,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对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的评估,以及对引用格式和文献完整性的检查。
高分的参考文献部分应该能够充分地展示出研究所依据的文献来源,并且遵循统一的引用格式。
综上所述,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等方面。
《陶瓷造型》评分标准一、《模型制作》评分标准本课程是一门以训练学生的造型及对石膏等材料的认识和掌握的课程。
其评分分为五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具体量化为。
优秀(100—90) :1、作品造型新颖、独特,空间感与体量关系协调,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能熟练的掌握石膏的使用3、比例到位,刻划、制作精细,打磨光滑,能熟练的掌握车模、翻模、注浆等每个步骤。
4、善于思考,学习刻苦认真,学习积极性强。
良好(89—80 )1、作品造型良好,空间感与体量感关系处理得当2、能熟练的掌握石膏的使用,气孔较少3、比例协调,制作较细,打磨光滑,能较为熟练的掌握车模、翻模、注浆等每个步骤。
4、学习态度认真,勤奋,能良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中等(79—70 )1、作品造型一般,空间感与体量关系处理比较到位,2、能掌握石膏的使用,气孔较多3、制作、刻划、车模、翻模、注浆等技能掌握一般4、学习态度一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及格(69—60 )1、作品造型,结构表现不强,造型美感较弱2、能掌握石膏的使用,但颗粒、气孔较多。
3、作品比例失调,空间、体量关系不明确,表现手法单调,制作、打磨较差,制作、刻划、车模、翻模、注浆等技能掌握欠缺。
4、学习态度较差,有迟到、早退现象。
不及格(59—0)1、作品比例失调,结构表现较差。
2、制作、刻划、车模、翻模、注浆等技能掌握较差。
开不出模或完整的坯体。
3、学习态度较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
二、《陶瓷设计》评分标准本课程是一门研究陶瓷设计理论和陶瓷制作工艺的专业课程,是建立在具有一定陶瓷造型基础上的课程,是在模型制作课程基础上的提高课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我国现代陶瓷设计的专门人才,掌握现代陶瓷设计语言,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现代陶瓷成型技法。
在陶瓷设计理论和技能上都有扎实的训练。
其评分标准如下: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具体量化为:优秀(100—90)良好(89—80 )中等(79—70 )及格(69—60 )不及格(59—0 )优秀(90分以上)1、造型设计新颖、独特,充分的考虑到工艺制作的要求及配套关系,能够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强,装饰能够与造型完美的结合,完全符合“适用、美观、经济”三原则。
2020-2021年艺术设计系技能检测大赛“艺·行”
三大构成设计评分标准
一、人员范围
2020级艺术设计系全体学生
二、项目设置
三大构成设计—平面构成制作
三、项目相关要求、评比指标及办法
(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通过综合创作效果(创意和表现技法)进行考核。
2.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标准采取百分制,作品成绩( 理解构思、设计创意、表现技巧、作品效果等)
(二)作品创作的考核标准:
说明:为了保证艺术学科的创造特征,“形式新颖、个性突出”层次的考核,可以有上下增减10分的成绩浮动权。
即如果在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新方面突出的,可以享受10以内的加分权;如果作品不整洁,着色不均匀的,可在原分的基础.上扣减10分(或以内)。
这样,让学生对作品的内.在品质一创造,外在品质一一细节效果产生一-定的“质”的意识,在保证艺术个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美术比赛评分表及评分标准为了确保美术比赛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我们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评分表和评分标准。
以下是本次比赛的评分表和评分标准,供评委和参赛者参考。
一、评分表二、评分标准1. 创意(30分)- 作品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视角,能引人入胜(10-30分)- 创意尚可,但略有不足(5-9分)- 缺乏创意,需改进(0-4分)2. 技巧(30分)- 作品技巧娴熟,表现出色,画面细节丰富(10-30分)- 技巧较好,但仍需提高(5-9分)- 技巧欠佳,有明显的不足(0-4分)3. 色彩运用(20分)- 色彩搭配和谐,富有层次感,能很好地表现作品主题(10-20分)- 色彩运用较好,但有一定提升空间(5-9分)- 色彩运用不当,需改进(0-4分)4. 构图与布局(20分)- 构图饱满,布局合理,能很好地引导观者的视线(10-20分)- 构图和布局尚可,但有一定提升空间(5-9分)- 构图与布局不合理,需改进(0-4分)三、评分流程1. 评委根据评分表和评分标准对作品进行评分。
2. 评委需在评分表上填写分数,并附上简要评语。
3. 评分表由评委签字确认后,交予工作人员进行统计。
4. 工作人员根据评分表统计出每位参赛者的总分。
5. 根据总分排名,确定获奖名单。
四、评分注意事项1. 评委在评分时,需保持公正、客观、公平的态度。
2. 评委应对每个评分项目进行细致的评估,确保分数的准确性。
3. 评委在评分过程中,不得泄露评分标准和参赛者的作品信息。
4. 评委若发现有违规作品,应立即向工作人员报告,并由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以上为本次美术比赛的评分表和评分标准,希望评委和参赛者能认真遵守,共同促进比赛的公平与公正。
艺术设计比赛打分方法一、评分标准1. 创意性(30%)- 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和灵感,体现出原创性和新颖性。
- 创意是否具有内涵和深度,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2. 技术性(40%)- 作品是否具备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和技巧,展现出艺术家对材料的掌握和运用。
- 技术表现是否精准、细腻,符合艺术规范和标准。
3. 完成度(20%)- 作品是否完整、丰满,各个元素之间是否协调统一。
- 作品的呈现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是否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4. 表现力(10%)- 作品是否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传递出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 表现手法是否独特、新颖,能够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二、打分流程1. 初评:- 评委们根据评分标准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作品进入复评。
- 评委们对初评合格的作品进行打分,每个作品得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 复评:- 评委们对进入复评的作品进行再次评审,根据评分标准给出最终得分。
- 评委们对复评合格的作品进行打分,每个作品得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 终评:- 评委们对进入终评的作品进行最终评审,根据评分标准给出最终得分。
- 评委们对终评合格的作品进行打分,每个作品得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 结果公布:- 根据作品最终得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 获奖名单将在比赛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并颁发奖品和证书。
三、注意事项1. 评委们在打分时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受到个人喜好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2. 评委们应对每个作品进行全面的评审,不仅关注作品的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
3. 评委们在打分时应保持一致性,确保各个评委的评分标准和方法相同。
4. 比赛组织方应对评委们的评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5. 比赛组织方应对获奖作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质疑。
以上是艺术设计比赛打分方法的一份详细说明,希望能对比赛的评审工作有所帮助。
艺术设计学院专业课评分标准细则
60—70分①构图、部分构图不合理,不影响画面的整体部局,构图基础不稳定。
②形体比例、能把握比例关系,形体有一定错误。
③色彩关系、能基本表现出色彩的基本因素。
④质感与空间关系、基本上能体现质感与空间关系。
⑤画面整体处理、画面整体关系把握不好…
(设计类)画面立意基本明确,色调基本协调。
70—80分①构图、局部构图不合理,不影响画面的整体部局,有一定的构图基础。
②形体比例、能把握比例关系,形体无明显错误。
③色彩关系、能表现出色彩的基本因素。
④质感与空间关系、基本上能体现质感与空间关系。
⑤画面整体处理、基本上能把握画面整体关系…
(设计类)画面立意明确,有一点创意表现,色调和谐。
80—90分①构图、基本上符合构图的规律,画面比例均衡
②形体比例、比例基本准确,造型合理。
③色彩关系、色彩关系基本准确,画面色调统一。
④质感与空间关系、能较好体现质感与空间关系。
⑤画面整体处理、画面整体关系准确。
(设计类)画面立意明确,局部创意新颖,色调和谐。
90—100分①构图.、构图严谨,画面均衡,具有较强的韵律和节奏感。
②形体比例.、形体比例准确,造型完整。
③色彩关系.、色彩关系准确,画面生动和谐。
④质感与空间关系.、画面生动地表现质感与空间关系。
⑤画面整体处理.、画面整体生动,表现力充分,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设计类)画面立意明确,构图完整,整体创意新颖,色调和谐。
艺术设计学院制。
幼儿园艺术创意展示评分标准一、绘画类1. 色彩运用在评价绘画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注重色彩的运用。
要考察作品中是否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色彩,以及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和美感。
颜色的选择要有逻辑性和表现力。
2. 创意评价绘画作品时,还要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意和想象力。
作品能否突出幼儿个性的特点,以及对绘画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制作技巧评分标准还包括幼儿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渐变、形状和空间的表现等等。
二、手工制作类1. 创意在手工制作类作品的评价中,创意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设计理念,是否能够突出幼儿的特点和个性。
2. 制作过程评价手工制作作品时,还需考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耐心,以及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作品的制作过程要求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完成度要考察作品的整体完成度和质量。
作品的结构是否牢固,材料是否选用合适,整体呈现效果是否美观。
三、音乐舞蹈类1. 节奏感在评价音乐舞蹈类作品时,需要注重观察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幼儿能否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舞蹈动作评价舞蹈作品时,要考察幼儿的舞蹈动作是否规范、优美、整齐,以及表现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3. 表演准备需要考察幼儿在表演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音乐的选择、服装和道具的搭配,以及表演现场的情景布置等等。
四、表演类1. 情感表达在评价表演类作品时,要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作品中是否能够真实、生动地表现所扮演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2. 台词表达评价戏剧表演作品时,还要考察幼儿的台词表达能力和表演语言的流畅程度。
能否清晰准确地表达角色的话语和情绪。
3. 团队合作需要考察幼儿在表演中的团队合作能力。
无论是台上表演还是幕后协作,都要能够与团队成员协调合作,保持整体的和谐。
五、综合评价1. 整体效果在对幼儿园艺术创意展示作品进行评分时,要综合考虑作品的整体效果。
艺术设计类作业评分标准完全、准确地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绘画作品、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从中做到重点突出,语言详略得当,思路清晰,字迹工整,态度认真,符合标准答案和理论作业的规格要求。
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和重点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绘画作品,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从中做到要点明确,语言精练,字迹较工整,态度认真,基本符合标准答案和理论作业的规格要求。
基本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作业中要点基本明确,思路较清晰,语言详略基本得当,字迹较工整,态度较认真,基本符合理论作业的规格要求,但与标准答案有一定差距。
基本掌握各章节的内容,能够完成课后作业,但作业中纰漏较多,要点不够明确,思路较乱,语言拖沓,字迹潦草,态度不够认真,与标准答案有一定差距,能够符合理论作业的规格要求。
不能够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内容,不能够完成课后作业,或作业中纰漏过多,要点不够明确,思路混乱,语言拖沓或过于概括,字迹潦草,态度极不认真,完全不符合标准答案和理论作业的规格要求。
能准确地把握所学书体的笔法,掌握各种笔画的特点及结体特点者,100 临习形神有度,并能和谐的把握章法(如字的大小规律,字距、行距),较好的书写简单的姓名落款者。
另,章法有创意者。
能准确地把握所学书体的笔法,掌握各种笔画的特点及结体特点者,89 书体临习形似、有度,并能较和谐的把握章法(如字的大小规律,字距、行距),较好的书写简单的姓名落款者。
另,章法没有创意者。
能较准确的把握所学书体的笔法,能较好的掌握各种笔画的特点及结79 体特点者,书体临习形态结构正确,并能把握大的章法(如字的大小规律,字距、行距),不能较好的书写简单的姓名落款者。
另,章法没有创意者。
能较正确地把握所学书体的基本笔法,基本掌握各种笔画的特点及结69 体特点者,临习结构较正确,并能把握一定的章法效果(如字的大小规律,字距、行距),不能较好的书写简单的姓名落款者。
另,章法没有创意者。
不能正确地把握所学书体的笔法,不能正确的掌握各种笔画的特点及0 结体特点者,临习形神不备,不能和谐的把握章法(如字的大小规律,字距、行距),不能较好的书写简单的姓名落款者。
另,章法没有创意者。
了解素描基本概念和形式语言,理解结构、空间、形体、调子、透视的概念;较好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以及对形体、结构、空间、光影、质感、解剖、透视、色调、线条的表现方法。
较好的掌握结构形式的表现技法和明暗形式的表现技法,出色地完成作业训练。
了解素描基本概念和形式语言,理解结构、空间、形体、调子、透视的概念;初步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以及对形体、结构、空间、光影、质感、解剖、透视、色调、线条的表现方法。
较好掌握结构形式的表现技法,初步掌握明暗形式的表现技法,较好地完成作业训练。
了解素描基本概念和形式语言,基本理解结构、空间、形体、调子、透视的概念;初步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以及对形体、结构、空间、光影、质感、解剖、透视、色调、线条的表现方法。
初步掌握结构形式的表现技法和明暗形式的表现技法,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训练。
了解素描基本概念和形式语言,初步理解结构、空间、形体、调子、透视的概念;对最基本的观察方法以及对形体、结构、空间、光影、质感、解剖、透视、色调、线条的表现方法有一定障碍。
在结构形式的表现技法和明暗形式的表现技法上存在一定问题,造型能力较差。
作业有拖延现象。
对素描基本概念和形式语言,理解结构、空间、形体、调子、透视的概念不甚明确;不能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以及对形体、结构、空间、光影、质感、解剖、透视、色调、线条的表现方法。
造型能力较差,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训练。
很好的地掌握装饰图案的概念、类别、形式美法则及其造型、构图的法则;掌握装饰图案的黑白关系及色彩关系;掌握写生及写生变化的方法,并能很好地综合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图案设计。
作业要求做工精细,形式感强,有很好的创意,符合作业规范。
较好地掌握装饰图案的概念、类别、形式美法则及其造型、构图的法则;掌握装饰图案的黑白关系及色彩关系;掌握写生及写生变化的方法,并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图案设计。
作业要求做工较为精细,有较强的形式感,创意较好,符合作业规范。
基本掌握装饰图案的概念、类别、形式美法则及其造型、构图的法则;基本掌握装饰图案的黑白关系及色彩关系;基本掌握写生及写生变化的方法,并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图案设计。
作业要求做工较为精细,能够注意构图美感和形式美感,基本符合作业规范。
能够基本掌握装饰图案的概念、类别、形式美法则及其造型、构图的法则;基本掌握装饰图案的黑白关系及色彩关系;基本掌握写生及写生变化的能力,并能够综合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图案设计。
作业要求做工一般,能够符合作业规范。
不能掌握装饰图案的概念、类别、形式美法则及其造型、构图的法则,不能掌握装饰图案的黑白关系及色彩关系,不能掌握写生及写生变化的方法,装饰图案设计构图和形式感差,不符合作业规范。
很好地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和摄影的构图法则及数码相片的后期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镜头语言,了解并能使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工具。
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练习。
作业要求形式感强,主题突出,有很好的创意,符合作业规范。
较好的地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和摄影的构图法则及数码相片的后期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镜头语言,了解并能使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工具。
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练习。
作业要求有较好的形式感强,主题突出,有较好的创意。
符合作业规范。
基本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和摄影的构图法则及数码相片的后期处理的基本方法;基本掌握镜头语言,了解并能使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工具,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练习。
作业要求能够主题突出,能够有好的创意,基本符合作业规范。
基本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和摄影的构图法则及数码相片的后期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掌握镜头语言,了解并能使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工具,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练习。
作业能够主题突出,能够有创意,能够符合作业规范。
不能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和摄影的构图法则及数码相片的后期处理的基本方法;不能掌握镜头语言,不能了解并使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工具。
不能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练习。
作业不能突出主题,没有创意,不符合作业规范。
构图讲究,透视,比例准确,有空间感,能正确运用一般技法,能较好100 的把握造型与色彩关系的统一,画面效果生动。
构图完整,能正确运用一般技法,能较好的把握造型与色彩关系的统一。
89构图比较完整,掌握并会运用一些写生技法, 造型与色彩关系基本正79 确,作画步骤正确。
构图基本完整,造型与色彩关系相对正确。
69构图考虑不周,画面过于简单,没有素描关系及色彩关系,不能正确把59 握造型及色彩规律。
构图讲究,透视,比例准确,有空间感,能正确运用一般技法,能较好100 的把握造型与色彩关系的统一,画面效果生动。
构图完整,能正确运用一般技法,能较好的把握造型与色彩关系的统一。
89构图比较完整,掌握并会运用一些写生技法, 造型与色彩关系基本正79 确,作画步骤正确。
构图基本完整,造型与色彩关系相对正确。
69构图考虑不周,画面过于简单,没有素描关系及色彩关系,不能正确把59 握造型及色彩规律。
---很好的掌握色彩的属性,掌握色彩的三种混合方式和配色规律;掌握同时对比、连续对比和三属性对比的原理和规律;明确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掌握色彩的联想、象征与色彩感觉。
能够很好的设计制作抽象和具象的各种色彩图形作业。
构图、形式美感强,符合作业规范。
较好的掌握色彩的属性,掌握色彩的三种混合方式和配色规律;掌握同时对比、连续对比和三属性对比的原理和规律;明确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掌握色彩的联想、象征与色彩感觉。
能够较好的设计制作抽象和具象的各种色彩图形作业。
构图、形式美感较好,符合作业规范。
基本掌握色彩的属性,掌握色彩的三种混合方式和配色规律;掌握同时对比、连续对比和三属性对比的原理和规律;明确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掌握色彩的联想、象征与色彩感觉。
能够设计制作抽象和具象的各种色彩图形作业。
构图、形式美感一般,基本符合作业规范。
基本掌握色彩的属性,掌握色彩的三种混合方式和配色规律;掌握同时对比、连续对比和三属性对比的原理和规律;明确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掌握色彩的联想、象征与色彩感觉。
能够制作抽象和具象的各种色彩图形作业,能够符合作业规范。
不能掌握色彩的属性,不能掌握色彩的三种混合方式和配色规律;不能掌握同时对比、连续对比和三属性对比的原理和规律;不能明确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不能掌握色彩的联想、象征与色彩感觉。
不能够制作抽象和具象的各种色彩图形作业。
构图、形式美感差。
不符合作业规范。
很好的掌握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块等的形态特征;理解立体构成的本质、造型要素及其语义;能很好的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构成作业训练,达到对空间、形式感的美学法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符合作业规范。
较好的掌握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块等的形态特征;能较好地理解立体构成的本质、造型要素及其语义;能很好的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构成作业训练,达到对空间、形式感的美学法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符合作业规范。
基本的掌握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块等的形态特征;基本理解立体构成的本质、造型要素及其语义;空间、形式感的美学法则在作业中表现一般。
基本符合作业规范。
能够掌握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块等的形态特征;能够理解立体构成的本质、造型要素及其语义,能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构成作业训练;空间、形式感的美学法则在作业中表现较差。
能够符合作业规范。
不能掌握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块等的形态特征;不能够理解立体构成的本质、造型要素及其语义,不能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构成作业训练;空间、形式感的美学法则在作业中运用感觉很差。
不能符合作业规范。
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命令,能够熟练运用软件的命令制作设计平面成品。
软件技术与形式表达很好的结合。
能够熟练的表达设计思想,画面效果很有表现力。
完全掌握软件的操作命令,能够运用软件的命令制作设计平面成品。
软件技术与形式表达很好的结合。
能够很好的表达设计思想,画面效果比较有表现力。
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软件的操作命令,能够运用软件的命令制作设计平面成品。
软件技术与形式表达很好的结合。
能够表达设计思想,有表现力,画面效果比较好。
能够掌握软件的操作命令,能够运用软件的命令制作设计作品。
软件技术与形式能够有较好的结合。
能够表达设计思想,画面效果一般。
基本上不能能够掌握软件的操作命令,不能够运用软件的命令制作设计作品。
软件技术与形式不能有较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