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作业评分标准及提交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29.05 KB
- 文档页数:2
DS_上机实验的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第一篇:DS_上机实验的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上机实验的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上机实践是各位对本门课程所学知识的一种全面、综合的能力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
通常,实验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
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使你们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培养从事软件开发设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活”,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小”算法,而实验题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概要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等,即一整套软件工程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机器是比任何教师都严厉的主考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共安排了10个实验单元,各单元的训练重点在于基本的数据结构,而不强调面面俱到。
各实验单元与教科书的各章具有紧密的对应关系。
二、要求:⒈ 做好每一次上机前的准备以提高上机效率:① 预先认真阅读相关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要有备而来,应该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设计你的算法和程序,并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期完成上机工作任务。
对于个别目前基础较差的同学,实在是没法完成任务的建议你先参考其他同学的算法,勤学好问,最终自己独立完成,以增强你的感性认识,强化你的实践基础,提高你的实践能力。
② 按照实验内容规定的习题题目,事先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经人工静态检查认为无误;手编程序应书写整齐,应在每个题目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备记录上机调试情况和运行结果等;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应作出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以注意。
③ 将想要上机验证的问题草拟提纲;制定一个简捷的程序调试计划。
小学学生上机操作规定模版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
为了保障学生有效使用计算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特制定本操作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小学各年级的学生。
二、上机时间与管理1. 上机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天安排适当的上机时间。
上机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
2. 上机安排:每个班级按照班主任的统一安排进行上机。
每次上机前,班主任应提前告知学生上机时间和上机要求。
3. 上机人数:每次上机人数应合理控制,一般不超过30人。
4. 上机监管: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负责对上机情况进行监管,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上机行为。
三、上机设备和环境1. 上机设备:学校应提供适合小学学生上机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鼠标、键盘等。
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2. 上机环境:上机教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合适的温度。
教室内应有清晰的上机规范和安全警示标语。
上机区域应保持整洁,不得乱扔垃圾。
四、上机安全1. 上机前准备:学生上机前应认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并保持设备周围的环境整洁。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班主任报告。
2. 上机位置:学生应按照安排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得随意更换座位。
上机期间不得离开座位,如有特殊情况需离开,应事先向班主任请假。
3. 上机姿势:学生应保持正确的坐姿,不得凑近屏幕,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同时,学生也应注意手腕和背部的保护,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操作。
4. 上机软件:学生应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上机软件,不得随意更改或删除计算机内的文件和设置。
5. 上机网络:学生应遵守上网安全规范,不浏览不良信息,不随意下载软件。
如发现不良信息或网络攻击行为,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
五、上机操作规范1. 上机登录:学生应按照教师的指导,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计算机。
2. 上机软件操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示打开指定的软件程序,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3. 文件管理:学生应按照要求创建、保存和管理自己的文件夹和文件。
上机操作技术评价标准
我认为可以做到三个结合:平时、操作、作品相结合;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等级、特长、评语相结合。
“平时、操作、作品相结合”也即教师除了看这两次考试的成绩外还应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作业的表现。
前面提过作品考试容易出现舞弊的情况,特别是以上交作品软盘的形式完成考试的。
因此,教师在总评时一定要注意那些平时学习作业表现不佳,“无纸化”考试时成绩不佳或一般,作品考试成绩却很高的学生,对他们总评时一定要慎重。
而对那些平时学习、作业表现良好,动手能力特别强,作品考试成绩优秀,“无纸化”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我们应该本着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原则对他们进行总评时加给适当的
奖励分。
自评即学生个人在组内对自我的表现和自己所做的作品进行
自我评价,他评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师评即指导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最终的评价采取等级制,即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
等级分数线各校可根据考试的实际情况制定。
并最好能附上教师的评语,告诉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错,在哪些尚有不足,指给他们前进的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制图上机考试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1 选择强框架和型线,且按要求全部完成的,可比普通框架有较好的印象分;2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要求内容,图层、线型清晰,标注美观,图面设计合理,打分95~100;
3 完成内容较好,但有个别小问题,如标注不够美观,图面设计不够合理,打分90~95;
4 基本完成规定图形和标注,但个别线型、图层设置或尺寸标注有问题,或者个别标注或图线未来得及完成,打分85~89;
5 完成80%以上内容,但较多线型、图层设置或尺寸标注有问题,打分80~84;6完成内容不足80%,但已完成部分的外观和线型还比较不错,打分75~79;
7完成内容不足80%,且已完成部分的外观或线型有问题,打分70~74;
8完成内容不足70%,但已完成部分的外观和线型还比较不错,打分65~69;
9完成内容不足70%,且已完成部分的外观或线型有问题,打分60~64;
10完成内容不足60%,或者提交后的文件为抄袭者,打分不及格!
选择型线图的同学请注意:
1 缺少视图的,每缺少一个视图扣30/100分。
2 视图完整,但边线和顶线等轮廓线不画的,只画截切线的,即使画完整了,也最多打分75/100。
上机操作要求如下:每套试卷完成时间为 70分钟。
共为五大题,分值分别是:一、项目、数据库和表操作(12分)、二、设计查询(8分)、三、设计菜单(5分)、四、设计表单(10分)、五、程序改错(5分)为了方便同学的操作练习,试题题型分大类组织。
同学在操作练习前,最好把操作母盘复制到自己的工作盘上。
一、项目、数据库和表操作做题分析:项目、数据库和表操作,主要操作点:1)表操作:在指定的数据库中创建库表,创建表结构(按题目给出的字段名、数据类型、宽度进行设置),并且设置字段的汉字标题;设置库表的扩展属性:①字段的默认值,②字段级有效性规则、记录级有效性规则及有效性信息,③字段的输入掩码和格式,④字段注释、表注释、长表名;创建表的各种类型的索引、在指定的表中添加记录(不同数据类型:C、N、D、L、T 、Y、M、G型)输入数据)、修改指定表中满足条件的记录数据;按题义创建索引(索引表达式中不同数据类型的转换,N→C,D→C,T→C;DTOC()函数中“,1”参数的用法。
数据类型的转换通常是将其他数据类型转换为C型后再做运算)等。
2)数据库操作:在数据库设计器上建立库表的永久性关系、设置库表的更新触发器、删除触发器、插入触发器(注意:触发器表达式的构造、触发器表达式的值为.f. 时不能更新、删除和插入)、设置两个库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注意:设置两个库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必须在两个库表上之间首先建立永久性关系,同时要掌握“清理数据库”以及“清理数据库”操作过程中弹出“不能发出PACK命令”对话框情况时如何操作的方法。
3) 项目操作:设置项目信息(包括:作者、单位、地址、城市、省份、邮编以及附加图标),将不属于项目的文件添加到项目中,将属于项目管理器的文件移出或删除。
设置属于项目管理器的文件的“包含”或“排除”,为项目文件设置用于“连编”成可执行文件运行时作为入口的“设置主文件”。
二、设计查询做题分析:设计查询,主要操作点:1)添加表和视图:将某数据库中的表或视图添加到查询设计器中。
上机操作技术评价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机操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各行各业中,上机操作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对上机操作技术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操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操作技能、操作规范、操作效率三个方面对上机操作技术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
一、操作技能。
1. 熟练程度,操作者是否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文档编辑、表格制作、PPT制作等。
2. 准确性,操作者在进行上机操作时,是否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操作,包括输入、编辑、格式设置等。
3. 快捷性,操作者在进行上机操作时,是否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各项操作,包括快捷键的应用、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等。
二、操作规范。
1. 合规性,操作者在进行上机操作时,是否能够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包括文件命名规范、保存路径规范、文件格式规范等。
2. 安全性,操作者在进行上机操作时,是否能够注意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包括密码设置、文件备份、网络安全等。
3. 美观性,操作者在进行上机操作时,是否能够注意文档的排版和格式,包括字体搭配、段落设置、图片插入等,使文档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操作效率。
1. 时间利用,操作者在进行上机操作时,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利用工作时间完成各项操作任务。
2. 资源利用,操作者在进行上机操作时,是否能够合理利用各种软件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问题处理,操作者在进行上机操作时,是否能够熟练处理各种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包括软件故障、文件损坏、操作失误等。
综上所述,对上机操作技术进行评价应该综合考虑操作技能、操作规范、操作效率三个方面的表现。
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操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效果,避免片面追求形式和标准化。
同时,评价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适应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
总之,科学合理的上机操作技术评价标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操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报告书写规范及评分标准
一、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论
撰写要求:
1) 前5个项目要求:填写完整、详细属实、实验样品要填写恰当;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的要求:包括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的要求:解释实验结果的具体内容,并对其进行专业化的适当分析说明。
实验报告中数据处理部分不用自己原始记录数据,抄袭他人的处理过程和结果,一经发现,该实验报告成绩记零分。
二、实验报告批改评分标准
备注:根据实验报告撰写结果,依据上表酌情处理。
上机实验( 含作业) 总的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 应用基本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性很强, 即要求独立编写程序, 学会独立上机调试程序。
学会独立上机调试程序。
也就是要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而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 使程序能正确运行。
计算机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 要求从事这一领域的人不但能了解和熟悉有关理论和方法, 还要求自己动手实践。
对程序设计来说, 要求会编写程序并上机调试经过。
因此调试程序本身是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调试程序的经验固然能够借鉴她人的现成经验, 但更重要的是经过自己的直接实践来积累, 而且有些经验是只能”会意”难以”言传”。
因此, 在实验时不但要达到经过程序完成每一次的实验任务, 而且应当在已经过的程序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修改、提高和完善。
甚至于”自设障碍”, 即把正确的程序改为有错的( 如用scanf函数为输入变量输入数据时, 漏写”&”符号, double变量使用格式符”%f”; 使数组下标出界; 使整数溢出等等) , 观察和分析所出现的情况。
这样的学习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实验目的可归纳如下:⒈验证自己已建立起来的概念或所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⒉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语法规则的记忆;⒊理解和掌握运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思想方法;⒋掌握常见算法的设计与应用实现;⒌熟悉Turbo C 2.0程序开发环境, 掌握C程序常见的调试手段;⒍学会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不断积累调试经验, 提高排错能力;⒎使自己具有独立的应用编程和熟练的程序调试能力。
二、要求:⒈做好每一次上机前的准备以提高上机效率:①预先认真阅读相关实验内容, 做到心中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任务, 要有备而来;②按照实验内容规定的习题题目, 事先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 并经人工静态检查认为无误; 手编程序应书写整齐, 应在每个题目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 以备记录上机调试情况和运行结果等; 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应作出记号, 以便上机时给以注意。
《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设计及上机操作评分标准EDA技术决定课程的教学内容:EDA软件工具;PLD芯片和HDL语言。
这三个教学内容构成了EDA课程的核心,三个内容缺一不可。
一、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成绩占总成绩的30%。
课程设计题目自拟。
主要内容包括:题目;设计任务;设计思想或流程图;设计程序;仿真图和设计小结。
二、考核流程: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后,参加上机操作考试。
考核时间30分钟。
上机操作60分,答辩40分,合计100分;
三:评分标准:
1、上机操作环节
根据课程设计内容,利用试验箱或开发板,完成程序输入,编译,下载等过程,并且能够以光或声音的方式展示设计结果或现象。
60分:能够在规定完成程序输入,编译,下载等过程,并且能够以光或声音的方式展示设计结果或现象。
0分:不能在规定完成程序输入,编译,下载等过程,并且能够以光或声音的方式展示设计结果。
2、答辩环节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讲述课程设计目的,设计思想,设计效果并演示结果或现象。
能讲述部分的扣减10分;
不能讲述课程设计目的,设计思想,设计效果的扣减20分。
(2)回答老师随机提出的2-5个问题或根据老师要求现场修改程序并演示。
能够快速的回答老师问题的或修改程序并演示,不扣减分数。
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回答老师问题的或修改程序并演示,每项扣减5分。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信息技术上机试题及开放性试题附:1、上机考试说明2、七八年级上机试题3、开放性试题教研室2005.6.20关于上机考试的几点说明:1、压缩包内含有七八年级的上机试题和上机试题说明。
2、上机考试前,教师在D:\建立“上机考试”文件夹或在教师机建立一个专门的文件夹,用以保存学生完成的作品。
(建议学生作品直接保存至教师机,便于整理。
)3、邮件自下发之日起,学校可以自行组织学生进行考试。
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考生上机考试。
4、此次考试要求考生必须单人单机,独立完成。
4、微机教师在每场考试前要做好机器的清理,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不得出现雷同卷。
5、每个考场至少要有两名教师监考。
教师监考、判卷务必要做到严肃、公正、准确。
不得纵容学生,不得帮学生操作。
6、每场考试完毕,教师要将学生答题后的文件夹,即D:\上机考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理。
在下一场考试前,将对应的目录进行相应的清理。
7、上机成绩连同笔试的主观成绩合并后,上传到局信息中心。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机试题考生注意:本上机试题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绘图:“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小房子的图案,加上可爱的小伙伴,组成一幅美丽家园的图画”。
请你用Photoshop绘制一幅作品。
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保存在“D:\上机考试(或存至教师机某一个文件夹)”中。
要求(评分标准):1、所绘制的图案基本成形。
(10分)2、至少用到工具箱中的4种工具。
(5分)3、图案颜色基本符合逻辑,至少应用4种以上颜色。
(5分)4、为作品添加主题:美丽家园。
作品右下角要注明作者(10分)5、作品设计美观,布局合理,整体内容和谐。
(5分)6、文件命名、保存路径正确。
(5分)八年级信息技术上机试题考生注意:本上机试题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网页制作:(本大题共计40分)参考下面的网页,制作网页。
参考题目:我的小传、心情日记、我的作品、我的相册等,也可自定题目。
一.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上机项目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1.上机目的:通过上机对.大家熟悉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掌握利用Delphi 7开发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步骤、过程和方法。
%1.上机环境硬件:清华同方计算机软件:Windows XP, Delphi 7%1.上机内容与上机步骤(―)、内容:使用Delphi?进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二)、步骤:1、系统设计1)系统功能分析: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有:♦学生基本信息的录入,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出生日期、籍贯等。
♦学生基本信息的修改维护。
♦学生学籍变动情况的记录,包括:休学、复学、转系、结业、毕业等。
♦学生奖惩情况的记录和修改,包括:奖励和处罚。
♦学生信息的查询。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3)操作流程图I ]信息查询信息维护椁A.庞.改顼蜂 -------- 七|甚基本信息岭取>加牌护—怦------------------------------------------ >豆亏竺警慕■信息衅---------------------------------------------- g变更信息伊2、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需求分析♦院系设置:院系编号、院系名称、院系领导、领导电话。
♦班级设置:班级编号、班级名称、班级创建时间、班主任、班主任电话。
♦学生基本情况: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
♦学籍变更记录:记录号、学号、变更类别、记录时间。
♦奖励记录:记录号、学号、奖励类别、记录时间。
♦处罚记录:记录号、学号、处罚类别、记录时间。
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局部E-R图全局E-R图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
并对转换后的关系进行优化。
把上面的E-R图转换为关系并把进行优化之后,得到6个关系模式(即数据库表)。
这些表的结构如下。
院系设置信息表(Department)字段名数据类型及长度必添字段说明Depart1D文木⑵是院系编号(主关键字)DepartXame文本(20)是院系名称Departllead文本(8)杏院系领导Telephone文本(13)杏领导电话班级设置信息表(Class)字段名数据类型及长溥必添字段说明ClassID文本⑹是班级编号(主关键字)ClassName文本(20)班级名称FIDepartID文本(2)是所属院系(外关键字)BeginDate日期型旦班级创建11期Master文本⑻杏班主任MasterTel文本(13)否班主任电话学生基本信息表(Student )字段名数据类型及长度必添字段说明StudentlD文本(8)是学号(主关键字)Name文本⑻是姓名Sex文本⑵是性别ClasslD文本(6)是班级编号(外关键字)Birthday111期否出生日期Native文本(16)杏籍贯学籍变更记录表(Change)字段名数据类型及长度必添字段说明C1D自动编号是记录号(主关键字)StudentlD交本⑻旦学号Change文本⑷是学籍变更类型奖励记录表(Reward)处罚记录表(Punish)4)数据库结构的实现用Delphi?自带的DataBase Desktop应用程序在D盘上建立数据库“D:\jwgl”,并建立6 个数据库表:Department. DB> Class. DB> Student. DB> Change. DB> Reward. DB> Punish. DB O5)初始数据录入在上述6个表建立后,需要输入一些模拟的初始数据。
血透上机评分标准
血透上机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工具。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1. 设备准备和检查:
正确设置和检查透析液的浓度、温度和流量。
正确连接电源和透析液管路,确保设备正常启动。
正确设置患者参数,如血流量、超滤量等。
2. 患者接入:
确保患者身体舒适,无不适感。
正确连接患者血液管路,确保血液流动畅通。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安慰。
3. 操作过程:
正确执行透析操作流程,无操作失误。
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保持透析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治疗安全。
4. 结束操作:
正确断开患者血液管路和透析液管路。
对透析设备进行清理和消毒。
记录患者透析数据和情况,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对操作人员的血透上机操作进行评分。
每个方面满分10分,总分为40分。
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可以对各项评分进行细化,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作业提交规范评分标准一、提交要求- 提交的作业必须以电子形式提交,在指定的截止日期前完成。
- 作业应以常见的文件格式(如.doc,.docx,.pdf)提交。
- 作业文件的命名应该清晰明确,以便与学生的姓名和课程相关联。
- 学生应确保提交的作业文件完整且与要求的格式相符。
二、作业内容- 作业应清晰准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完成指定的任务。
- 学生应遵循教师提供的作业指导和要求,确保作业内容全面涵盖所学知识点。
- 对于作业中的主要观点、论据或结论,学生应提供充分的解释和支撑材料。
三、作业结构- 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结构和逻辑,有引言、主体和结论等必要的部分。
- 引言应简要介绍作业的主题和目的。
- 主体部分应清晰地阐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包括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理论支持。
- 结论部分应总结主要观点或结论,并提供合理的建议或展望。
四、语言表达- 学生应使用清晰、准确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作业内容。
- 语法、拼写和标点应准确无误,文字表达应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 学生应避免使用无法理解或不确定的行话、缩写或术语。
五、参考文献和引用- 学生应遵循合适的学术规范,对引用的内容进行正确引用和标注。
- 引用的来源应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日期、文献名称和出版机构等必要信息。
- 学生应确保所引用的内容真实可查,不引用不能确认来源的内容。
以上是我们对作业提交规范评分的标准,请学生们按照这些要求完成作业提交。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助教或教师进行沟通。
谢谢合作!。
上机实验(含作业)总的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应用基本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性很强,即要求独立编写程序,学会独立上机调试程序。
学会独立上机调试程序。
也就是要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正确运行。
计算机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要求从事这一领域的人不仅能了解和熟悉有关理论和方法,还要求自己动手实践。
对程序设计来说,要求会编写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
因此调试程序本身是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调试程序的经验固然可以借鉴他人的现成经验,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直接实践来积累,而且有些经验是只能“会意”难以“言传”。
因此,在实验时不但要达到通过程序完成每一次的实验任务,而且应当在已通过的程序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修改、提高和完善。
甚至于“自设障碍”,即把正确的程序改为有错的(如用scanf函数为输入变量输入数据时,漏写“&”符号,double变量使用格式符“%f”;使数组下标出界;使整数溢出等等),观察和分析所出现的情况。
这样的学习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实验目的可归纳如下:⒈验证自己已建立起来的概念或所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⒉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语法规则的记忆;⒊理解和掌握运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思想方法;⒋掌握常用算法的设计与应用实现;⒌熟悉Turbo C 2.0程序开发环境,掌握C程序常用的调试手段;⒍学会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不断积累调试经验,提高排错能力;⒎使自己具有独立的应用编程和熟练的程序调试能力。
二、要求:⒈做好每一次上机前的准备以提高上机效率:①预先认真阅读相关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要有备而来;②按照实验内容规定的习题题目,事先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经人工静态检查认为无误;手编程序应书写整齐,应在每个题目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备记录上机调试情况和运行结果等;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应作出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以注意。
学生作业管理制度及评分标准作为学生,作业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作业,我们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评分学生的作业,我们学校制定了一套学生作业管理制度及评分标准,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这一制度及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作业管理制度1. 作业布置教师会根据课程进度和学习目标合理地布置作业。
作业的内容应与课堂教学有关,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知识。
作业应明确要求和截止日期,并尽量合理安排完成时间,避免过于紧张。
2. 作业提交学生应按时提交作业。
作业可以通过纸质形式或在线平台提交,具体形式由教师指定。
对于逾期未提交作业的学生,学校将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扣分、补交等。
3. 作业批改和反馈教师将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在合理时间内给予详细的评语和建议。
评语和建议应具体明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方法。
教师也可以通过面谈或在线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提供更个性化的指导。
二、评分标准1. 内容准确性作业的内容应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要求。
学生应通过作业展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准确性是评分标准的基础,凡是涉及错误或偏离题目要求的情况,将会被扣分。
2. 完整度和规范性作业应包含所有要求的内容,不得遗漏关键信息。
同时,学生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作业,如字迹清晰、上下文连贯、参考资料格式正确等。
完整度和规范性将成为评分的重要考量因素。
3. 创造力和拓展性学生可以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拓展性。
教师会对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思考和额外努力给予额外加分。
创造力和拓展性可以体现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独特的视角和额外的调研等方面。
4. 时间管理和完成质量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准时完成作业,并尽可能保证作业的质量。
过于匆忙或草率完成作业将会影响评分。
学生应主动解决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力求提供高质量的作业。
综上所述,学生作业管理制度及评分标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永嘉县人民医院血透室
上机操作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2015年)项目内容分值操作者
素质仪态、戴口罩、规范洗手 5
用物准备用物准备正确、合理:治疗车、生理
盐水、透析液、一次性器材、病历、
一人一带
5
评估了解近况,评估病情、出凝血情况、
过敏及心理状况
10
评估血管通路是否通畅,有无感染迹
象
5
解释向患者解释,指导做好自身准备,取
得患者配合
5
操作做好查对工作:姓名、干体重、抗凝、
透析方式、一次性透析材料(有效期、
透析器型号面积,尤其是有过敏者)
10
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消毒、流程合理
10
预充管路透析器无气泡(流速正确)
10
戴手套、正确选择穿刺点,妥善固定
5 根据病情设置各项参数,正确调整血
流量
5
合理处置用物,固定好管路。
5
再次查对、记录并签名
5
指导要点1、根据具体情况,指导体位、饮食
及用药的配合。
2、指导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不适
反应发现血管通路异常后及时呼叫
医生护士。
10
操作熟练程度
10
备注:检查方法以实地查看、询问患者、家属及护士和查看护理记录相结合。
评分标准为一处不符扣一分。
检查日期------------- 检查得分------------ 检查者-----------。
上机实验(含作业)总的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应用基本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性很强,即要求独立编写程序,学会独立上机调试程序。
学会独立上机调试程序。
也就是要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正确运行。
计算机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要求从事这一领域的人不仅能了解和熟悉有关理论和方法,还要求自己动手实践。
对程序设计来说,要求会编写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
因此调式程序本身是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调式程序的经验固然可以借鉴他人的现成经验,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直接实践来积累,而且有些经验是只能“会意”难以“言传”。
因此,在实验时不但要达到通过程序完成每一次的实验任务,而且应当在已通过的程序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修改、提高和完善。
甚至于“自设障碍”,即把正确的程序改为有错的(如用scanf函数为输入变量输入数据时,漏写“&”符号,double 变量使用格式符“%f”;使数组下标出界;使整数溢出等等),观察和分析所出现的情况。
这样的学习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实验目的可归纳如下:⒈验证自己已建立起来的概念或所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⒉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语法规则的记忆;⒊理解和掌握运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思想方法;⒋掌握常用算法的设计与应用实现;⒌熟悉Turbo C 2.0程序开发环境,掌握C程序常用的调试手段;⒍学会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不断积累调试经验,提高排错能力;⒎使自己具有独立的应用编程和熟练的程序调试能力。
二、要求:⒈做好每一次上机前的准备以提高上机效率:①预先认真阅读相关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要有备而来;②按照实验内容规定的习题题目,事先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经人工静态检查认为无误;手编程序应书写整齐,应在每个题目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备记录上机调试情况和运行结果等;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应作出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以注意。
网络操作系统(Ubuntu Linux)上机考试
一、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二、考试形式:考查
三、考查方式:上机
四、考试内容:Mail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五、要求:(1)配置一个Mail服务器,并测试成功。
(2)本机已经有了hhxyls用户,创建以自己的姓名拼音来命名的用户,要求用户名和密码保持一致。
(3)按照实验指导的步骤,给出实验的过程,关键处要有图。
六、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实验完成,以实验报告为准,要求步骤清晰、过程完整、测试正确。
满分80分。
(2)排版要求美观。
满分5分。
(3)完成时间。
满分5分。
第一阶段完成:5分;第二阶段完成:2分。
(4)写实验总结,满分10分。
写针对这门课程所取得的成绩(5分)和存在的不足(5分)。
期末考试总成绩=平时考勤成绩10%+实验报告50%(ftp10%+dhcp10%+dns10%+web10%)+上机考试40%
2015-2016学年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期末考试
《网络操作系统Ubuntu/Linux》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分数:
Mail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一、实验步骤
1、
2、
….
二、测试结果
1、
2、
….
三、实验总结
1、收获:
2、存在不足:
3、希望老师改进的地方:(另建一个文件)。
“算法设计与分析”上机作业评分标准及提交要求
上机作业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主要部分,为了规范上机作业的管理,现给出有关上机作业的评分标准及提交要求,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一、评分标准
每道上机作业满分10分,期末再将全部上机作业成绩映射到相应的总评成绩中。
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注:如果发现上机作业有雷同现象,按照0分处理。
二、上机作业提交要求
1.每位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独自完成本课程要求的所有上机作业;
2.按照“教育在线”上规定的作业提交时间按时提交每次上机作业;
3.将每次作业中的全部文件打包到一个压缩文件中,文件名后缀可以为. zip 或.rar,文件名需要按照下列规则命名:
学号+ assginXX
其中,XX为作业编号
例如,学号为S201007141的学生,提交的第一次道上机作业的压缩文件名为:S201007141assgin01.zip或S201007141assgin01.rar
4.压缩文件中应该包含程序源代码、可执行文件(C++为.exe,Java为.class)、输入数据文件和readme.txt(readme.doc)
(1)输入数据文件
输入数据文件的文件名为:
input_assignXX_NN.dat
其中,XX表示作业编号,NN表示输入文件编号
例如,第1道上机作业的第1、2、3个输入数据文件名分别为:
input_assign01_01.dat input_assign01_02.dat input_assign01_03.dat (2)readme.txt(readme.doc)
readme.txt文件中包括下列内容:
●学号、姓名、联系电话(手机)
●运行环境
●运行过程说明
●算法设计(包括算法设计过程中相关内容的说明、数据结构的选择、
算法详细描述及算法分析)
●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