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肥胖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95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23)9
【摘要】中华中医药学会8月5日宣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已完成全部编写工作正式发布。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是实施《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战略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负责编写的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技术规范性文件。
自2005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的带领下,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总页数】1页(P848-848)
【关键词】中医内科;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常见病;常见疾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发布实施 [J],
2.《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发布 [J], 建宇;李杨;文竹
3.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J],
4.《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发布 [J],
5.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单纯性肥胖病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体重超标、腹部肥胖、血脂异常等。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运动情况等信息,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具体来说,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步骤:计算体重指数(BMI):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值为5-9,超过24则考虑为超重,超过28则为肥胖。
测量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可考虑为肥胖。
计算体脂率:通过测量肌肉、骨骼、脂肪等不同身体成分的含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肥胖程度。
排除其他引起肥胖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过程中,疗效评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疗效评定标准: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在治疗前后分别计算患者的BMI值,根据其变化来判断疗效。
若BMI下降≥5%或腰围下降≥10cm,可认为治疗有效。
腰围:由于腹部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腰围的变化也是评定疗效的重要指标。
若腰围下降≥5cm,可认为治疗有效。
体脂率:体脂率的变化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肥胖程度。
若体脂率下降≥5%,可认为治疗有效。
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方法针对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控制: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增加水果、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餐后零食和饮料的摄入。
运动健身: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同时增加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加肌肉量,提高新陈代谢。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使用一些药物来辅助减肥,如抑制食欲的药物、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等。
心理治疗:肥胖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治疗也是减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如认知行为疗法等。
预防措施预防单纯性肥胖病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均衡饮食:坚持“三餐有规律,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22版)肥胖是指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和/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目前,我国居民超重及肥胖问题不断凸显。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及肥胖率持续上升,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超过总人口50%。
2016年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全球成人体质量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的肥胖人口数量(8960万)已超过美国(8780万),跃居全球第一名。
体质量不只是身体肥胖或消瘦的反映,更是个体内部功能及组织代谢分泌的外在表现,是反映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超重及肥胖的治疗,西医主要推荐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行为认知干预、药物疗法和减重手术几种方法。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中,亦不乏体重管理、治未病的思想,以及维持体重平衡、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就已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
实际上,中医特色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减重治疗当中,逐渐形成肥胖症的中医诊疗模式,并在临床实践中呈现显著的优势。
然而,目前尚缺乏一套完善、规范的诊疗规范,亦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临床实践共识,限制了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
综上,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原则,通过系统梳理现有证据,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旨在对有临床循证证据支持或经专家共识形成的中医治疗肥胖症临床方案作出推荐,参考《中医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报告规范》[5]制定及报告。
1适用范围1.1适用人群本共识适用于符合超重及肥胖诊断的成年人。
1.2诊断依据参考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WS/T428—2013)》及2011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发布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提出的体质量指数(BMI)界定值,BMI介乎24.0-27.9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单纯性肥胖中医证型标准及针灸治疗现况研究单纯性肥胖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辨证分型类型繁多,而且有关的证型标准较少,临床应用极为欠缺,故单纯性肥胖中医证型标准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对近10年来有关单纯性肥胖文献中的中医证型标准进行总结,并探讨针灸对肥胖的治疗作用。
标签:单纯性肥胖;证型标准;针灸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运动的缺乏,肥胖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人类的健康正日益遭受肥胖的威胁。
其中以单纯性肥胖为主,占肥胖的90%以上。
单纯性肥胖是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原因,且排除水钠潴留或肌肉发达等蛋白质增加诸多因素引起实际体重20%以上的一种疾患。
单纯性肥胖易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等疾病,可引起关节病变,与多种妇科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1 单纯性肥胖中医辨证标准由于单纯性肥胖病机复杂,故临床上辨证分型各抒己见类型繁多,目前临床上各医家对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的认识尚不统一,医家治疗时多根据各自经验辩证分型,进行治疗。
综合各家观点,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辨证,①虚证,包括脾肾阳虚、阴虚内热等证型;②实证,包括肠胃实热、胃热湿阻、气滞血瘀等证型;③虚实夹杂证,如脾虚湿阻型等。
脏腑辨证多从胃、脾、肝、肾、肠等脏腑进行,病理因素多考虑气滞、血瘀、痰湿、实热等方面。
目前有关单纯性肥胖中医辨证分型提到最多的为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胃热湿阻、肝郁气滞、阴虚内热五个证型。
笔者查阅2004年~2014年有关单纯性肥胖的文献196篇,进过筛选、剔除无辨证分型的文献、删除重复文献后,剩余98篇文献,进行总结。
绝大多数文献未标明辨证分型的标准及出处,只有部分文献(7篇文献)标明了辨证分型的标准及出处,其中3篇是采用教科书中的分型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分型。
目前有关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辨证标准,除去各版教科书中的辨证分型,笔者仅查阅到两版辨证分型标准。
单纯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属于中医学“瘦病”的范畴,称为“气瘦”。
发病原因为郁怒忧思,肝失条达,痰气互结于颈部,或因居住山区,长期饮用“沙水”缺碘所致。
如肝郁化火伤阴,可出现阴虚阳亢证,多相当于西医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诊断】1.颈项粗大,一侧或两侧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按之质软不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或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
肿块大者觉局部沉重,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
2 .单纯性甲状腺肿有地方性特点,多见于离海较远的山区,女性多见。
大多发生在青春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基础代谢率正常或偏低。
3 .如兼见心悸、易怒、多汗、消瘦、失眠、双手伸直时震颤、眼球突出等,在甲状腺上可触到震颤,并听到血管杂音,以及心率加快者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征象,基础代谢率常增加30%~50%.有条件者可作甲状腺功能试验[包括甲状腺摄碘率,或血清总甲状腺素(TQ、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游离T、T3(FT4>FT3)测定]。
4 .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如出现脉搏增快,体温升高,剧烈呕吐,腹泻,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现为甲状腺危象,严重的可发生昏迷、休克,危及生命。
此种情况多因精神刺激、感染、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等原因诱发。
【治疗】一、辨证论治单纯性甲状腺肿,治当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为主。
如属甲状腺功能亢进,则予以育阴清火法。
1.痰气郁结颈项一侧或两侧甲状腺日渐肿大,随情绪好坏而增减,按之松软不痛,或可触到结节,一般无全身症状,或见胸闷,干咳声哑,吞咽不利,苔厚白,脉多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方药举例:四海疏郁丸加减。
海藻IOg,昆布10g,牡蛎30g,海蛤粉(包)12g,香附IOg,柴胡5g,枳壳IOg,黄药子12g。
加减:胸闷干咳者,可加郁金IOg,竹沥半夏6g,大贝母IOgo声音嘶哑,加射干10g,木蝴蝶3g0口苦苔黄,加夏枯草15go触有结节,加桃仁10g,莪术10g,红花10g,白芥子10g。
中医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进展分析马香菊1,刘飞21.邹城市中医院肿瘤科,山东邹城273500;2.邹城市中医院内一科,山东邹城273500[摘要]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作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医治疗在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中医治疗通常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阴阳、调理气血。
本文综述了中医治疗肥胖型T2DM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治疗方法、机制、临床疗效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旨在为医学界提供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优化。
[关键词] 中医;肥胖型;糖尿病;综述[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2(a)-0194-05 Progres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A Xiangju1, LIU Fei21.Oncology Department, Zou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o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2.Internal Department Section One, Zou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o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Abstract] A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prevalent worldwide, the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has achieved some posi⁃tive results in improving islet function, lowering blood sugar level and improving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T2D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usually focuses on overall conditioning, emphasizing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conditioning of qi and bloo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obese T2DM, including important advances in treatment methods,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effects. 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edical community and promote in-depth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reatment methods.[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ese type; Diabetes mellitus; Summarize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还包括胰岛功能不足、高血糖、肥胖和高血压等[1-2]。
肥胖症
肥胖系人体脂肪储存过多,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
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其他肥胖症三类。
单纯性肥胖症无明显内分泌一代谢病病因;继发性肥胖症多有内分泌一代谢病病因;其他肥胖症如水钠潴留、痛性肥胖等。
中医学称为“肥人”,其发病与进食过多,嗜食甘肥,喜静少动以及素体脾运不强有关。
饮食不节,脾运失健,内生痰湿,或因水谷精微化为膏脂,积聚于脏腑组织、四肢、皮下,而致形体肥胖。
本节主要介绍单纯性肥胖的证治,继发性肥胖症、其他肥胖症还当结合原发病治疗。
【诊断】
1有饮食过多、活动过少史,或家族遗传史。
多见于40~50岁中壮年,尤以女性为多。
2.评估肥胖的方法很多,目前较简便且最常用的方法为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1=体重(kg)/身高2(m2)0国外诊断标准为:24.9为正常上限,25~29.9为超重,230为肥胖。
适用于中国人的诊断标准为:2
3.9为正常上限,24~26.9为超重,227为肥胖。
3.结合病史、体征特点作有关检查,如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甲状腺功能测定、检查蝶鞍、立卧位试验、血糖、血脂、B超、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进一步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肥胖症。
【治疗】
本病重在预防。
应适当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脂肪、高糖类食物,多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轻症注意摄生,不需服药;中等度以上肥胖者,可配用药物治疗。
一、辨证论治
本病多属标实本虚证。
临床辨证,初起以痰湿标实为主,治予化痰祛湿法;病久以脾虚为主,治予健脾益气法。
虚实夹杂者,当予消补兼施。
1痰湿内盛形体肥胖,食欲旺盛,头昏沉重,嗜唾鼾声,流涎,胸闷气短,痰多口黏,行动迟缓,苔腻滑,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举例:导痰汤加减。
制半夏10g,陈皮10g,制胆星5~10g,枳实10g,苍术10g,菖
蒲10g,广郁金10g,茯苓10g,荷叶15g。
加减:胸闷心悸,加制远志10g,丹参12g,慈白6g。
痰多稠黏或黄色,怕热,加黄连3g,炒竹茹10g,瓜萎皮15g,并可饮服竹沥水20m1,每日2~3次。
腹胀,大便干结,加番泻叶5~10g,或制大黄6~10g°
2.脾气虚弱肥胖懒动,四肢困倦,疲劳乏力,腹胀,纳食不多,下肢轻度浮肿,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举例:六君子汤加减。
炒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5g,法半夏10g,木香5g,枳壳10g,砂仁(后下)3g,焦山楂12g。
加减:气短喘促,汗多,加黄黄12g。
尿少,下肢浮肿,加泽泻15g,生意母:仁12gs
二、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每次5g,每日2次。
三、简易方药
鲜荷叶1张,洗净切碎煮水,去渣,加白米60g煮成稀粥,每日作早餐。
也可用鲜荷叶30g,洗净,泡水代茶。
生山楂15g,红茶适量,每日泡茶饮服。
连皮冬瓜,每日IOOog,作菜。
四、针灸疗法
体针中腺、水分、阴陵泉、足三里、膀胱俞、三阴交、神门。
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耳针三焦、神门、胰、小肠。
用埋针法,每日教患者按压埋针3次,使局部有微痛感。
5日后起针,休息5天,再做第2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