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原发性肺内脑膜瘤1例
- 格式:pdf
- 大小:127.76 KB
- 文档页数:2
原发性颅内感染1例报告标签:原发性颅内感染;个案1 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于2006年1月因突发性晕厥就诊,查T 37.0℃,P 88次/min,R 18次/min,BP 110/80 mm Hg (1 mm Hg=0.133KPa),意识不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及其器官正常,颈软,对称,心肺无著变,腹软,无包块,神经系统无病理反射,考虑:短暂性脑缺血,给予活血化瘀等对症、观察治疗,约20 min后,意识渐清,不能回忆当时症状,好转后离院。
时隔约1个月,突发性晕厥再次发生,并伴有四肢抽搐,查体各器官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考虑:癫痫?经对症治疗后,神志逐渐恢复,并自述轻度头痛,建议其前往上级医院会诊。
于本市中心医院行头部MRI检查(图1):右侧海马区见有一软组织肿物,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呈混杂异常信号,周围伴有少许水肿带,印象诊断:(1)右侧海马区占位;(2)考虑胶质瘤可能。
后虽经省内外多家医院系统检查,但诊断末能明确,考虑:炎症可能性大。
回家后定期静脉滴注青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并定期复查。
2007年1月复查头部MRI(图2),印象诊断:(1)右侧顶叶异常信号,与前片相比交替出现,略有缩小,考虑炎症可能性大;(2)右侧颞叶海马区异常信号,与前片相比,略有缩小,考虑炎症可能性大,伴有相应部位局限性脑萎缩。
2008年5月复查(图3):右侧颞极局限性脑沟增宽、加深,较对称体积缩小,FLAIR像呈低信号,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小脑、脑干形态及信号末见异常,脑灰白质信号如常,印象诊断:右侧颞极原诊颅脑感染治疗后复查,局限性脑萎缩。
患者随访至今,生活、工作、精神状态等正常,偶有晕厥,癫痫发生。
2 讨论颅脑疾病一般以颅内肿瘤和颅内感染性疾病较为常见。
其中颅内肿瘤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两大类。
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于脑组织、脑膜及残余胚胎组织等。
而继发性肿瘤则是指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的肿瘤。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年4月第26卷第4期Chin J Clin Neurosurg,April 2021,Vol.26,No.4●个案报告●【关键词】颅内肿瘤;原发性Rosai-Dorfman 病;显微手术【文章编号】1009-153X (2021)04-0312-01【文献标志码】B【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739.41;R 651.1+1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 病1例陈俊兵王永刚汤荡曹奕强吕培贤杨程龙江1病例资料43岁男性,因体检发现左侧额颞占位入院。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85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124/78mmHg ,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 ,对光反射灵敏,无皮肤红肿结节,全身淋巴结未见肿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软、无抵抗,Kernig 正、Brudzinski 征均阴性。
头颅MRI 示左侧额部及额颞部交汇处见团片状占位性病变,呈等/短/稍长T 1信号、等/稍短T 2信号,病灶呈明显分叶状,基底部连续,呈宽基底,与颅骨内板相连,增强后呈均匀明显强化,大小约2.2cm×7.6cm×6.4cm ,邻近脑膜增厚强化(图1A~C )。
术前考虑脑膜瘤可能,全麻下行左侧额颞占位病变切除术。
术中见病灶色灰黄,质韧,广基与硬脑膜粘连,边界清楚,分离后将肿瘤全部切除,切除大部分肿瘤浸润大脑镰硬膜。
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左侧额颞部)病变支持Rosai-Dorfman 病(Rosai-Dorfman disease ,RDD )。
术后神志清醒,痊愈后出院,未放化疗。
术后3个月随诊复查头颅MRI 未见复发征象(图1D~F ),一般情况稳定。
2讨论RDD 又名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但具有明显病理特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常好发生于淋巴结内,淋巴结外少见,多表现为双侧颈淋巴结无痛性肿块,伴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增块、中性粒细胞增多等,好发于青少年,约一半的病例累及淋巴结外其它器官,脊柱或颅内受累较为罕见。
一、引言左肺巨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针对左肺巨大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针对左肺巨大肿瘤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治疗方案1. 术前评估(1)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家族史,了解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生长速度、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
(2)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胸部、腹部、神经系统等,以排除其他器官的异常。
(3)完善相关检查,如胸部CT、MRI、PET-CT、骨扫描等,以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周围组织侵犯情况等。
(4)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定手术风险。
2. 术前准备(1)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2)进行呼吸道准备,如戒烟、控制感染、加强呼吸道锻炼等。
(3)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4)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后护理等。
3. 手术治疗(1)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周围组织侵犯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手术方式:1)肺叶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一个肺叶,且周围组织侵犯不明显的情况。
2)肺段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一个肺段,且周围组织侵犯不明显的情况。
3)全肺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犯整个肺叶,或多个肺叶,且周围组织侵犯明显的情况。
4)胸腔镜手术:适用于早期肺癌或肺良性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麻醉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4. 术后治疗(1)抗感染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止血治疗: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治疗。
(3)呼吸支持: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4)营养支持: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促进患者恢复。
(5)心理支持:术后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5. 放化疗治疗(1)放疗针对肿瘤较大、侵犯周围组织、有远处转移等情况,可考虑放疗。
肺部感染合并颅内占位误诊为肺癌脑转移瘤1例吕宝谱;孟庆冰【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06【总页数】1页(P788-788)【关键词】肺部感染;颅内占位;误诊;肺癌;脑转移瘤【作者】吕宝谱;孟庆冰【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临床工作中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某些影像学表现的非特异性,或对某些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可能会导致疾病的误诊。
临床中经常会遇到肺占位的病例,由于家属拒绝或者无法行病理检查,仅仅根据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而误诊为肺癌;头颅MRI扫描的环形强化并不只代表转移瘤等。
下面的病例将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
患者男,49岁,缘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无规律,最高达39.2℃,伴有盗汗、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为鲜红色,量少,当地医治考虑为肺结核,遂于2012年1月17日入某省胸科医院。
既往体健。
查体:T 36.9℃、神清,双肺呼吸音粗。
检查:胸片(入院前2个月)示:右肺中野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可见空洞形成,考虑右肺结核。
初步诊断:(1)肺部感染;(2)肺结核?(3)肺脓肿?诊治经过:入院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行诊断性抗痨治疗,入院第2天肺CT:右肺上叶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可见厚壁透亮区,并可见气液平面,纵隔居中,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肺脓肿可能性大,停用抗结核药物。
第3天患者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呈喷射状,无抽搐及意识不清,颈抵抗,双侧病理征(-),考虑颅内感染,给予抗感染及降颅压治疗。
第4天头颅MRI示:右侧枕叶、额叶、顶叶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长T1长T2稍高信号影,边界较清,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带,同时增强后,右侧枕叶、额叶、顶叶病灶呈明显环形强化,周围水肿带无增强,脑膜无强化,考虑脑转移瘤可能性大,影像学资料经北京某专家会诊后亦考虑肺癌脑转移,服用盐酸埃克替尼靶向药物及中药,期间查肺癌标志物均阴性,4次痰病理均未见瘤细胞,痰培养均非耐药菌,经吡阿培南、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8d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及胸闷、头痛均减轻。
多发肺微小肺脑膜瘤样结节1例
贺泽民;刘柯婷;李红;曹伯雄;昝自亮;冯昊;魏强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年(卷),期】2024(29)5
【摘要】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MPMNs)是一种罕见的肺内结节,临床上极为少见。
本文报道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一名56岁的女性患者,体检发现双肺多发肺内磨玻璃结节,经长时间随访观察后肺结节增大,接受了胸腔镜下左肺下叶背段切除、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后诊断为MPMNs。
【总页数】3页(P798-800)
【作者】贺泽民;刘柯婷;李红;曹伯雄;昝自亮;冯昊;魏强
【作者单位】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胸外科;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微小肺脑膜瘤样结节一例及文献复习
2.43例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的临床病理分析
3.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15例临床病理分析
4.表现为双肺多发空洞样结节的肺腺癌一例及文献复习
5.肺微小结节和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治疗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医药2021年40卷第4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1,Vol.40,No.4·短篇及个案报告·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SFT )多见于胸膜,但也见于头颈部的部位,包括眼眶、鼻腔、副鼻窦、甲状腺、腮腺、颊部和咽旁间隙。
最初,由lempere 和Rabin 在1931年将其描述为纵隔和内脏胸膜的原发性肿瘤[1]。
Carneiro 等[2]于1996首次报道了涉及中枢神经系统(CNS )的原发性SFT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中枢神经系统SFT 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大多数病例位于脊髓。
关于颅内的病变相对较少,据报道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不到1%[3]。
颅内SFT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 ,ISFT )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
1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因视物重影2月余伴头痛一周入院。
入院头颅CT 平扫提示:头颅骨显示完整,大小、形态正常,右侧蝶骨大翼局部骨质吸收、破坏,局部见团状稍高密度影,截面大小约6.4cm ×5.7cm ,边界尚清,邻近脑实质受压(图1)。
磁共振成像(MRI )示右侧额颞部见团块状混杂信号影,以等T1、等T2为主,大小约5.7cm ×5.8cm ×6.9cm (左右×前后×上下),T2-FLAIR 呈高信号,DWI 呈等、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内见不规则未强化坏死区,侵及右侧眼眶外侧壁,局部外直肌、视神经分界欠清。
紧贴双侧侧脑室周围见对称性条片状稍长T1、T2信号影,T2-FLAIR 呈稍高信号,DWI 呈等信号(图2)。
查体:神志清楚,视力视野受损,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术前诊断:右侧蝶骨嵴脑膜瘤。
肺原发性脑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发表时间:2017-06-12T15:21:26.76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作者:崔元日韩点周广美[导读] 探讨肺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2.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317摘要: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1 例肺原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回顾相关文献。
结果:该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多数肿瘤细胞排列成特有的漩涡状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nmentin、EMA、S-100蛋白表达阳性,Ki-67阳性率< 1%,SMA、TTF-1、CD34、CD31、PR、ALK、Sy n均(–)。
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支持良性脑膜瘤的诊断。
结论:肺原发性脑膜瘤十分少见,肺原发性脑膜瘤生长缓慢,境界清楚,其形态学特点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相似,大多数为单发,良性,手术易切除。
关键词:脑膜瘤;肺原发;形态及免疫组化[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primary lung meningioma of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1 cas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meningioma,tissue pathological morp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and review the literature. Results:the tumor is composed of spindle cells and epithelioid cells,most of the tumor cells arranged in spiral structur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tumor cells vinmentin,EMA,S - 100 protein expression positive,positive rate of Ki - 67 < 1%,SMA,the vera.ttf - 1,CD34,CD31,PR,ALK,Sy(-)n. 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support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meningioma. Conclusion:pulmonary primary meningioma is rare,pulmonary primary meningioma,slow growth state clearly,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eningioma,most of them are single,benign,surgical resection.[key words] meningioma;Primary lung;Morp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肺原发性脑膜瘤(primary pulmonary meningioma,PPM)又称肺异位性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
头皮下原发性脑膜瘤1例
李立民;杜晓东;王玉红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2004(028)002
【摘要】脑膜瘤临床上很常见,它是仅次于胶质瘤的常见颅内肿瘤,但脑膜瘤发生在颅外却极为少见,我科曾遇1例,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60)
【作者】李立民;杜晓东;王玉红
【作者单位】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吉林,桦甸,132400;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吉林,桦甸,132400;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吉林,桦甸,13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颅内多发脑膜瘤合并头皮异位脑膜瘤1例报告 [J], 李栋良;黄光富;冯海龙
2.以头皮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膜瘤 [J], 吴星;戴学元;裴永恩;胡胜;汪凌
3.左侧颞顶枕区巨大脑膜瘤术后合并头皮下积液1例 [J], 孟建军;孟杰
4.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J], 邹巧群;舒慧刚;吴彤;高卫真;苏殿三;俞卫锋;田婕
5.动态增强MRI与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J], 游家生;吕秀金;郭伟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7例报告
王浩;汪和平;张德贵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34)2
【摘要】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较少见,病程短,进展快,易和眼眶及鼻窦的其它疾病混淆。
现将我科1983-2003年收治的7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44-245)
【作者】王浩;汪和平;张德贵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221002;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221002;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22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
【相关文献】
1.筛窦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附36例报告) [J], 袁友文;甄泽年
2.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6例报告 [J], 汪和平;吴鹤金;赵绍君
3.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33例报告 [J], 张海燕;程庆芳
4.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诊治分析:附17例报告 [J], 龚龙波;孟良;吕孝鹏;徐玉振;谢志远
5.原发性筛窦脑膜瘤一例报告 [J], 谢大钊;储成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
007-4287(2019)10-1825-02巨大原发性肺内脑膜瘤1例
徐 丹1,
崔璨璨1,周 哲2,张 斌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内镜中心;2.放射科,吉林长春13003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因“咳嗽咳痰,偶痰中带血20余天”来我院就诊。
病程中无发热、无胸闷气短,偶有胸痛。
患者既往无肿瘤病史及呼吸系统疾病病史。
入院后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胸部CT平扫示右肺上叶见类圆形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5.2cm×5.6cm×6.4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右肺上叶支气管受压,肺门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头颅CT检查示中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气管镜刷片病理示:灌洗液未见癌细胞。
临床结合胸部CT考虑“
右肺上叶肿瘤”,予右肺上叶及肿瘤切除术。
手术及病理眼观:切除的部分肺组织,距支气管截断0.8cm处紧邻支气管壁肺组织内见一肿物,大小为6.0cm×5.5cm×5.0cm,切面灰白、局部淡褐、质软,肿物与周围肺组织及支气管界限清楚,其余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镜检: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成结节状或旋涡状,瘤组织局部梗死明显,偶见核分裂象及砂粒体。
免疫组化:EMA(+),Vimentin(+),E-Cadherin(+),S-100(-)
,SMA(-),CK(-),TTF-1(-),Ki-67约(3%+)。
病理诊断:右肺上叶原发性脑膜瘤(上皮型)。
*通
讯作者
图1(肺窗)和图2(纵隔窗)示右肺上叶中央类圆形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光整,密度均匀。
图3(光镜)示肿瘤细胞
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成结节状或旋涡状(X
200,HE);图4示免疫组化EMA阳性(X200)。
2 讨论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而原发性异位脑膜瘤非常罕见,占所有原发性脑膜瘤的1%-
2%,
常见于头部、颈部、皮肤和周围神经[1]。
原发性肺脑膜瘤(PPM)更是极其罕见,由Weiss等[2]
于
1
952年首次报道,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仅50余例。
PPM一般无临床症状,常在胸部X线或CT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也有些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咳血或胸痛,本例患者因咳嗽咳痰,偶痰中带血来就诊。
目前,关于原发性肺脑膜瘤的确切组织学来源主要有两个假说:(1)来源于胸膜下的多潜能间质细胞;(2
)来源于异位蛛网膜细胞,即肺内微小脑膜上皮结节[3]。
Sp
inelli等[3]报道了一例肺部异位脑膜瘤与微小脑膜上皮结节并存的病例,提示肺部脑膜
瘤可能发生于肺部微小脑膜上皮结节。
然而,部分
学者[
4]
认为这种假设不太可能,因为尸检结果中脑膜上皮结节和脑膜瘤的发生率不一致。
因此,PPM的起源尚不明确。
原发性肺脑膜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仅有4例为
恶性的报道[
5]。
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孤立性肺结节,多位于肺叶周围(肺野外带近胸膜下)[6]
,笔者认
为这可能与PPM组织来源假说有关,其组织来源与胸膜关系密切。
而本例患者病灶位于右肺上叶中央,目前未见发生于肺叶中央的PPM病例报道。
CT常表现为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的孤立性肺内结节(如图1、2)。
组织学检查呈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样结构,由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旋涡状或洋葱皮状(如图3)。
免疫组化以EMA、vimentin阳性为
其特征(如图4
)[5]。
由于颅内脑膜瘤可转移到肺[7]
,因此原发性肺脑膜瘤的诊断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
—
5281—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10月 第23卷 第10期
点[1,5,7]
:①发生于肺组织内;
②通过CT或MRI确定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③具有典型的脑膜
瘤的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本例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因此可以确诊为PPM。
原发性肺脑膜瘤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几乎无复发,非典型或恶性脑膜瘤由于病
例数极少,其预后尚不明确。
Satoh等[8]对PPM患
者进行了10年的随访,发现术后没有复发。
术前准确诊断及术中快速作切缘病理可防止过度切除及不必要的放化疗。
但是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大多数PPM病例,
肿瘤常位于肺周围靠近胸膜处,楔形切除是其首选手术方式,本例病灶由于位于肺叶中央,而且体积巨大,因此进行了肺叶切除。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我们将定期随访此患者,明确有无复发。
总之,原发性肺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疾病,并且通常是良性的,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孤立性肺结节,如本案例所示。
在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Xu K K,Tian F,Cui Y.Primary pulmonary
meningioma presen-ting
as a micro solid nodule:A rare case report[J].Thoracic Canc-er,2018,9(7):8
74.[2]WeissA,Philippides D,Montrieul B,et al.Primary
pulmonarymeningioma:a rare,slow-growing tumor[J].J Radiol ElectrolArch Electr
Medicale,1952,4:701.[3]Spinelli M,Claren R,Colombi R,et al.Primary pulmonary menin-gioma may arise from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J].Advances inclinical pathology
,2000,4(1):35.[4]Drlicek M,Grisold W,Lorber J,et al.Pulmonary
meningioma:Im-muno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J].American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1991,15(5):455.[5
]张慧芝,沈晓涵,王素英,等.原发性肺脑膜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34(9):997.[6
]刘 磊,田昭俭.肺原发性脑膜瘤的组织病理与影像学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4,5(2):113.
[7]Asioli S,Senetta R,Maldi E,et al.“Benign”metastatic mening
io-ma: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one case metastasising to thelung and overview on the concepts of either primitive or metastat-ic meningiomas of the lung[J].Virchows Archiv,2007,450(5):5
91.[8]Satoh Y,Ishikawa Y.Primary pulmonary meningioma:Ten-yearfollow-up findings for a multiple case,implying a benign biologicalnatur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0,139(3):e39.(收稿日期:2
018-10-11)*通讯作者
文章编号:1007-4287(2019)10-1826-03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李嘉鑫,顾正忠,王旭东*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吉林长春130041
) 侵袭性纤维瘤病(AF)又称为韧带样纤维瘤(DTF),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组织来源的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具有浸润生长和局部复发的特性,但不发生远隔脏器转移。
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结合文献对1例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进行报道。
1 临床资料
患者中年女性,因全腹部疼痛38小时加重8小时于2017年12月01日急诊入院。
入院1天前于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行输液(具体不详)后略有缓解,于入院8小时前疼痛加重,为持续性钝痛,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内含胆汁,无特殊气味。
入院时体温升高至41℃,呼吸30次/分,心率120次/分,
血压94/68mmhg。
入院查体示: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疼痛不适,为持续性钝痛,伴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于脐周可触及一大小约9cm×10cm的肿物,质韧。
听诊肠鸣音3次/分。
入院检查血常
规:白细胞总数15.8×109
/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5%。
彩超示:
腹腔积液,右下腹占位病变。
腹部CT示:
腹腔积液,腹腔游离气体,下腹部区高密度影,不除外肠管聚集所致。
腹部肠管周围局部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炎性改变所致可能性大。
临床初步诊断:腹痛待查,腹部肿物、腹腔积液、脓毒性休克。
鉴于患者病情较重,在给予抗休克治疗后急诊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腹腔内大量脓性积液,大网膜正中可见一穿孔改变,分离大网膜后可见
—
6281—Chin J Lab Diag
n,October,2019,Vol 23,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