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反力的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192.25 KB
- 文档页数:4
桁架3个支座反力计算例题及解析一、桁架3个支座反力计算例题(一)例题11. 题目:有一个简单的平面桁架,如下图所示(这里假设你能想象出一个简单的桁架结构,比如三角形桁架,一端固定铰支座,一端可动铰支座,中间还有一个支座,桁架上有几个已知的力作用在节点上,比如在某个节点上有一个垂直向下的10kN的力,在另一个节点有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大小为15kN的力等等,具体数值和方向可以自行设定得更复杂一点哦),计算这3个支座的反力。
2. 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先对整个桁架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静力学平衡原理,对于平面力系,有∑Fx = 0和∑Fy = 0,以及对于这个系统相对于某个点的力矩平衡∑M = 0。
假设固定铰支座为A点,可动铰支座为B点,中间支座为C点。
先以A点为矩心,列出力矩平衡方程,这样就可以先求出B点的支座反力。
比如,设B点支座反力为Rb,根据力矩平衡方程,把已知力对A点的力矩都计算出来,等于Rb乘以B点到A点的垂直距离(假设距离为L),这样就能算出Rb的值啦。
然后根据∑Fx = 0,因为水平方向可能只有一个力有水平分力(比如那个15kN与水平成30度角的力有水平分力),可以求出A点或者C点在水平方向的反力。
最后根据∑Fy = 0,把所有已知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以及已经求出的B点反力都考虑进去,就可以求出剩下的一个支座反力啦。
3. 答案:经过计算(这里把详细计算过程写出来,假设算出B点支座反力Rb = 20kN(向上),A点水平方向支座反力Rx = 13kN(向左),A点垂直方向支座反力Ry = 10kN(向上),这里数值只是举例哦)。
(二)例题21. 题目:有一个更为复杂的桁架结构(可以描述成是由多个三角形组合而成的桁架,支座分布不同,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更多样化,例如在桁架的不同节点上有垂直向下的力、水平向左的力、与水平成45度角的力等,并且力的大小也各不相同,像5kN、8kN、12kN 等),求3个支座的反力。
三跨连续梁支座反力计算例题三跨连续梁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形式,其支座反力计算是桥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三跨连续梁支座反力计算的例题。
假设有一座三跨连续梁,每跨长度均为20米,总长为60米,宽度为10米,梁高为2.5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设计活载荷为25kN/m2,自重为25kN/m3。
该梁的支座形式为简支-悬臂-简支,其中第一跨和第三跨为简支,第二跨为悬臂,悬臂长度为5米。
现在需要计算该梁的支座反力。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该梁的自重。
根据梁的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计算出每米梁长的自重为:自重= 宽度×梁高×混凝土密度= 10 ×2.5 ×25 = 625 kN/m因此,整座梁的自重为:自重= 自重×梁长= 625 ×60 = 37500 kN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设计活载荷的作用力。
根据设计活载荷和梁的宽度,可以计算出每米梁长的活载荷为:活载荷= 活载荷×宽度= 25 ×10 = 250 kN/m因此,整座梁的活载荷作用力为:活载荷作用力= 活载荷作用力×梁长= 250 ×60 = 15000 kN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悬臂跨的支座反力。
由于该悬臂跨是单跨梁,其支座反力只有一个,即支座反力等于该跨的重力和作用力之和。
因此,悬臂跨的支座反力为:支座反力= 自重+ 活载荷作用力= 37500 + 15000 = 52500 kN最后,我们需要计算简支跨的支座反力。
由于简支跨是双跨梁,其支座反力需要分别计算。
对于第一跨,其支座反力等于该跨的重力和作用力之和。
因此,第一跨的支座反力为:支座反力= 自重+ 活载荷作用力= 37500 + 15000 = 52500 kN对于第三跨,其支座反力等于该跨的重力和作用力之和,再加上第二跨的支座反力。
因此,第三跨的支座反力为:支座反力= 自重+ 活载荷作用力+ 第二跨支座反力= 37500 + 15000 +52500 = 105000 kN综上所述,该三跨连续梁的支座反力分别为52500 kN、52500 kN和105000 kN。
悬臂梁支反力计算
悬臂梁支反力的计算过程可以参照以下步骤:
确定悬臂梁的受力情况。
可以将受力点分解为水平力和垂直力两个方向,分别记为Fx和Fy。
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平衡条件下,进行支座反力的计算。
假设支座B处的反力为RA和RB,而悬臂梁的另一端(如A端)通常无反力。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组:
∑Fx = 0,从而得出RA = Fx
∑Fy = 0,从而得出RB = Fy
代入力的数值,即可求出支座反力RA和RB的具体数值。
此外,悬臂梁支反力的计算公式还可以表示为:支反力= 负荷× 悬臂长度/ 原始长度。
请注意,以上步骤和公式是基于一些假设和简化得出的,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求图示斜梁的支座反力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求图示斜梁的支座反力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1 用截面法计算如图所示外伸梁1-1,2-2, 截面上的内力,其中:M=1Fpa2C解:1)求支座反力MB=0A(a)∑Fp⨯3a-M-FAy⨯2a=0FP⨯a-M+FBy⨯2a=0∑M=0解得:FAy校核:51=Fp(↑)FBy=Fp(↓)4451∑Fy=FAy+FBy-FP=4FP-4FP-FP=02) 用截面依次在1-1,2-2 截面处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 图(b):M1∑Fy=0c-FP-FQ1=0Q1(b)FQ1=-FP1-1∑M=0Fpa+M1=0M1=-Fpa2Ay∑Fy=0FAy-FP-FQ2=0 FQ2(c)1FQ2=FP42-2pa22.悬臂梁AB,在自由端受集中力偶M作用,试绘出此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M=0F+M=0M2=-FpaAFQ解:1)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将坐标x的原点取在A端,由直接法可得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Q0≤x≤L,M(x)=mA(a)FFQ图FQ(x)= Fp左=FAY=bFp /L (0(a) FQ(x) = Fp右=- FBY =-aFp /L,(aMc(x)= Mc(Fp左)= FAY x=bFpx/L(0M(x)= MZ(Fp右) = FBY (L-x)=aFp (L-x) /L, (aFpab/L• AC段:• 在x= 0,处,M(0)=MA= 0• 在x= a处,M(a)=MC=abFp /l, • CB段:在x=a处, M(a)= MC =abFp /l, 在x=0处, M(l)=MB=0, 当aFQ图在x=a处, Mmax =M(a)= MC =abFp /LM4.简支梁受力如图所示,试作出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a)ANqFAY = FsAFscCAC:0≤x 2FQ(x)=∑FpL=5-2xM(x)=∑Mz(FpL)=5x-x2MCBMC-=6kNm,FSC-=1kNA5k NCD:2≤x≤3 FQ(x)=FpL=5-2⨯2 M(x)=Mz(FpL)=5x-4(x-1)-4=MC+=2kNm, FSC+=∑∑x5 1 24633DB:3≤x≤4FQ(x)=∑Fpr=-3M(x)=∑Mz(FpL)=-3(4-x)课程学习>> 第三章>>典型例题[例题3-2-1]作简支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耳式支座地震反力计算
耳式支座是一种用于固定结构的支座形式,它通过一组钢形耳片与结构连接,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会产生地震反力,而耳式支座的设计目的就是要合理分担这些反力,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1.确定地震力参数:根据结构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以及结构的重要性等级,确定使用的地震力参数,包括设计基准地震加速度和地震谱等。
2.确定结构特征:确定结构的质量、刚度、阻尼等特征参数,包括结构的总质量、柔度比等。
3.计算地震力:根据地震力参数和结构特征,计算出地震作用下结构所受到的地震力。
地震力主要包括剪力、弯矩和轴力等。
4.分配地震反力:根据结构的刚度分布和刚度比等,将地震力合理分配到耳式支座上。
一般来说,支座受到的地震反力与其刚度成正比。
5.耳式支座地震反力计算:根据分配的反力和支座的刚度,计算每个支座所受到的地震反力。
可以使用公式F=k*Δx来计算,其中F是支座所受到的反力,k是支座的刚度,Δx是支座的位移。
6.耳式支座设计:根据地震反力计算结果,对耳式支座进行设计和选择。
选择适当的耳式支座材料和尺寸,以满足结构的要求。
7.地震反力校核:对计算得到的地震反力进行校核,确保支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根据结构的要求,进行强度和刚度的校核。
以上就是耳式支座地震反力计算的详细步骤和方法。
在进行计算和设计时,需要注意地震力参数的准确性和结构特征的合理性,以确保计算结
果的准确性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此外,耳式支座地震反力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借助计算软件和专业知识来进行。
支座反力的计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支座反力计算
简单的静定结构可以通过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来建立两个方程式,每个方程是可以求一个未知量,就是说,简单的静定结构只能求两个未知力;
对于超静定结构计算就复杂了,不过还是要用到平衡和力矩的平衡来建立方程,此外根据具体的情况增加其他方程联合求解,就是说,有多少个未知力就需要多少个方程式;
例如:一条简支梁长为L,两头AB简支,从左到右在1/3L处有个P向下的集中力,求两端支座反力。
这就是简单的静定结构,解题如下:
设两端的支座反力分别为:Ra和Rb
根据垂直方向力的平衡条件得:
Ra+Rb=P
根据垂直方向力矩的平衡条件,以A为原点,得:
Rb*L=P*1/3L(顺时针力矩等于逆时针力矩,A的支座反力过原点,力矩为零)
联立两个方程组解得:
Ra=2/3P
Rb=1/3P
图解在这里是用不上,所有结构力学的书都有计算的方法的,最好就是找来看看,比我们在这里费尽心思的讲解要好得多。
例题:简支梁的支座反力计算
杆件长5米,离A端头米有集中荷载为100N,问A,B两支座的反力为多少
最佳答案
RA=70KNRB=30KN
1.1.5支座反力计算
在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中,通常须预先求出支座反力,再进行内力计算。
求支座反力时,首先应根据支座的性质定出支座反力(包括个数和方位),然后假定支座反力的方向,再由整体或局部的平衡条件确定其数值和实际指向。
以图1-6a所示多跨刚架为例,讨论支座反力计算。
图1-6
此刚架有五个支座反力:、、、和。
由整体的三个平衡方程,加上铰D和铰C处弯矩分别为零的平衡条件,即可求出这五个支座反力。
从几何组成的角度看,D以右部分为三铰刚架,是基本部分;D以左部分是支承在地基和三铰刚架上的附属部分。
首先,取附属部分为隔离体(图1-6b),由平衡方程求、和。
(a)
然后,将D铰处的约束反力反向加在基本部分上,取D以右三铰刚架为隔离体(图1-6c),利用平衡方程求和。
(b)
(c)
再取C以右半刚架为隔离体(图1-6d),由铰C处弯矩为零的平衡方程求。
(d)
最后,由三铰刚架ABC第三个整体平衡方程求。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