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波点怪婆婆_草间弥生
- 格式:ppt
- 大小:5.01 MB
- 文档页数:6
“怪婆婆”草间弥生的精神世界草间弥生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女艺术家之一,她不仅是位艺术家、设计师,还在作曲、写诗、写小说方面颇有涉及,草间的艺术衍生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得以热卖,她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位前卫艺术家。
与其说草间弥生的一生都在追随艺术,倒不如说是艺术治疗了她。
本文将从草间弥生的艺术风格特点入手,介绍草间的人生经历,并通过她极具个人色彩的设计风格汲取值得笔者学习的地方。
草间弥生的作品,是艺术家给予观众最好的礼物。
标签:草间弥生;圆点;前卫艺术;无限1 草间弥生复杂多变的一生草间弥生Yayoi Kusama于1929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时至今日是一位已有89岁高龄的“怪婆婆”。
草间弥生年少时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院就读,随后1948年她在京都市立工艺美术学校开始学习日本画,由此可见草间弥生并没有系统、长期的接受过美术教育。
草间弥生年幼时虽然家庭富庶,但是父亲却在外放荡,母亲也因而憎恨草间并坚决反对她走上艺术的道路,导致草间弥生年幼时便性格孤僻,10岁时的她就开始被大量的幻觉和幻听所困扰,患上了“人格解体神经症”。
在母亲的打压下草间弥生的童年变得非常不幸,但是好在1955年时,草间弥生开始与美国女作家乔治亚·欧姬芙通信,随后1957年,草间弥生带着母亲给她的100万日元离开日本移居到了美国进行发展。
草间弥生到达纽约后迅速获得关注,也曾经和安迪·沃霍尔、克勒斯·欧登柏格等一众当代卓越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展览。
草间弥生于1966年使用灯泡和大面镜子所创作的《无限的爱》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并受邀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
在纽约的草间不仅有着“前卫女王”的美誉,还以行为艺术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反战中去,期间她也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约瑟夫·康奈尔,但随着约瑟夫的去世,痛失伴侣的草间便返回了日本东京,于1977年自愿住进精神病疗养院,每日在心理疗养所和工作室之间往返继续走着艺术创作的道路。
知识驿站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的波点梦幻艺术画着浓重的眼妆、戴着一头灿烂的酒红色头发、身穿圆点图案短上衣——很多时候,草间弥生在人们眼中是一个“怪婆婆”。
在几十年里,她近乎偏执地画着各种各样的圆点,作品中无穷无尽的圆点就是她特有的创作元素,时常让观者混淆了真实和虚幻的界限。
草间弥生经典作品她对斑点的迷恋,源自幼年患的神经性视听障碍,这场疾病,使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
草间弥生把它们看成是细胞、分子,是来自宇宙的信号。
于是她不停地画画,试着用重复的圆点把自己的幻觉表现出来,草间弥生说,特定图案的反复、增生、繁殖像流水一样从她脑中倾泻而出,而这样的创作风格也几乎伴她一生。
草间弥生的作品以营造异境著称,有人把她的作品比喻成一次“波点的复兴”。
她用红色、粉色、橙色等色彩鲜明的波点,为观众创造出一个个前卫、迷幻,甚至有点神经质的梦境。
在英国《泰晤士报》评出的“二十世纪200名最伟大的艺术家”中,草间弥生位居前列;在纽约艺评界看来,草间弥生是比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拥有更大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女王。
2012年,路易·威登LV(Louis Vuitton)设计总监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与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合作推出“Yayoi Kusama for Louis Vuitton”系列产品:包括包袋皮具、高级成衣、珠宝配饰。
Jacobs称这次合作是对草间弥生圆点艺术支持的延续。
“她的能量是源源不断的”Jacobs说,“对于那些不关注艺术和不了解草间弥生的作品的人,将会有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Louis Vuitton去欣赏她的艺术。
”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与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12个关键词解读“怪婆婆”草间弥生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再多的标签也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的一生。
这位和荒木经惟一起被批评为日本“坏品位”的代表人物,在40多年前成为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影响力堪与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匹敌。
30多年前,她回到东京,住进精神疗养院,销声匿迹。
1993年,她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重出江湖,确立了自己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
2012年6月底,英国《泰晤士报》公布20世纪最伟大的200名艺术家的调查结果,毕加索、塞尚名列第一、第二,日本有四位艺术家上榜,分别为村上隆、草间弥生、杉木博司和野口勇。
相比村上隆等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艺术比他们超前了三四十年。
童年草间弥生1929年出生在一个经营种子生意的富裕家庭,父亲是上门女婿,生性放荡,经常在外面拈花惹草,母亲个性强悍,近乎歇斯底里。
两人不断爆发激烈的争吵,家无宁日。
家庭关系的扭曲使得草间弥生自幼孤僻敏感,她曾形容自己为“特异儿童和不良少女”。
一张草间弥生10岁时的黑白照片上,她气质安静、神色阴郁,手执花束,硕大的花盘将她围绕起来,仿佛要将她吞没。
草间弥生和世界独特的关系从那时便开始了,只有借助不停地画画,她才能暂时逃离周遭世界投射在她内心的压抑、惊慌和可怖。
当时母亲坚决反对草间弥生画画,希望女儿将来成为一名商人而不是艺术家。
她发疯般地踢翻她的调色盘,毁掉她的画布,甚至打她耳光,罚她和工人一起干活,还经常把她关起来。
恐惧感和叛逆情绪让草间弥生迸发出更强大的绘画激情,她发誓决不放弃自己喜爱的艺术,继续以绘画来表现自己所体验到的孤独世界的幻觉。
母亲见草间弥生不思改悔,就想让她早日出嫁,以断了她成为画家的念想。
姐姐也不断拿来各种富家子弟的照片让她挑选,乡里人也前来说媒。
但草间弥生丝毫不为所动,一门心思地做着自己的画家梦。
1957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她100万日元,告诉她永远不要再踏入家门。
了解有趣的日本风情,从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开始。
即便你不知道草间弥生是谁,但其实每个人都见过她的作品。
甚至,在绝大多数人的衣橱里,都会有一件波点衣服。
这个女人,她的世界里全是波点,毫无例外!一个将波点做到极致的女人,这就是世界著名的圆点女王、日本超级艺术天后、话题女王——草间弥生,20世纪最伟大的200名艺术家之一。
草间弥生,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青年时就读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校,毕业后到工艺美术学校主修日本画。
1955年,草间弥生寄出自己的水彩画给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并与其通信,这是她艺术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
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市,展开前卫艺术创作。
然而,艺术家往往不会按照套路出牌,草间弥生也不是那种美美地画画,端庄地生活的艺术家。
深受幻觉影响的草间弥生,幼时常常企图自杀,她绝对不是一个“安分”的女子,这在她母亲眼里更是不堪。
她想象自己是大自然的一滴露水、一株植物,拥有来自天地的精华与灵感,看上去太神秘,太美好,她从来都认为自己是最美好,最厉害的。
她把自己锁在一个世界里,外面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恐惧,尤其是男人。
直到她在日本一家疗养院对面斥“巨资”买下一栋房子,以后的创作才能稍微心安。
其实,好多世界级的艺术家都经历了精神上备受煎熬的人生,毕加索、梵高等大家,都是如此。
大多数时候,艺术家会刻意隐藏自己的内心,即使表现也不会和盘托出,但是草间弥生却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完完全全、毫无掩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草间弥生在作品《花(D.S.P.S)》中写道:“某日我观看着红色桌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前卫艺术家:怪婆婆草间弥生的世界Yayoi Kusama's Fashion WorldART EVENTS 艺事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
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
当代艺术专访|日本国宝级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波点中成为
女王的怪婆婆
“我的作品来源于只有我能看见的幻觉”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
她曾与安迪沃霍尔、小野洋子等
先锋艺术家见证了当代艺术史
草间弥生:“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有才华。
我一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艺术上,并且把我最原始的意念和想法全部用到了代表草间弥生的作品上。
”——《外滩画报》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创作的,我可以告诉你,那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
我的一生,我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与艺术相关。
要是人可以有来世,我还想再做艺术家。
无论生与死,艺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
”——草间弥生
呆呆地抱着一束花
“在美国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强悍而具有创造性。
”——纽约评论家Gordon Brown
草间,弥生
复杂,多变
变成波
变成点
变成密集的恐惧!
恐惧?是疯狂的美
疯狂,我张牙舞爪
美丽,我身材矮小
在当代艺术领域
哪有进击的的巨人?
我曾毫不留情,吞下禁忌的果实
面对伟大航线,只有一声咆哮“安迪·沃霍!你在模仿我的作品”——九零画派·当代艺术
我曾安逸且美好。
日本怪婆婆---草间弥生一、摘要草间弥生——这个名字听起来相当古典和优雅,但是任何看到其作品的人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无穷无尽的圆点和条纹,艳丽的花朵重叠成海洋,混淆了真实空间的存在,只有阵阵眩晕和不知身处何处的迷惑。
重复性的圆点对于草间弥生与其被当作她与世界沟通的途径,不如说是一种治疗。
1929年生于日本本土的草间是一个孤独的孩子,在幼年时代她就对现实生活视域中的圆点充满兴趣。
镜子,圆点花纹,生物触角和尖端都是草间弥生后来作品中重复出现的母题,她对斑点的迷恋源自幼年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这场疾病使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
于是她开始画这些斑点,它们像是细胞,种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草间弥生把它们看成是来自宇宙的和自然的信号。
“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
”她用它们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来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
二、关键词圆点、补捉网、条纹、重复、疾病、恐惧、幻觉三、正文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战后从亚洲崛起的极富影响的艺术家。
她的艺术实践非常广泛:绘画、拼贴画、雕塑、表演、电影、装置、小说、诗歌和音乐。
草间弥生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en:Art Brut)、普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
但在草间对自己的描述中,她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obsessive artist)。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图呈现的是一种自传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内容;草间所用的创作手法则有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
她十岁患病导致幻听幻视。
她认为网状结构象征富有生机的生命本质。
她是日本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我们接受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而草间弥生的世界观里(或许对她来说并不存在世界观,而是我们强加之的名词解释)世界是圆点所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