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波点南瓜
- 格式:pptx
- 大小:25.13 MB
- 文档页数:31
草间弥生的奇幻波点南瓜
草间弥生
Yayoi Kusama
1.被评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2.1929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
3.她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
她的创作风格独特、
4.多元,从平面的绘画创作、雕刻到装置艺术。
5.现居住在日本东京,住进精神疗养院治病,并持续从事艺术创作至今。
猜猜草间弥生为什么这么喜欢画圆点南瓜呢?
草间弥生从小就是一位特别的孩子。
幼年
时期,她就对现实生活视域中的圆点充满
兴趣,如镜子、圆点花纹、生物触角都是
她重复出现的创作题材。
她对斑点的迷恋
,源自幼年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这场疾
病使她看到的世界彷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
网,这也成为了她的创作素材。
童年时期的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作品欣赏跳舞的南瓜
“地球也不过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
”----草间弥生
在1990年代之后,草间加入了商业艺术的领域,与时装设计界合作,推出了带有浓厚圆点草间风格的服饰,并开始贩卖许多艺术商品。
Louis Vuitton x Yayoi Kusama -The Looks
Louis Vuitton x Yayoi Kusama at Selfridges。
喜欢镜屋和波点南瓜的怪婆婆,又在伦敦办了新展今年已 87 岁的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Yayoi Kusama)依然没有停止她的创作和展览,从 5 月 25 日到 7 月 30 日,她与伦敦 Victoria Miro 画廊合作,再次展出了标志性的波点南瓜和绘画《我的永恒灵魂》(My Eternal Soul)系列。
带有黑色波点的黄色南瓜铺满了整个房间里,房间的墙面、地板和天花板全部铺上了镜子,让发着光的南瓜经过层层反射,就像无数南瓜在蔓延生长。
在天花板的景象中,具象的南瓜退去,留下黑色波点和黄色的光组成的两种相间色彩,影影绰绰,像是在黑色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镜子将南瓜复制并抽象化,都表达了繁殖、幻觉、补捉网(Infinity nets)等主题。
这个房间名为 All the Eternal Love I Have for the Pumpkins ,距离上一次利用镜子和波点南瓜创作的《镜之屋(南瓜)》(Mirror Room (Pumpkin))已有 25 年。
当时的创作是将黄色背景下的黑色波点铺满四面墙,中间放上镜子小屋,让波点花纹在镜子上延续,用整个房间来象征南瓜。
而在新的作品中,光影的微妙感受更明显。
“从童年开始,南瓜对我就是极大的安慰,它们告诉了我生活的乐趣”。
南瓜在草间弥生不同作品里出现,成为她对生命力的最好表达。
Mirror Room (Pumpkin)(1991)另外一个房间 Chandelier of Grief ,她用吊灯替换了南瓜。
在黑色的背景中造成了一种更强烈的装饰感,像是一块光影复杂的幕布。
第三个使用了镜子的房间是 Where the Lights in My Heart Go,她使用了抛光不锈钢做墙面投射出植物的倒影。
这种金属材料也是她所擅长的。
在 Mayfair 区的展厅里,展示了她的绘画。
这些绘画几乎没有任何具象的事物,却充满颜色和形状之间的碰撞冲击,富有浓烈的情绪。
图片来自 dezeen、Victoria Miro好奇心日报 , 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
草间弥生的南瓜美术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孩子们认识及了解日本当代艺术“草间弥生”的生平及创作源泉。
2、了解波点设计的概念,结合当下的设计元素,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
锻炼孩子的色彩搭配能力,设计思维转变,培养孩子对颜色的运用和感知。
3、通过欣赏大师的波点系列作品,让孩子们感受草间弥生作品的特色以及大师创作的“点艺术”给人的震撼。
孩子们可以更深刻认识点,并对点有了新的认识和欣赏。
4、通过本课题来扩宽孩子们的艺术思维,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并掌握艺术家的绘画技巧,能够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可能出现的问题:孩子们本节课虽然没有很清楚的记住“草间弥生”的名字,但是都非常积极的参与了点的绘画,作品中大小点的规律掌握的很好,孩子们在主体物外形比例和造型的把控需要老师(家长)协助调整。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师变魔术吗?2、教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引出“圆”3、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圆”还有一个名字吗?4、你们知道波点可以变成什么吗?二、学生们观看视频部分图片1、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不同的波点组成的图片。
2、如果给你很多圆你们能变出什么?3、引入草间弥生(具体分四个阶段,导入如下)第一阶段:开场引导导入:师:大家认识这位老奶奶吗?(讨论)她是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
大家观察一下她的穿着打扮有什么特点。
第二阶段:探索发现(头脑风暴)导入:大家观察一下她的穿着打扮有什么特点。
(色彩鲜艳,重复的圆点、图形等)引出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第三阶段:想象力延伸导入:师:今天我们也去创作一幅关于波普艺术的画作,那画的是南瓜。
你们画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注意哪些呢?大家讨论一下,比如构图啊、南瓜的颜色啊。
等等(老师可以简单做示范)第四阶段:创作与表现导入:师:接下来,我们就创作一幅自己的波点南瓜吧。
幼儿园第一学期“教师公开课”教案时间:地点:大四班执教者:活动名称:美术活动《波点南瓜》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草间弥生,欣赏她的波点作品——南瓜,感受作品的特点。
2.能够创作自己的波点南瓜,掌握波点规律系列绘画技巧。
3.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活动准备:《波点南瓜》ppt、画纸、彩笔、记号笔活动过程:一、感知体验1.师:今天小唐老师准备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猜它是谁?谜语:胖胖娃娃金黄色,似灯笼、像西瓜,万圣节恶作剧、都用它。
(谜底:南瓜)小结:它就是南瓜,它的形状是扁圆形的,在它的表皮有很多条纵沟。
2.试一试,画一画。
师:南瓜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在黑板上把它画出来吗?(请幼儿上台画一画)二、探索发现师:有一位画家,她的名字叫做草间弥生(出示草间弥生的照片),她非常喜欢画南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画的南瓜。
她绘画的南瓜和我们刚才看到的南瓜有什么不一样?师:她绘画的南瓜是什么颜色的?圆点点是什么颜色的?南瓜上的圆点点大小是一样的吗?她除了用圆点装饰,还有用别的形状装饰吗?小结:她绘画的南瓜是各种颜色的,上面用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圆形波点装饰这个南瓜,所以也有人叫草间弥生为波点女王,而且这个南瓜用的圆形的波点是中间往旁边慢慢变小是有规律的。
师:如果请你来当波点公主和波点王子来绘画南瓜,你想用绘画什么颜色的南瓜,用什么颜色的圆点来装饰?用什么样的规律来装饰?师:哪些小朋友想来画一画?二、创作表现1.讲解规则及材料师:那等一下就请小朋友来创作独一无二的波点南瓜,在创作的时候小朋友们要注意:第一,小朋友们画出南瓜的外形以后,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
第二,使用记号笔时要将记号笔的笔盖盖在它的屁股上,用完及时将笔盖盖好。
介绍材料:记号笔、彩笔、A4纸。
2.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有规律的利用大小、颜色不同的波点进行装饰。
3.根据幼儿创作情况进行小结。
三、欣赏评议师:你创作了怎样的南瓜,用了什么样的规律进行装饰?师:你喜欢谁创作的南瓜,为什么?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草间弥生的作品——南瓜,也创作了属于自己的南瓜,你们都是小小画家。
草间弥生的南瓜赏析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日本艺术家,以其无限重复的图案和装置艺术而闻名。
她的作品多样化,涵盖绘画、雕塑、装置艺术、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
而在她的作品中,南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符号,被她多次用于不同的艺术创作之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草间弥生的南瓜作品进行赏析,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草间弥生的南瓜作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她开始使用南瓜这一形象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
南瓜在日本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幸福、繁荣和长寿的象征。
而草间弥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赋予了南瓜全新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在草间弥生的作品中,南瓜常常被呈现为巨大的雕塑,以及在绘画和装置艺术中的形象。
她以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将南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有时是鲜艳的色彩,有时是无限重复的图案。
这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得南瓜成为了草间弥生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代表着她对幸福、生命和自然的独特诠释。
草间弥生的南瓜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她的雕塑作品《南瓜》系列。
这一系列作品以巨大的南瓜雕塑为主,通过其夸张的形态和明亮的色彩,展现出了南瓜的力量和生命力。
这些南瓜雕塑常常被放置在户外或者展览空间中,与观众产生互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草间弥生通过这些作品,传达了她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幸福和和平的向往。
除了雕塑作品,《南瓜》系列也包括了一些绘画和装置艺术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草间弥生常常运用无限重复的图案和形态,将南瓜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状态。
她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南瓜与自然、生命和宇宙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学境界。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南瓜形象的再现,更是草间弥生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对于生命的思考。
草间弥生的南瓜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探索。
她通过南瓜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幸福、繁荣和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力和自然界的敬畏。
经典艺术创意案例一、草间弥生的波点南瓜。
草间弥生这个名字在现代艺术界那可是响当当的。
她超级痴迷于波点元素,就像着了魔一样。
她把这种波点元素用到了南瓜这个常见的物体上。
你想啊,南瓜原本就是那种很普通的田园作物,圆滚滚的,顶多在万圣节的时候被人们用来做个装饰啥的。
但是草间弥生呢,给南瓜穿上了波点的“衣服”。
那些波点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地布满南瓜的表面。
突然之间,这个南瓜就像是从另一个奇幻世界来的生物。
它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农产品,而是变成了一件充满神秘色彩的艺术品。
在展览的时候,这些波点南瓜有的被放在纯色的背景前,那种视觉冲击力超强,就好像这些南瓜要带着波点的魔法从空间里跳出来,钻进观众的眼睛里,让观众忍不住就被这种奇特又充满创意的艺术形式给吸引住了。
二、达利的软表。
萨尔瓦多·达利那可是超现实主义的大师级人物。
他的作品里有一幅特别出名的,就是软表。
正常的表,大家都知道,金属或者塑料的外壳,指针规规矩矩地转动,时间嘛,感觉是一种很严肃、很有规律的东西。
但是达利呢,他就偏不按常理出牌。
他把表画成软趴趴的样子,就像一块融化了的奶酪挂在树枝上或者搭在奇怪的物体上。
这软表就像是时间在他的脑洞里发了疯一样,原本那种刻板的、被人类定义好的时间概念,被他这么一搞,全乱套了。
这种创意其实是达利在探索潜意识和梦境中的世界。
他把人们对于时间那种潜意识里的模糊感、错乱感,通过这种软表的形象给表现出来了。
当人们看到这个软表的时候,就好像被他拉进了一个荒诞的梦境,在这个梦境里,时间不再是我们平时所认知的那个样子,一切规则都可以被打破,观众的思维也一下子被打开,开始思考时间到底是什么东西,是真的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么固定不变吗?三、可口可乐的瓶身设计。
可口可乐的瓶身那可算是经典的商业艺术创意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玻璃瓶身就是个很普通的瓶子形状。
但是后来呢,可口可乐公司想让自己的瓶子变得独一无二,一眼就能被认出来。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超有曲线美的瓶身。
第4课草间弥生的奇幻波点南瓜教学目标:1、认识草间弥生,欣赏她的波点系列作品,感受草间弥生作品的特色。
2、能够创作自己的波点南瓜,掌握波点系列绘画技巧。
3、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引导1、介绍日本著名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她1929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是一位快九十岁的老奶奶了。
她最喜欢用圆点点和南瓜进行艺术创作。
(1)提问:小朋友们,猜猜看草间弥生为什么这么喜欢画圆点南瓜呢?(2)小结二、探索发现1、出示草间弥生的作品南瓜2、提问:(1)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2)南瓜是什么颜色的?圆点点是什么颜色的?(3)南瓜上的圆点点大小是一样的吗?(4)你觉得她的作品和你们平时看到的南瓜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这样的南瓜好看吗?3、欣赏草间弥生的其他作品4、提问:你最喜欢草间弥生的哪一张作品?为什么?三、想象力延伸1、引导语:草间弥生坚持圆点艺术创作几十年,她的名气也早已享誉全世界。
如今世界各地收藏家都在争先恐后收藏她的作品。
全世界各地的艺术馆也不断给她做展览。
在1990年代之后,草间弥生还加入了商业艺术的领域,与时装设计界合作,退出了带有浓厚圆点草间风格的时装。
她的圆点也成为当前一个流行元素,她将视觉盛宴带到时尚的各个领域以及生活中熟悉的场景。
2、出示各种生活中草间弥生的圆点点图片四、创作与表现创作内容:立体装置艺术准备材料:超轻彩泥、保丽龙泡沫球、黑色记号笔、卡纸、剪刀1、将保丽龙泡沫球外裹上一层超轻彩泥。
压出南瓜身上的条纹。
2、给南瓜制作一个小房子。
运用重复的艺术原则选择喜欢的简单图案装饰墙面和地面。
3、用黑色记号笔画上点装饰南瓜4、圆点南瓜的装置艺术完成啦!五、欣赏与评述1、作品展示2、互评、师评。
《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 总第282期155美术视点一、阴霾里的收获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之家,在她很小的时候,由于父母长期争吵,家庭关系不和睦,她变得阴郁又孤僻。
她热爱画画,但其母极力反对,甚至把她的画都销毁。
在草间弥生大约十岁时,总是被无休止的幻觉所困扰,她经常有自杀的冲动。
因为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以至于她眼前的世界总是带有一层斑点状的网,那时的草间弥生在医生的建议下,试着画出她所看到的东西以消除恐惧,于是她拿起画笔画出了自己脑海中的幻象,画出了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圆点。
绘画带她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她不再充满恐惧,她曾坦言这便是她绘画的最初原点。
二、命运的转折尽管童年的阴霾让她很痛苦,但也为她未来的创作埋下了灵感的种子。
在草间弥生16岁的时候,她创作的作品入选了“第一届全信州美术展览会”,她23岁的时候,在家乡举办了两次画展,在画展中她得到了很多名人的赏识与鼓励,这也坚定了她选择艺术的决心。
1958年,草间弥生在书店看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后深受启发,通过联系,作为伯乐的乔治亚·欧姬芙也很认可草间弥生,这让29岁的她有了独自去美国进行艺术创作的勇气。
初到美国生活的艰苦并没有让她妥协,终于她的作品逐渐被人们认可接纳。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在草间弥生与她的爱人约瑟夫·柯内尔相伴的日子里,她的生命中有了温暖,但她爱人的去世,让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精神问题再度爆发,于是她选择了去疗养院生活。
当她从这段沉痛的打击中走出来之后,便开始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三、与南瓜的不解之缘(图一 草间弥生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草间弥生众多优秀的作品中,笔者最喜欢她的南瓜系列。
草间弥生非常喜欢画南瓜,她说她曾经遇到过一个连着藤蔓的南瓜,南瓜对她开口讲话,从那以后,她便对南瓜情有独钟。
她觉得南瓜摸起来柔软,颜色和形态都很有趣,南瓜的大肚子会给人精神上的安宁。
草间弥生《南瓜》赏析
一直以来,草间弥生对南瓜情有独钟,南瓜是她作品里常见的要素。
她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南瓜,南瓜都是非常完美、有趣和可爱的,每次看它时都会有新发现。
草间弥生对南瓜的热爱,和她的原生家庭环境有关。
她从小在不安定的家庭氛围中长大,风流的父亲、暴力的母亲导致了她对于爱和稳定的向往,南瓜在草间弥生的孩提时代无数次的慰藉过她的心。
《南瓜》上密密麻麻的波点,可以说是草间弥生的作品标志物。
在幼年时代,草间弥生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这场疾病让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
从此,她开始创作这些元素,对于她来说这些元素像是细胞和分子,是生命最基本的元素,草间弥生甚至把它们看成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
《南瓜》系列作品没有刻意地描摹勾勒主体物的边缘外形,草间弥生通过背景和主体物之间亮暗色彩的对比,和对波点大小的合理把握,使主体物的外部轮廓更为清晰,也使得庞大的画面不会产生混乱和繁杂之感。
草间弥生用这些元素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力营造出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让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魔幻世界之间的边界。
香港最时尚屋顶酒吧!坐在“草间弥生”波点南瓜旁野餐
作者:
来源:《海外星云》2019年第12期
若要说香港地区最新流行的酒吧,PIQNIQ绝对名列前茅,偷偷隐身在城市高楼的最顶端天台,经过一番转折电梯、寻找后,推开看似安全门的门扉,穿越粉红色墙面,一颗圆又大的草间弥生红白色波点南瓜正在尽头等着每位顾客迎上门。
以“野餐风格”为主的天台酒吧PIQNIQ,圆满了繁忙香港人想靠近、亲近大自然的心,因此经营者特别找了在香港皇后大道上,整栋大多为艺文相关公司的建筑HQueen's的顶层,刻意不以玻璃隔开与自然空气的接触,仅用白色帆布、帐篷为顶,置身于27楼高空的微风与登高景观,让心情真的有种豁然开朗的宁静美感。
店名取自Picnic的读音,可爱又带点艺术搞怪的野餐酒吧气氛就是PIQNIQ想要呈现的态度,入场前的两整面粉紅色彩绘墙壁,让视线忍不住顺着往前看去,尽头就是一颗大南瓜,等着客人一起野餐。
野餐的环境以沙发、懒骨头座位为主,目的就是让来的人能亲身享受野餐乐趣。
也因此提供的餐点也“很野餐”,以可爱的野餐篮上桌,香而Q弹的法式面包,佐上各式各样起士、烟燻腊肠、燻火腿等一起享用。
野餐当然不能没有酒品与甜点,随餐能够加点的酒品,有着红白酒、香槟或者果汁能选择。
甜品首推苹果派,以法国苹果为基底,将其摆放成宛如一朵绽放的花朵一样,微酸的苹果香气引出派的甜味,让人大满足。
往右望去是离城市好近的山区,远远地还能看见山上的树影随风在摇曳。
往左看去则可在车水马楼高楼大厦之后,看见维港上轮船正在徐徐渡海、大型货船正在缓缓驶入港口,不知不觉心情也惬意了起来。
(编辑/小美)。
草间弥生波点南瓜设计思路
草间弥生是一位日本艺术家,她以她的波点艺术作品而闻名。
在她的作品中,波点元素被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的媒介和对象中。
在南瓜设计中,草间弥生的波点元素可以为设计带来一份趣味和活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设计思路:
1. 彩色波点:使用明亮和饱和的颜色来创建波点图案,为南瓜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黑白波点:使用黑白色调创建波点图案,为南瓜带来简约而又雅致的氛围。
3. 多彩波点:通过组合不同颜色的波点来创建多彩的南瓜设计,为南瓜带来丰富的色彩层次。
4. 色块波点:使用大块的单色区域来创建波点图案,为南瓜带来现代感和简约感。
5. 反差波点:使用黑白或者深浅对比强烈的颜色组合来创建波点图案,为南瓜带来强烈的对比感和视觉冲击力。
总之,草间弥生的波点元素为南瓜设计提供了很多可能性,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创意灵感来打造出独特的南瓜艺术品。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