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 格式:docx
- 大小:16.38 KB
- 文档页数:3
色彩的明度美术教案【篇一: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教学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一、教学目标: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
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
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范画若干幅;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五、教学过程: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和明度对比的知识。
2、提问:(1)什么叫明度?(2)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吗?(3)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3、明度演示:(1)让学生观察彩色纸条(红色),当我将纸条拉紧时,学生看到纸条上均匀的彩色。
颜色没有深浅变化。
(2)当我将彩色纸条折成弯形状后,再让学生观察,出现纸条的颜色与前次见到的不一样,让学生指导出同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并让他们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3)让学生上讲台,自己挑选另一种颜色的纸条,按和的操作步骤进行曲演示,并指导该色纸变化的现象。
(4)屐基同探讨:一种固有色由于受光强弱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明度变化现象,使色彩产生一种节奏美感。
4、提问:(1)我们从演示中发现色彩明度变化的现象,在绘画时如何反映?(2)如何使一种颜色出现不同的明度?(通过加白提高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5、演示色彩明度的变化:(1)先将纸面中间涂上本色,加白调匀后涂在本色左边,再加白调匀后涂在更左边。
(2)用一支干净的笔加黑色小许调匀后涂在本色的右边,再加黑少许调匀后涂在更右边。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色彩的明度|人美版(秋)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2.学习通过调整明度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
3.能够使用不同明度的色彩来画出简单的光影效果。
教学准备:
颜料、调色板、画板、毛笔、水杯、水、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与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色彩的饱和度。
2.出示几幅画作,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引导他们注意画作中的明暗变化。
二、讲解(10分钟)
1.向学生介绍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更亮,明度低的
颜色看起来较暗。
2.通过对比明度高低的颜色,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明度对于色彩表现的影响。
三、实践操作(30分钟)
1.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用轻淡的颜色在画纸上勾画出物体的形状。
2.使用较深的颜色在物体的一侧或底部涂抹,表现出光影效果。
3.用深浅不一的颜色填充整个物体,尝试表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
1.学生彼此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作品中的光影效果。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概括和提升(5分钟)
1.与学生一起概括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明度对于色彩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绘画实践中多加运用明度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
教学延伸:
1.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在自然光照射下,体会明度的变化。
2.请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不同明度的颜色来绘画,培养他们对色彩明度的敏感度。
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篇一」色彩的对比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什么是色彩对比,它在生活应用在哪些方面,‘教案’色彩对比教案。
这些是通过一些师生互动游戏、欣赏生活与大自然的图片、多方面引导学生在了解、感受色彩对比美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进而运用色彩对比的视觉规律来表现美。
也为下节课色彩调和奠定基础。
学生人数为30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分成六组,目的是便于孩子们上课材料的分发使用和相互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讲解。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
(2)通过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使学生在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等同时能初步运用色彩对比规律。
教具、学具:1.各种生活中有明显色彩对比的图片。
2.老师准备十二色相环及各种彩纸动物剪影。
3.学生准备的作业纸、各种条状或块状彩纸。
课堂教学实录:一(师生互动激趣,创设情境)1.师:今天开始讲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
课堂气氛轻松,这时抓准时机进入下一个环节。
)2.师: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是常见的现象。
(观看大自然的图片)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生答:对比现象。
3.刚才你们的反应很快,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师:这有两张图片,我每张图片只放2秒钟。
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
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教案《‘教案’色彩对比教案》。
(出示课题)二、(边说边学自主学习)贴(强烈对比的字和色相环)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对比最强烈的颜色。
(学生积极动手找,老师这时把十二色相环贴在黑板上。
小学美术《色彩的明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掌握色彩明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明度变化创作出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明度概念: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或暗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
2. 色彩明度的变化规律:色彩明度受光源、物体表面质感、色彩搭配等因素的影响。
3. 色彩明度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色彩明度创作出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明度概念及变化规律,学会运用明度变化创作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明度变化表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色彩样本、绘画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本、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明度变化。
2. 新课讲解:介绍色彩的明度概念,讲解色彩明度的变化规律。
3.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明度在绘画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明度练习,尝试运用明度变化创作美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运用色彩明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并掌握色彩明度的变化规律。
2. 学生能够在创作中运用色彩明度,表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和互相评价,提高审美素养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色彩明度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2.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样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明度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术教案《色彩的对比》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1.1 色彩的定义: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眼时产生的视觉现象,是由光的波长和强度决定的。
1.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1.3 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和复色。
第二章:色彩对比的概念2.1 色彩对比的定义: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2 色彩对比的类型: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饱和度对比。
2.3 色彩对比的作用:增强画面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章:色相对比3.1 色相对比的概念:色相对比是指不同色相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色相对比的类型: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
3.3 色相对比的运用:通过色相对比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第四章:明度对比4.1 明度对比的概念:明度对比是指不同明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4.2 明度对比的类型:明度渐变对比和明度突变对比。
4.3 明度对比的运用:通过明度对比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
第五章:饱和度对比5.1 饱和度对比的概念:饱和度对比是指不同饱和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5.2 饱和度对比的类型:饱和度渐变对比和饱和度突变对比。
5.3 饱和度对比的运用:通过饱和度对比使画面更加鲜艳和富有活力。
第六章:色彩对比的实战应用6.1 色彩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主题。
6.2 色彩对比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create visual impact and guide the viewer's gaze.6.3 色彩对比在摄影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增强画面效果,突出主题。
第七章:色彩对比的案例分析7.1 案例一:分析一幅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7.2 案例二:分析一个设计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7.3 案例三:分析一幅摄影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第八章:色彩对比的练习与创作8.1 练习一:绘制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绘画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色彩的对比-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色彩对比创造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色彩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发挥个性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对比的概念: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互补色对比等。
2. 色彩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如何运用色彩对比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表达情感和氛围。
3. 色彩对比的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掌握色彩对比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能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色彩对比,创造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色彩对比的图片、PPT、教材等。
2. 学具:水彩颜料、画纸、画笔、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对比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和技巧,让学生对色彩对比有深入的理解。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过程。
4. 实践: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体验和掌握色彩对比的技巧。
5. 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和实践,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色彩的对比2. 板书内容: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技巧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题材不限。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富有创意,色彩对比要明显,视觉效果要强烈。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色彩对比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实践、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色彩的对比-人教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色彩的明度》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学会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来表现画面效果。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色彩的明度》2.2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明度概念,学会调整色彩明度。
2.3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明度表现画面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明度变化。
3.2 新课导入:讲解色彩的明度概念,介绍明度调整的方法。
3.3 课堂示范:教师演示如何运用色彩明度创作画面,讲解调整色彩明度的技巧。
3.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色彩明度练习,创作出具有明暗对比的画面。
3.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以及色彩明度掌握情况。
4.2 同伴评价: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关注色彩明度的运用。
4.3 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色彩明度知识,创作一幅作品。
5.2 色彩明度主题活动:组织色彩明度主题的绘画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兴趣。
5.3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庭生活中的色彩明度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6.2 素材:自然界中的色彩明度图片、优秀学生作品等。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第一步:展示自然界中的色彩明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明度变化。
7.2 第二步:讲解色彩的明度概念,介绍明度调整的方法。
7.3 第三步:教师演示如何运用色彩明度创作画面,讲解调整色彩明度的技巧。
7.4 第四步: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色彩明度练习,创作出具有明暗对比的画面。
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3课《美术色彩的对比》。
本课主要围绕色彩的基础知识,详细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种类及运用。
具体内容包括:1. 色彩对比的概念与意义;2. 色彩对比的种类: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3. 色彩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种类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提高审美素养;3. 学会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对比的种类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范画、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意义;(2)介绍色彩对比的种类: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3)分析色彩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主题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5.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色彩对比的概念、意义;2. 色彩对比的种类: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3. 色彩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对比,创作一幅主题画。
2. 答案要求: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富有创意,表现力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对比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对比现象,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环节中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练习;3. 作业设计的要求;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第11课色彩的明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本课教学目标本课是美术五年级上册的第11课,主要通过“明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色彩对比和色彩明度这一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感知和表现明度差异的能力,具体教学目标包括:•认识色彩对比和色彩明度的概念;•运用明度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初步掌握色彩明度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1.2 教学重点•色彩对比和明度的概念;•运用明度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
1.3 教学难点•变化丰富的明度表现方法;•如何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和明度的概念。
1.4 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序号教学内容1什么是色彩对比2什么是色彩明度3色彩明度的变化4运用明度表现画面的立体感5色彩明度的表现方法二、教学步骤2.1 热身教师可以通过图示、照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各种色彩对比和明度差异,引导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
2.2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色彩对比?•什么是色彩明度?•为什么要学习色彩明度?2.3 学习1.什么是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在视觉上产生的两种或多种颜色之间的差异,如红与绿、蓝与黄、暖色调与冷色调等。
鲜明的对比可以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在艺术创作中广泛运用。
2.什么是色彩明度色彩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与亮度有关。
通俗地说,就是色彩的明亮或暗淡程度。
明亮的颜色较为凸显,并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引人注目的效果。
3.色彩明度的变化在创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颜色的明度来达到表现画面深度和层次的目的。
具体来说,颜色明度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反差较大的明暗对比。
如黑白、青绿等对比显著的颜色。
•柔和过渡的互补色。
互补色可以中和掉对方的色彩,形成柔和的明度过渡。
•色调协调的中间色。
通过调和两种原色的明度,产生新的中间色。
4.运用明度表现画面的立体感通过对比和调整颜色的明度,可以使画面产生深度和立体感,这在实际创作中非常实用。
例如,要表现一个球体,可以用不同明度的同种颜色来覆盖表现球面的凸起和凹陷部分。
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
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
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
课前准备:范画若干幅;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五、教学过程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和明度对比的知识。
2、提问:(1)
什么叫明度?(2)
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吗?(3)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3、明度演示:(1)
让学生观察彩色纸条(红色),当我将纸条拉紧时,学生看到纸条上均匀的彩色。
颜色没有深浅变化。
(2)当我将彩色纸条折成弯形状后,再让学生观察,出现纸条的颜色与前次见到的不一样,让学生指导出同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并让他们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3)
让学生上讲台,自己挑选另一种颜色的纸条,按和的操作步骤进行曲演示,并指导该色纸变化的现象。
(4)屐基同探讨:一种固有色由于受光强弱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明度变化现象,使色彩产生一种节奏美感。
4、提问:(1)我们从演示中发现色彩明度变化的现象,在绘画时如何反映?(2)
如何使一种颜色出现不同的明度?(通过加白提高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5、演示色彩明度的变化:(1)
先将纸面中间涂上本色,加白调匀后涂在本色左边,再加白调匀后涂在更左边。
(2)
用一支干净的笔加黑色小许调匀后涂在本色的右边,再加黑少许调匀后涂在更右边。
6、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明度对比练习。
7、作业
讲评。
提倡多练习,并引导学生课外多动手。
8、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