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光能溶解一
些物质)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了解光能对一些物质的溶解作用。
实验材料
- 水
- 直尺
- 尺子
- 不透明
- 阳光照射区域
- 阴影区域
实验步骤
1. 将不透明填满水。
2. 在直尺上标出阳光照射区域和阴影区域。
3. 将放在阳光下的照射区域。
4. 记录在阳光照射区域和阴影区域内溶解的物质种类和速度。
5. 观察记录每个物质的溶解过程和时间。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阳光照射区域内的物质溶解速度较快。
- 阴影区域内的物质溶解速度较慢。
- 部分物质可以在阳光下迅速溶解,而在阴影区域内溶解速度
较慢。
实验分析
光能对物质的溶解作用是由于光的能量使物质的分子活动加快,导致溶解速度增加。
阳光所含的光能较强,加速了物质分子的运动,从而加快了溶解过程。
而阴影区域因为光能较弱,物质分子的运动
较慢,导致溶解速度较慢。
实验结论
光能对一些物质的溶解具有影响。
阳光照射区域内的物质溶解
速度较快,而阴影区域内的物质溶解速度较慢。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直接观察强光源。
2. 实验中涉及到化学物质时,要遵守实验守则,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3. 请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上册(水能溶化一些物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一些物质简单溶化在水中,有些物质不简单溶化在水中。
2、不简单用过滤的方法把溶化了的物质从水中别离出来。
学情分析体验研究溶化与不简单溶化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化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拟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精确。
严格按照标准利用溶化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目标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简单溶化和不简单溶化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别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1、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化现象的主要特征。
2、比拟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二、探究新课三、课堂小结一、引入、沙和食盐的溶化实验师:同学们,你们听到过“溶化〞这个词语吗?板书:溶化师:你是怎么来理解这个词语的?〔目的:了解学生对溶化的已有认识〕师: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化在水中?〔食盐、糖、味精等〕二、沙和食盐的溶化实验师:假设我把沙和食盐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你觉得它们都能溶化在水中吗?师:要证明它们能不能被水溶化,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师:实验前,老师有几点要求请大家了解清楚出示实验要求:步骤一、先观察食盐和沙的特征,并记录在表格当中。
步骤二、将食盐和沙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不搅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三、再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记录所发生的变化。
步骤四、静止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是否发生变化并记录。
〔目的:引导学生对变化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师:下面我请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师:通过刚刚的实验,你们发觉食盐在水中溶化了吗?师:你们凭什么现象来推断食盐在水中溶化了?师:沙和食盐相比,它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吗?师:你认为沙在水中溶化了吗?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化?三、面粉在水中溶化了吗?1.教师讲解:在刚刚的实验当中,我们发觉食盐在水里很简单溶化;而沙在水中不会溶化,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出示实验要求〔1〕先观察面粉,记录它的特征〔2〕再把面粉放入另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内,不搅拌,静静地观察〔3〕过一会儿,再用干净的木棒轻轻搅拌,记录发生的变化〔4〕静静地放置一会儿,观察发生的变化3、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它在水中溶化了吗?4商量: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化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四、过滤食盐、沙、面粉。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2、玻棒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昨天读到一则笑话,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买了一包盐,他怕盐不干净,吃了不卫生,就在水里洗了洗,你猜怎么着?水可以溶解所有的物质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哪些物质在水中不会溶解呢?(目的: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揭示课题,可以酌情点拨溶解和融化的区别。
)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今天我也取来了食盐和沙,就在实验桌上,先来观察一下它们在进水前是什么样的。
1、看记录表。
只需要填黑色方框中部分就可以了,颗粒大小在相应的格子里打钩就,当然,如果你觉得物质颗粒有大有小,也可以在几个格子中打钩。
开始。
2、观察食盐和沙(时间1分钟)3、汇报。
请一小组汇报,投影,其他组不同的补充。
食盐颜色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它们还会是现在的样子吗?(二)食盐和沙在水中溶解了吗1、看记录表投影布置实验要求活动一,请2、4号学生把食盐和沙倒入水中,不搅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状态,如果颗粒或颜色有发生变化,要记录如何变化的;完成活动一请举手,老师发给筷子,进行活动二:轻轻地搅拌几下,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也记录下来,完成后进行活动三,把他们在水中的状态画下来。
组内活动时要仔细观察,选一名代表负责记录。
2、3号领杯子(有水)开始实验3、交流、汇报教师提炼:盐:小—看不见均匀分布沙:没变沉淀食盐是没有了还是看不见了?食盐分布在溶液中什么地方?水面、水中、水底,任何角落一样多。
第1篇实验名称:水的溶解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0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溶解度的概念。
2. 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3.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
二、实验原理溶解是指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均匀分散的过程。
在水作为溶剂的情况下,水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在水中分散。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三、实验器材1. 烧杯:6个2. 搅拌棒:6根3. 食盐:50克4. 糖:50克5. 沙子:50克6. 面粉:50克7. 水浴锅:1个8. 温度计:1个9. 秒表:1个10. 记录本:1本1. 将50克食盐、50克糖、50克沙子、50克面粉分别称量并记录。
2. 将四个烧杯分别标记为A、B、C、D。
3. 在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毫升水。
4. 将食盐加入A烧杯,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并记录溶解情况。
5. 将糖加入B烧杯,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并记录溶解情况。
6. 将沙子加入C烧杯,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并记录溶解情况。
7. 将面粉加入D烧杯,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并记录溶解情况。
8. 将水浴锅加热至沸腾,将A、B、C、D四个烧杯放入水浴锅中,观察并记录溶解情况。
9. 使用秒表记录每个物质在沸腾水中的溶解时间。
10. 将溶解后的溶液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滤液和滤渣的情况。
11.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五、实验现象1. 食盐在常温水中溶解较快,溶解度较高。
2. 糖在常温水中溶解较慢,溶解度较低。
3. 沙子在常温水中不溶解。
4. 面粉在常温水中不溶解。
5. 在水浴锅中,食盐、糖、面粉的溶解速度加快,但沙子仍不溶解。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盐和糖在常温水中溶解较快,说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
2. 沙子和面粉在常温水中不溶解,说明它们的溶解度较低。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课方案及课后反省【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2、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别出来。
过程与方法1、察看和描绘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别几种固体与水的混淆物。
感情、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研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课要点】描绘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点。
【教课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同样和不一样。
【教课准备】分组资料:食盐1、沙 1、面粉 1、装水烧杯 3、筷子 2、玻棒 1、漏斗 1、滤纸 3、铁架台 1。
(沙在使用前淘洁净。
)b5E2RGbCAP【教课过程】一、讲话揭题:昨天读到一则笑话,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买了一包盐,他怕盐不洁净,吃了不卫生,就在水里洗了洗,你猜怎么着? p1EanqFDPw水能够溶解全部的物质吗?依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哪些物质在水中不会溶解呢?(目的:从学生的前观点出发,揭露课题,能够酌情点拨溶解和消融的差别。
)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今日我也取来了食盐和沙,就在实验桌上,先来察看一下它们在进水前是什么样的。
1、看记录表。
只要要填黑色方框中部分就能够了,颗粒大小在相应的格子里打钩就,自然,假如你感觉物质颗粒有大有小,也能够在几个格子中打钩。
开始。
DXDiTa9E3d 2、察看食盐和沙(时间 1 分钟)3、报告。
请一小组报告,投影,其余组不一样的增补。
食盐颜色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它们还会是此刻的样子吗?(二)食盐和沙在水中溶解了吗1、看记录表投影部署实验要求活动一,请 2、4 号学生把食盐和沙倒入水中,不搅拌,察看它们在水中的状态,假如颗粒或颜色有发生变化,要记录怎样变化的;达成活动一请举手,老师发给筷子,进行活动二:轻轻地搅拌几下,察看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也记录下来,达成后进行活动三,把他们在水中的状态画下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化一些物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水能溶化一些物质)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课。
学生对于“溶化〞的原始想法就是“看不见、化了〞等等。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将观察和实验作为科学独特的研究方法贯穿全课,来矫正学生原有的对“溶化〞不精确的理解。
把食盐、面粉、沙子做比拟,用过滤、沉淀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支架,通过不同侧面、多角度搜集到更多的溶化事实,来使学生对“溶化〞这一概念的理解逐渐清楚和丰富,从“看不见〞到“不能被过滤、沉淀〞,这期间使学生在思维上产生矛盾冲突,有意义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展开。
在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时,教师要重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重视搜集客观事实的态度和能力,分辩客观事实和自己的推测,不人云亦云,尊重自己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的态度。
学情分析四年级共有学生61人,。
本班学生的年龄大局部在10岁左右,来自偏远的村庄,还有几个是从外地回来的,他们的学校习惯和根底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胆子大,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
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大局部学生生动、灵巧,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极少有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老师的教育能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但是也有少数个别学生喜欢欺负别人,屡教不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化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化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化了的物质从水中别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化和不溶化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别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感情、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化与不溶化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化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标准利用溶化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化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拟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反思(水能溶化一些物质)是四年级科学上的第二局部溶化的开篇,溶化看似比拟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如看到糖和食盐等“化〞到水里的情形,但要真正弄清楚溶化的概念也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