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粪造影及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便秘中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46.06 MB
- 文档页数:65
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冉勇;李林霞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07(18)7
【摘要】目的评价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26例慢性便秘患者同时进行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结果结肠运输异常23例,出口梗阻者124例.其中直肠前突84例,会阴下降66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和/或直肠内套叠5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9例,耻骨直肠肌肥厚症11例,内脏下垂7例. 结论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对慢性便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总页数】2页(P23,72)
【作者】冉勇;李林霞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四川,攀枝花,617067;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四川,攀枝花,617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
【相关文献】
1.结肠运输实验联合动态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 [J], 郭振民
2.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检查对临床便秘的诊断价值 [J], 尹修芳;唐孝文;胡蜀豫;郑学玉
3.排粪造影联合结肠传输试验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J], 白石柱
4.排粪造影联合结肠传输试验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J], 白石柱
5.结肠运输试验联合动态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 [J], 张晓艳;张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传输实验对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结肠传输实验在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方式对30例病例常规饮食下口服标志物后别离于24h、48h、72h进行摄片观看。
结果3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16例传输功能差,11例传输功能极差。
结论探讨结肠传输实验在便秘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为慢性便秘的临床分型及医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临床上选择医治方案、评判疗效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结肠传输实验功能性便秘标志物诊断慢性便秘(CC)是由多种病因引发的一种常见临床病症,一般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排便时刻延长或粪便硬而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顺畅,许多直接阻碍肠道滑腻肌功能的疾病都可致使便秘,如结、直肠解剖结构的异样,滑腻肌源性或肠神经元性病变等所致的便秘,称为继发性便秘,若是无上述病因引发的便秘,称为慢性功能性便秘(CFC)[1]。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由于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致使的便秘,要紧表现为每周排便少于2次,无便意,靠泻剂来维持排便[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及现代生活节拍和饮食适应、环境等的改变,CFC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因此CFC愈来愈受到重视,CFC也是阻碍现代人一辈子活质量的重要良性疾病之一。
本方式结肠运输实验是通过口服不透X线的物质,使其混合于肠内容物中,在比较接近生理的条件下,摄片观看结肠的运动情形,且标志物与食糜或粪便比重相似,且显示清楚,不吸收,无毒,无刺激。
总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详细的信息资料,探讨结肠运输实验在便秘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为慢性便秘的临床分型及医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临床上选择医治方案、评判疗效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判定功能障碍部位、医治尤其是肛肠外科对便秘行手术医治的适应症挑选及疗效观看的必查项目,是对手术前评估及手术后的疗效判定均具有不可替代的检查项目。
1材料与方式1.1病例入选标准门诊及住院3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检查对象。
诊断标准:参考罗马Ⅱ诊断标准,排除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病因和药物所致的病因,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12周持续或间段显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病症:(1)超过1/4的时刻有排便费力;(2)大于1/4的时刻有粪便呈团块或硬结;(3)大于1/4的时刻有排便不净感;(4)大于1/4的时刻有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阻塞;(5)大于1/4的时刻有排便时需用手法协助;(6)大于1/4的时刻有每周排便少于3次,不存在稀便。
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草案)一、便秘诊治流程提出的背景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包括胃肠道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许多药物也可引起便秘。
不少便秘无器质性病因,罗马II 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提出和便秘有关的病症有功能性便秘、盆底排便障碍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其中,功能性便秘需除外器质性病因以及药物因素。
而盆底排便障碍需符合功能性便秘的标准,并具备盆底排便障碍的客观检查依据。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便秘为突出表现。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有些疾病如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症时的便秘甚至可导致生命意外;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慢性便秘高达15%~20%。
而北京地区对18~70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精神因素是高危因子之一。
因此,预防和及时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制定适合于我国的便秘诊治流程,必将使整个社会受益。
2001年我国胃肠动力会议(深圳)提出便秘诊治流程,近10个月来在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今年8月在北京中国慢性便秘论坛会上,我国200多名消化医师进一步讨论了诊治流程。
二、我国便秘流程的思路和依据:便秘的诊断要点:正常的排便需具备正常的结肠传输功能和排便功能。
如有任何环节的故障,均可以引起便秘。
对慢性便秘的诊断应包括便秘的病因(和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
如能了解和便秘有关的累及范围(结肠、肛门直肠、或伴上胃肠道)、受累组织(肌病或神经病变)、有无局部结构异常及其和便秘的因果关系,则对制定治疗和预测疗效非常有用。
便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一、概述(一)定义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应≥6个月。
(二)流行病学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诱因和病因1. 诱因:(1)低纤维素食物、水分摄入不足可增加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2)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
(3)滥用或不合理应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4)文化程度低、低体重指数(BMI)、女性、人口密集区生活者更易发生便秘。
2. 病因: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3大类病因所致,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见表1。
(二)发病机制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1.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感,可有下腹胀痛或绞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因用力排硬粪块而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
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触及条索状块物。
便秘患者出现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腹痛持续加剧、腹部包块等以及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情况时,应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2. 辅助检查:(1)粪便常规、隐血试验检查:(2)直肠指检:(3)腹部平片:(4)结肠镜检查:(5)结肠传输试验:(6)排粪造影检查:(7)肛管直肠压力测定:(8)球囊逼出试验:(9)肛门肌电图检查:3. 诊断标准:(1)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每周自发排便<3次。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探讨(附30例分析)医生在线网 2007-03-05 来源:医生在线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探讨(附30例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第20卷第11期孟荣贵郝立强王颢张卫李实忠高章元喻德洪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
方法:对部分顽固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患者30例,并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全结肠切除、回肠与直肠吻合术9例,次全结肠切除、盲肠与直肠吻合术19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
结果: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病理见肠壁神经丛有变性、减少。
回直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偏多,多数>3次/d,个别患者难以控制;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后的仍有排粪困难;而盲直肠吻合术效果较好,多数患者大便1~3次/d。
结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行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效果较好。
关键词:便秘结肠慢传输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顽固性便秘患者有增多趋势,该类患者的临床及病生改变均较复杂,其诊断、治疗又尚无成熟经验,故近年来受到人们高度重视。
现将1992年9月至1999年2月在我院及兰鹰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诊治情况加以分析,以求提高疗效。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992年9月至1999年2月我院及兰鹰医院收治了慢传输型便秘患者30例;男5例,女25例,年龄23~67岁,平均41.7岁。
1.2 临床表现病程2~30年,20年以上4例,10~20年者8例,10年以下者22例。
所有患者均存在慢性顽固性便秘,3~46 d排便1次,每次30 min~2 h。
多有腹胀及腹部隐痛,但无绞痛及恶心呕吐。
患者均有服用酚酞等泻药史,并且对泻药耐受性逐渐增加,用药剂量不断加大。
30例均行排粪造影;有轻、中度直肠前突6例,直肠前突伴直肠内套叠8例,其中4例行直肠前突修补及直肠内套叠粘膜固定术,均无显效。
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发表时间:2014-12-31T11:03:32.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4期供稿作者:白小华[导读] 便秘通常有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塞型便秘、混合型便秘3种,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类型。
白小华(山西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030012)【摘要】目的:分析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口服1枚含有20粒不透光标记物的胶囊,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段内,腹部标记物的具体分布情况;对120例患者服药72h后根据标记物数量分组,标记物数量>20%,可划分为阳性组,数量<20%,可划分为阴性组。
结果:阳性组54例,阴性组66例,两组患者服药后24h、48h、72h大肠残留标记物情况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结肠传输试验可正确反映人体结肠传输功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多次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可提高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结肠传输试验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48-02便秘通常有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塞型便秘、混合型便秘3种,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类型,主要是因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引起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主要特点有结肠动力减弱、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便意等[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与人口结构改变,该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结肠传输试验是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该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
我院为分析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120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关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8.7±3.4)岁,平均病程(11.5±0.9)年。
中医外科学综合测试卷三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每题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最佳答案,答题时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是()A.《五十二病方》B.《金创瘛纵方》C.《刘涓子鬼遗方》D.《外科正宗》2.对外科疾病创立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是清代的()A.《外科正宗》B.《外科理例》C.《外科全生集》D.《疮疡经验全书3.疖、痈、发是以命名的。
()A.症状B.形态C.范围大小D.疾病特性4.下列那些疾病不属于无头疽的范畴()A.附骨疽B.环跳疽C.发背疽D.足踝疽5.下列疾病与饮食不节无关的疾病有()A.肠痈B.内痔C.脱疽D.痤疮6皮肤搔痒,并伴有干燥、脱屑、变厚,很少糜烂流水,其病因为()A.风胜B.虫淫C.热盛D.血虚7 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
此五善中的()A.心善B.肝善C.肺善D.肾善8.指出下列哪些是提脓祛腐的药物()A.升丹B.八宝丹C.白降丹D.红灵丹9.哪种疔疮最容易损伤筋骨()A.颜面疔疮B.手足疔疮C.红丝疔D.疫疔10.外吹乳痈是指()A.妊娠期乳痈B.哺乳期乳痈C.非妊娠期乳痈D.非哺乳期乳痈11.乳痈成脓切开引流应采用()A.竖切口B.斜切口C.横切口D.放射状切口12.气瘿的内治法宜疏肝理气,解郁消肿,选用方剂是()A.海藻玉壶汤B.逍遥散C.四海舒郁丸D.通气散坚丸13.下列哪一个病名与臁疮无关?()A.裙边疮B.裤口疮C.老烂腿D.浸淫疮14.在伤口周围皮肤可出现捻发音的是()A.附骨疽B.烂疔C.疫疔D.流注15.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常见于下述哪种疾病?()A.乳腺癌B.乳腺增生病C.乳腺炎D.乳房纤维腺瘤16.下列疾病中无血尿的是()A.尿石症B.膀胱癌C.肾癌D.慢性前列腺炎17.下列哪个症状不是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A.腹痛B.腹胀C.呕吐D.腹泻18.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最根本的方法是()A.药物治疗B.手术治疗C.注射硬化剂D.穿弹力袜19指出下列不属于皮肤病外用药物的剂型()A.洗剂B.油剂C.膏药D.酊剂20.深2度烧伤的痛觉特征是()A.痛觉迟钝B.剧痛,感觉过敏C.痛觉消失D.红肿热痛,痛觉过敏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每题四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2~4个,答题时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
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X诊断与应用(附75例分析)发表时间:2011-07-13T15:05:39.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张宏灿杨运遥李红蕊李宁宁牛国昌[导读] 通过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检查,评价影像学对便秘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张宏灿杨运遥李红蕊李宁宁牛国昌(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放射科 053000)【中图分类号】R81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083-02 【摘要】目的探讨便秘的病因,通过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检查,评价影像学对便秘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75例临床诊断便秘的患者同时进行结肠运输试验和排便造影。
结果结肠运输试验异常者66例,排便造影异常者56例。
结论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最佳的诊断便秘病因的检查方法,通过动态静态结合观察结肠的运输动力及排便的生理过程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二者的结合应用,将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结肠运输试验排粪造影便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顽固性便秘患者亦有增多趋势,但其确切病因仍不甚清楚。
并且该类患者的临床及病生改变均较复杂,诊断、治疗又尚无成熟经验。
本文通过对75例结肠运输试验和排便造影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便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的客观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女性64例,男性11例年龄 24~81岁,平均52岁临床症状:排便困难,慢性便秘,粘液血便,肛门坠胀,排便时会阴及腰骶疼痛,排便不尽,病史长短不一,0.5~38年,多数病人需要外力帮助解便,其中56例长期服用泄药, 18例用手按压会阴,15例间断灌肠。
1.2 检查方法1.2.1 结肠运输试验检查前 3 天禁用任何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 一般在自然排便后进行。
每位患者口服1枚装有20粒不透 X射线的标志物胶囊后, 分别于第1至5天拍腹部平片,观察标记物在腹部分布情况。
结肠运输试验及气钡灌肠造影同步排粪造影在诊断便秘中的应用(南平解放军第92医院放射科福建南平 353000)【摘要】目的: 分析便秘的原因,并评价结肠运输实验、气钡双重灌肠造影与排粪造影对诊断便秘的价值。
方法: 对136例临床诊断为便秘患者先做结肠运输实验,再做结肠气钡灌肠检查同时同步做排粪造影。
结果:结肠运输实验异常者95例;气钡双重灌肠造影异常者89例,排粪造影异常者122例。
综合分析结肠运输实验、气钡双重造影与同步排粪造影,诊断为结肠慢运输49例,气钡双重造影有异常(结肠延长或冗长、迂曲、下垂)89例,功能性出口梗阻117例,5例便秘者为精神、意识导致。
结论结肠运输实验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联合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区分结肠慢运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和结肠形态结构所致的便秘,进一步明确功能性出口梗阻的病因,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作出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和制定更恰当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结肠运输实验;结肠双重造影;排粪造影;便秘the colon transportation test and the gas barium enema imaging synchronous row dungangiography in constipation diagnosis of application.yang haihua【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evaluation of constipation colon transportation experiment, pneumobarium double enema imaging and row dung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value of constipation). methods of 136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of constipation patients do first, and then do the colon transportation colonic gas barium enema check and synchronous do row dung imaging. results the 95 cases of colon transportation middel; pneumobarium double enema imaging unusual person 89 cases, row dung imaging unusual person 122 cas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experiment, colon transportation pneumobarium double imaging and synchronous row dung diagnosis of colonic slow sag, transportation in 49 cases, pneumobarium double imaging unusually (colon extended or lengthy, author, prolapse) in 89, 117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outlet obstruction, 5 cases constipation for spirit, to the consciousness. conclusion transportation experiment and colon colon pneumobarium double imaging synchronous row dung imaging combined application more accurate, and can distinguish the colon slowly transportation and functional outlet obstruction and colon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constipation, caused by further clear functional outlet obstruction the causes ofclinicians to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more accurate and more comprehensive to make the diagnosis and to create a more appropriate treatment.【key words】 colonic transit test;colon dual imaging;defecography;constipation【中图分类号】r8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27-03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发生率高,病因复杂多样,其中结肠无力慢运输和功能性出口梗阻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作者通过回顾近年来对136例便秘患者进行结肠运输试验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结肠的传输、形态结构和出口梗阻的原因,认为两者三检联合运用能够更加准确鉴别结肠形态结构、慢运输和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进一步明确功能性出口梗阻的病因,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慢性便秘诊疗指南完整版便秘是门诊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全球患病率约为15%,包括原发性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继发性便秘[1]。
由于产生便秘症状的病因较为复杂,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临床评估和治疗均强调个体化[1]。
近日,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对《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图1)。
图1 《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1]那么,在新版《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慢性便秘应怎样进行评估与治疗?小编已将重点整理好,一起看看吧~要点一:针对性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等疾病[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有助于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腹部检查和肛门直肠检查。
便秘患者腹部通常没有触痛,但可能会有明显的膨隆或触诊不适,临床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可触及的腹部肿块。
肛门直肠的检查中,直肠指检可识别肛门括约肌高张力、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直肠前突、肛门直肠肿块、狭窄或粪便嵌塞等;Valsalva 动作可以帮助确定盆底下降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耻骨直肠肌功能障碍。
此外,根据《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便秘患者若同时伴有直肠出血、大便变细、粪便带血、体重减轻、贫血或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应进行内镜检查,以排除肠道肿瘤。
同时,临床应询问患者是否合并盆底疾病、产科病史(怀孕次数、是否有子宫切除术史等)。
且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临床都可考虑询问患者是否遭遇过性侵犯或存在饮食紊乱的情况。
>>>识别导致便秘的药物因素与行为因素[1]:可导致便秘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和钙补充剂等。
患者可能需要停用或调整药物以缓解便秘症状。
可导致便秘的行为因素包括:饮食饮水过少、缺少运动等。
>>>区分便秘的亚型[1]: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的患者可能存在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排便不尽、排便费力的患者则更可能存在盆底功能障碍;腹痛可能提示肠易激综合征(I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