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83.91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科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内地。
全科医生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守门人”,负责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主力军,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中的核心资源。
然而,我国目前全科医生队伍又是什么样呢?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队伍数量明显不足,素质偏低。
由于缺乏岗位吸引力,基层医生不愿晋升和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
全国城镇人口约59379万人,按照全科医生资格与配置要求的最低标准,城市社区需配置近12万名中级及以上全科医生。
目前我国具有全科医学技术资格人员仅占配置需求的9.0%,注册全科专业占配置需求的5.3%,且具备全科医学技术资格或执业注册人员中,排除不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虽然岗位培训人数多,但培训对象中相当一部分是医生、医士等初级资格人员。
一级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承担基层卫生服务功能,发挥全科医学专业优势的地方。
这些机构迫切需要全科医生,不改变全科医生现状,必将影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职能的实现。
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全科医学社区发展很快,上述情况明显改观。
全科医生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落实基层首诊和推进分级诊疗是当前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用近期数据对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公平性。
以2013—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描述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从人口、地理面积、经济3个维度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结果发现,2012—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由109794人增长至252712人,年均增长率为18.14%。
2012年和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1和0.26,按经济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和0.1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4和0.72。
全科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专业是医学中集成医学、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针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下面我们将就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医师职业道德进行探讨。
一、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全科医学专业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医学专业,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英国,全科医师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美国,全科医学专业在20世纪初期才开始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推进,全科医学专业开始逐渐被重视。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各国开始推广全科医学专业的培训和发展,基于其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二、全科医学专业的现状当前,全球各国对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和培训投入越来越大,人们对全科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核心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中,全科医学专业已经成为必修课程。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全科医学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已经相对成熟,在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我国,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虽然已经超过30年,但是总体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全科医生仍然存在人员缺乏、培训不足、诊疗服务不规范、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推动全科医学专业的快速发展。
三、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趋势1、全科医生将成为未来医学领域的中坚力量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和疾病结构的转变,全科医生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全科医生将成为整个医疗保健体系的中坚力量,为基层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提供更加广泛和全面的保障。
2、全科医学将越来越重视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未来在医疗保健中,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将逐渐成为趋势。
全科医生需要了解和运用各种医学信息系统和智能化技术,以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3、多学科协同合作将更加紧密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新型疾病和新型医学技术,而针对这些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全科医生需要与其他医生密切协作。
浅谈我国全科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全科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中的一个新兴专业,也是初级卫生保健中的重要内容。
2O世纪8 0年代末引进我国后,得到了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务界的重视与支持,对于全科医学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助于促进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需求的全科医学以及根据学科建设如何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值得探讨。
本文论述了全科医学的内概念、发展、发展全科医学的必要性和全科医学的现状及展望,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全科医学论文;医学医生;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新学科,也是初级保健(primary care)领域内的重要内容。
全科医学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及社会医学为一体,以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相互结合,按患者需求实施全科医疗服务。
全科医生立足于社区,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综合、连续、协调且方便、经济、优质而有效的全方位基层全科医疗、保健服务,深受群众的欢迎。
1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的概念全科医学也叫家庭医学,它是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相结合的,面向社区的,主动性、应用性、综合化的服务性学科。
它是随着社区医疗、基层保健和家庭医疗服务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I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2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全科医学自8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十多年来在北京、天津、上海等许多省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疗试点,并在各地的医学院校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
由于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造成了我国卫生技术人员状况,特别是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状况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
全科医学的诞生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必然与期望全科医学的诞生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必然与期望18-19世纪.近代医学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基础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尚处于未分化阶段,当时的医生是不分辩的。
他们将内、外科等学科知识和药剂知识结合起来。
邀遥渐形成了通科医生。
这些通科医生都受欢迎和尊敬。
因为他们在病人处于危难之际耗及时地给予病人及亲属帮助和安慰,从病到离世一直陪伴着患者、亲属及其家庭.成为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和健康咨询者。
但是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化学、生理学、物理学及细菌学等边缘学科的发展.医学知识量呈迅猛增长,尤其是二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为医生们提供了有效的武嚣.对过去束手无策的传染病、流行病、营养缺乏等病症有了降服的手段.一改过去医生那种。
协助疗病者的形象。
由于医学知识飞速发展.使当时从事通科医疗的医生们认识到,他们不可能掌捶医学上所有知识.致力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会更容易些.故在本世纪初.分出了儿、妇、产、内、外等医学专科。
随着近代先进医疗器械、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已形成了专门科室的专科又派生出亚专科,这种趋向使医院的规模越办越大,科室越分越细。
仪器越发展越精密.这种导向使得人们对大医院和专科医生产生无条件崇拜。
与此同时,社区中由于没有高科技的医疗仪器设备和知名的医疗专家,而处于被遗忘的境地,故我国解放初期各社区设立的群防站、卫生站等最基层的初级卫生保健单位.遥渐被冷落。
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疾病谐和死亡谱的变化.儿童、青壮年病死率下降.老年人寿命延长,人13的急剧的膨胀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改变,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导藏心理、社会因素疾病的增加;医院规划越来越大.科室越分越细.仪器越发展越精,从一个侧面导致了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医生们只注意到病人的病,忽视了他们是一个完整的人。
此外,医院在社会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精密仪器的更新、医疗成本的增加.使得医院的服务十分昂贵.住院标准日益提高.以致某些个人某些单位难以承受。
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认识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科目,旨在培养全科医生。
全科医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综合医疗服务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健康管理。
全科医生是指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处理各种常见疾病、急慢性病症及全面参与健康管理的医生。
一、全科医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全科医学起源于欧洲,随着对综合医学的需求不断增长,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全科医学强调全面性、连续性和综合性,旨在提供持续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在中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全科医学的引入与医疗改革政策紧密相关,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为目标。
全科医学的发展对于构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科医学的核心特征和职责全科医学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职责:1. 综合性:全科医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个专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处理各种常见疾病和病情。
2. 连续性:全科医生与病患建立稳定的长期关系,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3. 全面参与健康管理:全科医生不仅治疗疾病,还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帮助他们预防疾病、管理慢性病、改善生活方式等。
三、全科医生的培养和素质要求为了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需要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 宽广的医学知识:全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了解各个专科的病情和治疗方法。
2. 熟练的临床技能:全科医生需要具备临床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3. 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全科医生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密切接触,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 科学的诊疗思维和决策能力:全科医生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进行合理的诊疗决策,保证病患的安全和健康。
四、全科医学的优势和挑战全科医学具有以下优势:1. 整合资源:全科医生能够整合各个专科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医体验。
对全科医学的理解和认识一、全科医学的定义和概念全科医学是指一种综合性医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全科医生不仅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人文关怀能力。
他们能够处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罕见病,同时也能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二、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全科医学源于英国的家庭医生制度,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期,全科医生开始在美国等其他国家发展起来。
到了20世纪50年代,全科医生成为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这种综合性医学模式。
三、全科医生与其他专业医生的区别与其他专业医生相比,全科医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综合性:全科医生可以处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罕见病,而其他专业医生通常只处理某一特定领域的疾病。
2. 预防性:全科医生注重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评估等方式帮助患者预防疾病,而其他专业医生通常只关注治疗。
3. 人文关怀:全科医生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能够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而其他专业医生通常只关注身体健康。
四、全科医学的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全科医生需要具备以下技能:1. 诊断:全科医生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罕见病的诊断方法,并且需要能够进行初步鉴别诊断。
2. 治疗:全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并且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制定。
3. 康复:全科医生需要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4. 健康教育:全科医生需要能够向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方面。
五、全科医学的未来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全科医学将在未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未来全科医生需要具备更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掌握新兴技术和新药物的应用。
此外,全科医生还需要与其他专业医生进行合作,实现多学科综合治疗。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且发展态势严峻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严重威胁各国国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重要的投资》中是这样定义慢性病的:病因起始于生命早期,可以预防,一旦患病,需要长期系统治疗。
在此报告中同时指出,2005年全球死亡人数大约为5800万,其中3500万死于慢性病,并且在未来十年中,发病人数将以17%的速度增加。
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为关注的是,五分之四的慢性病患病者分布在中低收入的国家。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慢性病问题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在近600万的慢性病死亡者中,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50万、肿瘤140余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128万、糖尿病直接死亡9万,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4.0%、19.3%、17.6%和1.2%。
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中仅心脏病就相当于所有传染病门诊人次数的2.8倍;我国每年用于癌症患者的医疗费用近千亿元,虽然花费高昂,但中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不仅给患者家人和亲友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据科学推算,2003年我国仅缺血性脑卒中一项的直接住院负担即达107.53亿元,脑卒中的总费用负担为198.87亿元,占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79%,占国家卫生总费用的3.02%。
据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报道,罹患常见慢性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至少要花掉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由此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