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课后练习三
有些人赞叹说:“苏武忠义精神真是空前绝后、 光耀千古”。也有些人认为苏武这种忠义是一个不 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牺牲 “愚忠”,那么你怎样认为呢?
提醒:能够谈苏武爱国主义精神,赞颂他将个 人恩怨与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也能够谈封建时代 君主对臣子刻薄寡恩。
第10页
布置作业
第7页
探讨交流
1.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以后 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 并不矛盾。 • 匈对苏武等人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
朝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 国”。“重负国”。苏武意识到,一旦被 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 自杀以防止受审。
理清文章思绪
第一部分(第1段) • 介绍了苏武身世、出使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第2~8段) • 重点记叙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
民族气节事迹。 第三部分(第9~10段) • 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经过。
第2页
分析苏武形象
• 面对卫律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威胁, 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卫律反 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卖国行径,警 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威风一 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 斗争中,苏武取得了胜利。
• 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 一心考虑是汉朝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改 变情况下,他反抗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
第9页
材料一:李陵在劝降苏武时说:“陛下春秋高, 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复谁为乎?”,他认为汉主完全不值得效忠, 因为苏武弟兄之死,全与君主残暴相关。而苏武却 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第3页
• 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真挚劝说,苏武内心 也一定翻腾着情感浪花,亲人惨死、妻离 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煎熬,但为国 效命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 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信念,使 得李陵惭愧而去。不论是威逼利诱,死威 胁,还是肺腑之言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 如一苏武,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硬汉子,爱 国忠诚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