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陈伟
- 格式:docx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43
Q/GDW212 —2008ICS29.240CEC96-2008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66.3—2010代替Q/GDW166.3—200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Code of content profun dity for prelim inary desig n for tran smissi on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 of STATE GRIDPart3:overhead power Tran smissi on line2011-01-04发布2011-01-04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166.3—2010目次刖-_:言........... I I 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总则(14总的部分(25电缆线路路径(46环境条件(47污秽条件(48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49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510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511电缆支持与固定(512通讯干扰(513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514充油电缆供油设计(615 土建部分(616电缆通道附属设施(717电缆通道防火(718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7 19在线监测(720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721附件(822专题报告(823图纸部分(824计算项目要求(925施工组织设计大纲(926主要设备材料清册(1027概算部分(10编制说明(13IQ/GDW166.3—2010II.、八、-刖言为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力电缆部分》(Q/GDW166.3—2007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三个目录”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三通一标”应用率,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标准化水平。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2013年版)2013年4月概述第1章编制的总体情况1.1编制意义和目的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提升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并于2011年正式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成果体系(以下简称“标准工艺”)。
随后,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办法》,明确了通过“标准工艺”的研究制定、推广应用、持续完善,加大成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交流,不断推动输变电、施工技术进步,促进质量工艺水平的持续提升。
为响应国家电网公司提升电网建设和发展质量,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质量理念和各项要求,实施“质量强网”的号召,公司高度重视标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抽调精兵强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标准化工艺的研究及应用工作。
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2版)基础上结合电网建设实际分析、研究、筛选,编制适用于工程特点的工艺标准库。
将国家电网公司“质量强网”精神落到实处。
1.2编制原则本次《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2013年版)的编制原则是:安全可靠、工艺先进、保护环境、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着重处理和解决标准工艺的继承性、统一性、适应性、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继承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2年版)做了广泛的调研,采用了很多先进、合理的工艺,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我们积极吸取了其优秀成果。
统一性:本次我们编制的《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以下简称“标准工艺应用图册”),由单位统一思想、整体规划,做到了编制原则的统一。
适应性:本标准工艺应用图册,充分考虑了北京地区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满足了本地区工程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先进性:在充分吸取《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2年版)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本“标准工艺应用图册”以现行的规程规范、施工工艺为依据,积极优化、注重环保和成本控制。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一、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1.首先,要针对大型电力项目,制定电网公司的《输变电工程施工标准》。
2.其次,在施工中,必须保证每个设备的安装质量,安全性以及各项运行参数的正常操作。
3.在输变电工程施工时,需要严格执行公司规定的安装依据,特别是对钢结构、外墙板及其他金属系统等要求十分严格。
4.施工时,必须遵循公司施工规范,从原料、选型、设计、施工、调试等方面,全程保障施工质量,并确保输电线路和设备的安全使用。
5.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许可证的有关规定,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6.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法规,做到安装技术正确,设备操作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输变电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7.调试工作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电力系统质量标准,执行综合调试工程技术规范,保证输变电工程工程质量。
二、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1.在电力项目施工中,要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包括进场检查、安装检查、调试检查等阶段。
2.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设备的检测,保证其安全可靠的运行,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任何不正常情况。
3.重要设备部门,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地考察,以确保工程质量。
4.要做到质量管控,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重点把握重要设备的理论设计和安装工艺等。
5.同时,要对施工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三、公司输变电工程检验1.公司的输变电工程完成后,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检验,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2.检验活动要按照公司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设备和线路的安全检查,保证安全标准的符合性。
3.检验时,应采取实地调试、安全检查、运行环境检查等各项措施,以便能够发现工程存在的缺陷。
4.最后,完成检验后,要及时填写检验报告,将结果提交公司审核保存,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探析陈伟摘要:近年来,随着变电维护工作的逐步深入,变电维护技术的管理非常重要。
在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的提升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对危险性因素要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
相关部门要切实有效的提出技术措施,不断的提高变电运维的整体水平和供电能力。
在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变电运维人员一定要认真仔细,很小的违规问题就可能会引发整个电网的安全事故。
变电站在电力运行维护过程很重要,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枢纽。
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整个电网供電不稳定,电气设备损坏,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电力运行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使电力运行安全稳定。
关键词:电网变电运维技术;线路故障;管理1导言电网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是决定电能质量,关乎用户用电安全的关键因素。
良好的电网变电运行维护能够保证电网的运行稳定,进而保障各用电设备的运行安全。
因此,有必要对电网变电运维技术及其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掌握电网变电运维技术的要点,优化其管理办法,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2变电运维工作的特殊性变电运维工作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对这种风险的预测和分析,是传统變电安全管理工作由粗放走向精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点,主要是通过运维人员的具体分析,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测和排查,使得工作人员对危险有及时的预判,克服侥幸心理,防止违章作业,从根本上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特殊状况较多,安全风险较大,常常会突然出现危险状况,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对故障原因进行及时的判断,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如果操作上出现失误就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变电运维工作包括了操作、维护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由于工作比较繁琐,受到很多规章制度的约束,但是,如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仅依靠规章制度,这是不足够的,而且容易给工作人员带来被动的情绪,“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必须是对准备进行或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全过程、综合性的分析,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找出存在或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制定相应的应对和防范措施。
营口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营口归州66kV变电站改造工程
营口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营口归州66kV变电站改造工程施工项目部
2018年05月10日
审批页
批准:时间:年月日审核:时间:年月日编写:时间:年月日
为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5的工作要求,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施工项目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6年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清单,计划应用以下清单所列标准工艺,严格按照标准工艺库的工艺标准及施工要点,进行施工。
清单具体如下:
“标准工艺”推广应用清单。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调考答题一、单选题(一)公共题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办法》于(B )发布实施.A、2011年1月B、2011年11月C、2010年12月D、2012年3月2、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 B )至少召开一次质量工作例会,A、每季度B、每月C、每旬D、每周3、开工前B组织施工图设计交底和会检,必要时可邀请设计、施工专家参加会检工作.A、建设单位B、业主项目部C、监理项目部D、施工项目部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办法规定,(C)在创优策划文件中编制“标准工艺应用及施工工艺创新策划" 专篇,A、业主项目部B、监理项目部C、施工项目部D、工程参建各方5、按照优质工程管理办法规定,工程项目开工前,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必须制定工程建设创优规划,各参建单位均应制定创优实施细则,按照(C)的理念,全过程开展工程创优活动.A、“合理成优”B、“优质工程”C、“一次成优”D、“质量先行”6、工程开工前,施工承包商对施工项目部进行(A)全员交底, 监理承包商对监理项目部进行《监理规划》全员交底, 明确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要求.A、《施工组织设计》B、《创优实施细则》C、《创优规划》D、《“标准工艺应用及施工工艺创新策划"》7、110 (66)千伏及以上新建变电站工程或折单长度在(B )以上的输电线路工程项目,均应进行达标投产考核。
A、15kmB、20 kmC、25 kmD、30 km8、工程项目达标投产考核期为工程建设期间及投产后(B)个月A、2B、3C、4D、19、公司系统监理、施工企业对新录用人员应进行不少于(?)的质量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A、20个课时B、30个课时C、40个课时D、50个课时10、质量通病防治由(A)负责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措施.A、建设管理单位B、业主项目部C、监理项目部D、施工项目部(二)土建部分1、深层搅拌机施工当搅拌机下沉时,不宜,当遇到较硬土层下沉太慢时,方可适当冲水,但应严格控制冲水量,以免影响桩身强度。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6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是中国电力工程标准的一部分,该标准制定了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工艺要求。
该标准有多个版本,其中《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6
版是最新的版本。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6版细化了输变电工程的工艺要求,包括了各个环节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输变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设计要求:包括设备选型、参数设置、布置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2. 施工要求:包括安装、焊接、接地、接线等方面的规定;
3. 测试与调试要求:包括各种设备的测试、调试和试验要求,以及相关的记录和报告要求;
4. 运行要求:包括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等方面的规定;
5. 安全要求:包括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及事故处理和应急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6版是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的,适
用于中国大陆地区的输变电工程。
该标准是中国电力工程中的重要参考文件,对于提高输变电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11-1标准工艺应用效果考核评分表(变电站、换流站工程)专业 编码 工艺名称 考核标准 扣分说明及扣分实得分(100-扣分)备注土建 101010101 墙面抹灰(1)抹灰墙面平整、色泽均匀、无空鼓、开裂、脱皮。
每项2分,抽查3处,最多扣14分;(2)护角、孔洞、槽、盒周围的抹灰表面平整、方正。
每项2分,最多扣6分;(3)垂直度偏差≤3mm。
平整度偏差≤2mm。
阴阳角方正偏差≤2mm。
每项2分,最多扣12分;(4)分格条直线度偏差≤3mm。
墙裙、勒角上口直线度≤3mm。
每项2分,抽查3处,最多扣8分;土建 101010102内墙涂料墙面(1)墙面平整光滑、棱角顺直。
颜色均匀一致,无返碱、咬色,无流坠、疙瘩,无砂眼、刷纹。
每项2分,抽查3处,最多扣18分;(2)垂直度偏差≤3mm。
平整度偏差≤2mm。
阴阳角方正偏差≤2mm。
每项2分,抽查6处,最多扣12分;(3)分格条直线度偏差≤3mm。
每项2分,抽查3处,最多扣6分;(4)涂料与埋件边缘清晰、整齐、不咬色。
每项2分,抽查2处,最多扣4分。
土建 010*******内墙贴瓷砖墙面(1)瓷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
粘贴牢固,无空鼓,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
每项2分,抽查1个房间,最多扣16分;(2)垂直度偏差≤2mm。
平整度偏差≤1.5mm。
接缝直线度偏差≤2mm。
接缝高低差≤0.5mm。
每项2分,最多扣12分;(3)不出现小于1/2非整砖的出现。
每项2分,抽查1个房间,最多扣6分;(4)墙面砖与地面砖砖缝对缝。
每项2分,抽查1个房间,最多扣6分;- 1 -专业 编码 工艺名称实得分考核标准 扣分说明及扣分 (100-扣备注分)土建 101010201人造石或天然石材窗台(1) 窗台板结构致密、表面光洁、拐角方正、抗老化、保色性能良好,不变形、无裂缝、无污染。
每项2分,抽查3处,最多扣18分;(2) 平整度偏差≤0.5mm;两侧出墙面尺寸(15mm)偏差≤1mm。
滁州关塘110千伏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构架吊装特殊施工方案公司名称二〇一六年三月批准:日期:审核:日期:编写:日期:特殊施工技术方案(措施)报审表工程名称:编号:注本表一式____份,由施工项目部填报,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各存____份。
填写、使用说明(1)此表用于非常规施工方案的报审。
(2)特殊施工方案应由施工项目部项目总工负责编制,施工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审核,公司总工(副总工)批准,并附安全验算结果。
(3)监理项目部审查要点参照一般施工方案“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要点”。
目录1作业任务 (5)2编写依据 (7)3作业准备和条件 (7)4作业方法及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11)5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19)6技术资料要求 (23)7固有风险及预控措施、文明施工标准 (23)8有关计算及其分析 (30)1作业任务1.1作业项目概况及范围1.1.1 作业项目概况本作业项目包括2号主变A型构架1组,高度12米;其中横梁1根,长度10米,高度0.4米,设上下金属爬梯1根。
35kV母线A型构架2组,高度9米;其中横梁3根,2根长度5米,高度0.4米;1根长度6米,高度0.4米,3组人字柱和4根钢横梁组装时焊缝高度一律采用6mm,所有外露铁件均需除锈后刷环氧富锌漆两遍。
1.1.2 作业项目范围2号主变构架构件及钢横梁和35kV构架、及横梁吊装。
1.2 工程量1.3工期要求2编写依据2.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2.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3《钢结构施工规范》(GB 50775-2012)2.4《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2.5《安徽滁州关塘11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2.6《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 1183—2012)2.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 248-2008)2.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2年版2.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7-2014)2.10《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3部分:变电站》(DL 5009.3-2013)2.11《110kV构架施工图》(图号:B0088S-T0004)、《主变场地构筑物施工图》(图号:B0088S-T0005)、《110kV设备支架施工图》(图号:B0088S-T0006)3 作业准备和条件3.1技术准备3.1.1图纸会检: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简称《导则》)的要求做好图纸会检工作。
规章制度编码:国网(基建/3)186-201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深化应用标准工艺,持续提升输变电工程质量和工艺水平,全面创建优质工程,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等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标准工艺,是对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工艺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成熟经验、有效措施的总结与提炼而形成的系列成果,由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典型施工方法”、“标准工艺设计图集”等组成,经公司统一发布、推广应用。
标准工艺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于推广等特点,是工程项目开展施工图工艺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工艺选择等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公司依据“统一研究、集中发布、全面推广、严格考核”的原则进行标准工艺全过程管理。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建设管理的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含新建变电站同期配套10千伏出线工程)的标准工艺管理,其他工程参照执行。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国网基建部管理职责(一)负责公司系统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的归口管理。
(二)负责组织开展标准工艺的深化研究、成果发布。
(三)指导标准工艺应用与实施工作。
对省公司级单位标准工艺的应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考核。
(四)负责组织标准工艺应用培训,组织召开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第六条省公司级单位(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和公司直属建设公司,以下同)基建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一)负责所辖区域标准工艺应用管理工作。
(二)在年度质量管理策划方案中编制标准工艺应用专篇,明确标准工艺管理目标及措施。
(三)负责对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具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省公司级单位、地市供电企业、县供电企业,以下同)标准工艺实施管理的督导、检查、考核工作,负责组织在本单位投资或建设管理的输变电工程中全面应用标准工艺。
(四)负责组织标准工艺应用培训,组织召开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艺名称020******* 基础工程020******* 开挖式基础020******* 阶梯基础施工(1)水泥。
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
(2)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25时,含泥量≤5%(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含泥量≤30%),泥块含量≤2.0%(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泥块含量≤1.0%);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3%,泥块含量≤1.09%;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泥块含量≤0.5%。
(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25时,含泥量≤2%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含泥量≤1.0%)、泥块含量≤0.7%(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泥块含量≤0.5%);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泥块含量≤0.5%;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泥块含量≤0.2%。
(4)宜采用饮用水或经检测合格的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拌和及养护,不得使用海水(5)外加剂、掺合料。
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1)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对塔位中心桩的保护措施,对于施工中不便于保留的中心桩,应在基础外围设置辅助桩,保留原始记录,基础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恢复中心桩(2)基坑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优选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
基础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
3)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筑。
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
(4)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5)钢筋加工符合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钢筋箍筋、拉筋的末端应按设计要求做弯钩,弯钩的弯折角度、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标准规定。
钢筋连接符合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和J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要求,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错开布置,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6摘要:一、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概述二、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的具体内容三、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的设计图集四、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的应用范围及意义正文:一、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概述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是一套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工艺水平而编制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该体系总结了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多年的工程建设经验和质量管理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阐述了输变电工程的各类施工方法和工艺标准。
二、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的具体内容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典型施工方法演示光盘:包括座地式双摇臂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典型施工方法、动力伞展放初导绳典型施工方法、直升机展放初导绳典型施工方法、绕牵法”张力展放导引绳典型施工方法、导地线液压压接典型施工方法、opgw 展放及接续典型施工方法、断路器安装典型施工方法等。
2.标准工艺设计图集:包括变电工程部分和输电线路部分,涵盖了变电土建工程、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细节。
3.工艺标准库:收集了各类输变电工程的工艺标准和规范,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三、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的设计图集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设计图集是基于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实际工程需要编制的一套图集。
它包括变电土建工程部分和输电线路部分,详细阐述了各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变电土建工程部分主要包括建筑内墙面、窗台、建筑内楼地面、建筑顶棚、楼梯、建筑外墙面、踏步等内容。
输电线路部分主要包括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详细要求。
四、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的应用范围及意义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的应用范围主要涵盖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各类输变电工程项目。
实施标准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升工程安全水平,对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6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6》是中国电力工程标准化协会以及国网公司等单位联合编制的一本关于输变电工程的标准工艺手册。
该手册包含了输变电工程施工的标准操作流程、施工控制要点、质量验收标准等内容,旨在提高输变电工程施工的标准化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6》将对输变电工程施工进行全面规范,包括线路施工、变电站施工、电缆施工、全线型柱式隔离开关等。
手册按照不同的施工专业进行分类,详细描述了每个专业的施工方法、施工要求、施工顺序等,使施工人员能够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操作,提高工程品质和效率。
该手册还涵盖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施工资源管理、材料控制、施工设备要求等内容。
同时,手册还提供了施工质量验收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工程施工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6》是中国输变电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参考文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推广和应用这本手册,能够实现输变电工程施工的统一标准化,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
变电站施工中GIS设备与变压器的安装技术陈伟摘要: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电力越来越多,这也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电网建设质量。
设备安装质量是影响电网建设的关键因素。
GIS和主变压器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变电站施工中GIS设备与变压器的安装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施工;GIS设备;变压器;安装技术1、前言由于电网负荷量的剧增,变电站的电网建设成为电力企业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中,变电站的GIS装置和变压器装置的安装是电网建设的重中之重。
但由于变电站施工工程本身的难度较大,加上电企出于经济的考虑,一直加快变电站施工速度,最终导致变电站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尤其是GIS装置和变压器的安装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2、GIS设备安装技术GIS是电气绝缘结构设备的简称,它是断路设备、开关装置、电压及电流感应装置、防雷装置、电线端口和运输管装置等多性能的综合体。
GIS装置的安装所占位置少,是大多变电站的第一选择装置。
但GIS装置安装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安装人员一定要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做到规范化施工。
2.1安装前的注意事项做好GIS设备安装前的各项工作是确保整个施工安全开展的前提。
安装前的主要注意事项有三点:其一,确保土建施工已经完成,即检查露天装置进行防水、防灰工作是否已经完成,检查楼面、楼身的施工是否完善,在室内安置必要施工设施;其二,让土建施工同电气安装队伍进行项目的检查与交接;其三,检查施工所需材料数量和质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2.2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GIS装置的安装过程注意事项比较多,笔者通过自身工作经验列出三点主要注意的事项:其一,在进行GIS单件组装过程中,保持环境条件合格或者可以运用防尘房,朝防尘房内注进干燥气体以达到防尘、防潮效果;其二,安装过程对电路进行电阻检测,若阻值超过额定阻值的116%就要采取处理措施;其三,注意交接调试中对电流电压的试验工作以及协调的部分输电超声试验。
提升电力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的路径陈伟发布时间:2021-09-13T02:30:20.528Z 来源:《福光技术》2021年12期作者:陈伟[导读] 对于国内电力土建施工而言,相应施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
电力行业相关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土建施工对于推进电力建设的关键意义。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富顺县供电分公司四川自贡 643200摘要:对于国内电力土建施工而言,相应施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
电力行业相关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土建施工对于推进电力建设的关键意义。
实际施工需要从施工技术出发做到持续改良,并对前期相应的成功经验进行汲取,确保土建施工得到有效强化。
施工单位需要明确基础施工、夹层振漏、预埋铁件等方面的施工问题,并从浇筑工序、夹层振漏、梁底下沉、材料浪费以及预埋铁件等层面出发进行措施的针对制定,确保电力企业相应经济利润以及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强化。
关键词:电力工程;土建施工;技术;路径一、电力工程常见土建施工技术1.1地质改善与地基工程电力土建工程会涉及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如果地质条件表现不佳,就会使得工程稳定性受到极大的影响,例如在电力杆塔土建工程当中,杆塔的结构庞大,且具有较大的重量,如果其所处地质环境存在质量问题,就会导致杆塔不稳定,在一些外力影响下很容易出现倒塌问题,由此可见电力工程必须重视地质环境问题,对此就需要进行地质改善工程。
通常情况下,电力地质改善工程技术与常规土建工程技术相同,可以采用灌注桩的方式来实现地质改善,即先通过钻孔作业得到桩孔,在对桩孔进行清理后,对灌注内灌注浆液,利用浆液自流效应填充土体空隙,待浆液凝固地质环境的密实度将得到提升,相应可以给塔基提供良好应力。
1.2地下工程1.2.1基坑开挖电厂基坑地基开挖当中,首先在地质环境良好的情况下,需要结合电厂实际规模来决定基坑大小,同时围绕基坑大小将其分类,即较小则为常规基坑,较大则为深基坑,其次在两种不同基坑的条件下,施工单位要选择相应的支护技术,即在常规基坑当中,应当做好边坡加固支护工作,具体方法与上述灌注方法一样,而在深基坑当中,不但要做好边坡加固支护工作,还要采用锚杆支护等方法来保障施工现场安全,因为深基坑规模较大,其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具有强大动力,并且很容易受到施工扰动,所以必须要通过更加强力的支护技术来进行保障,最终在支护技术良好的前提下,依照设计要求来进行开挖,要尽可能减小实际基坑规格与实际要求之间的误差,再采用夯击方法等设置桩基即可。
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20******* 基础工程020******* 开挖式基础020******* 阶梯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混量≤5%;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
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
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
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或池塘水。
不得使用海水。
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
(1)基坑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
基础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
(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筑,否则应在基础浇筑前预留200Mm以上的土层不开挖以保证坑底原状土质,待基础浇筑前开挖。
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
(3)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
(4)钢筋焊接符合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
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020*******-T1阶梯基础支模020******* 阶梯基础施工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
8.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
9.允许偏差:1)基础埋深:100Mm,0Mm。
2)立柱及各底座座断面尺寸:%3)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4)基础根开及对角线:一般塔±‰;高塔±‰5)基础顶面高差:5Mm6)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7)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8)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9)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5)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6)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
复核地脚螺栓的间距、基础根开及立柱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7)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尽量应用商品混凝土或集中搅拌站板制混凝土。
(8)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
(9)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10)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二次抹面。
(11)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保护020*******-T2阶梯基础成品(直线塔)020*******-T3阶梯基础成品(耐张塔)020******* 直柱大板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
(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哟度<C30时,含泥量≤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
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
(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哟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
(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或池塘水。
不得使用海水。
(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
(1)基坑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用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
基础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
(2)基坑开挖怕事应及时浇筑,否则应在基础浇筑前预留20mm以上的土层不开挖以保证坑底原状土质,待基础浇筑前开挖。
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庆按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处理。
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
(3)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
(4)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5)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020*******-T1直柱大板基础支模020******* 直柱大板基础施工(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
(8)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
(9)偏差控制要求。
1)基础埋深:100mm,0mm。
(6)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复核地脚螺栓的间距、基础根开、立柱标高正确。
(7)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尽量应用商品混凝土或集中搅拌站拌制混凝土。
(8)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
020*******-T2直柱大板基础020******* 角钢插入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
(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
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
(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
(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或池塘水。
不得使用海水。
(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1)基坑开挖需按规定的放坡系数进行许。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
基础浇筑地应保证无水施工。
(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筑,否则应在基础浇筑前预留200mm以上的土层不开挖以保证坑底原状土质,待基础浇筑前开挖。
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处理。
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
(3)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膜剂。
(4)插入角钢底端定位要准确,上端用硬连接可调工具固定,保证其精确位置。
(5)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6)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020*******-T1角钢插入基础成品020******* 角钢插入基础施工(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
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7)混凝土浇筑前钢筋、插入式角钢表面清理干净。
(8)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尽量应用商品混凝土或集中搅拌站拌制混凝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
(7)插入角钢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
(8)混凝土实心实意,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
(9)允许偏差;1)基础埋深:100mm,0mm。
2)立柱及各底断面尺寸:%。
3)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4)基础根开及对角线:±‰。
5)插入角钢顶点高差:5mm。
6)插入角钢形心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7)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
8)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
土。
(9)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
基础顶面不应积水。
(10)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度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11)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二次抹面。
基础顶面收面时增加散水坡度,角钢根部略高于四周利于排水。
(12)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插入角钢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进行保护。
(13)在基础回填之前,应做好基础防内倾措施。
020*******-T2角钢插入基础回填后020******* 冻土地质装配式基础施工删除020*******楔形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
(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30时,含泥量≤5%;当混凝土≥C30且≥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
(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C30且≥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或池塘水。
不得使用海水。
(1)基坑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
基础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
(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筑,否则应在基础浇筑前预留200mm以上的土层不开挖以保证坑底原状土质,待基础浇筑前开挖。
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庆按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处理。
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
(3)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模板顶面中心与坑底中心必须定位准确,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
(4)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裀、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5)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020*******-T楔形基础成品(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选段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
(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
(8)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
020*******楔形基础施工(9)允许偏差。
1)基础埋深:100mm,0mm。
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
3)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4)基础根开及对角线:一般塔±‰,高塔±‰。
5)基础顶面高差:5mm。
6)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
7)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
8)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为8′,高塔为4′。
9)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6)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复核地脚螺栓的间距、基础根开、立柱标高正确。
(7)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楔形内角必须振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