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135.91 KB
- 文档页数:4
断生命与死亡的联系,劳动者永远失去了回馈剥削者生命的意识,因此资本对劳动就具有永久的权力。
另一方面资本把它的合理性建立在保存生命、驱逐死亡上,统治秩序通过掌握死亡而掌握生命,把生命完全安置在资本的再生产中。
这就使资本对社会所实行的是一种象征暴力,因此只有通过象征性的颠覆才能真正反抗社会的统治。
这种颠覆就是意外死亡,为什么只有意外死亡才能起到这种作用呢?因为,任何自然死亡,如老死、病死等,社会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如养老金、治疗等,可以说社会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自然死亡回馈了相应的物品,所以社会并不亏欠什么,自然死亡被系统本身所吸收,不具备系统无法解释的意义。
只有意外死亡具有颠覆系统的意义,一方面,意外死亡作为一个事件、一个对社会的挑战,社会无法给它以回馈,已经死亡了,各种物质对它没有意义,死后再多的物质补偿也不能与死亡事件相等同,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交换的节奏不同。
社会只有用死亡才能回馈意外死亡本身,这是社会无法做到的,因此意外死亡打开了系统崩溃的缺口。
另一方面,死亡在现代社会成为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它是所有意义、所有激情消失的分界点。
只有意外的死亡重新成为集体的事务,成为全体的焦点,唤起了人们的激情。
原始社会没有“自然”的死亡,他们通过仪式把死亡变成公共的、集体的事务,死亡成为另一种社会关系的建立。
这种死亡的仪式有点类似于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制度,只不过在原始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有象征性的死亡后,才有社会意义上的出生。
正是通过这种仪式,“人们从随机的、不可逆的自然死亡,过渡到一种馈赠与接受的死亡,因此这是可以在社会交换中逆转的、可以在交换中‘溶解’的死亡。
与此同时,生死的对立消失了:生死也可以通过象征可逆性的形式相互交换。
”[!"]现代社会不仅没有吸收死亡的有效仪式,而且驱逐了死亡,因此我们只有把意外死亡当作象征性事件来体验。
死亡作为对现代社会的颠覆,是波德里亚所说的唯一对符号社会起作用的反抗手段,也是波德里亚用象征交换原则来批判现代社会的逻辑结论。
政治与意识形态:葛兰西∗一 引言葛兰西的作品中并不存在关于意识形态的系统理论,虽然里面无疑存在很多极富启发性的段落和评论㊂如果我们能够考虑到葛兰西主要概念相互交叉的特征,那就有可能对这些丰富多样的洞见进行比较有条理的阐释㊂但这种理论化抽象的任务不应该遮蔽其思想的特点㊂本文的第一部分会罗列出葛兰西式的问题架构,我们将论述,这个问题架构主要指向的是政治视角及对之的分析,而非一般的认识论原则㊂在葛兰西的作品中,对具体的历史性的特定研究至关重要㊂就我们当前的主题来说,这种特定性的基础主要体现在葛兰西对如下做法所提出的警告,即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进行研究㊂(Gramsci ,1971:376)如果想要研究意识形态,就不能脱离葛兰西对结构/上层建筑复合体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基础由霸权㊁市民社会㊁国家㊁政党和知识分子等概念所构成㊂没有这些概念,葛兰西所思考的意识形态就变成完全不可 思考 的了㊂只有让意识形态的概念服从葛兰西的思考所围绕的政治概念时,它才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㊂我们说过,想要在葛兰西的作品中寻找 哲学 必然会失望㊂然而㊃934㊃∗该文为斯图亚特㊃霍尔㊁罗伯特㊃鲁姆利(Bob Lumley)㊁格雷格㊃麦克莱南(Gregor Mclennan)共同署名㊂原题 Politic and Ideology:Gramsci ,原文载于On Ideology ,London:Hutchinson,1978,后载于Ann Gray et al.(eds.),CCCS Selected Working Paper ,Vol.1,Rout-ledge,Taylor &Francis Group,2007,稍有变动㊂第四辑政治形构:作为过程的权力众所周知的是,葛兰西将马克思主义称为 践行的哲学 (philosophy of praxis),并且将‘狱中札记“最后的三分之一部分用于探讨哲学㊂这种明显是非常奇怪的自相矛盾之处是基于葛兰西对所谓的 历史主义 倾向所做的评判,而历史主义的一般问题会在后面的章节通过分析阿尔都塞和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发展葛兰西的方式来展开详细分析㊂与葛兰西更为 有机主义 的取向不同,阿尔都塞和普兰查斯的 结构主义 视角似乎提供了一种认识论的位置,但明确的是,他们承认与受到诸多批评的历史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相比,葛兰西是截然不同的理论人物㊂但似乎还存在另一个矛盾㊂我们将会论述,尤其是就普兰查斯来说,这些作者不大愿意承认葛兰西那些在概念上的实质性讨论曾对自己的理论工程产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㊂我们也将说明,葛兰西的历史主义问题绝非那么一目了然㊂当然,在他的某些哲学性概括中,葛兰西倾向于将意识形态还原为主要阶级对 生活的概念认识 ,或者他会给出这样的暗示,而这些阶级与某些长期的历史目标存在有机的关联㊂这么说也未尝不可:在葛兰西看来,对理论有效性的判断是相对于它们的历史背景而言的㊂这些 谬见 似乎肯定了阿尔都塞和普兰查斯对历史主义所发起的挑战㊂然而,葛兰西对意识形态的物质形式与生产及围绕于此的政治斗争,对将意识形态视为认识论和结构问题的反心理主义的批判(Grams-ci,1971:164-165),以及对他自己特定概念价值的维持(至少是那些源于 实践 状态的概念),都有着无以匹敌的认知:所有这些都确保了葛兰西历史主义的复杂性,不能一概而论㊂另外,如果可以证明葛兰西的概念是阿尔都塞主义所分析的要点背后的重要基础,那么我们就可以完成一个反还原论的任务㊂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希望可以重新确立葛兰西核心概念的根本特征㊂即便如此,我们也不会说,葛兰西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理论或者其他理论㊂作为科学(或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问题,以及葛兰西与当下西欧的共产主义战略所存在的相关性这个敏感问题 我们仅列举这两个紧迫的理论和政治问题 依然是悬而未决且至关重要的㊂㊃044㊃政治与意识形态:葛兰西二‘狱中札记“的概念矩阵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很少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术语,而是多少会使用一系列的替代性术语,如 哲学 世界观 思想体系 和 意识形式 ㊂他也使用 常识 这样的概念,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意识形态,但可视为后者的地基㊂这些术语从无所不包的世界观到非常具体的意识形式,有着明确的用法和意义范围㊂葛兰西对意识形态的复杂用法应该通过这些术语重构出来,而且应该将其置于他用来分析社会形构的整个概念领域中来理解㊂正是在这里,他通过 霸权 和 有机知识分子 这样的概念以及对其他概念如 国家 与 市民社会 的重新解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㊂在葛兰西的作品中,意识形态作为历史中的 物质性力量 被赋予了新的表意,远远不同于第二国际的意识形态理论 将其视为经济基础的简单反映,同时葛兰西也探索了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组织与宣传的特定形式,将之视为阶级斗争的一种样式㊂结构与上层建筑葛兰西考察问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结构与上层建筑(structure and superstructure)的模型㊂在他的作品中,结构即 世界经济 总是在场的;其运动为上层建筑的发展设定了范围,但只是 在最后时刻成为历史的动力 ㊂(Gramsci,1971:164)葛兰西对结构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分析基本没有借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㊂他借鉴更多的是写作‘路易㊃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学家马克思,而非写作‘资本论“的马克思㊂葛兰西使用的是 历史-政治分析 的术语,如 历史集团 和 有机的 情境的 (conjunctural)运动等㊂然而,这些并不单纯意指上层建筑的层面㊂例如, 历史集团 既意指阶级在经济层面(在这个基础上,葛兰西区分了 根本 阶级和阶级派别)得以构成的结构,也意指阶级和阶级派别(fractions)组合成的政治层面㊂(Grams-ci,1971:60)类似的,葛兰西也依据上层建筑对生产模式转换与重组㊃144㊃。
葛兰西、卢卡奇意识的形态思想作者:金德万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理论,“同时也是无产阶级在其解放自己的努力中的意识形态的表达。
”①正是共产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的合法的和不合法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在国家与法的问题上散布的种种意识形态的神话。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合法性和非法性都必然经历一个功能上的变化。
原来合法的,现在成了非法的,原来非法的现在却成了合法的。
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原有的合法性思想,无产阶级新的合法性思想也不会迅即成熟,因此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新旧合法性之间的冲突必然发生,无产阶级甚至比以前更需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文化保持一种批判的识见。
而对于仍然处于资产阶级统治的西方社会,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危机却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这种意识形态危机一方面表现在,工人们把客观上极端不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地位理解为像以前一样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则关系到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形成的意识形态的转变。
②摆脱这种意识形态危机不能不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首要任务。
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不得不放弃直接对政治社会领导权的夺取,转而先在市民社会的各个环节中逐步破坏资产阶级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
“这种批判使旧的意识形态已拥有的重要影响的分化和变化的过程成为可能。
先前是第二位的,从属的或甚至是附带的东西现在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变成了一个新的意识形态的和理论的复合体。
”③葛兰西为此明确提出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新的战略思想。
他借用军事术语“运动战”和“阵地战”来阐述革命战略的新转变。
所谓运动战就是直接发动政治革命和武装起义来夺取资产阶级国家的领导权,而阵地战则是坚守自己的阵地,逐步扩大,先夺取市民社会的领导权,最后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国家的领导权。
葛兰西所说的市民社会的领导权主要是指相对于政治社会的政治领导权,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或精神的道德的领导权,也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观——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贡献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宽泛的、描述性的概念。
他指明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认为同一社会基础上存在多种意识形态的统一;他还力图寻找政治行动中危机和错误产生的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的原因。
葛兰西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他把策略的因素引入意识形态理论之中,使意识形态理论获得了现实的政治意义。
葛兰西对于意识形态有关理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论文关键词: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意大利哲学家、政治家葛兰西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却往往重卢卡奇轻葛兰西,对葛兰西理论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对其理论的哲学立场(即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评判,以及对其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研究方面,对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为数不多,而且往往把它与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放在一起作为同一理论观点来研究,并把前者作为后者的理论支撑来论述。
所以,有必要对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对葛兰西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本文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人手,探寻葛兰西的意识形态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一、描述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葛兰西在其代表作《实践哲学》一书中多次提到“意识形态”一词,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浅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建设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启示作者:刘洋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形成于上世纪20-3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刻的影响。
20世纪末期苏俄的解体,使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再次受到重视,在当今中国社会各种社会思潮涌动的情况下,如何抵御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文化侵略,如何确定并巩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葛兰西的文化理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与理论借鉴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安东尼奥·葛兰西,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其思想尤其是有关文化领导权的思想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内涵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形成于上世纪20-30年代,最早出现于1926年写的《关于南方问题的笔记》中:“都灵的共产主义者具体地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霸权‟问题:即无产阶级专政和工人国家的社会基础问题。
在无产阶级能够成功地创造一个阶级联盟体系——这一联盟允许无产阶级动员劳工人口中的大多数反对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国家——的范围内,它能够成为领导的和统治的阶级。
在意大利,在这种现实存在的真正阶级关系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它成功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赞同。
①明确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掌握国家领导权,赢得广大工农群众支持推翻资产阶级国家的主张。
而后在其所著的《狱中札记》中葛兰西写到“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于两个方面,即…统治‟和…精神与道德的领导权‟。
”并指出两个方面存在着不同步性,一个阶级想获得政治霸权,必须先获得文化领导权,即使是一个弱小的社会阶级完全可以依靠其文化优势,控制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为随后的革命创造条件。
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辨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葛兰西与阿尔都塞两位理论家的意识形态理论,尤其是他们对于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解与阐释。
葛兰西和阿尔都塞都是20世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两位理论家的观点进行辨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文化霸权如何通过各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来塑造和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
本文首先将对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阐述他们对于意识形态、文化霸权以及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基本定义和核心观点。
随后,文章将对比两位理论家的观点,分析他们在意识形态理论上的异同点,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他们对于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这两位理论家的观点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和应对文化霸权问题。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视角,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中的文化霸权问题。
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理论葛兰西,作为20世纪初的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他的思想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狱中札记》等著作中,葛兰西详细阐述了他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理论。
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观念的上层建筑,而且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积极力量。
他强调,意识形态斗争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一个“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问题。
这种领导权并非简单的政治统治,而是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使无产阶级的思想和观念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在葛兰西的理论中,“文化霸权”是一个核心概念。
他提出,文化霸权并非简单的文化优势或文化统治,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
文化霸权意味着一个阶级或集团通过文化手段,如教育、媒体、艺术等,来塑造和影响其他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和行为。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效应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效应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信仰、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葛兰西(Ernest Gellner)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意识形态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本文将对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或信仰,更是人们对于自身存在和社会秩序的认同和理解。
他将意识形态定义为一种理论系统,通过一系列相关概念和价值观来解释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葛兰西看来,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特定的意识形态,这与人类对于社会相继的经验和认知有关。
他认为,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扮演者是知识分子,他们通过传播、教育和组织等方式来推动意识形态的传承和演变。
因此,意识形态既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力量。
葛兰西还提出了意识形态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性的,它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来构建理论体系,以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
二是意识形态具有社会性,它与社会的结构和秩序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
葛兰西指出,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社会性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在当代社会中,意识形态的作用非常显著。
首先,意识形态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行动的框架。
它能够引导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提供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其次,意识形态能够构建共同的认同和归属感。
在一个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社会中,意识形态能够作为一个文化、民族或宗教的象征,将相同信仰和价值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
再次,意识形态能够影响和塑造社会的结构和制度。
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意识形态能够通过传播和组织等方式改变社会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然而,葛兰西也指出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性和一些当代效应。
首先,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中往往被政治、经济和权力所利用。
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及其现实启示作者:郭燕来来源:《理论导刊》2010年第07期摘要:葛兰西认为。
“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是要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在被统治阶级“同意”、“认同”的情况下,接受统治阶级所宣传的意识形态。
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价值。
就当前形势来看,只有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注重民生工程、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作用。
我们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同意”、“认同”我党所提倡的主流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对多元社会思潮的领导权。
关键词: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启示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7-0038-04人的思想意识可以被统治吗?在葛兰西看来,人的思想意识是不能够被统治的。
所以他在总结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教训时。
提出了著名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
这一理论的本质是统治阶级通过“非暴力”的形式,使被统治阶级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学界对此论述甚少,对什么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什么是意识形态的统治权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大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建设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的压力,因此,研究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对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众所周知,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理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内涵和如何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两个方面。
(一)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内涵《狱中札记》是葛兰西对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进行反思的一部巨著。
他认为无产阶级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意识形态领导权”。
提出了著名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
他在总结西方社会无产阶级运动失败的原因时。
就特别强调指出,表面上强大的火力攻破资产阶级军事防御体系,“而事实上,只是破坏了它的外表。
学校代码10126学号31032003分类号密级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学专2013年5月1日咖Y帅Z蚴3哪5岫0舢9舢6哪8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墓直太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雠文储魏互二弛指导教师躲嶂日期:捌卫衄日期:鲤组早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
作者今后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益逝指导教师签名:迸日期:旦!!:尘:卑日期:狸座:£:2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研究摘要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是葛兰西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达到了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的统一。
本文以葛兰西《狱中札记》为线索,从整体上理解葛兰西的政治思想,这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尝试把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核心,找到哲学与政治、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根源,即意识形态如何能发挥政治职能,并通过这一根源从整体上理解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
葛兰西从人的本性出发,进而通过人们批判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并且使自己形成的一整套合理的新世界观社会化,达到改造外部世界的目的。
沿着这一根源,通过知识分子以及有机知识分子组成的政党的传播、教育以及领导作用,获取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进而夺取国家政权。
在第二国际时期,以考茨基为代表的庸俗唯物主义等思潮逐渐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这些思想对人们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葛兰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第二国际中各不良主义的同时,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得到了巨大发展。
一尧葛兰西思想来源葛兰西一生坎坷多难、受尽牢狱之苦,但他用顽强的精神直面困苦,百折不挠地为心中的理想不断奋斗,他每段人生学习经历中都促使其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一)西方哲学思想出生在意大利南部的葛兰西,早年受到了撒丁主义的影响,为了反驳当时意大利北方认为南方的贫困是由于其天性的问题的言论,他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了《撒丁史》《萨丁游记》等。
后来在竞选运动期间,葛兰西发现撒丁主义者竟然开始反对代表人民的社会党,这使他意识到撒丁主义并不能带领人民进入一个新的社会。
经过反思后葛兰西决定加入社会党,在此期间,他在学习和接收新思想的同时,也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理论,发现了社会党思想中的问题,并对其予以评述。
在葛兰西的大学时代,马基雅维利对他影响是较大的。
在葛兰西关于建设国家的理论当中可以发现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的思想。
葛兰西称赞《君主论》是真正写给思想进步的人民群众的,葛兰西总结道:强有力的组织力量是教化领导权形成集体意志的关键;在马基雅维利外,拉布里奥拉对于葛兰西的影响也很大,他把马克思主义同意大利文化相融合,创立了独具意大利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葛兰西正是受到拉布里奥拉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除此之外,葛兰西的大学老师克罗齐对他的感染也极为深刻,克罗齐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宣扬人的精神等理论都熏陶着葛兰西,葛兰西也是通过克罗齐接触到实践哲学的。
然而,由于克罗齐大力宣扬改良主义,葛兰西也对他进行了批判[1]。
(二)列宁思想在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在意大利的葛兰西也深受影响并逐渐开始接受其思想。
列宁批判考茨基等人的改良思想,提倡无产阶级革命,这样的理论使当时感到困顿的葛兰西看到了希望。
开放世界2016年第23期总第452期摘要:在当前的文化价值形态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当中,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成为了当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因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当前思想领域的领导权有益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关于要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葛兰西有过集中和精辟的阐述。
因而从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出发来研究如何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意识形态;领导权;社会主义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对于正在步入转型期的我国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和挑战。
因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的渗透传播不仅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影响,甚至还有可能动摇和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葛兰西认为,统治阶级可以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但是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并不能够被统治。
如果一个阶级在建立政权之后没有继续进行意识形态的领导,那么革命所取得的胜利果实就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必须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进而借鉴西方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一系列方式,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
一、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安东尼奥·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其在《狱中札记》一书中所提出的“文化霸权”理论被当代学者们视为其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重要的贡献”。
本文主要从葛兰西为什么重视意识形态问题、“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内涵以及如何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等三个方面对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展开论述。
1.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问题的原因葛兰西于1913年加入意大利社会党,但在1916—1918年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且发生了俄国“十月革命”,在对这两件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之后,葛兰西坚定地成长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浅析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效益刘奕含,宋婷婷(黑龙江大学哲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纵观历史,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孔不入,并渗透在人们的各种维度中,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导向。
因此,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与研究的必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
市民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意味着国家权力向社会的让渡,最终将对人的统治置换为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最终导致国家消亡。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依托于市民社会领域,得出争夺文化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必经之路,并阐释了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本文阐明了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意蕴。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同意【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1-0095-02【收稿日期】2017-09-30【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大学2017年学生学理论课题结项成果(项目编号:167)。
【作者简介】刘奕含(199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大学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葛兰西看来,意识形态领域的统一是国家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石和重要前提,也就是说,保证统治阶级在思想上占据话语领导权,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一、“文化霸权”的实质:意识形态领导权概言之,葛兰西探讨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其本质就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理论。
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意识形态是社会的升华物,掩蔽或扭曲真实的现实生活、交往真相,其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将少数人的利益灌输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将合理性和普遍性赋予自身利益,并让人民群众自觉遵守,以便维持自己的根本利益,从而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有秩运行。
因此,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应追根溯源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寻求到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内在关联。
[2]“文化霸权”对葛兰西来说,其根本特征是“同意”,是对某种社会秩序,某一领导者的认可、赞同和支持,以便调和抵消来自利益冲突所造成的矛盾、分裂甚至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