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3.92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三章病毒感染性疾病第七节水痘和带状疱疹一、学习要点(一)水痘1. 流行病学史:在冬春季发病,可有水痘患者接触史。
2. 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
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数小时左右发展为疱疹。
疱疹壁薄易破,多为椭圆形,直径3~5mm,周围有红晕,为单房性,疹液透明,后变混浊,疱疹处常伴瘙痒。
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
水痘皮疹为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 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
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组织涂片,用瑞特或姬姆萨染色可发现多核巨细胞,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可查见核内包涵体。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补体结合试验等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
取病程3~4天疱疹液种于人胚成纤维细胞,分离出病毒后可作进一步鉴定。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中的病毒天DNA,系敏感、快速的早期诊断方法。
4.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疱疹处以免导致继发感染。
皮肤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疱疹破裂后可涂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
早期应用阿昔洛韦。
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及早选用抗生素。
因脑炎出现脑水肿者应采取脱水治疗。
水痘不宜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带状疱疹1. 临床表现可出现低热和全身不适。
皮疹特点: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呈带状排列,伴有显著的神经痛。
10~12天结痂,2~3周脱痂,疼痛消失,不留瘢痕。
带状疱疹发生部位:在发生于任何感觉神经分布区,但以脊神经胸段最常见,因此皮疹部位常见于胸部,约占50%,其次为腰部、面部等。
带状疱疹皮疹多为一侧性。
2. 实验室检查将疱疹部刮取标本染色检查,可查见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或双份血清IgG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取疱疹液接种于人胚肺纤维细胞,可分离出病毒。
3.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保持皮损处清洁,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可选用阿昔洛韦或阿糖腺苷抗病毒治疗。
带状疱疹病毒---水痘防治知识1.什么是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水痘是怎样传播的?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飞沫(如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疱疹液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3.人感染水痘后多长时间会发病?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经过10~21天会出现症状,平均为14~16天。
4.人感染水痘后有哪些临床表现?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经过两周左右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便很快出现皮疹。
皮疹通常首先在头部、躯干出现,逐渐蔓延到面部及四肢。
皮疹起初为红色斑疹伴瘙痒,有小米粒到绿豆粒大;进而形成水疱,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如绿豆粒大,四周发红;水疱数小时后变混浊,容易破溃;约1天后开始结痂;再过1周左右,痂皮脱落。
病程一般为5-10天。
5.水痘严重吗?绝大多数的水痘病人病情都不会太严重,但也会出现因感染水痘病毒而导致死亡的情况。
6.怎么判断学生是否感染水痘?通常情况下,只能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必要时,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过病毒。
7.水痘病人何时有传染性?一般情况下,水痘病人在出皮疹前1~2天就开始有传染性,一直持续4~5天左右,也可能持续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
8. 感染过水痘后还会再次感染吗?大部分人在感染过病毒后都会产生免疫力。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比较差,可能会再次感染病毒,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
9.周围有水痘病人,该怎么办?曾经患过水痘或者已经接种水痘疫苗,就不用采取任何措施。
但是对于从未患过水痘的易感者来说,应该尽快接种水痘疫苗。
有研究表明,在暴露后3~5天内接种水痘疫苗,可以避免发病或者缓解水痘病人的病情。
就算是没有从传染源那里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接种疫苗后也可以避免以后感染病毒。
10.如何治疗水痘?水痘无特效治疗,以对症治疗为原则,卧床休息、流质饮食,控制发烧,缓解瘙痒和疼痛,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疱疹处而导致继发感染。
第二节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
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而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一、生物学性状本病毒基本性状与HSV相似。
只有一个血清型,一般动物和鸡胚对VZV不敏感,在人或猴纤椎母细胞中增殖,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形成多核巨细胞,受感染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水痘: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口、咽、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
病毒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
经2~3周潜伏期后,全身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皮疹分布主要是向心性,以躯干较多。
皮疹内含大量病毒,感染的棘细胞(Prickle cell )内生成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
立痘消失后不遗留疤痕,病情一般较轻,但偶有并发间质性肺炎和感染后脑炎(0.1%)。
细胞免疫缺陷、白血病、肾脏病或使用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的儿童,病情较严重。
带状疱疹:是潜伏在体内的VZV复发感染。
由于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如发热、受冷、机械压迫,使用免疫抑制剂、X光照射,白血病及肿瘤等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或低下时,导致潜伏病毒激活,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故名。
多发生于腰腹和面部。
1~4周内局部痛觉非常敏感,有剧痛。
患水痘后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终身不再感染。
但对长期潜伏于神经节中病毒不能被清除,故不能阻止病毒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
三、微生物学诊断水痘一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典型,一般不需作微生物学诊断。
必要时可刮取疱疹基底部细胞涂片染色检查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亦可用膜抗原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色检查细胞内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