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我的影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25 KB
- 文档页数:5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影子》教案《我的影子》主要讲了“我”在路灯下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和影子朋友一起玩,“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篇一一、活动目标1、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发现,并正确运用“我的影子会……”;2、促进幼儿读图能力的发展,能把图画的主要内容和文字对应起来。
二、设计意图影子是光与不固定物体之间产生的现象。
影子的无穷变化及其蕴含的独特美感往往令孩子们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子,那么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班幼儿对这一科学现象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开展阅读读本《我的影子》时,孩子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尝试着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影子游戏为切入口,鼓励孩子们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进行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_。
引导孩子们大胆的和老师、同伴们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并通过一系列的拓展游戏,丰富孩子们有关影子的指示,并生成新的游戏活动。
三、活动准备小书人手一份、教学大书、有阳光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活动过程(一)请出“神秘的朋友”导入主题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位神秘的好朋友,她和我们每个人长得一样,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神秘好朋友请出来吧。
”带幼儿到户外阳光处,请幼儿观察地面被太阳照出来的自己的影子。
师:我们每个人的神秘好朋友就是自己的影子。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还有那些物体也有神秘的好朋友?佳佳:我看见大树有影子,大树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心开:旗子有影子,旗子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佳琪:滑梯有影子,话题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中一:小猫有影子,小猫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教师小结:影子是光与不透明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现象。
光照射过来,被物体挡住,在物体下形成一片黑暗的区域,这个黑暗的区域就是物体的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行与图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我和影子做游戏。
1、游戏——“我的影子会……”引导幼儿在太阳下进行和图书相关的活动(如走路、跳舞、摆造型、向左向右转等等),同时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么样在活动的,并提问。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我的影子》教案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影子的有趣,激发好奇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调动积累,激趣导入。
猜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
灯前月下伴你走,却是哑巴不开口。
(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
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
)你能用一笔画出你的影子吗?你能用影子说一句话吗?(多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画,同时多请几位学生来说,大家边听边看。
)从你们的发言中我听出来了,影子是你们的好朋友;从你们的图画中我还看出来了,影子是个变来变去的小调皮,是吧?那谁最能干,会写影子这个词语?(抽生上台写出课题的后部分影子)你真了不起,说说你是从哪儿学会这个词的?你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吗?哪个小老师还有什么好方法教影字?看大家这么喜欢和影子交朋友,能说会画还能写,咱们的语文书送给大家一篇关于影子的好文章,你们想读一读吗?板书课题的前部分我的,生齐读课题我的影子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独立试读先在生字表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再小声地读一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打上点。
2小组教读把你不认识的字在四人小组里提出来,请其他小朋友帮助你学会,如果有全组都不认识的字,就请字典老师来帮忙。
3自由练读小声地读一读课文,遇到还没认熟的字,就把它组成的词语反复多读几次,再接着往下读。
4同桌轮读同桌轮流读全文(A生读第一段,B生读第二段)读的同学要认真读准字音,尽量读通顺;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如果他都读对了就要送五星(同桌在他的书上课题旁边画一颗五星),如果出了错就要帮帮他。
同桌帮助你读准了几个字?用你的小手(做手势)告诉老师。
提醒一下,你有没有道谢喔?其他同学一定是得到了五星吧,那你就大声地夸夸自己吧!(学生竖起大拇指说:棒,棒,我真棒!)5推荐小老师读你觉得同桌读哪个自然段特别棒,愿意推荐他当小老师,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吗?(开始学生推荐时可只说:我推荐我的同桌XX读第X自然段,后来可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推荐理由。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影、子、前、后”等生字,会写“影、子、在、前”等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影子的有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影子的特点。
(2)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
(2)培养与同伴合作、分享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影子的有趣,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影子永远跟在我后面”的意思。
2.学会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观察过影子的经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个好朋友,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它都跟着我们,你们猜猜这个好朋友是谁呢?2.对,这就是我们的影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课文——《我的影子》。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同学们,你们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吗?请用直线画出你认识的生字。
3.谁愿意把认识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读错了,请你纠正。
4.集体交流,读出生字。
5.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6.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感悟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说说你们在朗读课文时有哪些感受?3.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4.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影子》这篇课文,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课文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影子的有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影子》这篇课文,谁能把课文内容讲给大家听?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认识了哪些生字?(二)观察影子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影子不仅仅出现在课文中,它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北师大版二年级《我的影子》教学设计(通用12篇)2022-12-12北师大版二年级《我的影子》教学设计(通用12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我的影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进行扩词练习,并会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影子的有趣,激发好奇心。
3、初步了解影子的原理,尝试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心中的想法。
课前准备:1、观察影子,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和影子有关的有趣的现象。
2、观察在灯光下和太阳光下自己影子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一张白纸,手电筒,带有磁扣的不透明物体教学过程:(师生闯关大比拼,目的只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闯关过程中,学生先闯,能闯过则赢得一课五角星,如果不能闯关,则由老师解决问题,则老师赢得一颗五角星。
本课一共设计了六关:生字词关、谜语关、分析课文、小小实验、生活现象、生活应用)一、生字词关1、出示生字词卡片。
2、学生读生字词卡片。
3、挑选词语说一句话。
二、谜语关1、猜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
灯前月下伴你走,却是哑巴不开口。
2、学生说谜底——影子,引出课题《我的影子》。
3、板书课题《我的影子》。
三、分析课文1、齐读课文2、划分自然段: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呢?4、课文中一共写了影子的几种变化?(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4、你有什么疑问想问老师或者同学们的吗?5、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相机板书问题。
四、小小实验实验1:我做那么。
它就做什么。
(课前已经把白纸用双面胶贴在黑板上,关上教室内的电灯,拉上窗帘,老师拿出手电筒,让学生在手电筒的灯光下做手影游戏。
此环节受到全体同学的欢迎,因为这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实验2:影子一会儿变成巨人,一会儿变成小矮人。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带有磁扣的不透明物体做小人,把磁扣放在黑板上的白纸上,仍用手电筒做光源,让学生做实验,通过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影子一会变大一会儿变小的神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我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听懂故事的内容,理解词句及情感意义;•能正确使用“影子”这个词语,了解它的含义;•能诵读故事中的难点词语,如“影子、近、远”等。
1.2 能力目标•能通过说、唱、画等方式表达对《我的影子》这篇故事的感受与理解;•能领悟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有关知识;•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情节和词语;•能根据故事表达对影子的理解和感受;•能朗读表达故事中的难点词语。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掌握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表达方式深入理解影子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3.1 学习环节3.1.1 故事导入•讲师引领学生思考:“有没有看过自己的影子?”•学生回答之后,讲师补充:“影子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学生回答之后,讲师宣布故事开始。
3.1.2 故事学习•步骤一:观看故事视频,学生跟读课文。
•步骤二:师生共同解决文中的语句和词语,如“影子”的理解,以及“近”与“远”的对比。
3.1.3 故事讲解•步骤一:讲师和同学回顾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关键事件。
•步骤二:讲师阐述故事中人物和事件的涵义,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意义。
3.1.4 故事感受•步骤一:讲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如感受到了什么,有何启发。
•步骤二:学生通过表演、绘画、歌唱等形式表达对影子故事的感受。
3.2 复习环节•步骤一:学生回忆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情节。
•步骤二:学生在同桌间交换感受和理解。
•步骤三:学生自己抄写故事中的难点词语。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为了了解学生在影子故事学习中的掌握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评价方法:•课堂上听学生朗读汉字或标点符号;•听取学生的表达,观察他们的画作和歌曲演唱;•提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4.2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影子的含义和作用;•能熟练朗读故事中的难点词语;•能通过活动表达自己对影子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我的影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10个生字,写好本课7个生字。
2.学生能读懂课文,学习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3.学生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认识本课10个生字,写好本课7个生字。
学生能读懂课文,学习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难点:学生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有一个谜语,谁能猜?
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
你停他也停,你走他也走。
谁知道影子有什么变化呢?丁丁发现自己也有影子,而且还变来变去的,很有趣。
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板书课题:我的影子
二.初步感知,合作识字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2.听教师范读,要求听清楚字音。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遇到障碍互相帮助。
4.小组内学习要认识的字,组长做好记录。
5.教师出示字卡,巩固识字。
6.展示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三.学文解趣,点燃火花。
1.学文。
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影子有趣呢?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变得真快,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你们还知道那里有影子?我们在阳光下看到的影子是怎样的?
2.课后质疑
学生提问题。
四.课外延伸,自主探究
在阳光或灯光下做影子游戏,并记下影子变化。
查一查,问一问: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我的影子》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我的影子》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我的影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原因。
2、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方法:激趣法、实验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顺学而导法等教学准备:1、台灯2、写好字的“红苹果”3、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做小实验,导入新课1、出示台灯,做小实验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认识吗?我要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2、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它有趣吗?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老师在灯光下找见了手的影子,那么,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课文。
3、出示课题:《我的影子》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识字。
2、学生指读,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互帮识字。
4、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摘苹果游戏:老师借助简笔画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树,再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贴上。
告诉学生,你认识什么字,就摘带这个字苹果,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字,再领同学们读两遍,才能把苹果带回家。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刚才写字的苹果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
2、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教师问:读了以后,你都知道了什么?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1、齐读最后一段。
2、师质疑: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变来变去,它到底都怎样变化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用笔画出来。
3、指名回答。
4、它为什么会变大、变小、跑前、跑后呢?请看实验。
我的影子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影子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能仿照课文中的几种例句造句,如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11个子;写好8个生字,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引入课题1、出示谜语,生猜谜语。
2、揭示课题,生拿出手跟师板书课题。
“影”正音,想想如何记住它。
认识“三撇”,课件出现表示意思和例字。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师范读。
(金手指,指书本)2、按预习四部曲自读课文。
3、同桌互考勾画的词语。
4、汇报,抽测。
A.走着走着,嘿,我的影子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了!1.a. 生自由练读,注意读准生字宝宝的字音。
2.b. 抽生读,读准字音。
生听读,生评价。
3.c. 齐读这句话。
B.散步挥挥手蹦蹦跳跳捉迷藏有趣跟晚上变来变去灯下左右a.自读,读准字音。
b.抽小老师教读,小老师提醒字音。
“散、左、藏”平舌音,“捉”是翘舌音,“蹦、灯”是后鼻音。
c.小老师教的不错,奖励你们跟我做游戏。
请你跟我这样做,“散步”“蹦蹦跳跳”“捉迷藏”“变来变去”d.考考学生,我指你读。
e.区别“左”“右”,生想办法。
总结左边一个工人,右边一个嘴巴。
f.为了更好的记住它们,我们来写写这两字。
生观察如何写好,师总结。
g.师范写,生翻书写在30页。
C.抽考生字a.自读生字条,田字格里的生字。
b.同桌互考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
散步挥挥手蹦蹦跳跳捉迷藏有趣变来变去a.读准字音b.把词语读出味儿来二、品读课文1、把词语朋友送回课文,齐读全文。
边听边想我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2、把描写影子的句子勾下来,自己读一读。
《我的影子》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0个汉字,会写7个生字并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
3.感受影子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重点认识10个汉字,会写7个生字并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感受影子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法、情景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完成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晚上,我们走到路灯下,就会发现地上有自己的影子。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们。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2.板书课文题目:我的影子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新授(一)初读课文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自己查字典认读生字。
(2)自由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的目的。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2.按要求进行初读。
(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读书情况。
(1)重点检查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影子挥手矮人捉迷藏跟(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纠正朗读中的错课。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二)理解内容1.学习第l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晚上,“我’’和爸爸走到路灯下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一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散步。
走到路灯下,“我”忽然发现地上有自己的影子。
“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
“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
“我”做什么,它就做什么。
(2)理解“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
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
我做什么,它就做什么”的意思。
①你从两个“也”字体会出什么?影子总是跟着“我”。
“我”做什么动作,影子也做什么动作。
②句式练习。
我做什么,它就做什么。
家里有什么,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什么。
___________什么,___________什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我的影子》教案学校二班级上册语文第9课《我的影子》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训练工,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同学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二班级上册语文第9课《我的影子》教案,欢迎阅读与保藏。
学校二班级上册语文第9课《我的影子》教案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缘由。
2、通过学文,激发同学对自然现象产生奇怪,并情愿去探究,去讨论。
教学方法:激趣法、试验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顺学而导法等教学预备:1、台灯2、写好字的“红苹果”3、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做小试验,导入新课1、出示台灯,做小试验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日带来了什么?熟悉吗?(台灯)我要做一个试验,请大家认真观看,你发觉了什么现象?(老师关掉教室全部的灯,使教室光线比较暗,有利于试验的效果。
同学的留意力更加集中,兴趣及高。
)(老师右手拿起台灯,打开灯后,将左手伸到灯前,对着教室前面的白墙壁,让手的影子投射到墙上。
)2、(关掉手中的台灯,打开教室的灯)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同学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墙壁上手的影子)你觉得它好玩吗?(好玩)这的确是一件很好玩的事,老师在灯光下找见了手的影子,那么,我和我的影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好玩的故事呢?今日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课文。
3、出示课题:《我的影子》(由出示台灯,告知同学要做试验,引发同学兴趣,接着关掉教室的灯,为试验缔造氛围,激发了同学兴趣,急于想看到将会发生什么?当看到墙壁上手的影子时,新奇、惊异、好玩,一句“我和我的影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好玩的故事呢?”同学兴趣昂然,这时出示课题〈我的影子〉,显得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老师范读,同学听读识字。
2、同学指读,多读几遍。
(“金钥匙”告知我们)3、同桌互读,互帮识字。
《我的影子》教案(精选16篇)《我的影子》教案篇1教材简析《我的影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五单元“好奇”中第二篇主体课文。
文章围绕着形和影、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观察到的现象,“我”的想象及“我”的感觉,一个活泼、好奇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是一篇非常生动的学生习作。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好奇、多观察、多思考的科学态度;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游戏激趣:同学们,你们做过手影游戏吗?我们一起做,好吗?(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的兴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
)2、书题学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的影子》这一课。
(1) 板书课题,请大家注意“影”字的写法,一起书空。
(2) 哪位同学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答:按偏旁部首记忆;拆成零件记忆;儿歌记忆:一个北京人站在太阳下,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晚上影子短。
教师相机指导:三撇是数量多的意思。
)(设计意图:指导写字要领,学生跟着写,使写字训练落到实处,而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既让识字学习不再枯燥,又渗透了字理识字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一查字典。
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
如果他全读对了,就给他得100分;如果他有错误,就帮他纠正。
3、教师检查,你的同桌可以得100分的,请举手;同桌在你的帮助读对的也请举手。
(设计意图:读得准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字音问题,读中学,听中学,互帮互助中学,学习会变的积极主动,既达到初读要求,又使学习有滋有味。
)三、深入学习,感悟内容范读全文,划分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这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我”发现了什么?(学生a:我发现地上有自己的影子;b:我发现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我蹦蹦跳跳,影子也蹦蹦跳跳。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的影子》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本节课的教材名称为《我的影子》。
2. 课文作者本课文作者为王维。
3. 教材内容本课文主要通过一个小女孩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影子,加深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体验感受。
4.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本课文;2.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影子;3.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5.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影子。
难点:让学生理解影子与自己的身体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往往非常好奇,对周围的事物也充满了好奇心。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们知道影子是什么吗?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2. 预习新词有些生字生词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难掌握的,我们可以预习一些新词汇帮助他们更好地朗读课文。
例如:“身影”、“摇晃”、“窗沿”等。
3. 朗读课文由老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发音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
也可以指定多位学生配合进行朗读演示。
4. 分析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或“你认为影子是怎样形成的?”5. 讨论影子的形成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通过提问或是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影子的形成与自己的身体密切相关。
6. 观察影子让学生到户外或是教室内寻找自己的影子,给学生准备白纸和笔,让他们先描绘出自己身体的形状,再描绘影子的形状,进行比较。
7. 分享体验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观察影子过程中的体验,比如发现影子的颜色变化、发现自己的影子跟别人的不一样等等。
8.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分享的形式,对影子的形成和影子与身体的关系进行总结概括。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要点1.教材的故事性和实用性是本次教学实施的基础;2.应用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如PPT、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3.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人的观点,树立平等开放心态;4.教师应加强引导与纠正,多鼓励鼓励,让孩子们充满自信。
【篇一】教學目的: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重點:1、知道影子為什麼會變來變去的原因。
2、通過學文,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學方法:激趣法、實驗法、引導法、自主探究法、順學而導法等教學準備:1、臺燈2、寫好字的“紅蘋果”3、圖片、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做小實驗,導入新課1、出示臺燈,做小實驗同學們,你們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麼?認識嗎?(臺燈)我要做一個實驗,請大家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現象?(老師關掉教室所有的燈,使教室光線比較暗,有利於實驗的效果。
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興趣及高。
)(老師右手拿起臺燈,打開燈後,將左手伸到燈前,對著教室前面的白牆壁,讓手的影子投射到牆上。
)2、(關掉手中的臺燈,打開教室的燈)問:你剛才看到了什麼?(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看到了牆壁上手的影子)你覺得它有趣嗎?(有趣)這的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老師在燈光下找見了手的影子,那麼,我和我的影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師帶領大家來學習一篇課文。
3、出示課題:《我的影子》(由出示臺燈,告訴學生要做實驗,引發學生興趣,接著關掉教室的燈,為實驗創造氛圍,激發了學生興趣,急於想看到將會發生什麼?當看到牆壁上手的影子時,新鮮、驚奇、有趣,一句“我和我的影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呢?”學生興趣昂然,這時出示課題〈我的影子〉,顯得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1、老師範讀,學生聽讀識字。
2、學生指讀,多讀幾遍。
(“金鑰匙”告訴我們)3、同桌互讀,互幫識字。
4、檢查學生認識生字情況。
摘蘋果遊戲:老師借助簡筆劃用綠色的粉筆在黑板上畫一個蘋果樹,再把寫有生字的紅蘋果貼上。
告訴學生,你認識什麼字,就摘帶這個字蘋果,告訴大家這是什麼字,再領同學們讀兩遍,才能把蘋果帶回家。
(學生積極非常高,搶著要摘蘋果)(這是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認知水準出發,將生字教學變為摘蘋果遊戲,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我學”真正變成“我要學”)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剛才寫字的蘋果又回到了課文中,你還能認識它們嗎?請同學們自由讀文。
北师大语文二年级上《我的影子》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识10个生字。
2.在阅读中感受、想象语言文字的趣味性。
3.培养学生爱观察,对周围现象充溢好奇,并有意识的去探究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小故事,写的是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好奇过的东西——影子,相信学生会喜欢这篇课文。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学习了前面一篇课文,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了,本课应巩固这种好奇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公开课教案(一)板书课题,启迪考虑,直接引出学习内容教师板书:影子。
谁认识这个词语?(影子)有谁注意过自身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师:有一个活泼、充溢好奇的小朋友,他把自身的影子描绘得可有趣了。
让我们一起走到他的影子世界去看一看。
(二)朗读、感悟课文,引导想象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2~3遍。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
3.抽读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确立识字的'难点。
(1)抽读生字卡片后,把大多数学生感觉困难的生字粘贴在黑板上,如:“挥、嘿、竟、藏、趣”等字。
(2)发挥班内“小老师”的优势,交流识字方法。
生:我教“挥”。
挥是提手旁,表示与手有关,我跟大家挥挥手。
(做挥手的动作)生:看到什么东西很奇怪时,就说“嘿”。
嘿是从口里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是口字旁,黑表示它的读音。
生:“趣”的部首是走字旁,另一局部是取东西的取,可以组成词语:有趣、兴趣。
……4.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我的影子有哪些变化呢?找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
(2)小组交流自由朗读的收获。
(3)选择自身喜欢的读课文的方式,把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汇报交流。
生1:“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
我蹦蹦跳跳,影子也蹦蹦跳跳。
我做什么,它就做什么。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趣。
师:多有意思呀!我们来实物展台上找找影子,好吗?(生在实物展台上做各种手的动作,大屏幕上也出现了各种手的动作。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我的影
子》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
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原因。
2、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方法:
激趣法、实验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顺学而导法等
教学准备:
1、台灯
2、写好字的“红苹果”
3、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小实验,导入新课
1、出示台灯,做小实验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台灯)我要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老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使教室光线比较暗,有利于实验的效果。
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及高。
)(老师右手拿起台灯,打开灯后,将左手伸到灯前,对着教室前面的白墙壁,让手的影子投射到墙上。
)
2、(关掉手中的台灯,打开教室的灯)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墙壁上手的影子)你觉得它有趣吗?(有趣)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老师在灯光下找见了手的影子,那么,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课文。
3、出示课题:《我的影子》
(由出示台灯,告诉学生要做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接着关掉教室的灯,为实验创造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急于想看到将会发生什么?当看到墙壁上手的影子时,新鲜、惊奇、有趣,一句“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兴趣昂然,这时出示课
题〈我的影子〉,显得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识字。
2、学生指读,多读几遍。
(“金钥匙”告诉我们)
3、同桌互读,互帮识字。
4、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摘苹果游戏:老师借助简笔画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树,再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贴上。
告诉学生,你认识什么字,就摘带这个字苹果,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字,再领同学们读两遍,才能把苹果带回家。
(学生积极非常高,抢着要摘苹果)
(这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将生字教学变为摘苹果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写字的苹果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
2、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教师问:读了以后,你都知道了什么?(在灯光下发现了“我”的影子;“我”的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灯光下的影子在和我捉迷藏……)
(学生谈自己从文中获取的知识或体会。
这就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目前的体会,避免了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老师的路。
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
)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读最后一段。
(从中心句入手,找到文章的灵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
2、师质疑: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变来变去,它到底都怎样变化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用笔画出来。
3、指名回答。
(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一会儿变成“小人国”里的巨人了;一会儿跑在前,一会儿跟在后,一会儿跑到我的左边,一会儿又转到右边去了;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
)
4、它为什么会变大、变小、跑前、跑后呢?请看实验。
(这时,我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打开台灯,举起左手,让左手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
为了使学生能看到手的影子在墙壁
上的变大、变小、在身体的前面、后面,我不断地调整台灯与手的距离、高度。
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化,准确地理解了文中“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这一中心句。
)
(通过这一实验,使抽象的、难理解的句子,变成了具体的、形象的游戏。
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一要求。
)
5、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觉得影子好玩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文中自己喜欢地句子、段落。
五、联系实际,拓展内容
1、同学们,我们在阳光下、灯光下很容易看到自己、其它事物的影子,而且影子会给我们带来乐趣,比如:夏天,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就不会感到炎热,以及光影游戏,你会做吗?猜猜看,下面的图是谁的影子?晚上回家后,试着做一做,你还会变出谁的影子?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
2、小故事:
有那么一个小孩,他在阳光下认真地跑着,因为他想要超越自己的影子。
可是,不管他向前跳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前面。
后来,有个大人对他说:“如果你一直面对太阳,影子不就跑到你的背后去了吗?”
你觉得这个大人说的对吗?想想看,咱们用台灯代替太阳来做这个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一目了然,学生好象恍然大悟。
这一道题更增加了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
六、总结课文,激发科学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好奇”,上一节课《苹果落地》,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产生好奇,知道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我的影子》,你都知道了什么?
2、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想知道哪些奇怪的现象?(花儿怎样开放?鸟儿怎样飞翔?鱼儿怎样呼吸?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儿在说些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
七、课后作业:
回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找出今天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下一节课我们来交流自己的收获。
1、谜语导课,引起兴趣。
2、趣学教材,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相互合作,得出答案。
3、户外观察,进行实践、创新。
4、课后扩展,满足好奇心。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幼稚,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课间休息时,常常有学生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问长问短,问东问西。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会口头组词、扩词;能写好本课的7个生字。
3、能仿照课文中的几种例句造句,如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认读10个二类字;写好7个生字,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学习难点】
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准备】
1、手电、实物。
2、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
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运用学过的办法认出生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检字表、问别人、查字典……)
2、请生尝试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字音。
4、分析句子的语气,再尝试读课文。
5、全班齐读,自我评价。
三、合作识字
1、小组交流二类字,相互帮助。
2、小老师领读词组。
四、学文解趣,点燃火花
1、随机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1)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影子有趣?
学生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到的内容,全班交流。
(2)这是丁丁在哪里照出来的影子?
(3)你们还知道在哪里有影子?
2、学习第四自然段,探究影子的变化。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质疑: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学生进行实验、讨论、交流。
(手电、实物、照照影子)
(3)汇报
抓住两点:
A、要有影子,必须要有光和形。
B、影子的变化是因为光源或者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五、户外活动,实践强化
在操场的阳光下做上几个动作,边做边观察自己的影子的变化,是不是和丁丁说的一样有趣?
六、课外延伸,自主探索
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课间十分钟、夜间注意观察自己或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