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例煤工尘肺病人肺功能检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6.65 KB
- 文档页数:2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一、调查背景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职业病。
在我国,许多行业和工种的劳动者都面临着尘肺病的风险,包括煤矿工人、石材加工工人、建筑工人等,尤其是在一些重工业和矿山等环境中,尘肺病的发病率较高。
为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有必要对潜在的尘肺病危险群体进行体检,并对疑似患病人群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煤矿公司的煤矿工人,该煤矿公司是我国一家大型煤矿企业,拥有数千名职工,是一个重点监测的尘肺病高发行业。
通过对该公司全体劳动者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筛选出了疑似尘肺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1. 体检:对煤矿工人进行全面的职业病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胸片检查等。
2.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疑似尘肺病患者的个人信息、职业史、工作环境等相关资料。
3. 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疑似尘肺病患者的特点和共性,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1. 体检结果经过体检,共有100名煤矿工人被诊断为疑似尘肺病患者,占总体体检者的5%。
40%的患者为初期尘肺病,60%的患者为中期尘肺病。
还有少数患者已发展为晚期尘肺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
2. 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疑似尘肺病患者的职业史较长,平均工龄为15年以上。
有80%的患者从事过露天开采和井下作业,长期暴露在煤尘和石尘之中。
还有一部分患者在作业过程中未能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加重了尘肺病的发病风险。
3. 数据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疑似尘肺病患者的共性和特点:工龄较长、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未进行有效的防护等。
这些特点为尘肺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也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煤矿工人中存在大量疑似尘肺病患者,其中绝大部分为初期和中期尘肺病。
这表明在煤矿等尘肺病高发行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建议:1.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矿工人对尘肺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教育他们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减少尘肺病的发病风险。
职业健康体检中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检查结果【摘要】目的:探讨尘肺工作人员在职业健康体检时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为尘肺的早期预防、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对70名长期参与粉尘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肺功能检测,根据受检者是否出现成分症状来将他们分成两组,有症状的受检者列入有症状组(共计40例),没有相关症状的受检者则被纳入无症状组(共有30例)。
将两组间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无症状组中,其肺活量(FVC%)、1秒末努力呼气的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和呼气峰值流速(PEF%)、肺活量与1秒末用力呼气的容积比值(FEV1/FVC%)的水平均较有症状组的受检者高,而无症状组的受检者在气道阻力方面的对比(Raw%)较对照组高,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间比气道传导率(sGaw%)差异不显著(P>0.05)。
此研究结果指出,FVC%, FEV1%,FEV1/FVC%, MMEF%, PEF%, Raw%均与受检者从事粉尘的工作年限长短有关(P<0.05)。
结论:尘肺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参与粉尘工作的时间。
时间越长,则患者的肺功能越差,肺功能检查在尘肺病的职业健康体检中有着重要意义,非常建议临床引起重视和应用。
【关键词】: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肺功能检查粉尘是一种在空中悬浮的固态颗粒。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许多粉尘作业人员长期暴露其中,其肺部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尘肺病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
尘肺病,是指粉尘随着呼吸而进入体内,在肺组织内逐渐积累,导致肺组织出现弥漫性纤维化的症状[1]。
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尘肺病发病率极高。
因此,必须强化职业健康体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护[2]。
本文选取了70名参与职业健康体检的粉尘作业职工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结果和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本医院2021.1至2023.6月期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粉尘作业工作人员70例受检者进行研究,按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各40例、30例。
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结果分析王欣【摘要】目的通过职业健康体检了解粉尘作业人员接尘工龄、年龄、性别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8月在我院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某企业粉尘作业人员共197人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对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结果、接尘工龄、年龄、性别及胸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7名粉尘作业人员中,共检出肺功能异常者17人,占粉尘作业人员的8.63%;接尘工龄≥10年组肺功能异常率为17.02%,高于接尘工龄<10年组的6.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组肺功能异常率为19.05%,高于年龄<40岁组的3.7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异常率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异常组的平均接尘工龄(11.24±7.49)年,大于肺功能正常组的平均接尘工龄(7.03±5.29)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异常组的平均年龄(42.29±6.18)岁,大于肺功能正常组的平均年龄(33.84±8.48)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作业人员胸片均未提示有尘肺样改变.结论随着接尘工龄及年龄的增长,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异常率也会增加,肺功能检查可发现粉尘作业人员早期的呼吸系统疾病.【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36【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粉尘作业;肺功能;接尘工龄;年龄【作者】王欣【作者单位】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江苏南京 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3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生产性粉尘主要包括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及混合型粉尘[1]。
劳动者长期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肺功能的改变。
为进一步了解粉尘作业人员的病例特点,对2016年7—8月在我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某企业197名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1. 调查对象及方法我们在某工业园区选择了500名工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了职业病体检。
经过筛选,最终有400名工人参与了此次体检。
体检内容包括肺功能检测、X光检查、以及问卷调查等内容,以全面了解工人的身体状况。
2. 调查结果分析经过体检后,我们获得了如下调查结果:(1)肺功能检测结果在400名工人中,有80名工人的肺功能异常,占总体的20%。
60名工人呈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20名工人表现出轻度气流受限。
(2)X光检查结果X光检查显示,有120名工人的肺部X光片异常,占总体的30%。
白色斑点和斑块状密度增加的X光改变占了80%,肿块和空洞状密度增加的X光改变占了20%。
(3)问卷调查结果在问卷调查中,有200名工人表示曾经或者经常接触粉尘,占总体的50%。
有80名工人表示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占总体的20%。
还有100名工人表示在工作中曾经或者经常出现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占总体的25%。
3. 结果分析通过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400名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疑似尘肺病的症状。
从肺功能检测和X光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工人的肺部功能明显受损,X光片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这说明他们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引发了肺部疾病。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知,许多工人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并且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这也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病情。
不少工人出现了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这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肺部疾病的不良影响。
4. 预防措施建议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工人患尘肺病的风险。
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作业场所的通风设施,减少粉尘浓度,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清洁。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制度,定期开展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疾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与血气测定结果分析探讨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测定对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致残等级鉴定的影响。
[方法] 通过5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测定与血气分析测定,比较肺功能损伤结果。
[结果] 5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FVC、FEV1、MVV的损伤率均达85%以上,且中度和重度损伤率FVC 为51.79%;FEV1为62.50%;FEV1/ FVC为30.36%;MVV为46.43%。
血气分析结果,PO2正常率为57.14%,轻度低氧血症为42.86%,无1例达到中度和重度低氧血症标准。
[结论] 肺功能检查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强对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提高肺功能检查的准确性。
对尘肺患者进行致残等级鉴定应当结合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结果,综合评定肺功能损伤程度。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功能;血气测定;分析肺功能检查是反映肺脏功能状态且无创伤性的一种检查方法,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主要反映机体缺氧情况及程度,两种方法均是目前我国劳动能力鉴定中工伤职业病致残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但在实际应用中肺功能检查受测试仪器性能、操作程序、操作人员以及受试者配合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将受到影响。
为探讨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异同,选择56例肺功能异常的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进行动脉血气测定,并对肺功能与血气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5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均为男性,无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和肺气肿,所有研究对象均有1项以上肺功能指标异常,年龄35~73岁,平均54.16±11.08岁;接尘工龄1~41年,平均21.48±11.57年。
有30人吸烟,吸烟率为53.57%。
1.2 方法肺功能测定采用国产RSFJ-900型肺功能测定仪,立位测试。
检测者先对受试者进行训练,然后对每位受试者测定2次,测定结果以各指标的实测值/预测值的百分比表示。
123例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患者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检查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诊断时,选择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检查,探讨其临床可应用价值。
方法:选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本院疑似尘肺病患者共计200例,其中符合《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123例,其余均为无尘肺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在对患者进行筛查时,分别采用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检查方案对患者进行筛查,确认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对确认为煤工尘肺和非煤工尘肺的患者进行两组间症状对比与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结果:经三张间隔半年以上胸部后前位高千伏片诊断证实,200例疑似尘肺患者,共计123例确诊为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
对照组患者与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患者症状表现,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均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而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及PEF进行评估后,发现尘肺患者的肺功能相较于其他患者来说受损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提示尘肺患者的PO2及SPO2正常率显著低于非尘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检查对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的辅助诊断价值较为明显,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可医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肺功能;血气分析;价值分析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能源,而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
职业性煤工尘肺是作业工人在煤炭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吸入大量生产性粉尘而导致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特征的职业病,这一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肺功能受到损伤[1]。
并且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不断增加,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加重,尘肺病可能合并肺部感染、COPD、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气胸等并发症,且并发症的检出率随着尘肺病期别的升高而升高[2]。
煤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为了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检出职业病。
方法旺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尘肺诊断标准》(GBZ70—2002),于2008-01 /12对3258名煤矿接触粉尘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
结果此次体检煤粉尘作业工人3258人,各检查项目异常519例,总检出率15.9%。
检出可疑煤工尘肺203例(工齡均在5年以上,年龄均在30岁以上),检出率6.2 %,;职业禁忌81例,心电图异常152例,血压异常35例,血小板下降11人,血尿13人,转氨酶升高18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6人。
结论通过对本次体检结果的分析认为,随着接尘工人年龄的升高及接尘工龄增加,尘肺检出率增高。
【关键词】煤粉尘作业工人 ; 职业健康检查 ; 尘肺健康体检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检出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1〕。
本中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2】、《尘肺诊断标准》(GBZ70—2002),于2008-01 /12对3258名煤矿接触粉尘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对象本次体检对象为全县3258名接触煤粉尘的在岗人员,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采煤1457人,掘进864人,运输937人;工龄小于5年的1505人,5年以上的1179人,10年以上的461人,20年以上的113人。
1、2 内容病史记录(职业史、既往史、急慢性职业病史),内科常规,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拍摄高千伏x线前位胸片(所用X光机为北京万东500毫安型),肺功能测定(所用肺功能检测仪为日产ST-75型)。
煤工尘肺肺功能100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煤工尘肺肺功能状态,探讨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工龄、尘肺期别的不同对肺功能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煤工尘肺病患者,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变,内容包括fvc、fev1及fev1/fvc等。
结果肺功能的损害率与尘肺期别呈正比,ⅰ期尘肺肺功能异常率占总数的69.4%,ⅱ期尘肺肺功能异常率为76.9%,ⅲ期则达到100.0%。
此外随着尘肺期别的增加,呼吸障碍类型不断朝混合性发展,ⅲ期尘肺中呼吸障碍类型为混合性的达到了100%。
此外,接尘工龄与肺功能损害的检出率成正比,入选病例汇总接尘工龄不足10年的,肺功能损害的检出率为57.1%,超过25年的为93.8%。
结论煤工尘肺肺功能的损伤与期别的增加呈正比,且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而加重,呼吸障碍类型从限制性或阻塞性转变为混合性。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功能;损伤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63-01尘肺是一种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肺功能的损伤往往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下降。
因此,肺功能不仅能够作为观察尘肺病的具体情况以及判断其预后的主要指标,也能够成为鉴定劳动能力致残的标准,为赔偿的支付提供依据[1]。
为了能够明确煤工尘肺期别同肺功能损害各项指标间的内在关系,使肺功能检查在煤工体检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针对入选的100例各期煤工尘肺病患者汇总分析其肺功能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研究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00名煤工尘肺病例,均为男性患者,ⅰ期36例,ⅱ期52例、ⅲ期12例。
年龄分布为59-81岁,平均年龄为67.4岁,接尘工龄分布为17-29年。
入选病例均为井下采掘工种。
已排除哮喘、糖尿病、肺心病、活动性结核病及其他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近期内所有入选病例均未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检测及意义探究【摘要】目的:探究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检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煤工尘肺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对不同期别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损害程度分布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不同期别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叁期、贰期患者R5水平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随着煤工尘肺患者期别的升高,肺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不同期别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肺功能检测可作为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手段。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功能;临床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 and significance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Methods:120 cases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October 2017 were tested for lung function,and the distributi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and lung function damage in different stage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differences of FEV1,FVC and FEV1/FVC levels in different stages were significant(P<0.05). The difference of R5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putum and sputum was significant(P<0.05).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age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the degree of lung function damage was more serious,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lung function damage between different stages(P<0.05). Conclusion:Pulmonary function test can be used as a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degree of lung function damage in coal workers with pneumoconiosis.Key words:coal worker pneumoconiosis;lung function;clinical detection煤工尘肺是煤矿工人的职业病,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造成肺内潴留,可导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最终会引发呼吸系统受损的全身性疾病。
职业健康体检中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检查结果情况分析
汪青;凌云
【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目的分析职业健康体检中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检查结果,为尘肺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2014年6个月~2016年8月,对65例长期粉尘作业人员进行肺功能检查,按照是否出现症状进行分组,有症状者入选有症状组,无症状者入选无症状组。
结果无症状组FVC%、FEV1%、FEV1/FVC%、MMEF%、PEF%高于有症状者,无症状者Raw%低于有症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FVC%、FEV1%、FEV1/FVC%、MMEF%、PEF%、Raw%与患者从事粉尘工作年份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功能可判断尘肺疾病的严重程度,随着粉尘工作时间延长,肺功能不断减退。
【总页数】1页(P151-)
【作者】汪青;凌云
【作者单位】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35.2
【相关文献】
1.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探讨 [J], 张荣荣;杨小梅
2.健康宣教在接触性粉尘患者职业健康体检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J], 官飞凤;李坤;喻兰
3.肺功能检查仪在接触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J], 孟昱
4.职业健康体检中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J], 王媛; 李良; 王兴康; 何广权
5.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J], 魏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13-03-04T10:22:44.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罗量赖兆斌党书春[导读]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罗量赖兆斌党书春(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北流 537400)【中图分类号】R13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230-02【摘要】目的探讨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受损的程度和肺功能障碍类型,同时为粉尘职业病的防治和劳动能力鉴定提供诊断依据。
方法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对北流市的417名粉尘作业工人(观察组)的肺功能进行了检查,并同期选取对应各职业不接触任何尘毒有害因素的后勤人员共15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检查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阻塞性通气障碍与混合性通气障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功能的总异常率与限制性通气障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工龄之间的肺功能总异常率和限制性通气障碍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加强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的同时,定期对其进行肺功能检查,在尘肺病的防治工作中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肺功能检查粉尘作业工人肺通气尘肺病属于职业病的范畴,通常被临床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随时间的推移可让患者本身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据卫生部权威统计资料显示,在近些年各类新发职业病当中,其中尘肺病新病例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几乎一直保持在80%左右,特别对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工人而言,其肺组织纤维化的进程更高,患尘肺病的机率更高,肺功能下降的程度最为严重,对此类工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与此同时,呼吸生理学较前些年也有比较长足的发展,致使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肺功能检查也仅是对肺功能的状态做出客观反映,而并非治疗手段,且肺通气功能测定也几乎对尘肺的诊断没有任何帮助。
粉尘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陈静发表时间:2018-10-01T20:21:10.79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7期作者:陈静[导读] 不同工龄段肺功能异常率也不同,但经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武汉市黄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湖北武汉 430300)【摘要】目的:研究粉尘作业工人胸片检查结果、年龄、工龄对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163例工人询问记录基本情况,拍摄标准X线胸片进行诊断分组,测定肺通气功能。
结果(1)对照组和0+期组FVC和FEV1.O测定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FNC异常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V1.0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2)按三个年龄段分类,随着年龄的增加,FVC异常率随之增加(43.10% <63.74%<64.29%),FEV1.0异常也随之増加(37.93%<47.25%<57.14%),经检验不同年龄段FVC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FEV1.0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3)按照不同接尘工龄分类,不同工龄段FVC异常率和FEV1.0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321和=0.317)。
结论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测定情况与X线胸片检查结果并不完全平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更能早期反映接尘工人的肺部损害情况[1];年龄和工龄是影响肺功能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静的增加,FVC异常率和FEV1.0异常率也随之增加,但对前着影响较明显;不同工龄段肺功能异常率也不同,但经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关健词】胸片结果;年龄;工龄;功能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区163例粉尘接触工人,全部为男性,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8.00岁,接尘工龄2-39年,平均16.46年,选择有粉尘接触史,胸部X线无改变的75例作为对照组,胸片检查结果为0+期的88例作为0+期组。
尘肺实验结果分析要点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对于尘肺的研究和诊断,实验结果的分析至关重要。
以下是尘肺实验结果分析的一些要点。
一、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1、 X 线胸片X 线胸片是尘肺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分析 X 线胸片结果时,需要关注肺部阴影的形态、大小、分布和密度。
早期尘肺可能表现为小阴影,如圆形小阴影(p 影、q 影、r 影)或不规则形小阴影(s 影、t 影)。
随着病情的进展,阴影的大小和密度可能会增加,分布范围也可能更广。
同时,要注意观察肺门、纵隔、胸膜等部位的变化,如肺门增大、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等。
2、胸部 CT胸部 CT 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信息。
对于尘肺患者,CT 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纤维化的范围、程度和分布特点。
例如,在 CT 上可以观察到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改变、肺气肿、肺大疱等病变。
此外,还可以评估支气管血管束的形态和走行,以及有无合并肺结核、肺癌等并发症。
二、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1、通气功能尘肺患者常出现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指标的下降。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和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2、弥散功能弥散功能反映了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交换能力。
尘肺患者由于肺泡间质纤维化,弥散功能往往会降低。
常用的弥散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3、小气道功能小气道功能障碍也是尘肺常见的表现之一。
可以通过测定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气 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50%)等指标来评估小气道功能。
三、血气分析结果分析血气分析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氧合和酸碱平衡情况。
尘肺患者由于肺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提示缺氧,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则提示可能存在呼吸性酸中毒。
新疆乌鲁木齐市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煤工尘肺(CWP)病人肺通气功能的损害情况。
方法对112例CWP男性患者和106名无粉尘接触史劳动强度相似男性对照组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分析。
结果Ⅰ期、Ⅱ期、Ⅲ期病例组肺通气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WP期别越高,肺通气功能越差。
各期CWP病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
CWP病人的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以限制型和混合型为主,并呈随CWP期别提升由限制型向混合型发展的趋势。
结论长期接触高浓度煤尘的CWP病人肺通气功能明显降低,CWP期别越高,肺通气功能越差。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煤工尘肺( CWP)是新疆高发职业病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呼吸系统受损,而肺功能检查可对受检者呼吸生理功能的基本状况作出质与量的评价。
为了解我市煤工尘肺病肺功能损害情况,对乌鲁木齐市范围内煤矿112例煤工尘肺病例进行调查和肺功能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乌鲁木齐市2006年—2009年经新疆尘肺诊断组确诊的112例煤工尘肺患者作为病例组,患者均为男性,其中Ⅰ期33例、Ⅱ期48例、Ⅲ期31例,年龄40-89 岁,平均67.35岁,身高为148cm-182cm,平均171cm,体重: 48-82kg,平均71kg,接尘工龄5-40年。
其中吸烟人数77人,占68.8%,烟龄7-57年,日均吸烟15.74支,以无粉尘接触史劳动强度相似的106名无粉尘接触史劳动强度相似男性作为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年龄、身高、体重、吸烟比例、烟龄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与仪器用HI-601 微型肺功能仪(日本产)测定受检者肺功能,测定时选了自变量年龄、身高、体重3项;种族选用中国人100%值。
采用的指标有VC、FVC、FEV1、以FEV1/VC得出FEV1.0%[1]和MVV。
检测者先向每一位受检者说明测定方法,然后进行肺功能测定。
120例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分析发表时间:2016-11-07T11:35:03.8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1期作者:刘涛1 刘红英2 李动力3(通讯作者)[导读] 尘肺是一种粉尘进入肺组织引起的弥漫性纤维化病变。
(1陕西省旬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渭南 725700)(2陕西省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宝鸡 721016)(3陕西省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西安 710300)【摘要】目的:分析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治疗前后特点,评价肺功能检查价值。
方法: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共收治尘肺患者120例,全面检查,也开展肺功能检查,给予营养支持、肺泡灌洗术、化痰止咳、胸部物理康复治疗、抗炎治疗等,6个月后复查肺功能。
结果:治疗后FVC%、FEV1%、FEV1/FVC%、MMEF%、PEF%高于治疗前,治疗后Raw%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Ga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尘肺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劣于常人,伴有肺活量下降、通气功能减弱等表现,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但气道通气功能可能无明显改善。
【关键词】尘肺;肺功能;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68-02尘肺是一种粉尘进入肺组织引起的弥漫性纤维化病变。
尘肺是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多见于煤炭、建筑、金属冶炼等生产粉尘较多的行业,我国累计发生尘肺600余万例[1]。
尘肺危害极大,患者以肺功能减退为主要病理表现,尘肺与肺结核。
肺癌、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关系密切,严重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保守估计我国因尘肺死亡者已达到130~150万例[2]。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尘肺的必要方法,还可用于治疗方式指导、疗效评价,对于尘肺的诊断、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共收治尘肺患者120例,现报道如下,以分析尘肺肺功能特征。
118例煤工尘肺病人肺功能检测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04T13:01:20.68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作者:郭艳平
[导读] 分析不同疾病分期的煤工尘肺病人的肺功能检测结果
常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疾病分期的煤工尘肺病人的肺功能检测结果。
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到本所进行职业性尘肺病检查并且诊断为职业性煤工尘肺病的118例病人的肺功能检测结果纳入到此文分析资料中。
其中,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37例,职业性煤工尘肺贰期33例,职业性煤工尘肺叁期48例,118例煤工尘肺病人都接受肺功能检测并有有效结果,研究并对比煤工尘肺壹期病人、煤工尘肺贰期病人及煤工尘肺叁期病人的FVC、FEV1、FEV1/FVC。
结果:煤工尘肺壹期病人的FVC、FEV1、FEV1/FVC比较于煤工尘肺贰期病人及煤工尘肺叁期病人(73.76±5.50 L、69.09±4.20 L、64.62±4.30 %对比71.30±4.40 L、65.70±3.31 L、60.20±3.24 %及70.02±4.20 L、64.80±3.26 L、61.03±3.40 %)更高,P<0.05,出现数据对比后的统计学分析意义。
煤工尘肺贰期病人的FVC、FEV1、FEV1/FVC比较于煤工尘肺叁期病人,P>0.05,未出现数据对比后的统计学分析意义。
结论:煤工尘肺病人的肺功能随其疾病期别增加而降低,煤工尘肺贰期病人及煤工尘肺叁期病人的肺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煤工尘肺壹期病人。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功能
近年来,肺功能检测已经成为职业性煤工尘肺病人的一项重要劳动能力相关鉴定指标,肺功能检测对煤工尘肺病人的病情观察中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1]。
本文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到本所进行职业性尘肺病检查并且经职业病诊断组依据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诊断为职业性煤工尘肺病的118例煤工尘肺病人的肺功能检测资料做为本文实验分析资料,研究不同疾病分期的煤工尘肺病人的肺功能检测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开展分析的资料是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到本所进行职业性尘肺病检查给予肺功能检测并且诊断为职业性煤工尘肺病的118例煤工尘肺病人,都是男性,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57岁,年龄平均值是(44.09±2.33)岁,从事煤工的工龄是5年到30年,工龄平均值是(18.11±2.08)年,其中,煤工尘肺壹期有37例(占有31.36%),煤工尘肺贰期有33例(占有27.97%),煤工尘肺叁期有48例(占有40.68%)。
1.2 方法
采用全自动的肺功能测试仪对118例煤工尘肺病人进行肺功能检测,主要包含FVC(用力肺活量)、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VC等检测指标。
1.3 指标观察
统计和研究煤工尘肺壹期病人、煤工尘肺贰期病人、煤工尘肺叁期病人的FVC(用力肺活量)、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
FEV1/FVC。
1.4 统计学分析
对纳入到此文实验中的118例病人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1.0)检测及分析,煤工尘肺病人的FVC、FEV1、FEV1/FVC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显示出数据对比后的统计学分析意义。
2. 结果
煤工尘肺壹期病人与煤工尘肺贰期病人及煤工尘肺叁期病人的FVC、FEV1、FEV1/FVC相对比更高,t=2.0496、3.7188、4.8100及3.5562、5.3039、4.2997,P=0.0443、0.0004、0.0000及0.0006、0.0000、0.0000<0.05,显示出数据对比后的统计学分析意义。
煤工尘肺贰期病人与煤工尘肺叁期病人的FVC、FEV1、FEV1/FVC相对比更高,t=1.3218、1.2132、1.1002,P=0.1900、0.2286、
0.2746>0.05,没有显示出数据对比后的统计学分析意义。
表1 煤工尘肺壹期病人、煤工尘肺贰期病人、煤工尘肺叁期病人的FVC、FEV1、FEV1/FVC对比及分析
3. 讨论
煤工尘肺病人在以往工作中因为生产工艺陈旧,且作业场所防护设施及防护设备有效性差,长时间接触煤尘或煤矽混合粉尘,病人的肺通气相关功能受到一定损害[2]。
目前,对职业性煤工尘肺病人的劳动能力相关鉴定标准可以分成7级,其鉴定的依据是病人得以确诊为职业性煤工尘肺之后,参考病人的X线检查得出的尘肺疾病分期情况、肺功能相关损害程度以及呼吸困难的程度,对其开展职业病相关致残程度的分析及鉴定。
而肺功能测定是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对不同疾病分期的煤工尘肺病人来说,其肺功能相关损害程度和尘肺疾病分期并没有呈现明显一致性,所以,在对煤工尘肺病人的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结果病人的病史情况、体检结果、后前位X线胸片检查结果、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等开展综合分析[3-4]。
本文数据展示出,煤工尘肺壹期病人与煤工尘肺贰期病人及煤工尘肺叁期病人的FVC、FEV1、FEV1/FVC(73.76±5.50 L、
69.09±4.20 L、64.62±4.30 %对比71.30±4.40 L、65.70±3.31 L、60.20±3.24 %及70.02±4.20 L、64.80±3.26 L、61.03±3.40 %)相对比更高,P<0.05,表明数据对比后的统计学分析意义。
煤工尘肺贰期病人与煤工尘肺叁期病人的FVC、FEV1、FEV1/FVC相对比更高,
P>0.05,未表明数据对比后的统计学分析意义。
金文达,肖奎林,岳军等[5]研究数值所得结果呈现,对796例煤工尘肺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开展分析和总结,发现煤工尘肺患者的FVC、FEV1等指标出现明显降低,而且比正常值要低一些,煤工尘肺贰期病人与煤工尘肺叁期病人
的FVC、FEV1(60.61±18.80、58.72±21.23与47.27±19.81、43.72±20.94)相对比煤工尘肺一期病人(67.55±18.36、66.59±20.82)更低。
和此文数据具有一定相似之处,体现本文结果可靠性。
综上所述,煤工尘肺病人的肺功能随着其疾病期别的增加而出现降低现象,煤工尘肺贰期病人及煤工尘肺叁期病人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对比煤工尘肺壹期病人更高。
提示在煤工尘肺病人医疗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期别较高病人的肺通气功能情况,对于肺功能情况较差的患者,应采取措施尽可能予以改善,以便较好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宝军,李超,王冬梅等.煤工尘肺患者血清 TGF-β1和 IL-17A水平及其与肺功能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6):906-908,909.
[2]徐丽江.煤工尘肺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TGF-β1表达水平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0):1489-1491.
[3]崔文广,张欣.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煤工尘肺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异常的治疗效果[J].河北医学,2014(7):1124-1127.
[4]郭伟,王平,杨华敏等.煤工尘肺患者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肺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16,43(1):48-51.
[5]金文达,肖奎林,岳军等.邵阳市796例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2):27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