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煤工尘肺的危害及预防引言: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特别是在煤矿等煤炭相关工作场所。
2024年,尽管有了技术的进步和安全措施的加强,但煤工尘肺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煤工尘肺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煤工尘肺的危害1.1 尘肺病的定义和病因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煤工尘肺是由于煤炭开采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引起的。
煤尘中的煤尘颗粒被吸入肺部后,会引起肺泡和细支气管的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肺功能的丧失。
1.2 煤工尘肺的危害煤工尘肺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具体的危害表现为:1) 呼吸系统问题:长期暴露于煤尘中会引发呼吸道感染,并导致气道炎症和纤维化。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等问题。
2) 肺气肿:长期吸入富含煤灰的空气会导致肺组织的弥漫性气肿,从而影响呼吸功能。
3) 尖顶锥、硅硅化工人尘肺病:尘肺病病人中会有少数发生支持性结核和结节病。
同时,煤尘可能富含硅酸盐等物质,使得煤工不仅患有煤工尘肺病,还可能患上尖顶锥、硅硅化工人尘肺病等其他职业病。
4) 肺癌和肺气肿: 煤工尘肺病患者可能因为吸入的煤尘中富含有害物质而发生肺癌。
同时,慢性暴露于大量煤尘中还可能导致肺气肿的发生。
第二部分:煤工尘肺的预防2.1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加强对煤工尘肺的监管,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应覆盖煤炭开采和处理全过程,并确保相关企业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
2.2 安全设备和设施的改进煤矿和煤炭处理厂等工作场所应加强设备和设施的改进,以最大程度地控制煤尘的产生和散播。
例如,使用湿法喷淋系统来降低煤尘的浓度,安装高效的尘肺防护设备,如空气过滤器和防尘口罩。
2.3 健康教育和培训工人应接受关于煤工尘肺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培训。
这包括如何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和其他防尘设备,如何减少暴露于煤尘的时间,以及如何寻求医疗帮助等。
此外,工人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接受尘肺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结果分析王欣【摘要】目的通过职业健康体检了解粉尘作业人员接尘工龄、年龄、性别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8月在我院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某企业粉尘作业人员共197人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对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结果、接尘工龄、年龄、性别及胸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7名粉尘作业人员中,共检出肺功能异常者17人,占粉尘作业人员的8.63%;接尘工龄≥10年组肺功能异常率为17.02%,高于接尘工龄<10年组的6.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组肺功能异常率为19.05%,高于年龄<40岁组的3.7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异常率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异常组的平均接尘工龄(11.24±7.49)年,大于肺功能正常组的平均接尘工龄(7.03±5.29)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异常组的平均年龄(42.29±6.18)岁,大于肺功能正常组的平均年龄(33.84±8.48)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作业人员胸片均未提示有尘肺样改变.结论随着接尘工龄及年龄的增长,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异常率也会增加,肺功能检查可发现粉尘作业人员早期的呼吸系统疾病.【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36【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粉尘作业;肺功能;接尘工龄;年龄【作者】王欣【作者单位】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江苏南京 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3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生产性粉尘主要包括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及混合型粉尘[1]。
劳动者长期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肺功能的改变。
为进一步了解粉尘作业人员的病例特点,对2016年7—8月在我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某企业197名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尘肺患者肺功能分析探讨尘肺病患者肺功能损伤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用成都日升公司RSFJ-900型肺功能测定仪对238名尘肺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238例尘肺患者的肺功能FVC、FEV1.0、FEV1.0%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分别为78.2%、50.6%、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别、不同年龄组和吸烟与非吸烟组的肺功能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尘肺病可引起患者肺功能损害,随着病程的进展和年龄的增长损害加重,吸烟对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有协同效应。
尘肺病是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
尘肺能损伤患者肺功能,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尘肺病是严重威胁工人健康的主要职业病。
目前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超过60万例,现存活患者近50万人。
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03 -2005年已确诊的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尘肺患者的改善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根据职业史、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按我国《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一2002),经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诊断组确诊为尘肺病且无明显的并发症的238例患者;年龄在32 ~78岁,平均58.7岁;接尘工龄10 ~35年,平均22.6年;病程(初次诊断尘肺到本次检查的时间)0~22年,平均7.5年。
1.2 方法采用统一的职业健康检查表格,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
使用成都日升公司RSFJ-900型肺功能测定仪进行肺功能测定,仪器由专人操作,患者取站立位,重复测定3次取最佳测定值。
选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0)、1秒率(FEV1/FVC%),其中FVC、FEV1.0以实测值/预测值的百分比值表示。
预测值是根据受试者年龄、性别和身高用设定的计算公式由测定仪自动计算获得。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Excel录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煤工尘肺并发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煤工尘肺(CWP)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煤矿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其病理改变为进行性、弥漫性矽结节和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障碍,是不可逆性,随着肺组织的纤维化进展,可导致通气不足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在漫长的病程中易并发多种并发症,是威胁煤矿工人身体健康的严重职业病。
CWP并发呼吸衰竭,是CWP晚期常见的结局,也是CWP死亡的重要原因。
呼吸衰竭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及护理,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目前在尚无特殊药物根治的情况下,加强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
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两年来共收治煤工尘肺病人1480例,其中此类患者126例,现将其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2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岁~78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吸烟患者占60%。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Ⅰ型呼吸衰竭49例,Ⅱ型呼吸衰竭77例。
入院后详细询问职业史,结合自觉症状、血常规、血气分析、X线检查,确诊呼吸衰竭。
经综合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119例,死亡7例。
2 病情观察2.1 呼吸衰竭多发生在煤工尘肺晚期,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
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应特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变化,若发现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表示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为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
缺氧使呼吸加快、呼吸费力、鼻翼煽动,呼吸肌活动加强。
呼吸节律紊乱如潮式、间歇式抽泣样呼吸则提示有呼吸中枢功能紊乱。
观察有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血压升高等。
2.2 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观察有无判断力下降、共济失调、焦虑不安、眩晕、烦躁不安、头痛、肌肉震颤、昏睡,甚至昏迷。
昏迷者应注意观察瞳孔、腱反射、肌张力及病理反射。
及时了解血电解质检查结果。
2.3 痰液的观察按医嘱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留取痰液检查标本,注意观察痰的色、质、量、味及痰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痰液出现特殊气味或痰液量、色及粘稠度等发生变化,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与血气测定结果分析探讨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测定对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致残等级鉴定的影响。
[方法] 通过5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测定与血气分析测定,比较肺功能损伤结果。
[结果] 5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FVC、FEV1、MVV的损伤率均达85%以上,且中度和重度损伤率FVC 为51.79%;FEV1为62.50%;FEV1/ FVC为30.36%;MVV为46.43%。
血气分析结果,PO2正常率为57.14%,轻度低氧血症为42.86%,无1例达到中度和重度低氧血症标准。
[结论] 肺功能检查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强对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提高肺功能检查的准确性。
对尘肺患者进行致残等级鉴定应当结合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结果,综合评定肺功能损伤程度。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功能;血气测定;分析肺功能检查是反映肺脏功能状态且无创伤性的一种检查方法,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主要反映机体缺氧情况及程度,两种方法均是目前我国劳动能力鉴定中工伤职业病致残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但在实际应用中肺功能检查受测试仪器性能、操作程序、操作人员以及受试者配合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将受到影响。
为探讨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异同,选择56例肺功能异常的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进行动脉血气测定,并对肺功能与血气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5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均为男性,无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和肺气肿,所有研究对象均有1项以上肺功能指标异常,年龄35~73岁,平均54.16±11.08岁;接尘工龄1~41年,平均21.48±11.57年。
有30人吸烟,吸烟率为53.57%。
1.2 方法肺功能测定采用国产RSFJ-900型肺功能测定仪,立位测试。
检测者先对受试者进行训练,然后对每位受试者测定2次,测定结果以各指标的实测值/预测值的百分比表示。
窑街煤矿矽肺患者肺功能状况调查分析目的了解矽肺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矽肺患者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300名矽肺患者,采用日本进口的高级肺功能测量分析仪chest-8800和生存质量量表,对矽肺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生存质量调查,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矽肺患者肺功能损伤以中度损伤为主,肺功能损伤与并发症或合并症程度有关联性(P<0.05),并对矽肺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
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矽肺患者肺功能,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合并其他疾病,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
标签:矽肺肺功能生存质量调查分析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致肺部广泛的结节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一般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长期吸入粉尘使支气管纤毛上皮受到损伤及肺弥漫性结节纤维化,导致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易发生继发感染,目前尚无根治办法。
随着病程的延长,肺纤维化增多,肺顺应性减退,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并发肺气肿、肺心病,身体状况愈差,最终将严重影响矽肺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矽肺患者目前主要是通过预防保健来减轻症状、减少合并症、保护肺功能、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本煤矿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矿井,相对来说矽肺较多,本文对矽肺患者肺功能状况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矽肺患者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矽肺患者共300人为调查对象。
被调查者皆为男性,年龄55~83岁,平均(70.53±7.19)岁。
1.2 方法1.2.1 肺功能测定本院自购进日本进口的高级肺功能测量分析仪Chest-8800,对矽肺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1]。
测定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实测值占预测值的百分比越大)、残气量占肺总量比值(RV/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尘肺257例患者死因分析
安建华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3(032)004
【摘要】@@ 尘肺是一种对人体危害严重而且不能治愈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职业病.为探讨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我们对某企业资料较为完整的257例尘肺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343-344)
【作者】安建华
【作者单位】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03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3
【相关文献】
1.煤工尘肺结核患者226例死因分析 [J], 张善宝;徐凯华;徐继华;赵婷婷
2.煤工尘肺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J], 明燕;孙琦伟
3.152例煤工尘肺患者的死因分析 [J], 曾麟春;叶玲;林佩容;曾瑞坤;汪伊容
4.尘肺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死因分析(英文) [J], 吴萍;江朝强;邓开华;刘建平
5.高原地区672例尘肺患者死因分析 [J], 鲍缇夕;姬红蓉;樊晶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工尘肺和矽肺患者肺功能损伤及其影响因素发布时间:2021-11-03T05:46:05.14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7期作者:杨谦明林远生杨启平林继开罗冬[导读] 讨论研究煤工尘肺和矽肺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的60例煤工尘肺和矽肺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院内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都进行肺功能检查,对比两组人员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情况,按照工龄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个年龄段,对比观察组不同工龄段患病率情况。
杨谦明林远生杨启平林继开罗冬广东省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韶关市 512026【摘要】目的:讨论研究煤工尘肺和矽肺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的60例煤工尘肺和矽肺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院内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都进行肺功能检查,对比两组人员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情况,按照工龄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个年龄段,对比观察组不同工龄段患病率情况。
结果:对照组整体肺功能水平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从事煤矿业工龄超过30年患者肺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工龄(P<0.05)。
结论:煤矿工人从业年限越长、接尘年限越长,肺功能更易受到损伤,提升了煤工尘肺和矽肺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煤工尘肺;矽肺;肺功能;损伤;因素文中对煤工尘肺、矽肺患者的肺功能损伤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为煤工尘肺、矽肺相关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的60例煤工尘肺和矽肺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院内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60例,均为男性,年龄34-60岁,平均年龄为(49.52±7.02)岁;观察组:60例,均为男性,年龄33-60岁,平均年龄为(49.61±6.97)岁。
煤工尘肺肺功能100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煤工尘肺肺功能状态,探讨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工龄、尘肺期别的不同对肺功能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煤工尘肺病患者,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变,内容包括fvc、fev1及fev1/fvc等。
结果肺功能的损害率与尘肺期别呈正比,ⅰ期尘肺肺功能异常率占总数的69.4%,ⅱ期尘肺肺功能异常率为76.9%,ⅲ期则达到100.0%。
此外随着尘肺期别的增加,呼吸障碍类型不断朝混合性发展,ⅲ期尘肺中呼吸障碍类型为混合性的达到了100%。
此外,接尘工龄与肺功能损害的检出率成正比,入选病例汇总接尘工龄不足10年的,肺功能损害的检出率为57.1%,超过25年的为93.8%。
结论煤工尘肺肺功能的损伤与期别的增加呈正比,且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而加重,呼吸障碍类型从限制性或阻塞性转变为混合性。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功能;损伤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63-01尘肺是一种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肺功能的损伤往往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下降。
因此,肺功能不仅能够作为观察尘肺病的具体情况以及判断其预后的主要指标,也能够成为鉴定劳动能力致残的标准,为赔偿的支付提供依据[1]。
为了能够明确煤工尘肺期别同肺功能损害各项指标间的内在关系,使肺功能检查在煤工体检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针对入选的100例各期煤工尘肺病患者汇总分析其肺功能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研究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00名煤工尘肺病例,均为男性患者,ⅰ期36例,ⅱ期52例、ⅲ期12例。
年龄分布为59-81岁,平均年龄为67.4岁,接尘工龄分布为17-29年。
入选病例均为井下采掘工种。
已排除哮喘、糖尿病、肺心病、活动性结核病及其他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近期内所有入选病例均未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煤工尘肺的危害及预防煤工尘肺,也被称为煤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煤尘引起的职业性肺疾病。
煤工尘肺的主要危害是对呼吸系统的损害,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煤尘肺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煤工尘肺的危害1. 对呼吸系统的直接伤害:长期吸入煤尘可引起肺部炎症和纤维化,导致肺泡和肺组织的破坏。
病人出现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导致呼吸衰竭。
2. 诱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吸入煤尘后,煤尘中的有害物质可刺激和损害支气管黏膜,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长期受到煤尘的刺激,还可能导致肺气肿的发生。
3. 增加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长期接触煤尘会增加患上肺癌、肺结核、肺结节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煤尘中的某些有害物质被证实具有致癌性或致突变性。
4. 影响身体整体健康:煤工尘肺不仅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还会影响身体整体健康。
煤尘肺患者常伴随着全身疲乏、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煤工尘肺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通风系统:提高煤矿工作环境的卫生水平,保持空气流通畅通。
安装通风系统,尽量将煤尘排除出矿井和工作场所。
2. 减少煤尘的产生和传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湿法降尘、喷雾降尘等,降低煤尘的浓度和粒径。
采用封闭式作业和密闭式装置,减少煤尘的扬尘和传播。
3.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煤矿工人应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防止煤尘进入呼吸道。
选用防护效果好的防尘口罩,定期更换口罩滤芯。
4. 定期体检和职业卫生培训: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检测是否患有煤工尘肺。
此外,煤矿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工人对煤尘危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 提高工人的个人卫生习惯:工人应养成勤洗手、洗脸、换衣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煤尘通过皮肤和眼睛进入体内。
6. 加强监督和管理: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煤尘防治制度和规范,严格执行各项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工人的监督和培训,确保预防措施的落实。
尘肺实验结果分析要点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对于尘肺的研究和诊断,实验结果的分析至关重要。
以下是尘肺实验结果分析的一些要点。
一、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1、 X 线胸片X 线胸片是尘肺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分析 X 线胸片结果时,需要关注肺部阴影的形态、大小、分布和密度。
早期尘肺可能表现为小阴影,如圆形小阴影(p 影、q 影、r 影)或不规则形小阴影(s 影、t 影)。
随着病情的进展,阴影的大小和密度可能会增加,分布范围也可能更广。
同时,要注意观察肺门、纵隔、胸膜等部位的变化,如肺门增大、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等。
2、胸部 CT胸部 CT 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信息。
对于尘肺患者,CT 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纤维化的范围、程度和分布特点。
例如,在 CT 上可以观察到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改变、肺气肿、肺大疱等病变。
此外,还可以评估支气管血管束的形态和走行,以及有无合并肺结核、肺癌等并发症。
二、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1、通气功能尘肺患者常出现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指标的下降。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和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2、弥散功能弥散功能反映了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交换能力。
尘肺患者由于肺泡间质纤维化,弥散功能往往会降低。
常用的弥散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3、小气道功能小气道功能障碍也是尘肺常见的表现之一。
可以通过测定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气 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50%)等指标来评估小气道功能。
三、血气分析结果分析血气分析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氧合和酸碱平衡情况。
尘肺患者由于肺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提示缺氧,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则提示可能存在呼吸性酸中毒。
尘肺与肺功能损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疾病常常被忽视,却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那就是尘肺。
尘肺,不仅仅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更是众多劳动者健康的“杀手”,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肺部,导致肺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要了解尘肺与肺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尘肺。
简单来说,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那些在矿山开采、石材加工、建筑施工、冶金等行业工作的劳动者,是尘肺的高发人群。
当粉尘进入肺部后,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
这些粉尘颗粒会刺激肺部的巨噬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肺部组织的纤维化,就像是原本柔软有弹性的肺部逐渐变得僵硬和失去弹性。
肺泡的结构被破坏,气体交换的功能也随之下降。
肺功能损害是尘肺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肺功能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等多个方面。
在尘肺的影响下,通气功能往往首先受到影响。
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呼吸变得急促而浅短。
原本轻松就能完成的日常活动,如爬楼梯、快走,现在都变得异常艰难。
换气功能的损害则更为严重。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的交换效率降低,导致身体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同时也无法及时排出二氧化碳。
这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功能障碍等。
尘肺所导致的肺功能损害,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
由于呼吸困难,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社交活动也受到限制。
长期的病痛折磨,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对于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损害,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通常会通过肺功能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等手段来评估患者的病情。
一旦确诊,治疗措施包括脱离粉尘环境、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
康复训练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
我国煤炭行业尘肺疾病现状分析作者:刘秀云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25期[摘要] 目的对煤炭行业对于尘肺疾病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方法对燃煤行业带来空气污染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以及对煤炭行业对于尘肺疾病现状原因分析。
结果提高工人自我防范保护意识,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结论要申请技术保护,申请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设备,减少技术工作者的疾病发病率。
[关键词] 煤炭行业;空气污染;尘肺疾病;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 R1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9(a)-0019-02[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causes of pneumoconiosis in coal industry. Methods To analyze the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air pollution in coal industry, an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pneumoconiosis in coal industry. Results Raise the awareness of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strengthen their physical quality. Conclusion To apply for technical protection,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echnical equipment, reduce the disease incidence of technical workers.[Key words] Coal industry; Air pollution; Pneumoconiosis disease; Situation analysis煤炭行业是一个技术劳动行业,不仅仅是要靠技术,另外,这个行业更是需要更强的动手劳动能力。
新疆乌鲁木齐市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煤工尘肺(CWP)病人肺通气功能的损害情况。
方法对112例CWP男性患者和106名无粉尘接触史劳动强度相似男性对照组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分析。
结果Ⅰ期、Ⅱ期、Ⅲ期病例组肺通气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WP期别越高,肺通气功能越差。
各期CWP病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
CWP病人的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以限制型和混合型为主,并呈随CWP期别提升由限制型向混合型发展的趋势。
结论长期接触高浓度煤尘的CWP病人肺通气功能明显降低,CWP期别越高,肺通气功能越差。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煤工尘肺( CWP)是新疆高发职业病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呼吸系统受损,而肺功能检查可对受检者呼吸生理功能的基本状况作出质与量的评价。
为了解我市煤工尘肺病肺功能损害情况,对乌鲁木齐市范围内煤矿112例煤工尘肺病例进行调查和肺功能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乌鲁木齐市2006年—2009年经新疆尘肺诊断组确诊的112例煤工尘肺患者作为病例组,患者均为男性,其中Ⅰ期33例、Ⅱ期48例、Ⅲ期31例,年龄40-89 岁,平均67.35岁,身高为148cm-182cm,平均171cm,体重: 48-82kg,平均71kg,接尘工龄5-40年。
其中吸烟人数77人,占68.8%,烟龄7-57年,日均吸烟15.74支,以无粉尘接触史劳动强度相似的106名无粉尘接触史劳动强度相似男性作为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年龄、身高、体重、吸烟比例、烟龄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与仪器用HI-601 微型肺功能仪(日本产)测定受检者肺功能,测定时选了自变量年龄、身高、体重3项;种族选用中国人100%值。
采用的指标有VC、FVC、FEV1、以FEV1/VC得出FEV1.0%[1]和MVV。
检测者先向每一位受检者说明测定方法,然后进行肺功能测定。
257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分析
【摘要】通过对257例不同期别的煤工尘肺病人肺功能变化的测定,观察比较不同病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部功能和肺部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结果表明煤工尘肺病人肺脏通气功能的损害以阻塞型为主,混合型次之,限制型仅占小部分。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功能
煤工尘肺是当前危害煤矿工人健康的主要职业病之一,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可以客观反映患者的肺部功能,且无创伤性。
因此,在职业危害检查过程中使用,可以使用肺部功能测定以早期发现患者的健康状况,效果较好,使用范围较为广泛。
对煤工尘肺患者由于长期地接触煤尘,患者会伴有肺部脏器的实质性病变导致X线改变,还会出现肺部功能改变,临床症状较为典型,且已经被作为对煤工尘肺患者进行劳动鉴定的一个常用指标[1]。
本文质在通过我集团257例煤工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测,对煤工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损伤作一个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集团所属各矿的经具诊断组确诊的疑似患者及煤工尘肺病人共有257例,其中疑似煤工尘肺病人142例,I期煤工尘肺患者96人,II期和III期煤工尘肺患者
合计19人,均为男性,年龄范围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51岁,接尘工龄为10-35年,平均工龄25年。
对照组选择我集团无接尘史及其他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的健康男性工人45人,年龄范围25-60岁,平均年龄40岁,平均工龄20年,接触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身高等差异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肺部功能的测定,仪器为日产确是得J-298微电脑肺功能测定仪。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肺活量VC、第一秒用气呼气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
MVV=0.302FEV1.0+10.85,首先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器体表面积,并根据年龄查出患者对应的预期VC值、预期MVV值。
VC%=实际测量VC/预期VC值;MVV%=实际测量MVV/预期MVV值。
FEV1.0%=FEV1.0/VC[2]。
当患者VC%在75%以下,FEV1.0%在70%以下为异常。
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将所有本次实验的被检者分为多组,其中包括肺功能正常组、FEV1.0%下降的阻塞型组、VC%下降的限制型组、FEV%、VC%均下降的混合型组。
分析煤工尘肺患者不同类型的出现率,并观察煤工尘肺病的病期。
2结果
2.1肺功能指标变化、煤工尘肺病期煤工尘肺患者不同病期的肺功能测定详细数据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煤工尘肺的患者肺功能变化特点较为明显,排除FEV1.0、
FEV1.0%外,煤工尘肺0+期、I期、II+III期患者的各个肺部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随着煤工尘肺患者的疾病病期进展,患者各项肺部功能的指标均逐渐降低。
2.2不同病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障碍类型煤工尘肺患者257例中,肺部功能正常57例,阻塞型共120例,限制型16例,混合型64例。
0+期142例,正常46例,阻塞型66例,限制型8例,混合型22例;I期96例,正常96例,阻塞型42例,限制型7例,混合型36例;II+III 期正常19例,阻塞型12例,限制型1例,混合型6例。
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障碍中以阻塞型最多,占48.48%;其次为混合型,占15.49%,有32.39%为正常型,仅有5.63%为限制型。
其中I期II+III期患者的肺部功能障碍类型与0+期的患者肺部功能障碍类型差异不明显,I期、II+III期的肺部功能障碍类型差异也不明显。
3讨论
煤工尘肺患者由于长期与生产性粉尘相接触,患者的肺部功能会受到不同严重程度的损伤。
因此有专家认为,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部功能损伤程度会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呈现进行性的加重[3-4]。
我院本次实验对257例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部功能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发现,不同病期的煤工尘
肺患者,其肺部功能的各个指标,包括:VC、VC%、MVV、MVV%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II+III期患者的FEV1.0也有明显降低。
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各项肺部功能会出现明显下降。
以上结果说明,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部功能损伤会出现进行性的加重,且病情进展与肺部功能呈现正相关。
不同病期的煤工尘肺患者,其肺部功能障碍的类型以阻塞型最为多见,其次为混合型,而限制型最为少见。
由于尘肺的基本病变是弥漫型肺间质纤维化,使肺通气换气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说明煤工尘肺患者长期与生产性粉尘的接触所造成的损伤是较为明显的,且损伤程度也为进行性的加重。
因此,在临床检查过程中,要对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部功能进行全面的诊断,并动态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更好地鉴定患者的劳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治明,王晓容,王锦珍.尘肺病人肺功能分级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9(6):340-342.
[2]穆魁津,林友华.肺功能测定原理与临床应用[M].第一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330-334.
[3]多彩虹,蔡淑琪,王建国,等.煤工尘肺91例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12):1406-1407.
[4]俞宗华,卜江龙.微卡方案治疗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12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