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军事工业统揽_中_王秀春
- 格式:pdf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8
“小而强”的中东霸王——以色列秦为胜.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国家,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为埃及。
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领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只比北京市(1.6万平方公里)大一点,可以说是弹丸小国,2016年以色列总人口仅855万人,其中犹太人口共637.7万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以色列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之一。
耶路撒冷作为这三大宗教的圣城。
它虽然处在石油遍地的中东,却是中东地区屈指可数的贫油国,矿产资源贫乏;全国平均降雨量仅200毫米,是一个极度干旱缺水的国家;2/3国土被沙漠、丘陵覆盖,自然条件差,所处国际环境更恶劣,几乎被阿拉伯世界所包围,遭到周围所有国家的扼杀、敌视与封锁,几乎每天都要打仗,因此,以色列天生就要与天斗,与地斗,更要与人斗。
以色列全国实控面积为2.57万平方公里,其中内盖夫沙漠地区占一半以上面积,达到1.2万平方公里以上,以色列与埃及边界长达220公里,与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区有51公里的边界。
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部分地区。
1947年,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前面积为27090平方千米,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
现实际管辖面积为25740平方千米,包括戈兰高地、约旦河部分地区。
以色列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约旦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北部起点)以及内盖夫沙漠。
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从北部的黎巴嫩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该地区土壤肥沃而潮湿,是农业和亚热带水果栽种的重要地带。
海岸平原的东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带,高原地带的北边是加利利山脉的山丘,更南边的地区是由许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区所组成的撒马里亚山脉;再往南则是荒芜的朱代(Judea)山丘地区。
中央高原地带的东部是约旦大裂谷,属于长达6500公里的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
解码“创业之国”:以色列创新创业成功之路作者:邱灵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1期以色列,这个国土面积仅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仅800多万的中东国家,却成为吸引全世界投资者的“创业之国”。
以色列创业企业密度全球第一,不到两千人就有一个创业者,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
如此“弹丸之国”,何以建国六十多年就创造出享誉全球的创新创业奇迹?解码以色列创新创业基因,正是其人才、技术、资金、文化、制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和出众表现,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重视教育和崇尚知识的优良传统第一,政府历来重视教育。
以色列国父、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强调“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建国初就制定《义务教育法》,规定5—16岁儿童必须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2001年,以色列将义务教育范围扩大到3—18岁。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始终维持在8%左右,2011年甚至超过10%。
第二,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开放式思维。
强调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鼓励学生探究质疑、挑战权威,目的是培养有想法、能思辨的创新人才。
经过这样的基础教育,打破思维定式、挑战约定俗成成为以色列青年的一种习惯。
第三,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支持高校成立孵化器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中心,强调将科技创新与经管、法律等学科结合形成创新创业综合优势。
高校普遍采取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缩短或延长学习时间,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第四,视学习为终身使命。
以色列人爱读书、爱买书、爱写书,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全球首位。
目前,以色列25—60岁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达到45%(法国、日本约为25%),每万名就业人口约有14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美国为85名、日本为65名)。
(二)基于强大国防的精英培养模式第一,国防军成为培养成功企业家的摇篮。
以色列是在中东地缘政治夹缝中强势求生的国家,最尖端的技术往往首先应用于国防,国防军肩负着培养最优秀技术人才的使命。
小国以色列强敌环伺下的生存之道作者:许述来源:《领导文萃》2021年第08期有這样一个国家:领土仅2.5万平方公里,不如中国海南省陆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大;全国人口才800多万人,仅为中国上海的1/3;资源方面除了沙漠,就是死海。
但这个国家成了“小国中的超级强国”,赢得了全世界的钦佩、赞叹与尊重。
这个国家叫以色列,在世界地图上找这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它太小了。
以色列没有前线与后方之分,只要一打仗,炮弹可能落到任何人的家门口。
以色列前国防部长、独眼将军达扬说:“整个国家就是一条边境线。
以色列的安全有着罕见的地理上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由于阿拉伯邻国的严重敌对性而大大加深了。
”以色列则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射程之下。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挺好,如同打不死的“小强”。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似乎只有草原游牧民族才搞全民皆兵,而这种军民一体制在现代国家已经不合时宜,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而以色列却“逆流而动”搞全民皆兵,成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色列常备军只有约20万,但预备役有40多万,这对一个总人口才800多万的国家来说,已经够多了。
也许其他国家的动员能力不比以色列差,但在这一点上怕是没法儿和以色列比——他们把国防动员做到了全世界。
早在2001年,以色列就在全球设置了兵站,战事一旦扩大,这些兵站便负责把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组织回国参加卫国战争。
现在,以色列的国防动员今非昔比,效率高得令人咂舌。
一般战事发生后,18小时,全体预备役领取武器;24小时,机动到位;36小时,投入战斗。
这是理论上的数据,也是最低标准,真正打起仗来效率更高。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利用“赎罪日”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以军一个预备役装甲旅从接到动员令到投入战斗仅仅用了8个小时,比标准时间提前了整整一天。
这个装甲旅尽管是“预备”性质,但到位速度极快,而且战斗力也很强:上去戈兰高地后,顶住了叙利亚4个精锐装甲师的凌厉攻势。
以色列军队以色列国防军前身是哈加纳。
哈加纳希伯来语中意为防卫队。
哈加纳建立于1920年12月,是一支以工人为主体的地下军事组织。
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于当年的5月26日宣布组建国防军。
同年,以色列组成空军和海军。
50多年来,以军进行过3次大整编。
第一次是在1948年至1949年的巴勒斯坦战争中的两次停火期间,整编是在本·古里安总理领导下进行的。
整编的主要内容是:以1944年建立的犹太旅的正确化建制为基本框架,以勇猛作风全面改造和更新部队。
第二次为巴勒斯坦战争停战后的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整编由先后担任以军总参谋长的伊加尔·亚丁和达扬负责,推出了独特的国防体制和动员制度。
第三次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整编重点是对军事情报部门进行了整顿,并强调利用高科技侦察装备搜集情报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
经过三次大整编,以军成为一支训练有素、作风顽强、能征善战之旅。
在与阿拉伯国家进行的5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中,数量上处于劣势的以军,凭借其明显的质量优势,一再表现出令人惊异的战斗能力。
目前,以国防军是中东地区装备最好、素质最高、战斗力最强的武装力量。
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国防军总兵力64.75万人,其中现役17.25万,预备役42.5万,编为4个军区,装备各型坦克3900辆,各型装甲人员输送车5500辆,各型侦察战车400辆。
海军1.15万人,编有3个基地,拥有潜艇2艘,护卫舰3艘,导弹艇12艘,巡逻艇32艘,两栖艇1艘。
空军5.6万,装备作战飞机446架(其中F—16和F—15分别为237架和98架),武装直升机133架(其中“阿帕奇”42架)。
以军非常重视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士兵,在改进现有装备方面,以简直到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以军1973年换装的“加利勒”5.56毫米多用冲锋枪,是在苏制AK—47冲锋枪基础上改制的,为最现代化的枪械之一。
其枪身轻巧,可作为轻机枪使用,它还能发射枪榴弹,枪架折叠后可以当铁丝网剪刀使用。
军事学理论论文解析以色列军事力量姓名:单加琪专业班级:工学1137学号:3110103228上课时间:周四9,10节指导老师:李心北摘要:当前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各种地区战争持续不断,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复国正是这一系列争端的导火索,因此以色列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本文旨在分析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实力,再通过分析以色列经济,政治,历史,对于中东各国的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来解析以色列军事蓬勃发展的一些原因。
关键词:中东,以色列,军事力量,原因引言:以色列(希伯来语:תַניִדְמלֵארְשִי希伯来语中意为“与神角力者”,阿拉伯语:ليئارسإةلود)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
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目前人口已超过700万,主要来自犹太人族群,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拥有该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
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也相当突出。
正文:1.以色列军事实力1.1陆军现役12万人(动员时约为53万人)。
3个地区司令部,1个国内前线司令部;3个军部,3个装甲师(每师各辖装甲旅2个、炮兵旅1个,动员时另加装甲旅1个、机械化步兵旅1个);2个师部;3个地区步兵师部(边防);4个机械化步兵旅(含1个伞兵训红旅);3个炮兵营;装备203毫米M-110型自行火炮。
预备役:8个装甲师(装甲旅2~3个、隶属机械化步兵旅1个、炮兵旅1个),1个空中机动/机械化步兵师(3个旅由伞兵训练师训练预备人员编组);10个地区步兵旅(各有自己的边防区)。
主战坦克3930辆:“百人队长”式800辆;M-48A5型250辆;M-60A1型300辆;M-60A3型600辆;“马加奇”7型400辆:Ti-67(T-54/55)型200辆;T-62型100辆;“梅卡瓦”1/2/3型1280辆。
“以色列国防军之父”——本-古里安赵东斌 本—古里安(1886~1973)原名戴维・格鲁恩,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小镇——普翁斯克的犹太人聚居区。
他从小受犹太复国主义的熏陶,立志为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于1913年创建劳工联合党,次年任该党总书记;1935年任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以色列国成立后,两次担任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
他虽然不是军人出身,但他不仅亲手缔造了以色列国防军,而且以他杰出的军事天才为以色列的独立和最初的生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本—古里安既被称为“现代以色列之父”,又被称为“现代以色列国防军之父”。
一、深谋远虑,积极筹建正规军队 在以色列建国的前一年,本—古里安就预见到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及邻国将对新成立的犹太国家宣战,于是他谋求到了犹太办事处(以色列国的前身)执委会国防部主任一职。
但是,当时人们普遍怀疑这位缺乏军事经历的政治领袖,能否一夜之间变为军事战略家。
后来的事实击碎了众多的非议。
本—古里安具有超出常人的钻研能力和杰出的军事天赋。
在任职后的几个月里,他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军事学习上。
每天早晨,他都向哈加纳(以色列的一个庞大而秘密的军事组织,希伯来语意为“防卫队”)的军官提出许多军事问题,然后以惊人的勤奋记下每一个细节。
他还常常离开他的司令部,去参观哈加纳各个部队及其武器。
当一个人独处时,他就阅读著名军事理论家的著作及大量的军事刊物。
当时的以色列武装部队不仅人员少,武器装备差,连一挺重机枪都没有,更别说坦克、飞机或战舰了,而且其绝大多数成员只受过很少的训练,对作战基本没有准备。
指挥官只想到镇压当地阿拉伯人的暴动,而丝毫没有意识到以色列建国后将会立刻受到阿拉伯国家正规军队的进攻。
本—古里安首先提高人们的危机感和临战、大战意识,然后通过消除派系,调整高层组织,大力推进部队的正规化建设。
同时四处募捐、大量拨款,千方百计购买各种重型武器装备。
到1947年11月7日,哈加纳公布其有关“国家组织”的命令时,以色列的国防力量初具规模。
以色列的治水之道与启示作者:暂无来源:《世界环境》 2018年第2期以色列,国土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且60%为沙漠与旱地,人口850多万,但是该国经济、军事、科技、农业发达,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之初水资源极为匮乏,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毛之地”。
水是生命之源,也牵系国运,然而就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以色列短短60年时间里,在生态环境治理尤其在水环境治理领域,成就斐然。
如今的以色列不仅水资源丰富、充足、优质,而且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做起了水贸易。
以色列在盘活水资源方面,到底有哪些秘诀呢?水资源属于整个国家以色列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儿歌,歌词中这样写道:“雨,雨,天空来。
小雨点,整天下,滴答滴答,小手拍拍!”连孩子唱的歌曲中,都有“水”,这足见以色列人对水是何等的渴望,同时也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缺水的严重程度。
一个民族和国家热爱水、敬重水,必然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在以色列人的历史故事、宗教观念和风俗传统中,敬水是重要内容。
而以色列各级各类学校里,向学生灌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理念,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国家,四处可见节约用水的招贴画和广告语,以此提醒人们树立节水意识。
以色列人敬重水,除了在文化与教育中体现外,在国家法治建设中也被得到强化。
以色列从建国之初,就把一切的水资源归结为公共财产。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色列建国不久,就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水法》,凡是在以色列发现的一切水资源,都是国家公共财产,即便是从天而降的雨水,也归国有。
若一个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水资源,将受到法律的裁决。
对于水资源的使用,全国上下“一盘棋”,制定了周密的用水规划。
以色列的国民心甘情愿地将水资源控制权交给政府,与此相一致的是,整个经济界和政治界的以色列人,对于要采用(无秩序的)自由市场方法来处理水资源却感到惶恐不安。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以色列同样高度集中化,乃至每个水泵和钻孔取水,都需要得到法律的许可。
以色列军事工业统揽(下)郑 葆 王秀春普拉桑・撒萨装甲防护制造公司普拉桑・撒萨(Plasan SASA)装甲防护制造公司主要为各种履带和轮式装甲车辆开发技术领先的装甲防护产品组件,并能为飞机和海军舰艇提供装甲防护解决方案。
公司采用独特的“全系统方法”为客户的不同装甲平台制定防护策略,即其工程概念将会考虑到装甲平台生存需求的所有方面,结合最具费效比的材料选择,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装甲防护解决方案。
鉴于此,公司产品赢得了各国防务部门的青睐。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为各种轻型军用战术履带装甲车、轮式装甲车/卡车、固定翼或旋翼飞机、海军作战平台和各种民用装甲车辆开发、制造和装配附加装甲组件。
具体解决方案如下:飞行器轻型装甲解决方案:普拉桑公司为在战场前沿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开发出一个轻型装甲“驾驶舱保护”解决方案,以此来对飞行员甚至乘客进行保护,核心目的在于即便在飞机战损情况下也能确保机舱内人员的生存安全。
该解决方案主要针对的飞机型号包括“黑鹰”直升机、“支努干”运输直升机、C-130运输机、米-17直升机、“贝尔”直升机等。
装甲车辆防护解决方案:普拉桑公司还专门为军用和商用市场开发和制造了使用复合材料技术的附加装甲系统,其中轻型车底附加装甲解决方案能有效抵御车底地雷爆炸攻击,应用广泛。
单兵装甲防护解决方案:为单兵在作战中应对各种预知威胁提供防护解决方案,设计目的在于向单兵提供最大身体保护的同时,仍保持最佳的穿着舒适度。
值得一提的是,该装甲防护解决方案的许多极限值均远远高出同类系统。
海军轻型装甲应用:该装甲防护主要用于对舰艇上易受中、小口径穿甲弹攻击的部位实施额外装甲防护,是一种低维护成本的点防御解决方案。
普拉桑公司通过运用轻型装甲技术来设计舰艇的主结构,并将公司的轻型装甲防护解决方案应用在需要额外保护的部位。
该解决方案已通过以色列海军的全面测试。
据报道,普拉桑公司已于近期按合同为奥什科什公司的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和防地雷反伏击全地形车(M-ATV)项目交付了高质量的装甲防护产品。
论现代机载PD火控雷达技术王秀春(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南京210013)【摘要】 首先简述了机载雷达的发展历程,然后着重对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所装备的机载PD火控雷达作了介绍。
【关键词】 机载雷达,机载PD雷达,机载火控雷达Modern Airbo rne PD Fire-control Radar TechnologyWANG Xiu-chun(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 f Electronics Tech nolog y Nanjing210013)【Abstract】 T he dev elo pme nt o f air bor ne rada r is resumed at begining,then air bo r ne PD fir e-co nt ro l r ada rs equipped w ith modern aircraf ts a re described emphatically.【Key words】 airbo rne radar,airbo rne PD radar,airbor ne fire-co ntro l radar1 引 言机载雷达是航空电子的必备设备,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目前为止,已经走过了66年的历程。
俗话说“有矛必有盾”,随着航空进攻性武器系统的快速发展,机载雷达也随之迅速发展。
机载雷达是作为目前航空器获取环境信息、获取航行所需信息以及对抗敌方反信息获取的主要探测设备。
世界上第一部机载雷达出现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英国。
当时英国为了对付困扰在海上运输线已久的德国潜艇,1935年开始研制机载雷达,1937年7月作了首次试飞,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海监视雷达(ASV),波长1.5m,机头和机尾均装有一对偶极子天线测向,雷达功能只能简单测距,可用于观察海面军舰并协助航行与着陆。
接着苏联、美国和德国也相继研制机载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