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品牌影响力评估

  • 格式:pdf
  • 大小:367.05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工程品牌影响力评估

总报告之三

希望工程对公益文化的影响:意识、参与和规范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

执笔晋军何江穗

2009-10-14

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马明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主任

执行负责人:李涛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副主任

特聘专家组:晋军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后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

何江穗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

毕向阳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清华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

课题组成员:韩妹调查督导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研究员

黄冲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记者

肖舒楠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记者

王聪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记者

王海萍资料与后勤支持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编务

目录

一、公益文化及其测量 (3)

1、公益与慈善 (3)

2、公益文化的定义 (4)

3、公益文化的操作化 (5)

二、希望工程与公益意识 (6)

1、公益意识的现状 (6)

2、公众对希望工程的认知与认可 (7)

3、希望工程成为公益意识的启蒙教育 (8)

三、希望工程与公益参与 (9)

1、公众的公益参与日常化 (9)

2、企业的公益参与持续化 (10)

3、推动政府加大公益投入 (11)

四、希望工程与公益规范 (12)

1、公益立法 (12)

2、公益机构的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 (13)

五、总结与讨论 (14)

六、后记.鸣谢 (16)

自1989年启动以来,希望工程已经走过二十年,累计募集捐款逾53亿元,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生)逾338万名,建设希望小学逾15,000所1,已经成为我国民间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希望工程在帮助了数百万困难学生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加速了公益机构和公益事业的发育与成长,其影响力更是覆盖全社会,特别是推进了我国公益文化的启蒙和兴起。本报告将试图评估希望工程对我国公益文化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社会公众以及希望工程的执行方、捐赠方、受助方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及已有的相关文献。

一、公益文化及其测量

1、公益与慈善

在讨论希望工程对我国公益文化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先对公益与慈善做一区分。据清华大学历史系秦晖教授考证,古汉语中“慈善”指的是性情宽厚,并无扶危济困之意。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一词,是近代由日语转译而来2。我国的传统社会中虽无“慈善”一词,但慈善的概念和传统却源远流长,典籍史册中“慈心”、“善举”之谓比比皆是,行善之人被称为“善人”,行善之举被称为“义举”,民间慈善机构“粥局”、“善堂”等等层出不穷。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以“公益”一词替代了“慈善”,所有的民办慈善机构都或被取缔、或被接管,慈善事业被纳入社会事业统一计划管理。“慈善”一词也被等同于“伪善”而备受攻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才重新起步。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间的积极参与,我国的慈善事业迅速发展,“慈善”一词不仅重新出现,而且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公益”与“慈善”两词也渐有通用之势。

然而“公益”与“慈善”两词之间依然存在本质区别。公益一词同样也是由

1上述是中国青基会截至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

2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日语转译而来。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杨团研究员认为,公益与慈善在西方传统中有着严格区分。慈善来自于私域,而公益来源于公域。根据杨团的定义,公益意味着“国家或者社会为了整体的需要、超越地区或者集团的局部利益,指向非特定多数人的利益,也意味着公民在共同的、共识的领域和场景中关注公共事务,为增进共同的利益,推进社会公正、公平的发展而采取的集体性协调行动”3。根据这一定义,公益活动的主办方和执行者既可以是自发的民间机构,也可以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实际上,我国的事业单位大多可以看作是由政府主办的公益机构。而慈善则专指由民间机构自动发起的为公众谋福利的活动。慈善因此属于公益的一部分,但并不等同与公益。更确切地说,慈善就是民间公益。

在讨论公益文化时,本报告将采用杨团对公益和慈善的定义和区分。报告中所讨论的“公益”,既包括由政府发起的公益项目和活动,也包括民间自主发起的公益项目和活动。

2、公益文化的定义

目前为止,国内文献中尚未出现对公益文化的标准定义,遑论对此概念的进一步操作化。因此,我们需要厘清公益文化这一概念。讨论公益文化,必须首先分析文化的定义。而文化的定义纷繁复杂,大致一切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现象,如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划分,小到特定类型的艺术品位,如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的划分。为了研究方便,本报告既不采用囊括一切的文化的广义定义,也不采用仅仅关注艺术类型和品位的狭义定义,而是采用美国社会理论家帕森斯的文化系统理论。帕森斯认为,文化系统由规范、价值观、信仰及其他一些与行动相联系的观念构成,是一个具有符号性质的意义模式系统。简言之,文化是由一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4。其中,价值观指的是多数社会成员认可的关于是非、对错的判别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控制、指导、约束和评价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则指的是调节社会成员行为、关系的准则,包括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通常具有明确的条文,如法律法规、制度规

3杨团、葛道顺主编,《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3页

4参见牛津版《社会学词典》中的“Talcott Parsons”词条(Dictionary of Sociolog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