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临终护理与安乐死
- 格式:ppt
- 大小:574.00 KB
- 文档页数:34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伦理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得以不断延长,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人将面临病痛和死亡。
临终关怀和安乐死是现代医学中涉及到的两个话题,它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伦理学和法律学的研究。
本文将就临终关怀和安乐死这两个话题,从伦理角度进行探讨。
临终关怀对于某些终末期患者而言,经历病痛和痛苦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患者需要关怀和照顾,医护人员也需要为这些病人提供支持和协助。
临终关怀旨在帮助临终病人缓解痛苦和改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的目的是帮助病人和家属,在临终前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尊严,在生活的最后阶段感受到关怀和接纳。
同时,临终关怀也涉及到病人的心理、社交和精神需求,这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相比,安乐死是一个更加复杂和争议的话题。
安乐死是指在没有抢救或治疗希望的疾病晚期阶段,由病人或代理人主动要求并经过医生的判定,采取医学手段终止生命的行为。
安乐死旨在给予病人一种在避免痛苦、维护尊严的情况下,安详而痛苦的死亡方式。
提到安乐死,会引起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讨论和争议。
有人认为,安乐死是一种侵害人生命的行为,也有人认为,安乐死是一种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的行为,毕竟在有些情况下,病人可能面临无法承受的痛苦。
因此,安乐死是否合法以及其可行性等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实践中也存在严重的分歧。
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对于临终关怀而言,由于病人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更加敏感和尊重地对待病人和家属。
临终关怀涉及到的一些伦理问题,如下所示:自主权患者在生命末期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
他们应该有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是否遵循某些治疗计划或者是否接受某些治疗,包括中止治疗或正式宣告放弃治疗。
当病人失去决策能力时,代理人应该尊重病人的意愿,否则可能会侵犯到病人的人权。
关怀义务医护人员有责任要为病人提供最优秀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这种服务不仅涵盖了医疗等生理方面的服务,也包括了情感、关怀等方面的服务。
第二十六章临终关怀、安乐死和遗嘱目的要求: 1、了解临终关怀的起源和现状;2、了解安乐死的内涵和各国安乐死的现状;3、了解遗嘱的种类;教学重点 : 1、临终关怀的起源和现状;2、安乐死的内涵和各国安乐死的现状;教学难点: 1、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其原因;2、安乐死的内涵及其合法性;授课方法:理论讲授法和研讨相结合;(要求学生讨论安乐死的内涵)教学过程:一、临终关怀1、临终关怀的起源: Hospice一词原意为朝圣者或旅游者中途休息以重新补充体力的地方,现译为“临终关怀”、“临终关怀院”或“临终关怀组织”,医学上应用此词多指对临终病人关怀照顾的场所(“院”),也指一种对临终病人的照护方式,亦指该种服务的组织机构。
现代较健全的临终关怀组织始建于1967年7月英国伦敦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St Christopher Hospice),其创始者是桑德斯博士(Dr. Dame Cicely Saunders)。
她从前是一位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经常接触危重病人,十分同情病人的痛苦,以后经过七年的医学学习,于1958年在圣约瑟临终关怀院(St.Joseph'sHospice)开始她的工作。
她在1967年创办了圣克里斯多临终关怀院,成为所有临终关怀组织参考的对象,它的影响是全面性和全世界的。
它是一个慈善机构,靠各种捐赠办起,它的工作受到了全国健康服务组织协会的赞助和支持。
人们从理性上已接受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对死亡前痛苦的恐惧、对死亡的过程的恐惧、以及死亡后空无的恐惧等,死亡变得非常的可怕。
人生本是为了追求幸福的,而人生的最后一站竟然仍充满着如此的痛苦,因而人到晚年变得越来越焦虑,生活质量愈益下降了。
临终关怀的意义,就在于以现代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工作服务等一系列服务使不可避免的死亡变得轻松,自然地、坦荡安适地走向死亡;同时,它也给垂死者的家属以安慰和帮助。
因而它们构成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部分。
2、临终关怀的现状3、临终关怀的展望:临终关怀服务是西方基督教“救世”精神、十五世纪以来“人本主义”哲学和二十世纪以来社会工作相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