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散文作文:北大荒,我的故乡_15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24.20 KB
- 文档页数:5
家乡美北大荒作文我是在东北的三江平原一北大荒长大的,在那儿整整生活了九个春秋。
我虽不是土生土长的北大荒人,但它就是我的故乡,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它,就t不会忘记我的名字一样。
啊,北大荒,我的故乡!虽然我离开了你,可我一直都在怀念着你那美丽的自然风光,怀念着生活在那里的勤劳、勇敢的人们。
每当提到北大荒,就会引起我美好的回忆。
北方的春天来得晚,每年四月下旬,春天才迈着姗姗的脚步来到北大荒。
柔和的春风一吹,马上冰化雪消,土地也被它吹得松软了。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落起了青雨,它像绢丝一般,又细又轻,与其说是雨,还不如说是一团湿流流的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声响,轻柔地滋润着久别的大地。
第一场春雨过后满山遍野篓时就绿了起来,仿佛披上了一层绿纱巾。
燕子飞来飞去,正忙着在屋檐下筑窝,柳枝开始抽条了. .这一切,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于是紧锣密鼓的春耕开始了。
广阔的田野上,白天黑夜地响彻着拖拉机春雷般的轰鸣,划破了北大荒的寂静的上空。
机群过后,大片大片的土地成垄成行,人们在地里撒下了种子,同时也撒下了一年的希望。
又是几场春风,几场透雨,把山坡上的许多花儿都催开了,也唤醒了沉睡在地下的种子。
它们从土壤中露出头来,贪婪地呼吸着外面清新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它们仿佛被外面花香鸟语的美丽景色所吸引,着急地喝着雨水,一个劲地向上窜呀窜….谁说北大荒没有春天?眼前的这一切,难道能不使你想到三月的江南吗?北方的夏季是极其短暂的,一闪而过,仿佛眨翻反的功夫就到了秋天。
秋天,北大荒的金色秋天!人们年年想着它,盼着它,迎接它,庆祝它,因为它给人们送来了丰收。
五谷杂粮上场,各种蔬菜上市…噢,对了,还有那满山遍野的野葡萄、棒子、山里红.……随着凉爽的秋风,甜滋滋的果香味一股股的直往人鼻孔里钻。
虽然北方的庄稼成熟得晚些,到了九月末,基本上已收割完毕,每当这时,我总能看到送公粮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地从我们家门前刚刚兴建的公路上驰过。
这时节的自由市场也.时热闹起来。
我爱家乡北大荒
初四七班黄春颖
我的家乡-----前进农场位于三江平原东南部,建于1969年。
这里是祖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又被称为“华夏东极”、“地球之肾”。
这里是国家的重要商品粮和后备基地,有“中国绿色米都”的美誉。
我的爷爷是第一代北大荒人,我的爸爸是第二代北大荒人。
我,是北大荒的第三代人,有关北大荒的故事还是他们讲给我听的。
让我们把岁月的镜头拉回往昔,那时候,北大荒人住的可能是草窝子,是帐篷,是地窖子,也可能是马架子,是小草房。
他们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开荒建点儿的任务是繁重的:冬天被寒冷围困,夏季被蚊虫叮咬,但是他们的血是热的,心是暖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希望和梦想。
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
当下,此时此刻,我们北大荒人有了自己的城镇自己的新家。
看看现在的前进,逛逛咱们的场部:
水泥马路宽广洁净,
楼房林立绿树成行,
公园有亭台楼阁,
广场上有幸福的老人遛弯散步,
还有小孩子的笑声飞扬;
商场里,各色货物,琳琅满目。
如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繁荣富庶、欣欣向荣的“北大仓”。
为此,我骄傲;为此,我自豪。
因为我是一名垦区的学生,我的心中有着北大荒的卓越灵魂,我的脚下踩的是北大荒真实的沃土!我要把我的学识献给我的最爱——我的家乡北大荒。
86电视上偶然看到一部关于今日黑龙江的纪录片,熟悉的画面让我思绪万千……作为曾经北大荒开拓者中的一员,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如今的“北大荒”早已升级成为“北大仓”,现代化的耕种方式虽不复曾经田间劳作的艰苦,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却一直在这片黑土地上薪火相传。
电视机上的画面一帧帧地跳过,那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意盎然,我想不仅仅是我,每一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工作过、奋斗过的人,心中都会油然发出一声呐喊:北大荒,我爱你!如果你有幸踏上这片沃土,你会看到每颗稻穗中都隐藏着一段艰苦创业的故事。
□陆启明87这里曾来过十万转业官兵,他们将荒原变农场,从此人间烟火在这片土地升腾;这里曾来过二十万的支边青年,他们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将心中理想与祖国建设融在了一起;这里曾来过五十多万的城市知青,贫瘠的土地在他们的劳作下逐渐麦浪涛涛,粮仓初显;这里曾来过数以百万计的拓荒者,每一位拓荒者都在这片黑土地上留下青春与汗水,每一位拓荒者都在这片黑土地上刻写下奋斗者的诗句。
人们眷恋着北大荒,是因为这里的精神不朽,垦荒人们用生命书写着北大荒精神。
当年,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十万官兵转业到了这片黑土地,在这里扎根结果。
那时的北大荒,只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他们只能住在茅草屋中,夏天遮不住雨,冬天挡不住风,又有蚊虫叮咬。
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用坚强的意志为后人打下坚实基础,也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知青们的到来,为北大荒增添了无限生机,他们和转业官兵一样,在建设北大荒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把躺卧了数百年的荒芜土地,耕耘成一片鲜活的沃土。
不过,如果你以为北大荒精神仅仅是这16个字,那就大错特错了。
几十年的赓续传承,让北大荒精神犹如一首不朽的史诗,直到今天,这首诗依旧没有写完。
回顾来路,为建设北大荒而奉献青春、牺牲生命的故事依然在这片黑土地上流传。
为抢救国家物资英勇献身的知青烈士金训华、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被北大荒誉为“云雀姑娘”的刘瑛……这些青年,在花一样的年纪里用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一九六三年的九月,我们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聆听了北京市万里副市长的动员报告和黑龙江省的国营八五二农场干部的如实介绍,我们一批热血青年心潮澎湃了,响应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纷纷报名自愿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
过了国庆节和中秋节,于十月十二日我们三百多名北京支青(当年对支援边疆建设青年的称呼,文革后统称为知青)踏上了北去的列车,走向了那片富饶而又神奇的黑土地——北大荒。
从那时起,每年都有各大城市的知青来到农场,我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熔进了北大荒的山山水水,和转业官兵们一起用辛勤的血和汗战天斗地在黑土地上……整整四十年过去了,我们虽然都陆续地返回了各大城市,更有与我一样因为疾病或是年迈而退休的,然而我们却没有忘记与北大荒结下的深情厚意。
黑龙江省较大面积的土地,在五十年代以前是人烟稀少、草木丛生的处女地,人们统称那里是“北大荒”。
五十年代末,十万转业官兵开进了这片荒芜的原野,垦荒种田,建立了一个个国营农场和林场,用他们的血和汗唤醒了这块沉睡的沃土。
而后又有一批批的移民和三十多万各个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加入了这开垦的行列,到八十年代初已把当年的北大荒建成了如今的北大仓,建成了国家的粮油基地。
在农场我是一名北京知青,在北京我又自豪地称自己是“北大荒人”。
我爱北大荒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群山,我爱那一望无际的麦浪,我爱那堆积成山的大豆和玉米,我更爱北大荒人。
勤劳、勇敢、坚强、朴实的北大荒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功勋卓著的人民解放军的转业官兵和各地支援边疆建设的优秀人材,还有吃苦耐劳的移民和各大城市的知青们。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在荒无人烟的草甸子上、沼泽里、在荆棘丛生的野山坡上、在豺狼虎豹、狗熊野猪横行的山林里,爬冰卧雪风餐雨宿地开垦着万亩良田……北大荒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也都浸透过我们几十万城市知青的心血和汗水。
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冬,两尺多深的积雪里留下过我们抢收玉米的足迹;在风雪交加的山林里有我们顶风冒雪砍伐木材的脚印;在冰封雪冻的河谷里,洒下过我们挥舞锹、镐,推拉小车、雪翘,开挖河道、兴修水库的汗水;曾记得;那年连夜的倾盆大雨使生产队的房舍成了汪洋里的一叶叶孤舟,为了抢救新收获的麦子,我们也和老职工一样取下了自己的蚊帐,淌着没膝深的浑水在场院的水沟里堵捞着颗颗的麦粒;曾记得;为了保护完达山区的大森林,和老同志们一块儿,几天几夜里翻山越岭,扑打着山火,两脚磨起了大水泡,双手被打火用的树枝划出了条条血痕;曾记得;为了在气候寒冷的北方能吃到多种蔬菜,我们成立过科研小组,多年的心血,终于使我们北大荒人也享受到了北京瓜果的清香;还记得;为了抵御灾害天气对农作物的损害,我们曾与气象工作者一起夜以继日地钻研和制作出土火箭,并成功地驱散过冰雹,还进行过人工降雨;还记得;为了活跃休闲生活我们和老同志们一起修筑了篮球场地、组织起了文艺宣传队;还记得;我们曾在自己的宿舍里支起黑板,办起了生产队里第一所小学,为十几名有着不同年级差别的学生开设了复式教学;……我热爱我的第二故乡,热爱那片美丽富饶的黑土地。
北大荒啊我的家乡散文走了很久了,我思念我的家乡北大荒了!秋天真美啊!尤其美在黑龙江。
坐在车里,一望无际的原野,恰似一幅北大荒版画,五彩纷呈。
天是湛蓝的,偶尔有丝丝白云掠过,像飘拂的白纱巾;空气清爽的像酒一样甘甜;心随着这辽阔的土地驰骋。
有如徐悲鸿笔下的骏马图,马蹄声声掠过高山小河;一片丰收的景象尽收眼底,北大荒啊,祖国的北大仓。
曾几何时,你是那么地凄凉!这是一块荒芜的土地,无人开垦的处一女地,自古以来,是犯人流放的场所,是右派下放的地方。
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惊醒了这块沉睡的.土地;10万官兵的进驻,吹响了建设北大荒的号角。
那些献了青春,献子孙的人啊如今你们都在哪里?是你们那一泓眼泪,滋润了一颗颗种一子,才有了今天广袤的田野;是你们青春的一团一团一火焰映红了莽荒大地,才有了今天的子孙生生生不息。
是你们的双手打开了我们今天新北大荒人的幸福之门。
我们不会忘记,你们迈着蹒跚的脚步,老泪纵横地重温这片土地;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寻找着当年工作过的大队部,像在找寻你们的孩子;我们不会忘记,当你离开这片土地,恋恋不色的深情和依依惜别的回眸。
不记得是谁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包含一着泪水,是因为我深深地一爱一着这片土地。
北大荒啊!我的家乡,如今的你长大了,别忘了是谁孕育了你;北大荒啊!我的家乡,如今的你丰饶了,别忘了是谁哺育了你;北大荒啊!我的家乡,如今的你俊美了,别忘了是谁的青春献给了你。
踏上这片热土,便再也不愿离去。
喜欢站在田野边,看金黄色的麦一浪一一一浪一压过一一浪一;喜欢看一片片大豆,结满了厚厚的角一串串,一串串;喜欢那一块块稻田里,弯弯低下头的稻穗,成熟的、羞涩的样子;喜欢那亭亭玉立的玉米秸秆,怀里抱着个胖胖的孩子,正和过来的风说着悄悄话;只要是站在这里,你就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就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就会心明眼亮,就想放声歌唱:第一眼看到了你/一爱一的热流就涌一出了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一爱一你/一爱一你那广褒的沃野/一爱一你那豪放的风姿......。
从戈壁滩到北大荒(散文)我是戈壁滩的儿子,素有改变戈壁滩的梦想,立志深造后报效家乡……2012年我拿到牡丹江师范学院的通知书,欣喜万分。
此时正值盛夏。
芨芨草绿了,骆驼草青了,包兰铁路像躺在沙原上的两根筷子,孤单而瘦弱,戈壁滩苍茫无际,那一片枯褐色在太阳光下越发幽远。
我忆思着戈壁滩的往事:仰望星空,天空青蓝得就像一片大海,雄鹰像挂了风帆的小舟在头顶慢慢翱翔。
到处都是葱翠的红柳枝,沙枣树开花了,鲜黄色的,点滴金星闪烁在绿意的叶丛里;戈壁石缝里,野花顺着沙垅蔓延,有黄有白,还有紫色的花瓣;零散在戈壁的几棵胡杨,很不起眼,在落日散虹里舞动着美丽的身姿,看着晚霞给予的挺拔身影,演绎着绝美的画面;野蜂嗡嗡围着旋转,伸着渺小触须探望方向的是数以万计威风凛凛的蚂蚁,它们是这里的勇士,是时空和气候无法击败的精灵,从它们顽强干练穿梭在沙原的身影里,可以感受到什么叫做坚韧,当然也能深切体会到在戈壁滩上生存的艰辛困苦。
看着这里熟悉的万物,我迈起沉重的脚步,要离开了。
看着为我送行的亲人和养育我的土地,思绪飘摇,戈壁滩沙漠环境气候恶劣,降水稀少,风沙大,似乎暗示沙漠荒凉无生命。
我满眼看到的是祖辈们在这戈壁滩上开发旱田、打井引水灌溉、黄土间劳作,为了生活的不易。
祁连山冰雪融水是我和祖辈的母乳,片片小麦地是我们的食粮,忘不了窝窝头的香甜。
爷爷在我临走前曾嘱托:孩子啊,你要去北大仓求学了,爷爷曾听隔壁开垦大荒的退役军人老王说起过,北大荒昔日一片荒芜,虎狼出没,经过千万垦荒人的热血把北大荒打造成绿色商品粮基地。
爷爷老了,你看这腿脚都不好使了,听了一辈子的《北大荒之歌》却不能亲自去北大荒看看,你今日能去北大荒求学,爷爷很是高兴。
爷爷是开发大西北的第一代人,扎根这里几十年,风沙为伴,没有改变什么,你去大学要努力学习本领,了解退耕还林,研究三北防护林统筹规划,爷爷有生之年就是希望能看到我们的戈壁滩也像北大荒一样绿色而充满生机。
我们祖辈都在这戈壁滩上,你要牢记戈壁滩的坚韧和西部开发的责任,回来改变我们戈壁滩的艰辛生活,让戈壁滩的儿女们也有富裕生活。
北大荒之前与现在的对比作文提起北大荒,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
曾经的北大荒,是一片荒芜与寂寥的所在,而如今,它已摇身一变,成为了富饶与繁荣的象征。
过去的北大荒,那可真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我听爷爷讲过,他年轻的时候去过那里。
放眼望去,杂草丛生,沼泽遍布,蚊虫多得能把人“抬”走。
一到雨季,道路泥泞不堪,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儿。
土地贫瘠得像是被上天遗忘了,种下的庄稼往往收成微薄。
那时候,人们住的是简陋的茅草屋,风一吹,屋顶的茅草就会被掀起来。
冬天的时候,寒风从缝隙里钻进来,屋里和屋外几乎一样冷。
取暖就靠一个小火炉,还得省着用柴,不然到了深冬就没得烧了。
吃的东西也很简单,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蔬菜是稀罕物,肉类更是只有过年过节才能见到。
开垦这片土地,那是相当不容易。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全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
爷爷说,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锄头,一步一步地在荒地上开垦。
手上磨出了血泡,变成了老茧,肩膀被扁担压得红肿,也都咬着牙坚持。
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看着开垦出的一点点土地,心里又充满了希望。
还记得爷爷说过,有一次他们在开垦的过程中遇到了暴雨。
那雨下得就像从天上往下倒水一样,瞬间就把他们淋成了落汤鸡。
土路变成了泥河,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有几个人还不小心滑倒在泥水里,弄得浑身是泥。
回到住处,没有干衣服换,只能穿着湿衣服,围着小火炉瑟瑟发抖。
然而,再看看现在的北大荒,那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你要是去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望无际的肥沃农田。
田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小麦金黄,稻穗低垂,玉米饱满。
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在田间忙碌着,播种、施肥、收割,一气呵成。
这些大家伙可厉害了,效率高得惊人,以前需要好多人干好多天的活儿,现在它们一会儿就搞定了。
道路也不再是泥泞的土路,而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达。
车辆在上面飞驰,运输着丰收的果实。
路边的村庄,都是一排排整齐的小楼房,红瓦白墙,漂亮极了。
弘扬和传承北大荒精神作文你知道北大荒吗?那可是一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北大荒精神更是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咱们中国精神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想当年,北大荒那就是一片荒芜之地,放眼望去,全是杂草丛生、沼泽遍布的景象。
可就是这样的地方,一群勇敢坚毅的人来了。
他们有的是响应国家号召的热血青年,有的是身经百战的复转军人,还有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
这些人可没被北大荒的艰苦吓倒,他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勇气,一头扎进这片土地。
先说这艰苦奋斗的精神吧。
那些开垦者们住的是什么?是简易的窝棚,到了冬天,北大荒的风就像小刀子一样,在脸上割来割去,窝棚里也是冷得像冰窖。
吃的呢?哪有什么山珍海味,能有粗粮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但是他们没有抱怨,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拿着锄头、犁耙,一点一点地把荒地开垦出来。
他们的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肩膀被农具勒出了一道道血痕,可是谁也没有放弃。
就像愚公移山一样,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这片荒地就一定能变成良田。
再看看那勇于开拓的劲儿。
在北大荒开垦,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这里的土地和气候都很特殊,以前没人种过这么大片的地呢。
但是这些开拓者们可不怕,他们自己摸索,今天试试这种种植方法,明天研究那种灌溉技术。
失败了就再重新来,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个个充满创意的小宇宙,不断地尝试新事物。
正是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才让北大荒逐渐变成了“北大仓”,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成为了咱们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
还有那顾全大局的胸怀,那也是相当了不起。
这些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心里想的可不仅仅是自己的小日子,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
当时国家粮食短缺,需要大量的粮食来养活老百姓。
他们就拼命地种地,把收获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自己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先保证国家的需求。
这种顾全大局的精神,就像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北大荒的上空。
无私奉献也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把自己的青春,甚至是一生都献给了北大荒。
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篇1 北大荒,当我睁开眼睛,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我已经是你怀抱里的一个人。
是谁赋予了你这么一个荒芜的名字,暴露了你滚滚的寂寞与荒凉。
你的名字充满大气象。
你广袤的土地,辽阔得像头顶的天空。
你荒凉了那么久,渺无人烟,遍地长满野蒿草,小叶樟和红毛柳。
多像一个不修边幅的人。
你如此宽容,先以你的荒凉,生养了那么许多的野鸡野鸭,和仨半斤,它们在湿地里栖居,在野山杏的林子里隐匿。
狍子随处可见,满地跑,野猪群霸了一块大地盘。
至今,山凹里有一个村子,还在叫着野猪窝呢。
应该想到,毛头竖尾,眼神冷酷的草原狼也来了,它们结队在野地里大量出没,在所经的地面上洒下几泡狼尿,踩下一行行交错的狼踪。
我只觉得你的荒芜好。
有十足的野性。
你是一块未开垦,富得流油的处女地。
可荒芜又怎该是你与生俱来的宿命。
当我端着只粗瓷的碗,坐在草屋门槛上吃着粗茶淡饭,当我跟着干农活的父亲下到山那边的田里面去,你早不是昨天的旧模样。
你的白山黑水,你的漫山遍野,早被纵横弯曲的田垄缠绕和覆盖。
你厚实的油油的黑土,已生满五谷,迎来一个又一个丰年。
你有一扇门,是常年打开的,你以宽广的胸襟迎接着八方的客。
你的土地众多,你是很收农民的,有那么多关内的汉子,携家带口,闯进关东,投奔了你。
你统统都收下了,并把他们变成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子民。
你随便施舍他们几亩土地,种点粮食,就养活了他们一大家子十来口的人。
他们被你驯化了,北大荒,他们的性子开始充满了粗野,话语也变得朴实和土性,就像你的黑土。
他们都成了地道的东北人了。
北大荒,当我成为潇洒少年郎,当我在你的黑土地上风一样跑动和缓步徜徉,你已经土地肥沃,炊烟如织,收得了万担粮,你变成了富饶的代名词了,改名号为北大仓。
这名字多好,大气霸气仍在,但一字就抹掉了地老天荒。
黑色的土壤是你的面庞,仓丰廪实是你的新气象,你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你的体内正沸腾着滚烫的血,你散发出无限诱人的生机。
北大荒精神范文北大荒精神在我们心中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北大荒在我们心中》怎能忘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
半个世纪来,先后由14万转复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山东、四川等地的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
老一代北大荒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垦区的开发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
使”黑龙江垦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工农商学兵结合、农林牧工副渔综合经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区域。
垦区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垦区的开发建设史是共和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
1如果说,通过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开垦荒原,建房筑路,在地图的空白上填写一个个国有农场的名字,是北大荒第一次开发的话,那么,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跃,则是北大荒的第二次开发,是新的创业,它依靠的依然是勇于开拓的精神。
30多年过去了,北大荒人面对这样一个无情的事实:高度集权下运行的农垦经济发展缓慢,国有农场犹如百艘行将搁浅的战舰,它们不安地躁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将建立的前夜。
北大荒,我的故乡_1500字
我是在东北的三江平原—北大荒长大的,
在那儿整整生活了九个春秋。
我虽不是土生土
长的北大荒人,但它就是我的故乡,我永远也
不会忘记它,就t}不会忘记我的名字一样。
啊,北大荒,我的故乡!虽然我离开了你,可
我一直都在怀念着你那美丽的自然风光,怀念
着生活在那里的勤劳、勇敢的人们。
每当提到
北大荒,就会引起我美好的回忆。
北方的春
天来得晚,每年四月下旬,春天才迈着姗姗的
脚步来到北大荒。
柔和的春风一吹,马上冰化
雪消,土地也被它吹得松软了。
也不知是什么
时候,落起了青雨,它像绢丝一般,又细又轻,与其说是雨,还不如说是一团湿流流的雾,没
有形状,也不出声响,轻柔地滋润着久别的大地。
第一场春雨过后满山遍野篓时就绿了起来,仿佛披上了一层绿纱巾。
燕子飞来飞去,正忙
着在屋檐下筑窝,柳枝开始抽条了…
…这一切,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于是紧锣密鼓的春耕开始了。
广阔的田野上,
白天黑夜地响彻着拖拉机春雷般的轰呜,划破
了北大荒的寂静的上空。
机群过后,大片大片
的土地成垄成行,人们在地里撒下了种子,同
时也撒下了一年的希望。
又是几场春风,几场
透雨,把山坡上的许多花儿都催开了,也唤醒
了沉睡在地下的种子。
它们从土壤中露出头来,贪婪地呼吸着外面清新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
阳光。
它们仿佛被外面花香鸟语的美丽景色所
吸引,着急地喝着雨水,一个劲地向上窜呀窜……谁说北大荒没有春天?眼前的这一切,难
道能不使你想到三月的江南吗? 北方的夏季是
极其短暂的,一闪而过,仿佛眨翻反的功夫就
到了秋夭。
秋夭,北大荒的金色秋夭!人们年
年想着它,盼着它,迎接它,庆祝它,因为它
给人们送来了丰收。
五谷杂粮上场,各种蔬菜
上市……
噢,对了,还有那满山遍野的野葡萄、棒子、山里红……随着凉爽的秋风,甜滋滋的
果香味一股股的直往人鼻孔里钻。
虽然北方的
庄稼成熟得晚些,到了九月末,基本上已收割
完毕,每当这时,我总能看到送公粮的汽车一
辆接着一辆地从我们家门前刚刚兴建的公路上
驰过。
这时节的自由市场也霎时热闹起来。
每
到赶集的日子,老乡们一大清早就挑着挑子,
推着小车,或套上小毛驴车,也有骑自行车的,带着各种各样刚刚收获来的农产品到镇上去赶集。
集市上热闹非凡,叫卖声此起彼伏,宛如
节日前夕的长江路。
老乡们卖掉了农产品,换
来了装在腰包里的鼓囊囊的大把大把的钞票—
这是用一年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整个集市上,到处都是一片欢歌笑语,人人脸上都洋溢
着丰收的喜悦,同时,又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
好的希望。
冬天,是北大荒最有特色的季节。
一到冬天,那可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那”。
小雪花飘飘悠悠,纷纷扬扬,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洁白,从夭而降,落到地上,落到树上,落到行人的身上、脸上。
生长在北大荒的人,有谁不对这雪花-这六角形瑰丽的花充满
着深厚的感情呢?在冰封大地的时刻能够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