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的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工程制图基础作者:陈剑彬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说明:1.本教材从投影面的展开,循序渐进降速了点画法、线画法、面画法和体画法的基本画法,适用于没有基础学习工程制图,或缺乏想象无从入手的学习者。
2.学习本课程前先要掌握的三组符号。
(1)点:“。
”或“.”(2)平直线或直线:“—”与“|”(3)斜线:“\”与“/”一、三面投影图的展开本节的重点是讲三面投影图的制作,并研究其展开规律。
制作时参考图(1),准备正方形白纸一张,并画出坐标体系,标出相关坐标轴和投影面名称。
接着按图(2)所示对虚线部位进行裁剪至O点。
合成三面投影图按图(3)所示,建立三面投影图。
并和教室的角落进行比较,发现V 面即学生正对的黑板这个面,W面为与进来教室门相同的一个平面,H面为地板这个平面。
展开三面投影图时,按住V面不动,其中W面绕Z轴向右旋转90°,H面绕X轴向下旋转90°;Y轴拆分成Y w和Y H两根轴,因为Y w和Y H两根轴同属Y轴,所以,过Y w和Y H 两根轴的刻度作垂直的辅助线的交点刚好汇聚成一条45°的斜线。
45°的斜线成了联接W 面和H面的辅助线。
图(1)图(2)图(3)图(4)二、点的投影(点画法)1、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公式(X,Y,Z)=(W,V,H)例题:求点A(5,7,9)到W面的距离。
根据点的距离公式W对应的是X轴的数值,所以点A到W面的距离为5,同理可得点A 到V面的距离为7,到H面的距离为9。
2、点的投影展开如图(1)点A(4,4,3),作出点A在三个投影面的展开图,如图(2)。
要求掌握点A 在三个面的投影表示。
通过观察得出,点A到三个投影面的投影线在展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矩形。
因此,求作点在三个投影面的投影图可以表达为已知矩形的2个顶点,第三个顶点在45°线上,求解矩形的第四个顶点。
作点的展开图就是利用矩形法则作图,该法也称为点画法。
(1)(2)例题:求点B在W面的投影点。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研究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图示法)及在平面上利用图形来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图解法)。
3、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构思能力和创造能力。
由于画法几何所研究的是空间形体与它在平面上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三维形状和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4、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学会使用各种绘图工具,并熟悉制图规定等;熟悉并能适当运用各种表达物体形状和大学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画法几何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强。
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几点方法:1、要循序渐进。
本课程是按点、线、面、体,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的,前后联系十分紧密。
学习时,必须对前面的基本内容真正理解,基本作图方法熟练掌握后,才能往下作进一步的学习。
2、要下工夫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由于画法几何学研究的是图示法和图解法,涉及的是空间形体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以,学习时必须经常注意空间几何关系的分析,以及空间几何元素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对于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每一条规律和每一种方法,都要弄清它们的空间意义和空间关系,遇到一时不懂的地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逐渐掌握相关知识、掌握读图和作图的规律;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并善于运用它们。
无论是学习或做作业,都要画图和读图相结合。
通过认真学习,进一步掌握读图和作图规律:读图平面图形←=→空间形体(二维)作图(三维)3、必须勤动手、多做题,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时不能单纯阅读课文,做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方面可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解题时,首先要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需要求作的。
然后利用已学过的内容进行空间分析,研究怎样从已知条件获得所要求作的结果,要通过怎样的步骤才能达到最后的结果。
第一章第三节尺规绘图开始说明退出本演示文稿中的Flash均可以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放大观看;Flash中的、图标表示可选择不同的演示;、、分别表示返回、上一页、下一页;请勿将本演示文稿及其中的素材用于商业用途,违者必究。
建议在PowerPoint2003或以上版本中运行本演示文稿;本演示文稿中的Flash必须启用宏和ActiveX控件才能正常观看;一、尺规绘图的工具和仪器用法二、几何图形画法三、圆弧连接四、平面图形的分析与作图五、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六、尺规绘图的操作步骤一、尺规绘图的工具和仪器用法1.图板和丁字尺用三角板、丁字尺画水平线和垂直线2.三角板两块三角板配合使用,可画任意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直线3.圆规和分规二、几何图形画法已知椭圆长、短轴端点画椭圆三、圆弧连接用一段圆弧光滑地连接相邻两已知线段(直线或圆弧)的作图方法称为圆弧连接圆弧连接两已知直线圆弧连接已知直线和圆弧1212连接弧分别内、外切两已知圆弧R1、R2四、平面图形的分析与作图平面图形是由若干直线和曲线封闭连接组合而成,这些线段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根据给定的尺寸来确定。
在平面图形中,有些线段的尺寸已完全给定,可以直接画出,而有些线段要按照相切的连接关系画出。
因此,绘图前应对所绘图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五、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平面图形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齐全、清晰。
标注尺寸首先要遵守国家标准有关尺寸注法的基本规定,通常先标注定形尺寸,再标注定位尺寸。
通过几何作图可以确定的线段,不要标注尺寸。
尺寸标注完成后要检查是否有重复或遗漏。
在作图过程中没有用到的尺寸是重复尺寸,要删除;如果按所注尺寸无法完成作图,说明尺寸不齐全,应补注所需尺寸。
标注尺寸时应注意布局清晰。
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示例几种常见平面图形尺寸注法示例六、尺规绘图的操作步骤1.画图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必须的绘图工具和仪器,将图纸固定在图板的适当位置。
工程施工图绘制步骤
一、工程资料汇总:
1、搜集资料:包括设计图纸、规划图纸、技术标准、规范及要求等相关资料。
2、对各种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并进行分类、汇总整理。
二、平面布置设计:
1、根据设计要求,在平面图上设置标高、建筑结构、设备位置、管线走向、道路等要素。
2、进行图层设置,不同要素按照不同的图层进行绘制,便于后续工序的识别。
3、进行建筑、结构、设备、道路等要素的布置、尺寸测量和勾正。
三、各种专业图纸的绘制:
1、建筑设计图纸绘制: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局部放大图、结构图等。
2、结构设计图纸绘制:包括结构平面、柱、梁、板、基础等详图。
3、给排水设计图纸绘制:包括给水、排水、通风、消防等设计图纸。
4、电气设计图纸绘制:包括电气走线图、电气设备布置图、电气接线图等。
四、图纸复核和审核:
1、绘制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内部复核。
2、经过内部复核后,提交给上级部门或主管机构进行审核。
五、施工图的输出:
1、将审核通过的图纸进行归档,制作成电子版和纸质版。
2、向施工单位发布施工图,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总的来说,工程施工图的绘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积累经验并提高技
术水平。
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绘制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图,确保工程的质量
和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施工图还会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进行一些特殊的绘制工作。
但总的来说,以上的步骤是绘制工程施工图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这些步骤的认真执行,可以保障工
程施工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绘图的方法与步骤第一节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制图样工程图样通常都是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制的,绘图的步骤是:先画底稿;然后,进行校对,根据需要进行铅笔加深或上墨;最后,再经复核,由制图者签字。
一、用制图工具和仪器铅笔加深的图样1、画底稿绘图时,采光应来自左前方。
通常用削尖的2H铅笔轻绘底稿,底稿一定要正确无误码,才能加深或上墨。
画底稿的顺序是:先按图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绘图比例,选定图幅,画出图框和标题栏;根据选定的比例估计图形及注写尺寸所占面积,布置图面。
然后,开始画图。
画图时,先画图形的对称轴线,中心线或主要轮廓线,再逐步画出细部。
图形完成后,画尺寸界线利尺寸线。
最后,对所绘制的底稿进行仔细校对,改正错误和缺点,并擦去不需要的图线。
2、铅笔加深铅笔加深时应做到线型粗细分明,符号国家标准的规定,宽度为O.5b的圈线(如粗实线、中虚线等)常用HB铅笔加深;宽度为0·35b的图线(如细实线、细点划线、折附线及波浪线等)常用削尖的H或2H铅笔适当用力加深;在加深圆弧时,圆规的铅芯应该比画直线时的铅笔芯软一号。
用铅笔加深时,一般先加深细点划线(中心线、对称线)。
为了使同类线型粗细一致,可以按线宽分批加深;先画粗实线,再画中虚线,然后画细实线,最后画双点划线、折断纠和波浪线。
加深同类型圈线的顺序,一般是先画曲线,后画直线;画同类型的直线时,通常是先从上向下加深所有的水平线,再从左向右加深所有的竖直线,然后加深所有倾斜线。
当图形加深完毕后,再加深尺寸线及尺寸界线等,然后,画尺寸起止符号 (45。
的中实线斜短划或尺寸箭头),填写尺寸数字和书写图名、比例等说明文字和标题栏。
在写字前,必须先按选定的字高用铅笔轻画格线(汉字画出长仿宋字的字格,数字与字母可只画出字存的两条边线)。
3、复核和签字加深完成后,必须认真复核,如发现错误,则应立即改正;最后,由制图者签字。
二、用制图工具和仪器绘制上墨图样用制图工具和仪器绘制上墨图样的程序,与绘制铅笔加深的图样相同。
工程制图基本操作手册第1章工程制图基本知识 (4)1.1 图纸的规格与标准 (5)1.1.1 图纸幅面 (5)1.1.2 图框与标题栏 (5)1.1.3 图线 (5)1.1.4 字体 (5)1.2 制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5)1.2.1 铅笔 (5)1.2.2 直尺 (5)1.2.3 三角板 (6)1.2.4 圆规 (6)1.2.5 比例尺 (6)1.3 制图符号与标注规范 (6)1.3.1 制图符号 (6)1.3.2 尺寸标注 (6)1.3.3 文字标注 (6)1.3.4 引线标注 (6)第2章基本图形绘制 (6)2.1 点、直线、圆的绘制 (7)2.1.1 点的绘制 (7)2.1.2 直线的绘制 (7)2.1.3 圆的绘制 (7)2.2 多边形、椭圆、曲线的绘制 (7)2.2.1 多边形的绘制 (7)2.2.2 椭圆的绘制 (7)2.2.3 曲线的绘制 (8)2.3 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8)2.3.1 图形的组合 (8)2.3.2 图形的分解 (8)第3章图形的修改与编辑 (8)3.1 图形的移动、复制与删除 (8)3.1.1 图形的移动 (8)3.1.2 图形的复制 (9)3.1.3 图形的删除 (9)3.2 图形的旋转、镜像与缩放 (9)3.2.1 图形的旋转 (9)3.2.2 图形的镜像 (9)3.2.3 图形的缩放 (9)3.3 图形的修剪、延伸与倒角 (10)3.3.1 图形的修剪 (10)3.3.2 图形的延伸 (10)3.3.3 图形的倒角 (10)第4章尺寸标注与文字注释 (10)4.1 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 (10)4.1.1 尺寸标注应准确无误,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相关规定。
(10)4.1.2 尺寸标注应清晰可见,便于阅读,避免产生歧义。
(10)4.1.3 尺寸标注应简洁明了,避免重复和冗余。
(10)4.1.4 尺寸标注应遵循一致性原则,保持全文统一。
(10)4.2 线性尺寸、半径与直径尺寸标注 (10)4.2.1 线性尺寸标注 (10)4.2.1.1 线性尺寸标注用于表示零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线性尺寸。
工程制图规范与操作指南第1章工程制图基本知识 (4)1.1 图纸的规格与选用 (4)1.1.1 图纸幅面 (4)1.1.2 图纸质量 (5)1.1.3 图纸选用原则 (5)1.2 制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5)1.2.1 绘图板与丁字尺 (5)1.2.2 铅笔与橡皮 (5)1.2.3 三角板与圆规 (5)1.2.4 比例尺与曲线板 (5)1.3 制图的基本规定 (5)1.3.1 图线 (5)1.3.2 字体 (5)1.3.3 尺寸标注 (5)1.3.4 标注符号与代号 (6)1.4 制图的基本步骤 (6)1.4.1 分析图纸内容 (6)1.4.2 设定绘图比例 (6)1.4.3 绘制图形 (6)1.4.4 标注尺寸和文字说明 (6)1.4.5 检查和修改 (6)第2章投影原理 (6)2.1 投影的基本概念 (6)2.2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6)2.3 基本体素的投影 (7)2.4 切割体和相贯体的投影 (7)第3章图样表达方法 (7)3.1 视图 (7)3.1.1 基本视图 (7)3.1.2 辅助视图 (7)3.1.3 视图布置 (8)3.2 剖视图 (8)3.2.1 剖视图的类型 (8)3.2.2 剖切面及剖切方向 (8)3.2.3 剖视图的标注 (8)3.3 断面图 (8)3.3.1 断面图的类型 (8)3.3.2 断面图的标注 (8)3.3.3 断面图的绘制 (8)3.4 简化画法与规定画法 (8)3.4.1 简化画法 (8)3.4.2 规定画法 (9)第4章零件图的绘制与标注 (9)4.1 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9)4.1.1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应遵循“清晰、简洁、全面”的原则,保证能准确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尺寸。
(9)4.1.2 零件图的线型、线宽及符号应符合我国相关工程制图标准的规定。
(9)4.1.3 零件图的比例应适当,以便于阅读和绘制,同时应保持与装配图的一致性。
(9)4.1.4 零件图中的投影关系、剖面线、断裂线等应清晰、准确地表示。
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节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制图样
工程图样通常都是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制的,绘图的步骤是:先画底稿;然后,进行校对,根据需要进行铅笔加深或上墨;最后,再经复核,由制图者签字。
一、用制图工具和仪器铅笔加深的图样
1、画底稿
绘图时,采光应来自左前方。
通常用削尖的2H铅笔轻绘底稿,底稿一定要正确无误码,才能加深或上墨。
画底稿的顺序是:先按图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绘图比例,选定图幅,画出图框和标题栏;根据选定的比例估计图形及注写尺寸所占面积,布置图面。
然后,开始画图。
画图时,先画图形的对称轴线,中心线或主要轮廓线,再逐步画出细部。
图形完成后,画尺寸界线利尺寸线。
最后,对所绘制的底稿进行仔细校对,改正错误和缺点,并擦去不需要的图线。
2、铅笔加深
铅笔加深时应做到线型粗细分明,符号国家标准的规定,宽度为O.5b的圈线(如粗实线、中虚线等)常用HB铅笔加深;宽度为0·35b的图线(如细实线、细点划线、折附线及波浪线等)常用削尖的H或2H铅笔适当用力加深;在加深圆弧时,圆规的铅芯应该比画直线时的铅笔芯软一号。
用铅笔加深时,一般先加深细点划线(中心线、对称线)。
为了使同类线型粗细一致,可以按线宽分批加深;先画粗实线,再画中虚线,然后画细实线,最后画双点划线、折断纠和波浪线。
加深同类型圈线的顺序,一般是先画曲线,后画直线;画同类型的直线时,通常是先从上向下加深所有的水平线,再从左向右加深所有的竖直线,然后加深所有倾斜线。
当图形加深完毕后,再加深尺寸线及尺寸界线等,然后,画尺寸起止符号 (45。
的中实线斜短划或尺寸箭头),填写尺寸数字和书写图名、比例等说明文字和标题栏。
在写字前,必须先按选定的字高用铅笔轻画格线(汉字画出长仿宋字的字格,数字与字母可只画出字存的两条边线)。
3、复核和签字
加深完成后,必须认真复核,如发现错误,则应立即改正;最后,由制图者签字。
二、用制图工具和仪器绘制上墨图样
用制图工具和仪器绘制上墨图样的程序,与绘制铅笔加深的图样相同。
用描图纸上墨的图纸,可在描图纸下用已准备好的衬格书写各类文字;尤其应注意的是:同类线型一定要一次上墨完成,以免由于经常改变墨线笔的宽度而使同类图线的线宽不同。
当描图中发现描错或产生墨污时,应进行修改。
修图时,宜在图纸下垫一块三角板,然后用锋利的薄型刀片轻轻刮掉需要修改的图线墨污;如在括净处仍需描图画线或写字,则仍在下垫三角板的情况厂用硬橡皮再擦试一次,以便在压实修刮过的描图纸后,再重新上墨。
第二节制图的准备
一、明确目的突出重点
根据各施工工种的需要,安排每张图纸的具体内容。
如在建筑平面图中应把砖墙的厚度门窗的位置、尺寸和编号,大样图的索引号等表达清楚。
每张图突出
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例如砌墙要用建筑平面图,因此建筑平面图需要突出砖墙,墙线画成粗线;但在水、暖、平面图上管线是重点,应将管线画成粗线,而砖墙画成细线。
结构构件配筋图为绑扎钢筋片需要突出钢筋,所以把钢筋画成粗线。
因此,粗、中、细三种线在各种图中,应根据图纸目的性灵活应用。
此外,图面安排也要针对图纸的目的性,作到主次分明,把主要内容放在图纸的显著位置。
二、熟悉内容
要画好一张图,必须图熟悉所画的内容,明确图中线条和符号的含义,同时还应了解与圈有关的其他图纸。
例如画墙身剖面时,一定要了解门窗过梁的尺寸、形状以及梁、板与·墙的关系等。
画立面图的檐口时,要了解墙身剖面图上檐口的构造和尺寸,才能保证图纸确无误。
三、全面安排
施工图的内容确定后,要作全面安排,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套施工图的内容、顺序、页码以及文字表格等都应有全面的规划。
施工图的绘制和编排一定要考虑到施工的分工与程序,先施工的排在前面,后施工的排在后面;带全局性的基本图排在前面,构件图、详科在后面。
图纸要尽量便于使用,为了现场翻阅图纸方便,一般图纸不宜过大;为了看图时于查找,把同类型的、关系密切的内容集中在一张或顺序连续的几张图上。
如砖墙的局部装修大样尽可能和平面图绘在一张图纸上;立面图的局部装修大样尽可能和立面图绘在一张图纸上。
重要的标准构件、配件如梁、板、门窗、过梁等应列出统计表格。
最后还应注意圈纸简明,避免繁锁、重复,这样既万便看图,也可减少差错。
对于一张图纸上各个图形的比尺、位置和彼此的关系也耍安排恰当,使其主次分明,疏密匀称。
第三节制图的步骤
各种图的绘制步骤不完全一样,但仍有一些共同的规律。
一、先整体,后局部
先画基本图,再画详图。
基本图是全局性的图纸,应该先画;有了基本图,由它引出各种详圈。
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万法可以减少遗漏和差错。
先画平面种剖面,再画立面。
因为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别从平面和高度两个万面表示了建筑物的基本尺寸,在画立面图时,尺寸就可取自平面图和刨面图,当三个图的位置安排符合长(宽)高的对应关系时,可以直接从平面图引垂直线,从剖面图引水平线,很快就能画出立面图。
二、先骨架,后细部
画平面图时应先画轴线网。
画立面图一般可先用出房子的轮廓和各层窗高的控制线,然后再画各个细部。
画剖面图利墙身剖面时,也是先画轴线和砖墙、梁、板等结构部分,然后再画门窗、散水、台阶等细部。
这种先骨架,后细部的顺序,可以提高画图速度,避免返工。
如果一开始就把某一局部画细画全,一旦发现布局不好或大尺寸有错误,返工时就要牵动全局。
三、先底稿,再加重
为了避免图纸有错误,任何图纸都应该先用铅笔画出底稿,经过反复检查,并与有关工种综合核对以后,再加重 (眪墨)正式出图。
四、先画图,后注字
一般先把图画完,最后注字。
注字时先注尺寸,然后注文字说明。
注尺寸时先打好尺寸线,注文字前也要先用铅笔画出上下控制线,有时可打好长方格,以保证数字或文字的位置适当,大小一致。
施工图上的数字是施工制作的主要依据,
耍特别注意写得准确、整齐、明确、清晰,以免施工时产生差错。
五、习惯画法
1、同一方向的大尺寸一次量出。
如剖面图垂直万向的尺寸,从地坪、各层楼地面直到糖口等,可以一次量出,用铅笔点上位置,不要画一处量一处。
2、相等的尺寸次量出。
如平面图上同样宽的门窗口,可以用分规一次点出位置。
3、同类的线尺可能一次画完。
如同一方向的线条一次画完,以免三角板、丁字尺来回移动;又如上墨时同一粗细的线条一次画完,可使线条统一,并减少调整直线笔的次数。
4、描图上墨时,一般先画图纸上部,后画下部;先画左边,后画右边。
二、作业要求:
合理确定建筑物在地段中的位置,决定入口方向和道路的关系。
结合功能分区、房间组成及房间的主次关系,推敲建筑的布局形式。
注意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尤其是楼房承重结构的上下对应关系,及楼梯的结构关系。
运用形式美的构图规律结合景观环境进行立面及体型设计。
在平面布局大致合理的基础上,通过推敲建筑的体型组合来进一步调整平面和立面,使方案逐步完善。
确定建筑风格、材料与色彩,创造得体又具有特色的建筑形象,为环境增色。
了解家庭生活、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合理组织室内空间并布置家具,重点推敲起居室及餐室的室内,营造亲切而舒适的生活氛围。